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及其专用净化池系统

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及其专用净化池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及其专用净化池系统,将自然海水通过至少200目筛绢网过滤进入净化池系统,经过毛蚶净化后的海水通过至少300目筛绢网过滤后输入生物苗种培育养殖池使用,专用净化池系统包括若干个呈圆周分布且相邻两个通过管道相通的净水池以及位于净水池正中央位置的集水池,每个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控制阀门,每只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向外侧的水流导向管,自然海水通过进水总管输入其中一个净化池后,通过管道按一定方向依次进入其他几个净化池,净化后的海水从最后一个净化池输出。本发明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且净化效果好,既能保证毛蚶的正常生长,又可实现连续出水,净化后海水可以直接应用到苗种培育用水以及幼体培育养殖用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630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93197.1

  • 申请日2011-07-07

  • 分类号C02F3/32(20060101);A01K61/00(20060101);C02F10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102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袁忠卫

  •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02: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3/32 申请日:2011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及其专用净 化池系统,具体是一种利用毛蚶去除海水中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及其悬浮颗粒,以达到 海水净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海水中含有大量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和有机、无机悬浮颗粒,在海洋生物的人 工育苗过程特别是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大多有着很大的危害,尽量去除这些原生动物、 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是海水贝类苗种培育前必做的工作。最常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 理和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包括栅栏、筛网、沉淀、过滤(最常见用沙滤)、气浮等,这 些方法可以去除绝大多数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但对于一些直径小于1-2微米的微小原 生动物和一些超微型海洋微藻则没有合适的物理方式;化学处理包括使用各种化学药剂 杀灭原生动物或促使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但往往经过化学处 理后的水体依然需要通过物理处理方式再次处理,而且通过化学消毒处理杀灭的原生动 物尸体依然残留在水体中,仍然可能对海水苗种培育产生危害。虽然现在已经出现大量 海水水质生物净化方法,如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利用微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 (CN200310107114)、“宝贝菌的制备和修复贝类养殖环境的方法” (CN200610027189.9)等,但均是利用各种微生物对水体中有害化学成分和有害菌进行 净化,而对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则无能为力。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滩涂中的双壳类海洋生物,是中国东 部沿海的重要经济贝类养殖品种,其滤食系统十分发达,有着极高的滤水率,借滤水进 行呼吸,能将水体中各种颗粒性无机物质、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以及原生动物通过过滤, 截留于鳃和消化腺中并有可能在肝腺内集聚,滤水能力可达5~6L/g.h,从而可以高效 率去除自然海水中的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及其悬浮颗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该方 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各种颗粒性无机物质、浮游植物、有机碎 屑,还可以去除水体中各种原生动物,同时仍然能够保证毛蚶的正常生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专用净化 池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自然海水通过至少200目筛绢网过滤进入净化池系统,经过毛 蚶净化后的海水通过至少300目筛绢网过滤后即可输入生物苗种培育养殖池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毛蚶在放入净化池系统之前需经过清洗消毒处理,过程为:取毛蚶 5~10kg一袋分装在尼龙网袋中,用高压水泵高速喷射净化后的海水水流冲洗除去外表的 泥沙、粘附的杂物,再用15~20ppm高锰酸钾浸泡5~15min,浸泡过程中不断翻动毛蚶, 最后用净化后的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净化池。

作为改进,所述净化池系统在进水和放毛蚶前,每10m2放置3~4只充气气石,用 含有效氯至少30%的漂白粉按照1kg/10m2量消毒全池和所有的管道。

再改进,所述净化池系统包括若干个呈圆周分布且具有一定高度的相邻两个通过管 道相通的净水池,每个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控制阀门,每只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向外侧的水 流导向管,自然海水通过进水总管输入其中一个净化池后,通过管道按一定方向依次进 入其他几个净化池,净化后的海水从最后一个净化池输出;其中初次净化时,先将自然 海水从第一个净化池输入,按一定方向依次进入其他几个净化池直至输满,放置24h后 排干最后一个净化池,同时开始向第一个净化池连续进水,待最后一个净化池满后打开 最后一个净化池阀门进行放水,三天后改为第二个净化池进水,同时对第一个净化池及 其毛蚶清洗消毒处理,然后将水改为从第一个净化池放出,此后每天按一定方向不间断 地将海水从下一个净化池输入,从清洗消毒后的净化池放出。

