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及其用途

一种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及其用途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为麝香酮,体内有效给药剂量为1‑10mg/kg,有效浓度为1‑10uM。麝香酮可与多种药物辅料混合形成散剂、膏剂、粉剂、针剂、水剂、肠溶缓释制剂或注射剂等。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明,麝香酮能减轻颈脊髓慢性压迫大鼠病变部位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本发明还公开了麝香酮在制备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07

    授权

    授权

  • 2019-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122 申请日:2019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6-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各种制剂形式及其在制备防治脊髓型颈椎病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亦为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美国,1993-2002年间,因脊髓型颈椎病入院就诊的患者数升高了1倍,而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则上升至7倍。在中国台湾,一项历经12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每年4.04例/10万人因脊髓型颈椎病入院就医,年龄越大,其入院率越高。脊髓型颈椎病若未及时有效干预,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缓慢或阶梯式的下降,甚至发生脊髓损伤、呼吸困难、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控制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寻找干预脊髓型颈椎病有效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骨科、神经科等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个渐进式、复杂性疾病,其病理过程涉及神经炎症、神经细胞凋亡、血脊髓屏障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持续氧化应激、再生修复微环境紊乱等病理改变。各病理角色间相互掺杂,协同促进脊髓型颈椎病疾病的慢性发展与恶化。其中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介导的持续性神经炎症是贯穿脊髓型颈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炎症持续作用下,轴突肿胀、髓鞘脱失、神经元凋亡等神经病理性改变加剧,释放神经毒性物质、髓鞘碎片及相关抑制因子,引起神经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严重阻碍了神经轴突的再生。因此,有效调控局部免疫应答,改善局部微循环,俨然成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研究的方向所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免疫细胞,在调节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的神经炎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神经病理性改变发生后,病灶部位释放的趋化因子等促使小胶质细胞定向迁移至病变部位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启动炎性反应。在慢性刺激微环境中,小胶质细胞持续活化,释放IL-1β、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血脊髓屏障进一步受损,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促进神经退行性变的改变。因此,小胶质细胞的急性或慢性激活是脊髓型颈椎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出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并提出该药物各种制剂形式及其在制备防治脊髓型颈椎病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麝香酮,有效剂量为1-10mg/kg,有效作用浓度为1-10μM。

麝香酮是鹿科动物林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经蒸馏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其可以抑制颈脊髓慢性压迫部位神经炎症,减轻炎症性破坏,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功能的恢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提出基于麝香酮抗脊髓型颈椎病神经炎症效应,其在患者体液中的有效作用浓度为1-10μM。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麝香酮可与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混合形成散剂、膏剂、粉剂、针剂、水剂或注射剂。

本发明中,麝香酮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药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各种形式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使用时可以采取皮下、静脉注射或肛肠给药;注射液的使用可以任意选用生理盐水、葡萄糖、稳定剂、防腐剂、悬浮剂或乳化剂等。

本发明以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对麝香酮药效进行了实验研究。大鼠予3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开皮肤,暴露C5、C6椎板,将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置入C5-C6椎板下方,制备颈脊髓慢性压迫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麝香酮组。于术后1d始,腹腔注射5mg/kg麝香酮,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术后1、3、7、14、21、28天对大鼠行BBB等行为学检测。术后28d,各组大鼠采用3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经心脏灌注后,行颈部脊髓取材,行病理组织染色检测。行为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麝香酮能有效抑制病变部位神经炎症及神经元损伤,促进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体外研究中,不同浓度麝香酮(1、5、10uM)分别干预脂多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BV2。回收细胞提取总蛋白及mRNA,检测麝香酮干预后BV2炎症因子mRNA表达、活化指标Cox-2、iNOS蛋白水平。结果提示,麝香酮能显著下调其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体外活化。因此,以麝香酮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各种形式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可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麝香酮的结构简式。

图2为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行为学评分图。

图3为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病灶部位HE染色图。

图4为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病灶部位免疫荧光染色图。

图5为小胶质细胞qPCR及western bolt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记载内容,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验例中,麝香酮(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采用市售品或按照中药领域常用提取方法从鹿科动物林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经蒸馏提取得到。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M为摩尔浓度,即mol/L;μM为微摩尔每升。

