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

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

摘要

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材,具有如下特征:满足C:0.50%以上、低于0.70%,Si:1.0~2.5%,Mn:0.50~1.50%,Cr:0.5%以下(含0%),B:0.0010~0.0050%,N:0.005%以下(不含0%),P:0.020%以下(不含0%),S:0.020%以下(不含0%),Al:0.03%以下(不含0%)和O:0.0020%以下(不含0%),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全部组织中所占的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为85%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596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15109.1

  • 发明设计人 大浦宏之;吉原直;

    申请日2012-03-08

  • 分类号C22C38/00(20060101);C22C38/34(20060101);C22C38/54(20060101);F16F1/02(20060101);C21D8/06(20060101);C21D9/5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玉玲

  • 地址 日本兵库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0: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7

    授权

    授权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00 申请日:2012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材, 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特别是涉及实施冷拉拔加 工所使用的弹簧(加工弹簧)。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等的轻量化和高应力化,发动机、离合器和悬挂系统等所使 用的阀弹簧,在离合器弹簧和悬架弹簧中也指向高强度化。由此,对弹簧 的负荷应力增大,因此要求疲劳强度优异的弹簧。

近年来,阀弹簧和悬架弹簧等的大部分,一般是对于热轧线材(钢线 材)进行拉丝来制作钢线,将对于该钢线实施淬火/回火而得到的油回火 线(OT线),在常温下实施卷簧加工而制造。上述OT线的组织,因为是 回火马氏体组织主体,所以容易确保高强度,并且具有疲劳强度和耐永久 残余应变性优异这样的优点。但是,却有淬火/回火等的热处理需要大规 模的设备和处理成本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也有以拉丝的状态使用其后未实施热处理的钢线(硬拉 丝),实施冷卷而制造弹簧(以下,像这样以拉丝的状态使用其后未实施 热处理的钢线(硬拉丝)而得到的弹簧,称为“硬拉簧”)的情况。例如, 在JIS规格中,在相当于钢线的钢琴线(JIS G3522)之中,特别是作为 阀弹簧或以此为标准的弹簧用,规定钢琴线V种。

上述硬拉簧,因为不需要热处理,所以具有制造成本低这样的优点。 但是,硬拉簧和用于该弹簧的制造的硬拉丝,存在难以确保上述OT线水 平的疲劳特性这样的问题。另外,还有内部硬度容易发生不均匀,弹簧加 工时的自由长度产生偏差(即,弹簧加工性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作为用于弹簧加工的钢线,就期望不仅在使用OT线时,即使 在使用硬拉丝时,也发挥出优异的弹簧加工性,并且期望显示出优异的疲 劳特性,一并还期望有用于这样的钢线制造的钢线材。

作为实现硬拉簧的疲劳特性提高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在该专 利文献1中,根据与碳含量的关系规定珠光体分率,此外通过以V为必须 元素来实现珠光体团尺寸的微细化,在线径3.5mm下,使抗拉强度为 1890MPa以上的高强度和耐永久残余应变性并立。但是,若单纯使碳含量 增加来实现高强度化,则认为避免不了拉丝加工性的劣化。另外认为,想 要使拉丝后的疲劳特性更高时,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考虑到,若添加 V作为必须元素,则淬火性容易增大,为了通过拉丝前的钢丝韧化处理得 到珠光体组织而需要降低线速等,生产率降低而招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高弹簧用线材的疲劳特性,对于TiN系 夹杂物的最大厚度进行了规定。但是如果进一步提高拉丝后的疲劳特性, 则认为以TiN系夹杂物为起点的疲劳折损造成疲劳强度的降低,因此,为 了进一步提高疲劳特性,考虑需要从另外的观点进行研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802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024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 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材,具有如下特征,满足:

C:0.50%以上、低于0.70%(%是“质量%”的意思,关于化学成分组 成以下均同)、

Si:1.0~2.5%、

Mn:0.50~1.50%、

Cr:0.5%以下(含0%)、

B:0.0010~0.0050%、

N:0.0050%以下(不含0%)、

P:0.020%以下(不含0%)、

S:0.020%以下(不含0%)、

Al:0.03%以下(不含0%)和

O:0.0020%以下(不含0%),

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全部组织中所占的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为85%以上。