进一步改进,所述毛蚶选用0.5~1cm大小、小于1龄、生长迅速的毛蚶,所述毛蚶 的使用量根据用水量和水体温度确定。一般20吨/小时用水需要配置的单只净化池面积 为80m2,在20℃每小时用水量20吨时,每池毛蚶投放量约为50kg,允许±20%的余量。

最后,所述生物苗种培育养殖包括滩涂贝类的苗种培育、虾、蟹或者鱼类的幼体培 育养殖。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 的专用净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净化池,呈圆周分布且相邻两个通过一定高度的管道相通,每个管道的进水端 设置控制阀门,每只管道的出水端设置向外侧的水流导向管;每个净化池设有进水分管 与出水管,在进水分管与出水管上分别设有阀门,使得单次只能一只净化池进水和出水;

一出水用的集水池,设于净化池的中间位置,与净化池的出水管相连通,也与总出 水管相连通;

一进水总管,其一端与进水水泵相连,另一端与进水分管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分管设于净化池的顶部位置,在进水分管的出水口设有滤网; 所述出水管设于净化池的底部,与净化池底部中心位置的出水口相连通,并且在出水口 出设有过滤网。

优选,所述净化池为四个,呈田字状均匀分布,净化池的底面积为75~85m2,相邻 两个净化池相通管道的高度为0.9~1.1m。

再改进,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有一将净化后海水输出的水泵。

最后,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有一将净化后海水输出的水泵,与总出水管相连通。所 述净化池的底部还设有排污管,与总出水管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净化效果好:可以一次性去除水体中的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现有 水体净化的常见方法中,沙滤只能截留悬浮颗粒,对一些微小的原生动物无能为力;化 学药物处理后的生物尸体仍然会残留在水体中;而本发明完全避免了以上的不足。

2)可实现连续供水:圆周状净化池系统可保证整个过程出水的连续性,避免了其 他水处理方法在清洗净化装置时需要停止出水的不足。

3)整个净化过程操作简单、绿色环保:而且由于使用的净化生物为经济养殖贝类, 整个净化过程能够保持贝类的正常生长,在对海水进行净化过程中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专用净化池系统的结构平面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专用净化池系统中单只净化池的剖面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专用净化池系统中集水池的剖面图。

其中,1-进水总管,2-进水分管,3-两两净化池间相连管道(进水端设置控制阀门, 出水端设置导向管),4-与集水池相连的出水管,5-水泵,6-总出水管,7-200目筛绢过 滤网,8-300目筛绢过滤网,9-净化池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专用净化池系统,包括净化池、集水池、 进水总管1和总出水管6,所述净化池是由四个田字状均匀分布的水泥池组成,分别为 A净化池、B净化池、C净化池和D净化池,根据20吨/小时用水需要配置的单只净化 池面积为80m2,相邻两个净化池通过距离池底1m高度的PVC管道3相连,每只管道 3的进水端设置控制阀门,每只管道3的出水端设置向外侧的水流导向管;每个净化池 设有进水分管2与出水管4,在进水分管2与出水管4上分别设有阀门,使得单次只能 一个净化池进水和出水;所述集水池设于净化池的正中央位置,其下部设有开口与净化 池的出水管4相连通,所述集水池的底部设有一将净化后海水输出的水泵5,水泵5与 总出水管6相连通;所述进水总管采用一进四出装置,其一端与进水水泵相连,另一端 设有四个出口,每一出口对应一个净化池,与进水分管2相连通,并分别设置阀门可以 控制单次进水只进入一只净化池;所述进水分管2设于净化池的顶部位置,在进水分管 2的出水端设有200目筛绢过滤网7;所述出水管4设于净化池的底部,与净化池底部 中心位置的出水口相连通,并且在出水口处设有300目筛绢过滤网8,所述净化池的底 部还设有排污管9。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对一种利用毛蚶净化自然海水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净化池进水和毛蚶前,每10m2放置3~4只充气气石,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按 照1kg/10m2量消毒全池和所有的管道。

