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

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独特防水防渗性能的港池防渗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包括游艇港池、游艇港池下方的地下空间。具体地,游艇港池以所述地下空间结构顶板为基础,在港池底板和地下空间顶板之间设置有导水层,导水层包括排水板,或者还包括有土工布。本发明独特的防水防渗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防渗功能,能够确保游艇港池下方大型地下空间的防汛安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B3/20 登记生效日:2017031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2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2-10

    授权

    授权

  • 2014-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3/20 申请日:2011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水景观建筑,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满足大型滨水景观项目总体景观布置需求、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游艇港池。

背景技术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艇正在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新消费品。

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游艇界出现了三个变化,出现了三个热潮:一是游艇产业规划热,很多城市做游艇产业规划,做水系景观规划;第二个热潮是游艇俱乐部建设热,过去很多游艇业更多的是在制造游艇,对游艇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全国有很多地方开始建设游艇俱乐部或者规划游艇俱乐部;第三个热潮是游艇商务活动热,游艇作为有效的载体,作为一个高端的载体已经越来越被商务人士所接受,它已经不是一个运动产品,而是一个休闲产品,也是一个商务公务的载体。

游艇港池对环境依赖性强,一般建在滨水区域的临水地带,导致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压迫滨水地区,河流、湖泊被拦截隔断,破坏了滨水区边界的连续性,阻流和吸收污染物的湿地几乎消失,即无法突出水面开敞的空间形态特点,也不符合"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

将游艇港池引入陆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但是,近年来,中国城市中心城区面临着地上开发密度高、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原有市政基础设施面临改造等挑战,导致城市建设遇到了土地、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大城市地上空间过密,地价暴涨。随着全球高度信息化、国际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对商业、办公场所的需求还在持续增长,与此相应的大规模再开发而引起城市高密度区域持续不断扩大。因此,大量游艇港池在城市陆域出现,势必进一步造成城市地上空间用地紧张,同时,游艇港池周边往往会集中大量的商业区、办公区、会展设施等,因此更为拥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城市地上开发密度高、道路交通压力大等问题,和缓解城市建设中土地、环境、交通等各方面压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地下空间的游艇港池,其独特的防水、防渗结构设计能够确保游艇港池下方地下空间的防汛安全,为合理有效地实现城市滨水区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港池防渗结构,港池底板下设置有导水层,导水层铺设排水板,或者还铺设有土工布。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包括游艇港池、游艇港池下方的地下空间。具体地,游艇港池以所述地下空间结构顶板为基础,在港池底板和地下空间顶板之间设置有导水层,导水层铺设排水板,或者还铺设有土工布。

其中,港池底板上表面可以设有防水涂层;同样地下空间结构顶板顶面也可

以设有防水层,可以是防水涂层或防水卷材层。

其中,所述排水板优选为塑料排水板;厚度优选为25~40mm,更优选为30mm。

在港池底板和地下空间顶板之间的导水层,以厚粗砂找平,厚粗砂粒径优选为15~25mm,更优选为20mm。

港池一侧底板下方还设有排水沟,自港池底板因温度变化而渗出的少量水汽,经排水板疏导至排水沟内有组织地排出。

根据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港池部分或全部池壁外侧被地下空间结构的外墙围绕;环绕外墙还设有第二地下空间。

被外墙围绕的港池池壁优选为悬臂结构,并在池壁顶板设置传力块与外墙连接,传力块优选为钢传力块。或者港池池壁也可以是扶壁结构,港池外侧设加强肋板,肋板间距优选为2~3.5m,更优选为3.0m;高度优选为1.5~5m,更优选为2~4m;厚度优选为300~550mm,更优选为400mm。。

更为优选地,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外墙与港池池壁之间的间隙,传力块上方还可以铺设板材(如钢板)作为挡水结构。

优选地,外墙与池壁之间填充粗砂,外墙与池壁间距优选为1~2 m。

未被外墙围绕的池壁部分优选为扶壁结构,港池外侧设加强肋板,肋板间距优选为2~3.5m,更优选为3.0m;高度优选为1.5~5m,更优选为2~4m;厚度优选为300~550mm,更优选为400mm。。

本发明所述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中,港池池壁与地板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水平加强角,尺寸优选为300mm×400mm;池壁转角处还可以设置竖直加强角,尺寸优选为300mm×300mm。