作为上述弹簧用钢线材,还优选观察视野面积2000μm2中的珠光体组 织中存在的、当量圆直径为100nm以上、低于1000nm的BN系化合物在100 个以下(含0个),并且,当量圆直径为1000nm以上的BN系化合物满足 10个以下(含0个)。

作为上述弹簧用钢线材,还优选含有从V:0.05~0.40%和Ni:0.05~ 0.80%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和固溶N满足0.0020%以下(含 0%)。

在本发明中,也包括使用上述弹簧用钢线材得到的弹簧用钢线,其具 有的特征在于,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内部的维氏硬度(Hvh)的差 满足下式(1)。

(Hvs-Hvh)≤100…(1)

[其中,上述Hvs是指从D(指钢线的直径。下同)/16部至D/4部 的最高维氏硬度,上述Hvh是指从D/4部至D/2的最低维氏硬度。]

还有,在本发明中,所谓“当量圆直径”,意思是将BN系化合物的 面积换算成相同面积的圆时的直径。另外,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所谓“BN 系化合物”,除了由BN(氮化硼)构成的以外,还允许含有以BN为主体, 和以MnS为核的BN化合物等的复合夹杂物。

在本发明中,因为适当地调整化学成分组成,并且调整珠光体组织的 面积比例,所以能够实现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钢 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此外,通过控制BN 系化合物的形态,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疲劳特性。

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能够作为拉丝后实施淬火回火处理的冷卷用的 弹簧用钢线、在钢线的状态下使用的冷卷用弹簧用钢线、弹簧加工后实施 淬火回火处理的弹簧用钢线等使用。这样的弹簧用钢线,作为发动机、离 合器和悬挂系统等所使用的阀弹簧、离合器弹簧和悬架弹簧的原材有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组织观察照片。

图2是表示ΔHV与弹簧加工时的废品率(每100件的废品件数)的 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OT线的抗拉强度与疲劳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硬拉丝的抗拉强度与硬拉簧的疲劳寿命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们,为了得到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弹簧用 钢线材,以及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的弹簧用钢线,从各种角度进行 了研究。其结果可知:

(a)为了提高弹簧用钢线材的拉丝加工性,可以

(a-1)使全部组织中所占的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为85%以上,并且,

(a-2)满足后述的成分组成;

(a-3)为了进一步提高弹簧用钢线材的拉丝加工性,优选使钢中的 固溶N量减少至0.0020%以下;

(b)为了提高疲劳特性(弹簧用钢线材的拉丝后的疲劳特性,即, 弹簧用钢线的疲劳特性和弹簧的疲劳特性),特别要满足后述的成分组成,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疲劳特性,可以将上述BN系化合物的析出尺寸和个 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c)为了提高弹簧用钢线的弹簧加工性,以满足下式(1)的方式, 减小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内部的维氏硬度(Hvh)的差(以下,表 示为“ΔHV”)即可。

(Hvs-Hvh)≤100…(1)

以下,对于规定上述组织、成分组成的理由进行详述。

还有,在本发明中作为疲劳特性,是以提高弹簧的疲劳特性为最终目 的,但为了使之达成,需要用于弹簧的制造的钢线其疲劳特性也优异。从 这一观点出发,要实现弹簧用钢线(硬拉丝或对其加以热处理而得到的OT 线)的疲劳特性的提高。在本发明中,以下,将弹簧的疲劳特性和钢线(硬 拉丝,OT线)的疲劳特性仅称为“疲劳特性”。

[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85%以上]

在本发明中,使弹簧用钢线材的全部组织中所占的珠光体组织的面积 率为85%以上。

一般来说,作为弹簧用钢线材的组织,除了珠光体组织以外,还形成 有初析铁素体和贝氏体。但是,若珠光体组织以外的组织增加,则拉丝中 有可以发生断线(即,拉丝加工性差)。另外,即使未达到断线,内部也 容易产生缺陷,由于此内部缺陷,疲劳特性降低。在本发明中,通过提高 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相对地抑制铁素体等,实现组织的均匀化,从而减 少断线和内部缺陷,使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提高。所述珠光体组织的面 积率优选为87%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1%以上,特别优 选为93%以上。