取0.5~1cm大小、小于1龄、生长迅速的毛蚶200kg,5~10kg一袋分装在尼龙网 袋中,用高压水泵高速喷射净化后的海水水流冲洗,当毛蚶外表的泥沙、粘附的杂物完 全冲洗干净后,用15~20ppm高锰酸钾浸泡10min,浸泡过程中不断翻动毛蚶,后用300 目过滤过的海水冲洗干净后,每只80m2底面积的净化池均匀投入50kg毛蚶。

如图1所示,打开通入A净化池的进水分管2阀门,关闭通入B、C、D净化池的 进水分管2阀门,自然海水通过进水总管1,以20吨/小时的流量通过200目筛绢过滤 网7(如图2所示)注入A池,关闭A/D净化池间相连管道3的阀门,打开A/B、B/C、 C/D净化池间相连管道3的阀门,当A净化池水溢过距池底1m高度的A/B相连管道3 时,A净化池水将流入B净化池,当B净化池水高度超过1m后,B净化池水流入C净 化池,当C净化池水高度超过1m后,C净化池水流入D净化池,当D净化池水满后 停止进水。

24h后关闭C/D净化池间相连管道2的阀门,打开净水池排污管9的阀门将D净 化池水排干后关闭排污管9的阀门,打开C/D净化池间相连管道2的阀门,放入C净 化池水,同时开始用进水水泵向A净化池连续进水,待D净化池水满后打开D净化池 与集水池之间的出水管4阀门,净化后海水通过300目筛绢过滤网8过滤后,用安装于 集水池中的水泵5连续输出。

3天后打开通入B净化池的进水分管2阀门,关闭通入A净化池的进水分管2阀 门,自然海水改为从B净化池输入,对A净化池及其中的毛蚶进行清洗、消毒,清洗 消毒过程中仍然从D净化池输出净化后的海水,待A净化池及其毛蚶清洗消毒后,关 闭D净化池与集水池之间出水管4阀门,打开A净化池与集水池之间出水管4的阀门, 用安装于集水池中的水泵将净化后海水输出,此时自然海水从B净化池经逆时针流过C、 D净化池后从A净化池流出;此后每天按照以上步骤依次对输入自然海水的净化池及其 毛蚶进行清洗、消毒,而自然海水则按逆时针方向从下一只池输入、从刚刚清洗消毒过 的净化池放出;从而在整个用水阶段可保证每天清洗消毒一只池并不间断净化海水的输 出,每天输水量达480吨。

为了评价净化效果,在水温15-20℃变动幅度下,随机取净化后的海水,用德国 CASY公司生产的Casy-TT颗粒粒度计数分析仪在3-50μm范围内对水体中颗粒计数, 平均总颗粒数小于2.49×107,总体效果优于水产养殖中普通的二级沙滤效果(表1)。

表1:3-50μm范围内用不同方式净化后的海水中颗粒总数(counts/mL)

同时经过一个月的净化培养,200kg毛蚶增加到1549kg,经济效益明显。

净化后的海水用于泥蚶幼体培养,采用完全相同的培育方式,与沙滤海水育苗效果 比较(表2),沙滤水附苗率附苗率(64.35±6.74)%,而本发明净化水附苗率(64.03±3.27) %,无明显差异,但本发明净化水的附苗率稳定性要优于沙滤水。

表2:用不同方式净化后海水进行泥蚶育苗的附着率

实施方案2

自然海水净化过程跟实施方案1同

净化后的海水用于梭子蟹幼体培养,采用完全相同的管理培育方式,与沙滤海水育 苗效果比较(表3),从蚤状幼体1培养到平均体长1.0cm幼蟹,沙滤水出苗率(18.99 ±2.93)%,而本发明净化水出苗率(19.22±2.43)%,出苗率和出苗稳定性均无明显差 异。

表3:用不同方式净化后海水进行梭子蟹育苗的出苗率

实施方案3

自然海水净化过程跟实施方案1同

净化后的海水用于南美白对虾幼体培育,采用完全相同的管理培育方式,与沙滤海 水育苗效果比较(表4),从无节幼体培养到仔虾5,沙滤水出苗率(32.13±4.65)%,而 本发明净化水出苗率(34.29±3.88)%,可见,本发明净化水的出苗率和稳定性都要略优 于沙滤水。

表4:用不同方式净化后海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育苗的出苗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