实验例

大鼠予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开皮肤,暴露C5、C6椎板,将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置入C5-C6椎板下方,制备颈脊髓慢性压迫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麝香酮组。于术后1d始,腹腔注射5mg/kg麝香酮,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对大鼠行BBB、斜板试验等行为学检测。术后28d,各组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经心脏灌注后,完成颈部脊髓取材。采用梯度蔗糖溶液脱水,制备冰冻切片,行病理组织染色检测。

麝香酮(1、5、10uM)预处理小胶质细胞4h,更换含1ug/ml LPS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刺激小胶质细胞12h。提取细胞总蛋白或mRNA,以qPCR或Western bolt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指标。

1.1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行为学评分。

于术后1、3、7、14、21、28天分别对大鼠行BBB、斜板评分。BBB评分为广泛应用于评价大鼠急慢性脊髓损伤后肢功能的评分系统。其由两位观察者在一开阔场地上,独立地记录动物后腿关节的运动、步态中脚掌的位置、重量支撑以及前肢与后肢的协调性,根据21分的评分系统评估其运动功能。评分细则如下:

BBB评分的标准:

0分:无可见后肢运动

1分:一或两个关节轻微运动,通常为髋和/或膝关节

2分:一个关节广泛活动或一个关节广泛活动且有另一关节轻微活动

3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

4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5分:两个关节轻微活动,第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6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第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

7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

8分:非承重情况下可以爪掌面着地

9分:间或爪掌面承重支撑或爪背面承重移动,无爪掌面支撑移动

10分:偶见爪掌面承重移动;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1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但无前后肢协调动作

12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偶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3分:常见掌面承重移动,可常见前后肢协调动作

14分:有持续性掌面承重移动和前后肢协调动作;或出现常见的掌面移动,持续型前后肢协调动作,偶有爪背侧移动

15分: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无或欧有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

16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7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

18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9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尾巴有时或总是下垂。

20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躯干不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21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活动过程中主动爪位置始终与身体平行,躯干持续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斜面试验描述了在0-90°测量的斜面上,大鼠维持自身的最大坡度。将动物横放于橡胶斜面上,记录大鼠能保持5秒的最高角度。

行为学评分如图2所示,麝香酮组(Muscone,麝香酮)大鼠在术后7d、14d、21d BBB及斜板评分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病灶部位HE染色。

取出冰冻切片,室温复温。PBS洗涤3遍,苏木素染色5min;PBS洗涤3遍,伊红染色5min,PBS蘸洗,无水乙醇脱水两次,每次10min。吹干,中性树脂封皮。

HE染色如图3所示,受压区域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存在广泛的急慢性神经炎症,对侧受到一定程度波及。麝香酮干预后较好地抑制了免疫细胞浸润及神经炎症,并起到了一定的神经元保护效应。

1.3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病灶部位免疫荧光染色。

取出冰冻切片,室温复温。PBS洗涤3遍,BSA室温封闭1h,一抗Iba-1、IL-1β、IL-6、TNF-α4℃孵育过夜;次日PBS洗涤,二抗室温孵育2h,抗荧光衰退封片液封片。荧光显微镜上机拍照。

免疫荧光如图4所示,受压局域大量小胶质细胞浸润,IL-1β、IL-6、TNF-α表达较高,且多聚集于小胶质细胞周围。麝香酮干预后显著减少了小胶质细胞浸润,下调了局部IL-1β、IL-6、TNF-α等因子表达。

1.4小胶质细胞qPCR及western bolt结果。

麝香酮(1、5、10uM)预处理小胶质细胞4h,更换含1ug/ml LPS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刺激小胶质细胞12h。提取细胞总蛋白或mRNA,BCA发测定蛋白浓度,变性后经电泳、转膜、抗原抗体反应、曝光显影检测活化指标水平;逆转录mRNA,cDNA扩增,荧光实时定量技术,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

qPCR及western bolt结果如图5所示,LPS刺激BV2或,IL-1β、IL-6、TNF-αmRNA水平显著升高,Cox-2、iNOS蛋白表达增强。麝香酮干预后,其炎症因子mRNA水平及Cox-2、iNO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