作为珠光体组织以外的组织,可列举上述的初析铁素体和贝氏体等, 但如果其很少,则越少越好,优选合计在10%以下,更优选合计在5%以下, 特别优选为0%。

在本发明中,从进一步提高疲劳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抑制当量圆直 径为100nm以上的BN系化合物。虽然优选该当量圆直径在100nm以上的 BN系化合物不存在,但如下述,通过将其限制在本发明的规定范围内,就 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其影响。

还有,在珠光体组织以外的组织中,由于上述尺寸的BN系化合物几 乎不存在,所以在本发明中,以存在于珠光体组织中的上述尺寸的BN系 化合物为对象。

[观察视野面积2000μm2中的珠光体组织中存在的、当量圆直径在 100nm以上、低于1000nm的BN系化合物在100个以下(含0个)]

在本发明中,将观察视野面积2000μm2中的珠光体组织中存在的、当 量圆直径在100nm以上、低于1000nm的BN系化合物的个数控制在100个 以下(优选为7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能够改善疲劳特性。

[观察视野面积2000μm2中的珠光体组织中存在的、当量圆直径为 1000nm以上的BN系化合物为10个以下(含0个)]

抑制当量圆直径在1000nm以上这样尺寸比较大的BN系化合物的析出 也很重要。这是由于,若这样的粗大的BN系化合物的析出个数变多,则 容易招致疲劳特性的降低。在本发明中,将观察视野面积2000μm2中的珠 光体组织中存在的上述粗大的BN系化合物的个数抑制在10个以下(优选 为8个以下,更优选为5个以下)。

还有,珠光体组织中的当量圆直径低于100nm的BN系化合物,因为 对于疲劳特性几乎不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本发明中不作为控制的对象。

其次,对于规定成分组成的理由进行说明。

〔C:0.50%以上、低于0.70%〕

C在用于提高拉丝材的抗拉强度,确保疲劳特性和耐永久残余应变性 上是有用的元素。另外,对于确保作为高应力弹簧所需要的抗拉强度也有 用。还是确保希望的组织所需要的,对于抑制初析铁素体量的增大,抑制 疲劳寿命的偏差也必要。因此,C量为0.50%以上。优选为0.52%以上,更 优选为0.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0%以上。但是在本发明中,若C量 达到0.70%以上,则缺陷敏感性增大,表面瑕疵和来自夹杂物的裂缝变得 容易进展,疲劳寿命劣化。因此在本发明中,使C量低于0.70%。优选为 0.68%以下,更优选为0.65%以下。

〔Si:1.0~2.5%〕

Si作为固溶强化元素有助于强度提高,是对于疲劳特性和耐永久残余 应变性的改善有贡献的元素。另外,弹簧加工工序中作为卷取后的去应变 退火而实施热处理,而这时其也是对于使优异的抗软化性发挥有效的元 素。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效果,使Si量的下限为1.0%。优选为1.3%以上, 更优选为1.5%以上。但是,若Si量超过2.5%,则表面的脱碳增大,疲劳 特性有可能劣化恐。另外得不到希望的组织。因此Si量的上限为2.5%。 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Mn:0.50~1.50%〕

Mn使珠光体组织致密且整洁化,是提高疲劳特性的元素。为了发挥这 样的效果,使Mn含有0.50%以上。优选为0.70%以上,更优选为0.80%以 上。另一方面,Mn是容易偏析的元素,若含量过剩,则发生偏析,在其偏 析部生成微小马氏体,拉丝加工性容易降低。另外疲劳特性也容易降低。 因此使Mn量的上限为1.50%。优选为1.3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下。

〔Cr:0.5%以下(含0%)〕

Cr缩小珠光体层间隔,使热轧后和作为拉丝前热处理的钢丝韧化处理 后的强度上升,是用于提高耐永久残余应变性和疲劳强度上是有效的元素。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Cr含有0.05%以上,更优选为0.10%以上,进 一步优选为0.15%以上,特别优选为0.20%以上。但是,若Cr量变得过剩, 则渗碳体被过于强化,韧性延展性劣化。另外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也劣 化。此外若Cr量变得过剩,则时效脆化容易发生,钢线的表层与内部的 硬度的差变大,因此弹簧加工性差。因此使Cr量的上限为0.5%。优选为 0.40%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

