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

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该小麦专用锌肥,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锌源,以锌的重量计0.5~25,吸附剂2~4,调酸剂0.5~2,有机肥10~25;所述小麦专用锌肥中还含有肥料粘结剂,其中,肥料粘结剂的重量为所述小麦专用锌肥重量的0.3%~0.5%。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加小麦专用锌肥。利用本发明的锌肥和方法栽培出的小麦,其锌含量最高可达160mg/kg,是普通小麦锌含量的4倍以上,通过这种方式培育的小麦是一种天然富锌小麦,这种生物锌的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04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37814.2

  • 发明设计人 王张民;潘斐;刘琦;毛彦军;

    申请日2014-01-26

  • 分类号C05G3/00(20060101);C05G5/00(20060101);A01C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秋越

  •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仁爱路188号思贤楼415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2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登记号:2016990001025 登记生效日:20161128 出质人: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60309 申请日:2014012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6-2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合同备案号:2016320010021 让与人: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受让人: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521 授权公告日:20160309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60531 申请日:2014012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3-09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申请日:2014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 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被人们 誉为“生命之花”和“智力之源”。科学家研究表明,锌参与了人体内80多种酶的代谢过程, 尤其DNA和RNA聚合酶,它直接参与核酸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许多代谢, 人体内还有一些酶需要锌的激活,而发挥其活性作用,因此,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 免疫内分泌、神经、体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缺锌会对人体的各系统产生不 利影响。

成人每人每日锌的推荐摄入量为10~15mg,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增加5mg,儿童每人每 日5~10mg。全球范围内,由于锌摄入量不足导致的锌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全球约有 40%人口面临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

以往解决锌营养不良问题的3种主要策略是:药剂补充(如市场上销售的葡萄糖酸锌口 服液等)、强化食品(如CN102106358A的专利报道的富锌面粉的生产方法,其工艺为向面 粉中喷洒补锌剂等并加以机械搅拌而成)以及饮食多样化(减少植物性食品,增加肉制品、 海产品等食物)。药剂补充对迅速提高营养缺乏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很有用的,但花费较大, 人们对其可接受性差,另一方面,其副作用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强化食品通常也要增 加投入,而且会使食品的观感及风味改变,也不易被接受,同样,营养强化食品的安全性也 不容忽视;饮食多样化是克服营养不良的最理想途径,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或社会等原 因也难以实现,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个人饮食嗜好等原因,饮食多样化也不是对所有人都 可行。因此,直到今天世界范围内人类摄人营养不良状况仍未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近年来,一种新的策略已引起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即通过提高主食中微量营养元素锌的 丰度来满足人们对微量营养的需求。通过育种和栽培途径,提高作物可食用部分的锌含量, 在不改变传统饮食的情况下,可以长期稳定地通过主食来提供人们所需的微量营养。这样可 以经济、有效、根本性地解决依赖主食生存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营养不良问题。

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郭明慧研究了17份山西小麦的锌含量,其变化范围 为21-43mg/kg,平均锌含量为29.3mg/kg(郭明慧,2011);曹新有的综述性文章中也指出 目前小麦锌的平均含量约30mg/kg,小麦籽粒锌含量有待提高(曹新有,2012);由此可见, 小麦中的锌含量总体偏低,不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量,其锌含量的略微增加,对于解决以小 麦为主食的居民锌营养不足问题具有广谱性。

对于通过育种途径提高小麦可食用部分的锌含量,国际的Harvest Plus计划以及其姊妹 项目Harvest Plus-China已把提高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作为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以消除 “隐性饥饿”,现育成高锌含量(44mg/kg)小麦新品种“中麦175”;CN100493342C的专 利也报道了一种高铁锌小麦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种锌含量135mg/kg的小麦“秦黑1号”, 是普通小麦的4.1倍,居世界上现有谷类作物之首。通过遗传育种改良、培育富锌小麦品种, 对改善小麦锌营养价值是个一劳永逸的事业,也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小麦品种都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就目前研究进展来看, 距推广应用还早,不能最大范围地解决锌营养缺乏问题;不过假以时日,随着研究的深入, 特异基因的发现,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培育富锌营养功能小麦将变为现实。通过转基因技术培 育富锌小麦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似乎永无定论,转基因小 麦的推广应用还有着诸多障碍。

