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稻转录因子在改良水稻高产性状中的应用

一种水稻转录因子在改良水稻高产性状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转录因子在改良水稻高产性状中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其是利用转录因子激活基序VP64与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融合构建得到组成型转录因子,并转化到农作物如水稻中,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详细阐明调控水稻高产机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可以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62 专利号:ZL2014100835843 申请日:20140309 授权公告日:201512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2-02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62 申请日:2014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的应 用。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和全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一半以 上人口的主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基因研究的模式植物。与其相关的遗传学和分 子生物学研究一直倍受研究者的重视,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 当前水稻增产的研究较依赖于有限的水稻种质资源,传统的杂交育种优势正在逐渐 减弱,而水稻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发掘水稻进一步增产的潜力。

在植物界中,能形成种子的植物约占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作为重要的繁 殖器官,种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食物来源,水稻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种子来源于 受精后的胚珠。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种子的发育和萌发是一个有次序的、选 择性的基因表达过程。而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Os01g60960.1是LBD家族的一员,但是由于LBD基因是新发现的植物所特有的一 个基因家族,有关LOB结构域在高等植物发育中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但是,对 已克隆的几个LBD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还是为我们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部分线索。 LOB是第一个分离的属于LBD基因家族的基因,其在转座子插入引发的功能丧失 的情况下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表型突变,表明LOB在拟南芥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 程度的功能冗余。但以花椰菜病毒的35S强启动子与LOB编码序列构建的融合表 达载体转化野生型植株,可观察到植株矮小、叶片向上卷曲、叶柄和花梗变短、花 器官畸形等明显表型的变化(Shuai et al.,2002)。拟南芥中另一个LBD基因家族成 员——AS2,其突变体as2呈现出叶片不对称发育或畸形、叶脉发育不完全等表型, 则揭示了部分LBD基因可能参与了高等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Serrano-Cartagena et  al.,1999;Ori et al.,2000;Sun et al.,2000;Semiarti et al.,2001:Xu et al.,2003)。 异位过表达AS2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出现了较短的初生根、狭小而上卷的子叶、叶 片和花萼远轴面形成毛刺状增生物、花梗向下弯曲等表型;同时,组织显微观察还 揭示AS2的过表达干扰了侧生器官正常近远轴极性的建立,导致远轴面的细胞类型 被近轴面的细胞类型部分替代(Lin et al.,2003;Nakazawa et al.,2003)。AS2在拟 南芥中亲缘关系最近的同源基因ASL1(亦称LBD36),同样是LBD基因家族成员, 其过表达会引起花和角果下垂的表型(Chalfun-Junior et al.,2005;Nakazawa et al., 2003)。ASL1的功能丧失突变体asl1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异常表型,但asl1/as2双 突变体表现出花萼窄小、内部花器官暴露、花萼和花瓣向外卷曲、提前开花等突变 表型,这表明ASL1、As2同时参与了花器官的发育并在该阶段存在一定的功能冗 余(Chalfun-Junior et al.,2005)。

水稻中克隆的第一个LBD基因——ARL1(ADVENTITIOUS ROOTLESS1),或 称CRL1(CROWN ROOTLESS1),其功能丧失突变表现为不能形成正常的不定根/ 从生根、生长素敏感性的丧失、根生长的向地性的丧失等表型,但地上部没有明显 的形态异常(Liu et al.,2005;Inukai et al.,2005)。最近研究也分离了水稻中的一个 LBD基因家族成员,初步命名为DH1(DEGENERATED HULL1),dh1突变体呈现 颖花的颖壳缺失或颖壳发育的提前终止、雌雄蕊数目异常、部分雄性不育等表型; 过量表达DH1的转基因水稻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和颖花的枝梗缩短、叶片向下 低垂等表型(李爱宏,2006,私人通讯)。这些结果表明水稻中的LBD基因,与拟南 芥相比,在侧生器官的发育方面可能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VP64是4个VP16功能域基序融合在一起组成的,是一类增强子。VP16最早在动 物病毒基因中发现,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中,主要用于植物基因的转录调控的研 究中。转录因子在体内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为转录增强子,另一种为 转录抑制子。当转录因子和VP16功能域基序融合之后,它就会增强转录因子的功能, 从而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更明显的表型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转录因子在改良水稻高产性状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为 (VP16)4-Linker-Os01g60960.1;