〔B:0.0010~0.0050%〕

B使固溶N作为BN系化合物微细析出,是对于提高线材的拉丝加工性 和疲劳特性有效的元素。另外对于弹簧加工性的提高也有效。此外,B的 一部分作为固溶B存在于钢中,对于抑制初析铁素体的生成也有效。为了 充分发挥这些效果,B量需要0.0010%以上。优选为0.0020%以上,更优选 为0.0030以上。另一方面,若B量超过0.0050%,则粗大的Fe23(CB)6等的硼化合物生成,有可能使疲劳强度劣化。因此在本发明中,B量的上 限为0.0050%。更优选为0.0040%以下。

还有,作为使固溶N固定的元素,除了B以外,还有Ti等,但在Ti 的情况下,固定N所得到的TiN与BN相比较,是有角的形状,因此认为 容易变成疲劳特性的起点。

〔N:0.0050%以下(不含0%)〕

若N过剩,则固溶N变多,拉丝加工性、疲劳特性、弹簧加工性劣化。 为了减少该固溶N,有效的是减少总N量。但是过少会招致炼钢成本高, 因此使N量的上限为0.0050%。N量优选为0.0045%以下,更优选为0.0040% 以下。

〔固溶N:0.0020%以下(含0%)〕

固溶N引起拉丝加工中的时效脆化,容易招致拉丝中的断线、纵裂纹 的发生。即,容易招致轧制后的拉丝加工性和钢丝韧化处理后的拉丝加工 性的降低。另外,若时效脆化进行,则弹簧用钢线的表层与内部的硬度差 变大,弹簧用钢线的弹簧加工性容易降低。因此,优选通过使钢中的B与 N的含量满足下式(2),使固溶N作为BN析出,由此将固溶N量抑制在 0.0020%以下。固溶N量更优选为0.0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0%以 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0005%以下。

B-(N-0.0020)×0.77≥0.0000…(2)

〔P:0.020%以下(不含0%)〕

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P,是诱发拉丝加工时的断线的元素。另外其 在旧奥氏体晶界偏析而使晶界脆化,也是使疲劳特性降低的元素,因此越 是极少越好。因此在本发明中为0.020%以下。优选为0.016%以下,更优 选为0.013%以下。

〔S:0.020%以下(不含0%)〕

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S,与上述P同样,是诱发拉丝加工时的断线 的元素。另外,其在旧奥氏体晶界偏析而使晶界脆化,也是使疲劳特性降 低的元素,因此越是极少越好。因此在本发明中为0.020%以下。优选为 0.015%以下,更优选为0.010%以下。

〔Al:0.03%以下(不含0%)〕

Al作为炼钢时的脱氧剂被含有,但若过剩含有,则生成粗大的非金属 夹杂物,使疲劳强度劣化,因此将其含量抑制在0.03%以下。优选为0.010% 以下,更优选为0.005%以下。

〔O:0.0020%以下(不含0%)〕

O是若被过剩含有,则形成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而使疲劳强度劣化的 元素。因此在本发明中,O含量为0.0020%以下。优选为0.0015%以下,更 优选为0.0010%以下。

本发明钢材的基本成分如上述,余量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上述P、 S、N、O以外的杂质),但作为该不可避免的杂质,能够允许因原料、物 资、制造设备等的状况而掺进的元素的混入。另外,在本发明的钢线材或 钢线中,根据必要,还能够适量含有如下所示的V和Ni,从而进一步提高 特性。以下,对于这些元素进行详述。

〔从V:0.05~0.40%和Ni:0.05~0.80%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 上的元素〕

V、Ni是特别是针对提高拉丝加工性是有效的元素。详细地说,V使 珠光体团尺寸微细而提高上述拉丝加工性,并且对于提高弹簧的韧性和耐 永久残余应变性也是有用的元素。为了发挥这样的效果,优选使V含有 0.05%以上。更优选为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上。但是若过剩地 含有V而超过0.40%,则淬火性增大,热轧后生成马氏体和贝氏体,拉丝 加工性反而变差。另外疲劳特性也降低。此外,应该作为层渗碳体使用的 C减少,强度反而降低,除此之外,还有使初析铁素体过剩地生成,或诱 发铁素体脱碳的倾向。另外若V量变得过剩,则容易发生时效脆化,钢线 的表层与内部的硬度的差变大,因此弹簧加工性差。因此在本发明中,优 选使V量为0.40%以下,更优选为0.30%以下。

