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

一种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植物保水坑穴,包括其顶部敞开,中部为空腔,底部封闭的坑穴,其特征在于坑穴底水平设置敞口槽,该敞口槽的上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上方设置基肥层,基肥层上方设置栽种土层,并在基肥层和栽种土层中设置多根倾斜的底部封闭,上部设通孔的盛水管。通过该植物保水坑穴可在植树造林后3年内的关键期内,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从根本上解决了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种植坑穴保水差的难题,为滇池流域磷矿排土场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利于加快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进程。同时该植物保水坑穴适用于任何植物的保水要求,无污染,成本低,操作简单,保水效果好。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9/02 授权公告日:20150520 终止日期:20190316 申请日:201303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02 申请日:2013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在云南磷矿排土场进行植树造林时,使用的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云南滇池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磷矿集中分布区域。磷矿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废石堆积地称为排土场。对滇池流域磷矿排土场开展植被恢复,既可以减少滇池磷污染压力,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使用经济效益。但由于滇池流域的雨季和旱季较为分明,且旱季土壤缺水严重,要在干燥的磷矿排土场尽快恢复植被,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种植坑穴的保水能力。但目前滇池流域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没有有效的保水措施,制约着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进程。因此,在不使用化学物质,仅通过种植坑穴的改造来保持一定时间内的土壤水分,是尽快恢复磷矿排土场植被的重要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云南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种植坑穴保水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及保水方法。以在植树造林后3年内的关键期内,有效保持土壤水分。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包括其顶部敞开,中部为空腔,底部封闭的坑穴,其特征在于坑穴底水平设置敞口槽,该敞口槽的上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上方设置基肥层,基肥层上方设置栽种土层,并在基肥层和栽种土层中设置多根倾斜的底部封闭,上部设通孔的盛水管,以通过底部敞口槽集水,再通过敞口上的过滤层的毛细作用,缓慢向土壤输送水分,同时通过过滤层上部放置的多根倾斜盛水管收集水后,再通过盛水管上部的通孔将水气送入土壤中,使种植在栽种土层中的树苗得到足够的水分。

所述坑穴底部水平设置的敞口槽至少设两根,呈斜交叉或十字交叉叠放在坑穴底部,以方便集水、盛水。

所述敞口槽下方设有由碎石和粘土夯实的底土层,其厚度为10~20cm,以阻止部分水分渗透至坑穴外。

所述敞口槽上方的过滤层为枯枝杂草层,其厚度为5~10cm以便过滤自上而下的渗水,防止渣、泥进入敞口槽中,同时支撑基肥层。

所述基肥层为厚度为10~20cm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规基肥。

所述栽种土层为厚度为25~35cm的土壤层。

所述栽种土层的上表面与坑穴顶面设凹槽,该凹槽的高度为3~7cm,以方便集水。

所述多根倾斜的盛水管沿坑穴四周间隔设置,每一根盛水管的封闭底部位于坑穴中心部位,设通孔的上部位于坑穴壁面,且盛水管的封闭底部为低端,盛水管的设通孔的上部为高端,形成中心低、周边高的倾斜管,以便收集渗透水。

所述敞口槽及盛水管为竹筒,或者为木材制成,或者为塑料制成,或者为金属制成,优选竹筒。

本发明提供的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方法,经过下列步骤:

A、在植树造林的云南磷矿排土场挖掘出70~90cm×70~90cm的坑穴:

B、在上述坑穴的穴底夯实厚度为10~20cm的由直径小于2cm的碎石和粘土组成的底土层,以阻止部分水分向坑穴外渗透;

C、在底土层上水平放置两层敞口槽,每一层敞口槽至少设一根,呈斜交叉或十字交叉叠放在坑穴底部,以方便集水、盛水;

D、在敞口槽上铺设厚度为5~10cm的枯枝杂草过滤层,以过滤自上而下的渗水,防止渣、泥进入敞口槽中,同时支撑基肥层;

E、在枯枝杂草过滤层上铺放厚度为10~20cm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规基肥;

