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物

一种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物,以解决术后手术切口感觉不适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老君须、娑罗子、松节、素馨花、荔枝核、面根藤、桔梗、海燕、山姜、芥子硬膏粉、磁石、葛根。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术后手术切口感觉不适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64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伊恕嵘;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49681.7

  • 发明设计人 伊恕嵘;

    申请日2013-12-31

  • 分类号A61K36/9062;A61P17/02;A61K33/26;A61K35/5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2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终止日期:20151231 申请日:201312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2 申请日:2013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物。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尤其是脊柱手术,其手术切口特点是切口长,且为了刚好 的术野,造成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受到的牵拉力较腹部切口大。切口虽然能 够获得一期愈合,但是愈合后短期内往往出现切口感觉不适的现象出现。 如一项多中心临床调查表明,在一期愈合的情况下,局部无红、肿、热、 痛以及渗出,有32.63%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手术切口不 适感,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以及皮肤局部发硬,在术后三个月时 具有手术切口不适感的患者比例仍为24.67%。

这种迁延性手术切口不适感其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手术时,皮层、 结缔组织层、肌层,皮神经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另一方面局部软组织修 复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因素,造成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增 生程度高于正常实质细胞修复过程,由于该种纤维结缔组织仅仅补救的是 局部的形态而不是局部实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局部不适和皮肤变硬。

目前尚缺乏对于该种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后不适感的治疗方案,临床医 生多根据局部手术造成局部气血瘀滞解释,并推荐患者外用红花油活血祛 瘀,但是由于该病机制并无气血瘀滞存在,故而该种治疗方案基本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 副作用小的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手术后切口用护理药 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老君须10~30份、娑 罗子6~12份、松节3~10份、素馨花6~12份、荔枝核3~10份、面根藤6~12 份、桔梗6~12份、海燕6~12份、山姜6~12份、芥子硬膏粉1~5份、磁石 3~10份、葛根10~25份。

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最佳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老君须20份、 娑罗子10份、松节6份、素馨花10份、荔枝核6份、面根藤10份、桔梗 10份、海燕10份、山姜10份、芥子硬膏粉2份、磁石6份、葛根20份。

其中所述的:老君须,为萝藦科植物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Maxim.)Loes.的根或地上部分。性味苦;微辛;性平。归肺经。 功可补肾,健脾,化毒。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 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温。归肝、胃经。功可理 气宽中,和胃止痛。

松节,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其次为赤松(短叶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Loud.)Mayr.、红松 (海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华山松(青松、五须松)Pinus armandii  Franch.以及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等的松节,或为松树生病后长出的瘤 状物。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功可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素馨花,为木犀科植物素馨花Jasminu,grandiflorum L.的干燥花 蕾。性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可舒肝解郁,行气止痛。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功可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面根藤,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的全草或根。性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可健脾;利湿;调经。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功可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 脓作用。

海燕,为棘皮动物门海燕科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Miller et Troschel, 以全体(去内脏)入药。性味咸,温,无毒。功可滋阴,壮阳,祛风湿。

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Alpinia japonica Miq.,以根状茎入药。 性味辛、温。归肺、脾、肝经。功可祛风通络,理气止痛。

芥子硬膏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 (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干燥磨成粉后除去脂肪油而得。性 味辛,温。归肺经。功可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性味咸,寒。归肝、心、肾经。功可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 气平喘。

葛根,葛根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功可解 表,透疹,舒筋,生津,止泻。

组方原理:脊柱外科手术后切口感觉不适指的是在手术切口一期愈合 的情况下,局部无红、肿、热、痛以及渗出,而患者有明显的手术切口不 适感,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以及皮肤局部发硬。该种不适感其原 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外伤后皮层、结缔组织层、肌层,皮神经会有不同程 度的损伤;另一方面局部软组织修复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因素,造成间 质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增生程度高于正常实质细胞修复过程,由 于该种纤维结缔组织仅仅补救的是局部的形态而不是局部实质细胞的结构 和功能,造成局部不适和皮肤变硬。目前尚缺乏对于该种手术切口愈合后 不适感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多根据局部创伤造成局部气血瘀滞解释,并 推荐患者外用红花油活血祛瘀,但是由于该病机制并无气血瘀滞存在,故 而该种治疗方案基本无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方采用老君须和娑罗子配合为君药:肺与皮肤相表里,所述的老 君须入肺经,可以通过调适肺络化皮肤之纠结,老君须水煎液可以改善对 抗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引起的炎症囊肿所致的蛋白渗出和白血球游走,促进 实质细胞增生;而娑罗子总皂甙5mg/kg局部应用于大鼠蛋清性结缔组织刺 激模型中,能够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发明人临床经验总结得出,术后手术切口感觉不适与创伤后局部络 脉中风寒湿有关,故而本方采用松节、山姜、素馨花、荔枝核祛风湿,通 经络;在众多相关药物中选取这三味药物的原因是,这三种药物性平和, 非苦寒燥湿,不会有伤阴之虞。而面根藤块根中含有的内酯成分咖伦宾, 有辅助配合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脊柱切口多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属表,本发 明人临床经验所得,加入桔梗,有引药入膀胱经及其络脉的作用,有助于 经脉通畅。