而对于通过小麦富锌栽培技术改善小麦锌营养状况,利用现有推广的普通小麦品种,在 其生长与发育过程中,改善营养环境,提高小麦锌营养利用率,增加小麦锌含量,这个课题 的研究目前见诸报道不多,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多为施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或是防止小麦缺锌 的研究,同时也有部分通过叶面喷施锌肥提高作物锌含量的研究,小麦锌的强化研究很少能 够找到,不过从少有的几个研究中发现,小麦的这一富锌途径还是可行的,但小麦锌含量提 高幅度还偏低,一般不会超过50mg/kg。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 法。该方法为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以土施方式施加小麦专用锌肥,待小麦成熟时收获小麦, 得到富锌小麦,其锌含量最高可达160mg/kg。

本发明提供的小麦专用锌肥,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所述小麦专用锌肥中还含有肥料粘结剂,其中,肥料粘结剂的重量为所述小麦专用锌肥 重量的0.3%~0.5%。

优选地,所述锌源为含锌元素的矿物材料、锌盐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 混合物;所述吸附剂为凹凸棒土、膨润土、硅藻土或腐殖酸;所述调酸剂为硫。

优选地,所述锌盐为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碳酸锌、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乳 酸锌、柠檬酸锌或乙酸锌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所述含锌元素的矿物材料为闪 锌矿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锌源为闪锌矿粉、硫酸锌、氧化锌、柠檬酸锌或乙酸锌中的一种或 其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小麦专用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锌源和有机肥粉碎为粉末;吸附剂和调酸剂超微粉碎成粒径小于48μm的粉末且 其中纳米级别所占的重量比例为3~25%;

2)按照所述量将步骤1)得到的锌源粉末、吸附剂粉末、调酸剂粉末和有机肥粉末混合 均匀;

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在圆盘上造粒,造粒时加入肥料粘结剂,所得肥料颗粒即为 小麦用富锌营养剂。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所述吸附剂为凹凸棒土,所述调酸剂为硫;将吸附剂凹凸棒土经100~200℃加热处 理的改性后,与调酸剂硫混合均匀,再超微粉碎为小于48μm的粉末,且其中纳米级别所占 的重量比例为3~25%;锌源和有机肥粉碎为粉末;

2)将锌源粉末、吸附剂粉末、调酸剂粉末和有机肥粉末混合均匀;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圆盘造粒时喷洒肥料粘结剂。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小麦专用锌肥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所述小麦专用锌肥作为基 肥、分蘖盛期肥、拔节初期肥、拔节中期肥、孕穗初期肥或扬花初期肥的其中之一或两个以 上任意组合进行施用,其中,所述小麦专用锌肥的用量以锌的重量计为0.5~25kg/亩。

优选地,所述小麦专用锌肥的用量以锌的重量计为2.5~24kg/亩。

优选地,所述小麦专用锌肥的用量以锌的重量计为4~12kg/亩。

更优选地,所述小麦专用锌肥的用量以锌的重量计为8kg/亩。

本发明提供的小麦专用锌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小麦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锌肥和 方法栽培出的小麦,其锌含量最高可达160mg/kg,是普通小麦锌含量的4倍以上,通过这 种方式培育的小麦是一种天然富锌小麦,这种生物锌的人体吸收利用率高,它克服了锌营养 强化面粉中的锌形态安全性的不足,以及叶面喷施的锌肥在籽粒中的残留问题,而又避开了 转基因小麦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因而通过这一途径来开发富锌小麦这一新型功能小麦将 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方法栽培出的富锌小麦使得人们通过日常饮食方式来补充微量 元素锌成为可能,对于解决人群的缺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改善人民的锌营养不足有着现 实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 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选择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小麦田做为肥料效果试验田,小麦栽培品种为长江下游平原区 域广为种植的扬麦-16,每一小试验组设置为3条小麦种植行×2.2米×10米=66平方米的小 区,每一小区周边保留1米的隔离距离。选择其中一个小区做为常规小麦栽培(不加本发明 的小麦专用锌肥)的对照组,其余加入本发明的小麦专用锌肥的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栽培 技术,在收获时,采集小麦籽粒,测定其中的锌含量,测得对照组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为41.5 mg/kg。