Ni对于使渗碳体的延展性提高而使拉丝加工性提高是有效的元素。另 外,还是使钢线的延展性自身也提高的元素。此外,也有抑制热轧时的表 层部的脱碳的效果。为了发挥这些效果,优选使Ni含有0.05%以上。更优 选为0.20%以上。但是,若Ni量变得过剩,则淬火性增大,热轧后马氏体 和贝氏体这样的组织大量析出,招致拉丝加工性的恶化。另外疲劳特性也 降低。因此Ni量的上限优选为0.80%。更优选为0.60%以下,进一步优选 为0.50%以下。

[(Hvs-Hvh)≤100]

如上述(c),为了提高弹簧用钢线的弹簧加工性,弹簧用钢线的表 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内部的维氏硬度(Hvh)的差(ΔHV),以满足 下式(1)的方式缩小即可。这是由于,在弹簧加工后的弹簧中发生回弹, 因此产生自由长度的变化,但是,若线材表层与线材内部的硬度的差大, 则该回弹变大,自由长度发生大幅变化。

(Hvs-Hvh)≤100…(1)

[其中,上述Hvs是指从D(钢线的直径)/16部至D/4部的最高维 氏硬度,上述Hvh是指从D/4部至D/2的最低维氏硬度。]

为了满足该式(1),需要抑制拉丝中的加工放热,在本发明中,如 后述,能够通过使拉丝时的拉丝速度为300m/min以下而达成。另外,使B 量、N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固溶N量,以及使Cr量、V量在规定的范 围内也有效。

用于得到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材和弹簧用钢线的制造条件,只要是能 够控制规定的组织和BN系化合物的形态的条件便没有特别限制,但为了 使用具有上述化学成分组成的铸片,高效果地进行上述组织的确保,在制 造工序中,可以如下述这样控制热轧后的卷取温度和热轧后冷却条件,另 外,为了高效率地进行所推荐的BN系化合物的形态控制,优选在制造工 序中,如下述这样控制开坯轧制前的加热条件。

[开坯轧制前的加热:在1280℃以上,加热30分以上、90分以下]

[开坯轧制开始前的1280~1100℃的温度范围的冷却速度:0.5℃/ 秒以上]

使开坯轧制前的加热温度为1280℃以上,从而使BN系化合物充分地 在钢中固溶,其后,将开坯轧制开始前的1280~1100℃的温度范围的冷却 速度控制在0.5℃/秒以上,使BN系化合物的形态在规定范围内,能够进 一步提高疲劳特性。开坯轧制前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290℃以上。

另外,在上述1280℃以上的加热时间过短,也不能使BN系化合物充 分地在钢中固溶,因此在1280℃以上的加热为30分钟以上。还有,从操 作成本的观点出发,1280℃以上的加热为90分钟以下。

另外,开坯轧制开始前的1280~1100℃的温度范围的冷却速度优选为 1.0℃/秒以上,更优选为1.3℃/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秒以上。

[热轧后的卷取温度:850℃以上、950℃以下]

热轧后的卷取温度可以为850℃以上,以不使轧制机的负荷过大。优 选为880℃以上。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初析铁素体而将珠光体组织以面积 率计确保在85%以上,可以使热轧后的卷取温度为950℃以下。从抑制表 层脱碳、再结晶、晶粒生长,成为微细晶粒组织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使热 轧后的卷取温度处于950℃以下。热轧后的卷取温度优选为940℃以下, 更优选为930℃以下。

[从热轧后的卷取后至600℃的冷却速度:10℃/秒以上、35℃/秒以 下]

为了将珠光体组织以面积率计确保在85%以上,可以使热轧后的卷取 后至600℃的冷却速度为10℃/秒以上(优选为15℃/秒以上,更优选为 20℃/秒以上)而抑制初析铁素体的形成,并且为35℃/秒以下(优选为 30℃/秒以下),抑制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生成。

在得到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材时,对于上述以外的条件未特别限定, 采用一般的制造条件即可。

另外,为了取得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内部的维氏硬度(Hvh) 的差在100以下弹簧用钢线,使用本发明所规定的弹簧用钢线材,由于在 拉丝加工时需要抑制加工放热,所以推荐拉丝速度为300m/min以下(优 选为250m/min以下)。上述拉丝速度的下限值,从生产率等的观点出发 为100m/min左右。

