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

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它包括:(a)选择喀斯特地区的物种:乔木选择:香椿;灌木选择:灰毡毛忍冬;草本选择:保留植被恢复实施地段上的原有草本植物;(b)先将香椿和灰毡毛忍冬在苗圃培养,然后在雨季时,将培养好的苗木移植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上栽种;栽种方式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种植,乔灌间种,在其下,保留原有草本植物以覆盖地表;香椿株距0.5-0.8m,行距2.5-3.0m,灰毡毛忍冬株距0.2-0.3m,行距0.5-0.6m;所述的苗圃培养是使香椿长至株高1.0-1.5m,灰毡毛忍冬长至株高0.5-0.7m;(c)在移植初期,经常浇水,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而后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0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周传艳;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74161.5

  • 申请日2012-11-20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明星

  • 地址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陕西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16: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50121 终止日期:20181120 申请日:201211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1-21

    授权

    授权

  • 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2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建植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经济植物香椿(Toonasinensis)和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构建植被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进行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喀斯特地区,地表破碎,坡地陡峭,溶蚀、水蚀作用强烈,是一个极端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敏感,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演替易受干扰而中断,系统的抗逆性、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较低;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干扰下,很容易遭受破坏发生退化,由顶级的常绿落叶混交林,经由灌木灌丛、灌草向草本群落演替,为一逆列演替;而在这一过程中土壤及地表、地下水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植物群落的逆行演替,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养分含量也在降低。流失的土壤养分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相关研究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为K+、Na+、Cl-、SO42-和NO3-。由于这些主要污染物皆为可溶性离子,一旦进入水体,很难清除,防止其进入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恢复植被,减小水土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同时带来较好经济收益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

本发明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生态经济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喀斯特地区的物种:

乔木选择:香椿(Toona sinensis);

灌木选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草本选择:保留植被恢复实施地段上的原有草本植物;

(b)先将香椿和灰毡毛忍冬在苗圃培养,然后在雨季时,将培养好的苗木移植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上栽种;栽种方式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种植,乔灌间种,在其下,保留原有草本植物以覆盖地表;香椿株距0.5-0.8m,行距2.5-3.0m,灰毡毛忍冬株距0.2-0.3m,行距0.5-0.6m;所述的苗圃培养是使香椿长至株高1.0-1.5m,灰毡毛忍冬长至株高0.5-0.7m;

(c)在移植初期,经常浇水,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而后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优选,在2行香椿之间栽植3行灰毡毛忍冬,可因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株行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对于贵州而言,其雨季基本是在每年的3-4月和10-12月,因此可以在这个时间将培养好的苗木移植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上栽种。

喀斯特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生活困难,恢复植被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农户的经济收益,本方法选择的香椿(Toona sinensis)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优良乡土树种,不仅是速生用材林的优良造林树种,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生命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开发价值。但由于香椿纯林林相单调,结构过于简单,林下空间闲置,尤其在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冬季难以遮盖裸露的岩石,影响了其在山区的规模化发展。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俗称拟大花忍冬,是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植物,也是西南、中南地区商品金银花的主要品种之一。《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从它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建议把灰毡毛忍冬列为正品金银花植物来源。灰毡毛忍冬金银花“金翠蕾”“银翠蕾”品种花期花冠一直不开裂,花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是一种具保健、药用、观赏及生态功能的经济植物。这2种能适应喀斯特石漠化生境的经济植物混交栽培,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人根据生境对于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使得他们对于环境中含量丰富的离子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植株在主动吸收土壤中必须的营养元素的同时,还会被动的吸收土壤中一些非必须的元素的原理,从喀斯特地区的乡土植物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乔木选择:香椿(Toona sinensis);灌木选择: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 Hand.Mazz);保留原有草本植物。经本发明人证实发现这两种植物在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乔木树种中,香椿年生长量和成年树树高都具有较绝对的优势,专门利用嫩芽的香椿可以矮化处理,每年春天采收嫩芽售卖获得经济回报。灰毡毛忍冬对干旱和偏碱性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开花量大,药厂大量收购。两种植物对Ca、K、Mg、N等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能较强吸收K+、Na+、Cl-、SO42-和NO3-离子,并能储存于体内。本发明通过将此类植物种栽种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合理优化布局种植,可以达到恢复植被、增加收入、减小水土流失,减小该地区水污染的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选取的植物种为喀斯特地区的优势经济植物种,对喀斯特地区的生境非常适应,生长好,对于环境中含量丰富、且是造成下游水体污染的主要离子,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避免了引进外来物种存在的生物入侵风险。

②采取乔灌间植方式,其下保留原有草本植物,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水分,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生产力,强力吸收水体污染的主要离子。

③所选植物不但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防治水体污染,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可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并得到当地人接受和实施,实现该模式的社会效益。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极适合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剧烈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小水土流失,预防水体污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物种:乔木选择:香椿(Toona sinensis);灌木选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Hand.Mazz);草本选择:保留植被恢复实施地段上的原有草本植物;

地点:贵州普定喀斯特综合试验站,样地类型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

先将香椿和灰毡毛忍冬分别进行苗圃培养,当香椿株高长至1.0-1.5m,灰毡毛忍冬株高长至0.5~0.7m的时候,将此培养好的植株移植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缓坡地上栽种;栽种方式采取乔灌间植,在其下,保留原有草本植物以覆盖地表,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香椿株距0.5-0.8m,行距2.5-3.0m,灰毡毛忍冬株距0.2-0.3m,行距0.5-0.6m,2行香椿之间栽植3行灰毡毛忍冬;在移植初期,经常浇水,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而后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的自然条件下的坡地。

经过本方法重建植被的坡地,对比不做任何处理的自然条件下的坡地,能够显著的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体污染;SO42-离子为对照的0.35倍,NH4-为0.31倍。实验区水质量总体达到Ⅰ-Ⅱ类水质,水质优良;自然条件下其水质为Ⅱ-Ⅳ水质,水质得到明显改良。另外,农户的收入从第二年起增加3000元/亩左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