4、术后手术切口不适还与局部血燥伤阴有关,阴虚风动而麻木、麻痒, 故而本方采用海燕滋阴壮阳祛风湿,为攻补兼施之品,无滋腻之虞。

5、芥子豁痰散结,术后手术切口不适属于已经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 该种手术切口急性期已过,经络中残留的寒痰均比较顽固,故而加入芥子 配合荔枝核以助通利。芥子含黑芥子甙,黑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 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 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故而本发明组方中采用芥子 硬膏粉,即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所得,该种脱脂肪油方法为业内常规,芥 子硬膏粉可以直接从市场购得,原料来源充足。但是由于本发明需要在局 部作用超过3小时,故而配合葛根,葛根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减轻芥子的 皮肤刺激性。

6、磁石本为重镇之品,但是大鼠局部外用,可使局部中性粒细胞吞噬 反应增加。

7、避免使用动气行血药物,减少局部纤维增生始动刺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老君须20份、娑罗子10份、松节6份、 素馨花10份、荔枝核6份、面根藤10份、桔梗10份、海燕10份、山姜 10份、芥子硬膏粉2份、磁石6份、葛根20份。

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将老君须、娑罗子、松节、素馨花、荔枝核、 面根藤、桔梗、海燕、山姜、芥子硬膏粉(包煎)、磁石、葛根混合加水煎 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 浓缩成稠膏,适量湿敷于已愈合手术切口上。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老君须10份、娑罗子6份、松节3份、 素馨花6份、荔枝核3份、面根藤6份、桔梗6份、海燕6份、山姜6份、 芥子硬膏粉1份、磁石3份、葛根10份。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老君须20份、娑罗子10份、松节6份、 素馨花10份、荔枝核6份、面根藤10份、桔梗10份、海燕10份、山姜 10份、芥子硬膏粉2份、磁石6份、葛根20份。

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老君须30份、娑罗子12份、松节10份、 素馨花12份、荔枝核10份、面根藤12份、桔梗12份、海燕12份、山姜 12份、芥子硬膏粉5份、磁石10份、葛根25份。

实施例2~4的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娑罗子、面根藤、素馨花、松节、荔枝核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 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用;

(2)将芥子硬膏粉、磁石、葛根分别粉碎过150目筛,成细粉备用;

(3)老君须、桔梗、山姜、海燕混匀加10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 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 醇,静置15分钟,然后以3000rpm/min离心20分钟,取沉淀,喷雾干燥, 得出初料;

(4)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3所得初料中,加入步骤2中所 得细粉混匀,过60目筛,灭菌、分装而成。

使用时,用温水调敷于愈合后的手术切口处。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治疗术后切口感觉不适之 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病例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脊柱外科手术,术后一期愈 合患者,主诉原手术切口不适60例,主诉的不适包括局部疼、麻、痒、牵 涉痛、蚁走感,伴或不伴手术切口周围组织发硬。分为对照组20例、稠膏 组18例和调敷组22例。三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别、手术 切口长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为:①脊柱外科手术术后不伴有其他术后并发症;②脊 柱外科术后手术切口一期愈合;③脊柱外科术后三个月内;手术切口局部 无红肿热痛,并排除深层感染;④无糖尿病及精神疾病病史。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用红花油局部涂擦,2次/d。稠膏组以本发明实 施例1中所得稠膏局部适量湿敷于已愈合手术切口上,2次/d。调敷组以本 发明实施例2中所得药粉局部适量温水调敷于已愈合手术切口上,2次/d。 3组治疗均以14天为1疗程,一疗程后统计疗效。

1.2.2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 基本好转,不再影响生活;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是仍会影响睡 眠或者生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1.2.3统计学分析: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 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稠膏组和调敷组治愈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明 显(稠膏组χ2=9.89,P<0.05;调敷组χ2=8.87,P<0.05),稠膏组和调敷组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稠膏组χ2=4.94,P<0.05;调敷组χ2=4.17, P<0.05),见下表。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1(5.00%) 6(30.00%) 6(30.00%) 7(35.00%) 65.00% 稠膏组 18 9(50.00%) 6(33.33%) 2(11.11%) 1(5.56%) 94.44% 调敷组 22 10(45.45%) 6(27.27%) 4(18.18%) 2(9.09%) 90.91%

2.2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本发明的稠膏组和调敷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在治疗术后已愈合手术切口感觉不适方面拥有 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