在取得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时,对于上述以外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 采用一般的制造条件即可。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不受下述实施 例限制,在能够符合前、后述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适当加以变更实 施,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对于下述表1所示的化学成分组成的钢进行转炉出钢后,进行二次精 炼处理而熔炼,制造由连续铸造法铸造的铸片。然后以表2所示的条件, 对于所得到的铸片进行开坯前的加热(加热时间全部的钢种固定,升温至 设定温度后保持30分钟)后,进行开坯轧制而成为155mm角,其次以表2 所示的条件[热轧后的卷取温度(轧制卷取温度),以及以至卷取后600℃ 的冷却速度(卷取后冷却速度)]进行热轧,制作直径8.0mm的热轧线材 (钢线材)。还有,下述表1所示的固溶N量由下述的方法测量。

另外,对于所得到的钢线材,以下述的方法测量珠光体组织的面积率、 BN系化合物的个数比例。其结果显示在下述表2中。

[表1]

[表2]

[固溶N量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固溶N量”的值,依据JIS G1228,如下述(a)~(c) 所示,从钢中的总N量减去总N化合物量而求得钢中的固溶N量。

(a)钢中的总N量,使用惰性气体熔解法-热传导度法测量。详细 地说,就是从供试钢原材上切下试样,将试样放入坩埚,在惰性气体气流 中熔解而提取N,搬送至热传导度单元,根据热传导度的变化而求得。

(b)钢中的全部N化合物量,使用氨蒸留分离靛酚蓝吸光光度法测 量。详细地说,就是从供试钢原材切下试样,在10%AA系电解液(是不会 在钢表面使钝态皮膜生成的非水溶媒系的电解液,具体来说就是10%乙酰 丙酮,10%四甲基氯化铵,余量:甲醇)中,进行定电流电解。通过该定 电流电解使大约0.5g的试样溶解,用孔尺寸为0.1μm的聚碳酸酯制的过 渡器过滤掉不溶解残渣(N化合物)。然后在硫酸、硫酸钾和纯Cu电极头 (Cuチップ)中加热分解不溶解残渣,使之与滤液合在一起。接着,用氢 氧化钠使该溶液呈碱性后,进行水蒸气蒸馏,使馏出的氨由稀硫酸吸收。 然后加入苯酚、次氯酸钠和硝普酸钠而使蓝色络合物生成,使用光度计, 测量其吸光度,求得总N化合物量。

(c)从根据上述的方法求得的钢中的总N量中减去总N化合物量, 求得钢中的固溶N量。

[珠光体面积率的测量方法]

珠光体面积率,是在热轧线材的横截面(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截面。以 下同)的表层、D/4、D/2(D:线材的直径)的各位置,进行埋入研磨, 实施了用苦味酸的化学腐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在彼此构成90度的4 处(在D/2部,以分别不重叠的方式接近截面的中心点,彼此构成90度 的4处。以下同),分别拍摄1个视野(倍率:400倍,200μm×200μm 的区域)。打印输出光学显微镜照片的图像,重叠上透明薄膜之后,用黑 色马克笔涂满白色的部分(铁素体和贝氏体)之后,用扫描仪将透明薄膜 读入计算机,使用图像分析软件(Media Cybernetics社制“Image Pro  Plus”(商品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后,求得上述未涂满的部分作为 珠光体面积率,计算合计12个视野的平均值。还有,表层存在脱碳层时, JIS G0058之4所规定的全脱碳部从测量部位中除外。

[BN系化合物的形态的测量]

在热轧线材的横截面的D/4(D:线材直径)的位置进行埋入研磨,实 施使用了硝酸乙醇腐蚀液的学腐蚀后,在彼此构成90度的4处,分别以1 个视野、倍率:2000倍进行FE-SEM观察。还有,使1个视野为2000μm2。 将观察的图像的铁素体和贝氏体部分全部涂黑后,使用图像分析软件 (Media Cybernetics社制“Image Pro Plus”(商品名))对图像进行 二值化,由此判定当量圆直径为100nm以上、低于1000nm的BN系化合物, 和当量圆直径为1000nm以上BN系化合物,以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和WDS(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确认各个析出物的组成。然后,在各视野中分别测量上述 尺寸的BN系化合物的个数后,计算4个视野的平均个数。