F、将多根盛水管沿坑穴四周间隔倾斜设置,每一根盛水管的封闭底部位于坑穴中心部位,设通孔的上部位于坑穴壁面,且盛水管的封闭底部为低端,盛水管的设通孔的上部为高端,以形成中心低、周边高的倾斜管,以便收集渗透水;

G、在多根盛水管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以形成厚度为25~35cm的土壤层;

H、将树苗按常规种植在土壤层中,该土壤层的上表面与坑穴顶面设凹槽,该凹槽的高度为3~7cm,以便集水;

I、按常规进行植树管理,直至树苗长大。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底部敞口槽收集大量水,再通过敞口上的过滤层的毛细作用,缓慢向土壤输送水分,同时通过过滤层上部放置的多根倾斜盛水管收集水后,再通过盛水管上部的通孔将水气送入土壤中,使种植在栽种土层中的树苗得到足够的水分,并从基肥层中吸取营养成分,这样可在植树造林后3年内的关键期内,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从根本上解决了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种植坑穴保水差的难题,为滇池流域磷矿排土场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利于加快磷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进程。本发明提供的植物保水坑穴适用于任何植物种植的保水要求,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操作简单,保水效果好等特点。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植树造林的植物保水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物种植保水坑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本发明提供的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坑穴,包括其顶部敞开,其中部为空腔,其底部封闭的坑穴1,在坑穴1底部水平设置两层敞口槽3,每一层敞口槽3设一根,呈十字交叉叠放在坑穴1底部,敞口槽3的上方设置厚度为3cm的枯枝杂草过滤层4,过滤层4上方设置厚度为15cm的基肥层5,基肥层5上方设置厚度为30cm的栽种土层6,并在基肥层5和栽种土层6中设置四根倾斜的底部封闭,上部设通孔的盛水管7,四根倾斜的盛水管7沿坑穴1四周间隔设置,每一根盛水管7的封闭底部位于坑穴1中心部位,设通孔的上部位于坑穴1壁面,且盛水管7的封闭底部为低端,盛水管的设通孔的上部为高端,形成中心低、周边高的倾斜管,敞口槽3及盛水管7用竹制成,敞口槽3下方设有由碎石和粘土夯实的底土层2,其厚度为15cm,以阻止部分水分渗透至坑穴外,同时通过敞口槽3集水,再通过敞口上的过滤层4的毛细作用,缓慢向土壤输送水分,同时通过过滤层4上部放置的多根倾斜盛水管7收集水后,再通过盛水管7上部的通孔将水气送入土壤中,使种植在栽种土层中的树苗得到足够的水分及营养,栽种土层6的上表面与坑穴1顶面设凹槽8,该凹槽8的高度为5cm,以方便集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云南磷矿排土场植物保水方法,经过下列步骤:

A、在植树造林的磷矿排土场挖掘出80cm×80cm的坑穴1:

B、在上述坑穴1的穴底夯实厚度为15cm的由直径小于2cm的碎石和粘土组成的底土层2,并将坑穴四周的壁面夯实,以阻止部分水分向坑穴外渗透;

C、在底土层2上水平放置两层竹制敞口槽3,每一层竹制敞口槽3设一根,呈十字交叉叠放在坑穴1底部,以方便集水、盛水;

D、在竹制敞口槽3上铺设厚度为10cm的枯枝杂草过滤层4,以过滤自上而下的渗水,防止渣、泥进入敞口槽3中,同时支撑基肥层5;

E、在枯枝杂草过滤层4上铺放厚度为15cm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规基肥层5;

F、将四根竹制盛水管7沿坑穴1四周间隔倾斜设置,每一根竹制盛水管7的封闭底部位于坑穴1中心部位,设通孔的上部位于坑穴1壁面,且竹制盛水管7的封闭底部为低端,竹制盛水管7的设通孔的上部为高端,以形成中心低、周边高的倾斜管,以便收集渗透水;

G、在四根竹制盛水管7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以形成厚度为30cm的土壤层6;

H、将树苗按常规种植在土壤层6中,该土壤层6的上表面与坑穴1顶面设高度为5cm的凹槽8,以形成集水层;

I、按常规进行植树管理,直至树苗长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