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

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在结合面立筋底部的挡油筒上部加焊环形挡油板;在距挡油板底部的油筒壁外环加焊反向叶片,与机组运行方向相反;为防止油流阶梯式爬升,在挡油筒原有二层环向筋板上加开50mm×50mm梳齿式排油孔;将油槽油位降低20mm,下导轴瓦高度为200mm;将接触式密封装置呼吸器的油气过滤板取消7层;取消环筋外围的围板,清除油流循环路径中的障碍,减少扰动;以便上爬油流及时回流,保证回流路径的畅通。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推导轴承各部运行正常、稳定,再无发生推导轴承甩油、油雾扩散的现象,处理效果显著,从而彻底根治了这一顽症,有利的保证了机组安全、文明运行。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9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3B11/06 申请日:2013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应用于水轮发电机。

背景技术

雍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尤溪河流域下游,为日调节水库,坝后式厂房。厂房内装2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25MW,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0MW,主机由富春江电机厂制造。水轮发电机型号SF25-42/7350,为立轴伞式,其通风系统为封闭双路径向无风扇自循环,推力轴承和下导轴承共用一个油槽,机组转速142.9 r/min、推力瓦8块、下导轴瓦12块、油槽用油量5.1M3,平均线速度V=11.82m/s。为能及时排除上导轴承和推导轴承运行中产生的油雾,设计安装了一套排油雾装置,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转子风压在射流泵一端造成负压,将油雾吸出。油槽顶部原密封装置需人为剪配耐油橡胶板配制成梳齿式密封,密封效果差。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

1、主要问题:两台机组于1998年分别投产发电,机组投运后发现推导轴承甩油、油雾扩散情况较严重,油雾随发电机循环风四处飘散,油槽密封盖、下机架、下盖板等处油迹随处可见,严重时出现局部积油、挂珠现象。如果机组连续运行几天,下机架盖板底部、大轴、水车室盖板、水导轴承油槽面上油迹斑斑。

2、危害:

2.1严重污染了水轮发电机组的设备卫生,影响文明生产;油雾扩散后吸附在发电机定、转子等处,给发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2.2 加大润滑油的损耗,需定期对轴承油槽进行补油,加大检修维护的费用和工作量。

2.3大大增加检修维护人员对设备卫生保洁的工作量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是本发明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有助于解决发电机存在的上述危害与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在结合面立筋底部的挡油筒上部加焊环形挡油板,挡油板内径940mm、外径1040mm、厚为6mm,其尺寸应小于结合面立筋外径,以防止运行中挡油板碰到推力头;

2)        在距挡油板底部的油筒壁外环加焊反向叶片,与机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角约30°,前后叶片头尾应衔接好,增加上爬油流和油雾的动压力损失,以防止油流、油雾向上爬升;

3)        为防止油流阶梯式爬升,在挡油筒原有二层环向筋板上加开50mm×50mm梳齿式排油孔,加大上爬油流回流通道;

4)        将油槽油位降低20mm,下导轴瓦高度为200mm,在不影响轴承润滑及轴瓦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油槽油位;

5)        将接触式密封装置呼吸器的油气过滤板取消7层,加大油槽内外通气量,尽量保证油槽内外压力平衡;

6)        取消环筋外围的围板,清除油流循环路径中的障碍,减少扰动;以便上爬油流及时回流,保证回流路径的畅通。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推导轴承各部运行正常、稳定,再无发生推导轴承甩油、油雾扩散的现象,处理效果显著,从而彻底根治了这一顽症,有利的保证了机组安全、文明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式水轮发电机推导组合轴承甩油处理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在结合面立筋底部的挡油筒上部加焊环形挡油板,挡油板内径940mm、外径1040mm、厚为6mm,其尺寸应小于结合面立筋外径,以防止运行中挡油板碰到推力头;

2)        在距挡油板底部的油筒壁外环加焊反向叶片,与机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角约30°,前后叶片头尾应衔接好,增加上爬油流和油雾的动压力损失,以防止油流、油雾向上爬升;

3)        为防止油流阶梯式爬升,在挡油筒原有二层环向筋板上加开50mm×50mm梳齿式排油孔,加大上爬油流回流通道;

4)        将油槽油位降低20mm,下导轴瓦高度为200mm,在不影响轴承润滑及轴瓦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油槽油位;

5)        将接触式密封装置呼吸器的油气过滤板取消7层,加大油槽内外通气量,尽量保证油槽内外压力平衡;

6)        取消环筋外围的围板,清除油流循环路径中的障碍,减少扰动;以便上爬油流及时回流,保证回流路径的畅通。

具体实施过程:

1、挡油筒上部(在结合面立筋底部)加焊环形挡油板,挡油板内径940mm、外径1040mm、厚为6mm,其尺寸应小于结合面立筋外径,以防止运行中挡油板碰到推力头。

2、在距挡油板底部的油筒壁外环加焊反向叶片(与机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角约30°,前后叶片头尾应衔接好,增加上爬油流和油雾的动压力损失(加大其沿程损失),以防止油流、油雾向上爬升。

3、为防止油流阶梯式爬升,在挡油筒原有二层环向筋板上加开50mm×50mm梳齿式排油孔(在不影响挡油筒强度的基础上),加大上爬油流回流通道。

4、将油槽油位降低20mm,下导轴瓦高度为200mm(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浸没轴瓦高度1/3-1/2),在不影响轴承润滑及轴瓦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油槽油位。

5、将接触式密封装置呼吸器的油气过滤板取消7层,加大油槽内外通气量,尽量保证油槽内外压力平衡。

6、取消环筋外围的围板,清除油流循环路径中的障碍,减少扰动;以便上爬油流及时回流,保证回流路径的畅通。

通过对挡油筒结构进行改进、降低运行油位等,机组经各种工况运行考验,处理后的推导轴承各部运行正常、稳定,再无发生推导轴承甩油、油雾扩散的现象,处理效果显著,从而彻底根治了这一顽症,有利的保证了机组安全、文明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