还有,图1是将上述铁素体等全部涂黑前的观察照片的一例。

接下为,使用所得到的热轧线材,以下述方式评价拉丝加工性。

[拉丝加工性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于拉丝加工性进行严格地评价,在使拉丝条件 为比通常所进行的拉丝条件(例如,后述的疲劳试验用试样制作工序中的 拉丝条件:ε=1.81)更严苛的条件(ε=2.17)下进行。详情如下。

即,对于所得到的热轧线材进行酸洗,实施磷酸盐处理后,进行干式 拉丝(配模如下述表3),从直径8.0mm进行拉丝直至直径2.70mm(ε= 2.17)(φ2.70mm的拉丝速度为200m/min),得到钢线。然后使用得到 的钢线进行扭转试验。扭转试验使用长350mm的钢线(试验片),使用前 川试验机制作所制的扭曲试验机,以标点间距离:200mm、扭曲速度:50rpm 的条件使之扭转直至断裂。而后,在断裂后的破面没有产生纵裂纹的评价 为拉丝加工性良好(○),在断裂后的断面产生纵裂纹的情况评价为拉丝 加工性差(×)。另外,在拉丝中发生断线的情况也评价为拉丝加工性差 (×)。其结果显示在表5中。

还有,在后述的表5的实施例No.11中,此外,以通常进行的拉丝条 件(ε=1.81,后述的疲劳试验用试样制作工序中的拉丝条件,下述表4) 进行拉丝,对于所得到的钢线与前述同样地进行扭转试验并进行评价。

另外,使拉丝速度变化,制成ΔHV不同的钢线,对于各钢线,以下 述方式评价弹簧加工性。还有,相对于OT线,硬拉丝的一方一般ΔHV大, 弹簧加工性差,因此ΔHV的测量和弹簧加工性的评价使用硬拉丝进行评 价。其结果显示在表5中。

[表3]

[ΔHV的测量]

对于热轧线材进行SV(削皮,由此直径8.0mm→直径7.4mm),进行 干式拉丝(配模如下述表4),得到直径3.0mm的钢线(试样)(直径3.0mm 的拉丝速度如表5所示)。使用此试样,使试验载荷为300gf,在钢线横 截面的直径线上,从距表层0.1mm深的位置,以0.1mm间隔,至距相反侧 的表层0.1mm深的位置,测量Hv。然后,设D/16部至D/4部的最高Hv 为Hvs,D/4部至D/2部的最低Hv为Hvh,求得ΔHV(=Hvs-Hvh)。

[表4]

[弹簧加工性的评价]

使用上述ΔHV的测量中得到的钢线,以卷材平均直径25mm、总匝数 6、有效匝数4、自由长度80mm的条件,通过卷取机进行冷卷取。对于各 钢线各卷取100条,用投影机测量自由长度。然后,以80mm±0.5mm为合 格品,其以外为废品。废品在5条以下的钢线评价为弹簧加工性良好(○), 废品超过5条的钢线评价为弹簧加工性差(×)。

作为疲劳特性,以下述方式评价(i)OT线的疲劳特性,和使用(ii) 硬拉丝得到的硬拉簧的疲劳特性。其结果显示在表5中。

[(i)OT线的疲劳特性(中村式旋转弯曲疲劳试验)]

使用热轧线材,进行SV(削皮)、干式拉丝(配模如上述表4),得 到直径3.0mm的钢线(直径3.0mm的拉丝速度为200m/min)之后,对于此 钢线,依次进行油回火处理(加热920℃,回火温度如表5所示)、退火、 喷丸硬化、低温去应变退火,制作试验试样。

然后使用上述试样,实施中村式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使试验应力为, 从850~1150MPa以节距25MPa进行变化的16个条件,在各应力下各有5 条供试,5条全部达到2×107次的最高的试验应力为该试样的疲劳强度 (σw)。另外,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オートグラフ”(商 品名))(歪变速度10mm/min)求得上述钢线的抗拉强度(σB)。而后 求得σw/σB,该σw/σB在0.49以上的情况评价为OT线的疲劳特性优 异,使用其得到的弹簧也评价为疲劳特性优异。

[(ii)硬拉簧的疲劳特性]

