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

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

摘要

留置针防逆流阀,设置在留置针的外针座内部,阀体为筒状结构,阀体内部相对的2个侧面对称设置阀板,2个阀板侧边和后端与阀体的内壁相交封闭连接,2个阀板的前端向阀体前端内部的方向对称倾斜,2个阀板的前端相互贴合,阀体和阀板包容构成管状通道,管状通道的后端敞开设置为阀体的阀入口,管状通道的前端设置为阀体的阀出口,阀体的前端包绕阀板的前端,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与阀体的内壁间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支撑板可以大幅度提高阀口的弹性闭合能力。使用本发明的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可以实现防逆流阀在内针抽出后的可靠闭合,有效防止发生血液逆流的现象,效果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326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57019.7

  • 发明设计人 王幸明;

    申请日2013-08-15

  • 分类号A61M39/24;A61M5/158;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涛

  • 地址 200080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1688号福德商务中心南楼180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0: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7

    授权

    授权

  • 2014-0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39/24 申请日:2013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逆流阀,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 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为了在内针抽出后防止血液逆流,常设置防逆流阀,但是通常的防逆流阀的闭合 性不好,内针抽出后还会留有缝隙,导致时常发生血液逆流的现象,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 行。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防逆流阀在内针抽出后的可靠闭合,防止发生血液逆流的现象,本发明提出一 种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留置针防逆流阀,设置在留置针的外针座内部,包括阀体和阀口,阀体为筒状结构,阀 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前端和后端,阀体内部相对的2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阀板,阀板为 板状结构,2个阀板两侧的侧边和后端与阀体的内壁分别相交封闭连接,2个阀板的前端向阀 体前端内部的方向对称倾斜,2个阀板的前端相互贴合,阀体和阀板包容构成管状通道,管 状通道的后端敞开设置为阀体的阀入口,阀入口与留置针外针座的入口连通,管状通道的前 端设置为阀体的阀出口,阀出口为缝隙开口,阀出口与留置针外针座的出口连通,阀体的前 端包绕阀板的前端,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与相对的阀体的内壁间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支撑 板为板状结构,支撑板相对的侧边分别与阀板的外侧表面及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2个阀板 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的支撑板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时,支撑板设置在阀板宽度 方向的中部,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时,多个支撑板沿阀板宽度方向的中 部对称设置。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各部位的厚度相同,支撑板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垂直。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时,各支撑板邻近阀板的间 距,小于各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间距。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设置的支撑板的数量相同,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设 置的支撑板相对于阀出口的位置对称。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两侧的表面为平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 近阀板的厚度。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两侧的表面在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为内凹的光滑柱状曲 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支撑板位于阀体内壁和阀板之 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

留置针防逆流阀,阀出口的宽度为阀板宽度的50%至100%。

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包括外针、外针座、内针和内针座,外针座内设置留置 针防逆流阀,外针座的内表面与留置针防逆流阀的外周表面间封闭固定连接,内针扩张穿过 留置针防逆流阀的阀出口。

本发明的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能取得 的技术效果是:

留置针防逆流阀,设置在留置针的外针座内部,包括阀体和阀口,阀体为筒状结构,阀 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前端和后端,阀体内部相对的2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阀板,阀板为 板状结构,2个阀板两侧的侧边和后端与阀体的内壁分别相交封闭连接,2个阀板的前端向阀 体前端内部的方向对称倾斜,2个阀板的前端相互贴合,阀体和阀板包容构成管状通道,管 状通道的后端敞开设置为阀体的阀入口,阀入口与留置针外针座的入口连通,管状通道的前 端设置为阀体的阀出口,阀出口为缝隙开口,阀出口与留置针外针座的出口连通,阀体的前 端包绕阀板的前端,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与相对的阀体的内壁间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支撑 板为板状结构,支撑板相对的侧边分别与阀板的外侧表面及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2个阀板 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的支撑板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支撑板可以大幅度提高阀口的弹性闭合 能力,在内针从阀出口抽出后保证阀口可靠闭合,防止血液逆流现象的发生。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时,支撑板设置在阀板宽度 方向的中部;可以以最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提高阀口的弹性闭合能力,防止血液逆流现象的发 生。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时,多个支撑板沿阀板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 置,可以使阀口的全部表面实现可靠的闭合,防止血液逆流现象的发生。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各部位的厚度相同,可以简化支撑板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支撑 板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垂直,可以利用支撑板产生可靠的闭合力,防止血液逆流现象的 发生。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时,各支撑板邻近阀板的间 距,小于各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间距,可以在内针扩张穿过阀出口的中部部位产生可靠的 闭合力,防止血液逆流现象的发生。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设置的支撑板的数量相同,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设 置的支撑板相对于阀出口的位置对称,可以使阀口的闭合力均匀对称,改善闭合能力,简化 制造工艺。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两侧的表面为平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 近阀板的厚度,可以提高阀板的位置稳定性,防止阀出口的闭合力过大,提高并稳定留置针 防逆流阀的防逆流效果,保证液体的正常输注。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两侧的表面在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为内凹的光滑柱状曲 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支撑板位于阀体内壁和阀板之 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可以提高阀板的位置稳定性,进一步防止 阀出口的闭合力过大,提高并稳定留置针防逆流阀的防逆流效果,保证液体的正常输注。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可以实现可靠的闭合力, 并保证液体的正常输注。