实施例2-13

首先,将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土粉末经过100~200℃加热处理的改性,分别称取适量的 改性凹凸棒土(0.2~0.4kg),分别加入适量的硫(0.05~0.2kg),混合均匀后(具体的组合方 式按照下表中称取,下面的混合及用量方式同见下表中),超微粉碎为粒径小于48μm的粉 末,使得其中纳米级别所占的比例为3~25%,备用;然后分别称取适量硫酸锌、氧化锌、柠 檬酸锌、乙酸锌等锌盐(以锌计0.25kg),将其粉碎至粉末状,然后加入对应量的凹凸棒土 与硫的混合物,将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粉碎后的有机肥(购自江阴市长青肥业有限公 司)(1~2.5kg),充分混合均匀后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圆盘造粒时喷洒适量肥料粘结剂(任 意市售的肥料肥料粘结剂,可为羧甲基纤维素。),肥料粘结剂的用量为制得的小麦专用锌肥 总重量的0.3~0.5%,装袋,封口并贴上成分标签,备用。将每袋小麦专用锌肥在小麦拔节中 期撒入麦田中,每小区撒施一袋(每袋含锌0.25kg),在小麦收获时,采集小麦籽粒,测定 其中的锌含量,汇总入下表中:

实施例14-23

首先,将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土粉末经过100~200℃加热处理的改性,分别称取0.3kg 的改性凹凸棒土,加入0.1kg的硫,混合均匀后,超微粉碎为粒径小于48μm的粉末,使得 其中纳米级别所占的比例为3~25%,备用;然后分别称取适量硫酸锌(以锌计0.05~2.5kg), 将其粉碎至粉末状,然后加入对应量的凹凸棒土与硫的混合物,将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1.5 kg粉碎后的有机肥(购自江阴市长青肥业有限公司)粉末,充分混合均匀后在圆盘造粒机上 造粒,圆盘造粒时喷洒适量肥料粘结剂(肥料粘结剂的用量为制得的小麦专用锌肥总重量的 0.5%),装袋(每袋含锌0.05~2.5kg),封口并贴上成分标签,备用。

将每袋小麦专用锌肥在小麦生长的特定时期撒入麦田中(具体的施用时期按照下表中的 时期施用),每小区撒施一袋,在小麦收获时,采集小麦籽粒,测定其中的锌含量,汇总入 下表中:

实施例24

首先,将硅藻土粉碎后经过100~200℃加热处理的改性,称取适量的改性硅藻土(0.3kg), 加入适量的硫(0.1kg),混合均匀后,超微粉碎为粒径小于48μm的粉末,使得其中纳米级 别所占的比例为3~25%,备用;然后称取适量硫酸锌(以锌计2kg),将其粉碎至粉末状, 然后加入上述对应量的改性硅藻土与硫的混合物,将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适量有机肥(1.25 kg),充分混合均匀后在圆盘造粒机上造粒,圆盘造粒时喷洒适量肥料粘结剂(肥料粘结剂 的用量为制得的小麦专用锌肥总重量的0.3%),装袋,封口并贴上成分标签,备用。将制造 得的小麦专用锌肥等分成两份,在小麦拔节中期撒入其中一份至麦田中,另外一份在小麦扬 花初期撒入小麦田,在小麦收获时,采集小麦籽粒,测定其中的锌含量,为135.1mg/kg。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栽培出的小麦,其锌含量可达约160 mg/kg,是普通小麦锌含量的4倍以上,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培育的小麦它就是一种天然富 锌小麦,这种生物锌的人体吸收利用率高,它克服了营养强化面粉的不足,而又避开了转基 因小麦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因而通过这一途径来开发富锌小麦这一新型功能小麦将有着 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改善人民的锌营养不足有着现实的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