对用于弹簧加工性的评价的弹簧(即,使用没有实施热处理的硬拉丝 而形成的硬拉簧,各钢种的合格品)进行去应变退火(400℃×20分)、 座面研磨、二段喷丸硬化、低温退火(220℃×20分)和冷固化。使用所 得到的弹簧,在650±500MPa的负荷应力下进行疲劳试验,测量疲劳寿命 (断裂寿命)(使用油压伺服式弹簧疲劳试验机)。在各钢种中对于5个 弹簧进行这一测量。在表5中,显示5个弹簧之中疲劳寿命最短的值。然 后,最短疲劳寿命为10×106次以上的,评价为弹簧的疲劳特性(和用于 该弹簧的硬拉丝的疲劳特性)优异。另外,也测量对于直径3.0mm的钢线 以400℃×20分进行了烘烤后的抗拉强度。

[表5]

由表1、2、5能够进行如下考察。即,实施例No.(以下,仅表示为 “No.”)1~9、12、13、16~19,因为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要件,所以 钢线材(热轧线材)的拉丝加工性优异,并且钢线的疲劳特性(钢线材(热 轧线材)的拉丝后的疲劳特性)和弹簧加工性优异。还有,由No.16~19 的结果可知,为了进一步提高拉丝后的疲劳特性,可以在推荐的条件下进 行制造工序中的开坯轧制前的加热,使BN系化合物的形态处于本发明规 定的优选范围内。

还有,No.11是以疲劳试验用试样的制作工序中的拉丝条件(ε= 1.81)进行拉丝时,拉丝加工性为○,但以与之相比应变量更大的拉丝条 件(ε=2.17)进行拉丝时,拉丝加工性为×。由这一结果可知,为了进 一步提高拉丝加工性,可以使固溶N量为0.0020%以下。

相对于此,No.10、14、15、20~33因为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至少 任意一个要件,所以发生问题。详情如下。

No.10弹簧用钢线材满足本发明的规定,拉丝加工性和拉丝后的疲劳 特性优异,但因为使用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时的拉丝速度过快,所以得到 的钢线的ΔHV变大,弹簧加工性差。

No.14、15使用满足本发明规定的成分组成,但因为No.14制造工序 中的轧制卷取温度过高,另外在为No.15制造工序中的卷取后的冷却速度 慢,所以均不能充分确保珠光体组织,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

No.20因为C量过剩,所以为疲劳特性差的结果。

No.21因为C量不足,另外No.22因为Si量过剩,所以均不能充分确 保珠光体组织,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

No.23因为Mn量过剩,所以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

No.24因为P量过剩,No.25因为S量过剩,所以拉丝加工性和疲劳 特性均差。

No.26因为Cr量过剩,所以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另外ΔHV变 大,弹簧加工性也差。

No.27因为Ni量过剩,所以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

No.28因为V量过剩,所以拉丝加工性和疲劳特性差。另外ΔHV变大, 弹簧加工性也差。

No.29因为Al量过剩,No.33因为O量过剩,所以疲劳特性差。

No.31其B量不足,固溶N量比较多,不能充分确保珠光体组织,拉 丝加工性、疲劳特性、弹簧加工性均差。

No.32因为N量过剩,拉丝加工性、疲劳特性、弹簧加工性均差。

图2是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果,整理了ΔHV与弹簧加工时的废品率 (每100条的废品件数)的关系的图。由此图2可知,通过使ΔHV在100 以下,废品率得到充分抑制。

图3是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果,就OT线整理了抗拉强度与疲劳强度 的关系的图。由该图3可知,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钢线(图3中的▲和◆), 与比较例(■)相比,疲劳限度比高。特别是通过控制BN系化合物的形 态(图3中的◆),可知上述疲劳限度比进一步提高。

图4是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果,整理了硬拉丝的抗拉强度与硬拉簧的 疲劳寿命的关系的图。由该图4可知,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钢线(图4中 的▲和◆),与比较例(■)相比,疲劳限度比高。在该图4中还可知, 通过控制BN系化合物的形态(图4中的◆),上述疲劳限度比进一步提 高。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使用本发明的弹簧用钢线材,作为弹簧用钢线, 不仅在得到OT线时,即使作为弹簧用钢线得到硬拉丝时,使用弹簧用钢 线所得到的弹簧也显示出优异的疲劳特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