留置针防逆流阀,阀出口的宽度为阀板宽度的50%至1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阀 口的宽度,实现所需要的闭合力和输注性能。

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包括外针、外针座、内针和内针座,外针座内设置留置 针防逆流阀,外针座的内表面与留置针防逆流阀的外周表面间封闭固定连接,内针扩张穿过 留置针防逆流阀的阀出口,可以构成留置针防逆流阀闭合力可靠,有效防止血液逆流,保证 液体正常输注的留置针。

使用本发明的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可以实现防逆流阀在内 针抽出后的可靠闭合,有效防止发生血液逆流的现象,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支撑板各部位的厚度相同,支撑板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垂直。

图3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支撑板各部位的厚度相同,支撑板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垂直,多个支撑板沿阀板 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置。

图4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支撑板各部位的厚度相同,多个支撑板沿阀板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置,各支撑板邻 近阀板的间距,小于各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间距。

图5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支撑板两侧的表面为平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

图6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支撑板两侧的表面为在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内凹的光滑柱状曲面,支撑板邻近阀体内 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支撑板位于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 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

图7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支撑板两侧的表面为在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内凹的光滑柱状曲面,支撑板邻近 阀体内壁的厚度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相同,支撑板位于阀体内壁和阀板之间的部位的最 小厚度小于支撑板邻近阀板的厚度。支撑板的对称面与阀出口垂直。

图8是本发明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示含义如下:

1—阀体,2—阀板,3—阀入口,4—阀出口,5—支撑板,6—外针,7—外针座,8—内 针,9—内针座,10—留置针防逆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留置针防逆流阀,设置在留置针的外针座内部,留置针防逆流阀最基本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留置针防 逆流阀包括阀体和阀口,阀体1为筒状结构,阀体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前端和后端,阀 体1内部相对的2个侧面分别对称设置阀板2,阀板2为板状结构,2个阀板2两侧的侧边和 后端与阀体1的内壁分别相交封闭连接,2个阀板2的前端向阀体1前端内部的方向对称倾 斜,2个阀板2的前端相互贴合,阀体1和阀板2包容构成管状通道,管状通道的后端敞开 设置为阀体1的阀入口3,阀入口3与留置针外针座7的入口连通,管状通道的前端设置为 阀体1的阀出口4,阀出口4为缝隙开口,阀出口4与留置针外针座7的出口连通,阀体1 的前端包绕阀板2的前端,通常阀体1的前端与阀板2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内。2个阀板2 的外侧表面与相对的阀体1的内壁间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5,支撑板5为板状结构,支撑板5 相对的侧边分别与阀板2的外侧表面及阀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 设置的支撑板5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5时,支撑板5设置在阀 板2宽度方向的中部,如图1所示。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5时,多个 支撑板5沿阀板2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置。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5各部位的厚度可以相同,支撑板5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 4垂直。图3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5的结构 示意图,图中的支撑板5各部位的厚度相同,支撑板5的表面为平面并与阀出口4垂直,多 个支撑板5沿阀板2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置。

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5时,各支撑板5邻近阀 板2的间距,可以小于各支撑板邻近阀体1内壁的间距。图4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 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多个支撑板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支撑板5各部位的厚度相同, 多个支撑板5沿阀板2宽度方向的中部对称设置,各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间距,小于各支 撑板5邻近阀体1内壁的间距。

留置针防逆流阀,通常2个阀板2的外侧表面设置的支撑板5的数量相同,2个阀板2 的外侧表面设置的支撑板5相对于阀出口4的位置对称,如图3和图4所示。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5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支撑板5两侧的表面为平面,支撑板5 邻近阀体1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图5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 阀板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支撑板5两侧的表面为平面, 支撑板5邻近阀体1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

留置针防逆流阀,支撑板5还有一种结构形式是,支撑板5两侧的表面在阀体1内壁和 阀板2之间的部位为内凹的光滑柱状曲面,支撑板5邻近阀体1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5邻 近阀板2的厚度,支撑板5位于阀体1内壁和阀板2之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于支撑板5邻 近阀板2的厚度。图6是本发明留置针防逆流阀2个阀板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1个支撑板的 结构示意图,支撑板5两侧的表面为在阀体1内壁和阀板2之间的部位内凹的光滑柱状曲面, 支撑板5邻近阀体1内壁的厚度大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支撑板5位于阀体1内壁 和阀板2之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

支撑板5邻近阀体1内壁的厚度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支撑板5 两侧的表面也可以为在阀体1内壁和阀板2之间的部位内凹的光滑柱状曲面,支撑板5位于 阀体1内壁和阀板2之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小于支撑板5邻近阀板2的厚度,如图7所示。

留置针防逆流阀,通常支撑板5的厚度范围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

留置针防逆流阀,通常阀出口4的宽度为阀板2宽度的50%至100%。留置针防逆流阀 通常采用连体结构,留置针防逆流阀的材料通常为医疗器械用的硅塑料、硅橡胶或聚乙烯。

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外针6、外针座7、内针8 和内针座9,外针座7内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10,外针座7的内表面与留置针防逆流阀10的 外周表面间封闭固定连接,内针8扩张穿过留置针防逆流阀10的阀出口4。

本发明的留置针防逆流阀和设置留置针防逆流阀的留置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 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结构和方式,经过变换、代换和/或组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