港池底板、池壁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防止产生温度裂缝,所述港池每隔15~25m设置温度伸缩缝,缝宽优选为20~35mm。所述温度伸缩缝内设置双层紫铜片止水;还可以采用橡胶板填充、密封胶铅封。

港池池壁和底部厚度优选为400~500mm,港池池壁高度优选为2.5~4m。

所述地下空间内设有立柱,相邻立柱间距优选为8~10m。

地下空间结构顶板厚度优选为450~600mm,更优选为500mm。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中,所述港池局部可以处于地下空间外墙范围以外,此时,地下空间结构顶板随之局部外伸至地下空间结构的围护墙顶。

本发明提供的港池底部防渗结构,独特的防水防渗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防渗功能,能够确保游艇港池下方大型地下空间的防汛安全,从而实现了在游艇港池下方设置大型地下空间的目的。

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有效解决了城市地上开发密度高、道路交通压力大等问题,为缓解城市建设中土地、环境、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合理有效地实现城市滨水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因此,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将游艇港池这一传统水工建筑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结合,有利于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块防汛能力增强、和创新型滨水景观通航建筑物的应用推广,为金属推动景观系统项目建设、促进我国滨水城市游艇产业发展、进一步探索景观水资源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先进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防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普通港池一般经开挖形成,周边环境多为天然土基,港池防渗要求一般,为了在港池下方建筑大型地下空间,对于港池结构的防水防渗性能有着与常规内河挖入式港池不同的特殊要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独特防水防渗性能的港池防渗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

下面参照附图1和2,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港池防渗结构、以及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滨水景观建筑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游艇港池1位于地下空间2的上方,地下空间2可以是停车场、隧道、商业空间等。

游艇港池1以地下空间2的结构顶板21为基础,港池底板11、池壁12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首先,在地下空间1的顶板21上铺设防水涂层;然后上铺30mm厚塑料排

水板和土工布,以20mm粒径粗砂找平,形成导水层3;最后浇筑游艇港池底板11,以及池壁12等。在游艇港池1的内表面设有防水涂层10。

本法实施例中,游艇港池1的底板11的厚度为450mm,池壁12厚度也为450mm,高度为2.6m。

游艇港池1池壁12与底板11的连接处设300mm×400mm的水平加强角,池壁转弯处设300mm×300mm的竖直加强角,以消除港池局部应力集中。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港池每隔20m设置温度伸缩缝,缝宽30mm,伸缩缝内设置双层紫铜片止水,并且采用橡胶板填充、密封胶铅封。

在游艇港池1的一侧可设置排水沟,自港池底板因温度变化而渗出的少量水汽,由塑料排水板疏导至排水沟。本实施例中,排水沟顶宽500mm,底宽200mm,深度为250mm,沟内填有碎石。

地下空间2为多层结构,每一层均设有多根立柱22,用作支撑结构。相邻立柱22之间的距离为8.4~8.5m。

通过上述设计,游艇港池1具有良好的防渗系能,不会发生渗漏对地下空间2造成破坏,保证了地下空间2的安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游艇港池1除去设置船闸的一侧,其他三面的池壁12的外侧被地下空间2的外墙23围绕,被外墙23围绕的池壁12为悬臂结构,池壁12顶部设有圆钢作为安全措施。

外墙23与池壁12之间的距离(如2中空隙4的宽度)为100mm,并以粗砂填充。池壁12与外墙23之间空隙4的顶部设有钢传力块5连,相邻钢传力块之间的距离为1.5m。为了防止雨水渗入空隙4内,钢传力块5顶部铺设400mm宽、1mm厚的钢板(连续布置)作为挡水结构。空隙内4填充回填土、粗砂、和/或碎石等。

游艇港池1设置船闸的一侧池壁为扶壁结构,池壁外侧设1.80m高、400mm厚的加强肋板,相邻加强肋板间距3.0m,加强肋板与池壁间填充回填土、粗砂和/或碎石。

上述设计的游艇港池,经测试,游艇港池1内水位可高于周边地面3m以上,而且不会发生渗漏和危险。

实施例3

参照图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游艇港池1的周围还设有第二地下空间25,第二地下空间25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地下空间2相通或不同。

立柱24位于第二地下空间25与地下空间2之间,用于支撑外墙23。

第二地下空间25也可以是地下商务空间、地下停车场、或隧道等。

第二地下空间25的上方可以建造办公、会展设施、公寓式酒店、及商业设施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上述的游艇港池也可以被其它水上项目的港池等效替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