其中,Linker由39个柔性氨基酸串联而成,其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其核苷 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VP16为来自单纯疱疹病毒的VP16蛋白;Os01g60960.1 为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

所述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该序列经 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其中,(VP16)4即VP64,是由4个VP16功能域基序(Asp Ala Leu Asp Asp Phe Asp Leu Asp Met Leu)以Gly Ser两个氨基酸间隔融合在一起组成的增强子,其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载体。

所述载体的构建方法如下:

(1)在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找到Os01g60960.1基因,根据其序列设计PCR扩 增引物对,其为正向引物F:5'- CAAAAAAGCAGGCTTCATGTCCACAGAGAGGGAAAGAC-3'和反向引物R:5'- CAAGAAAGCTGGGTCACCAAAGTATGCAGCATGCTC-3';

(2)以野生日本晴水稻总cDNA为模板,进行PCR获得Os01g60960.1全序列;

(3)将PCR产物克隆到连接pDONER克隆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得到与目的基因 完全相同的序列;

(4)以双元表达载体左右边界包含的序列为骨架序列,通过体外重组,将ubi promoter-VP64-Gateway表达单元、35S promoter-asRED表达单元和35S promoter-hyg 表达单元与之融合构建,得到载体nVP64-hyg-asRED的全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5)通过LR反应将Os01g60960.1构建到其目地基因的N端融合了VP64标签的植 物表达载体nVP64-hyg-asRED上,获得载体ubi:VP64-Os01g60960.1,载体全序列如 SEQ ID No.6所示。

携带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 直接DNA转化、微注射、电穿孔等常规生物技术方法导入植物细胞中(Weissbach, 1998,Method for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VIII,Academy Press,New York,第411-463 页;Geiserson和Corey,1998,Plant Molecular Biology,2nd Edition)。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工程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构建方法,具体为,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 法,将前述载体转入水稻愈伤组织中,用含诱导剂和农杆菌的AAM转化液进行转化, 转化后的材料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生根-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筛选转基因水稻 植株。

本发明还提供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在改良水稻高产性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扩增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的引物对,其为正向引 物F:5'-CAAAAAAGCAGGCTTCATGTCCACAGAGAGGGAAAGAC-3'和反向引物 R:5'-CAAGAAAGCTGGGTCACCAAAGTATGCAGCATGCTC-3'。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在调控水稻高产性状中的 应用。

前述的应用,是将水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的CDS序列通过Gateway系统 构建到4个转录因子激活基序VP16的下游,转化水稻,从而改良转基因水稻产量。

本发明首次利用转录因子激活基序VP64(即4个转录因子激活基序VP16)与水 稻转录因子Os01g60960.1基因融合构建得到组成型转录因子,并转化到水稻中,从而 改良水稻高产性状,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详细阐明调水稻高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nVP64-hyg-asRED载体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ubi:VP64-Os01g60960.1载体图谱;

图3为本发明PCR检测VP64-Os01g60960.1转基因阳性株系,其中WT为野生型水 稻‘kitaake’,V2590H-24、V2590H-44为VP64-Os01g60960.1转基因水稻株系;

图4为本发明转基因材料高产性状的表型比较,其中左边第一盆WT为野生型水 稻‘kitaake’,左边第二盆V2590H-24、左边第三盆V2590H-44为转基因水稻株系;

图5为本发明转基因材料高产性状数据统计分析,其中WT为野生型水稻 ‘kitaake’,V2590H-24、V2590H-44为转基因水稻株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载体来源:

pDONER购自invitrogen;

35S promoter-asRED中国农科院提供;

ubi promoter-VP64中国农科院提供;

35S promoter-hyg中国农科院提供;

ubi:VP64-Os01g60960.1通过Gateway克隆方法构建到ubi promoter-VP64载体上;

工程菌EHA105由中国农科院提供。

实施例1Os01g60960.1基因的分离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在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找到Os01g60960.1基因,根据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 物,根据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F1:5'- CAAAAAAGCAGGCTTCATGTCCACAGAGAGGGAAAGAC-3'和反向引物R1:5'- CAAGAAAGCTGGGTCACCAAAGTATGCAGCATGCTC-3')。以野生型日本晴水稻 总cDNA为模板,进行PCR获得Os01g60960.1全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 所示。

按照PrimeSTAR聚合酶扩增体系和反应程序进行PCR。此过程中包含两轮PCR, 第一轮PCR的引物用加部分adaptor attB接头的基因引物(F1和R1),而第二轮的模板 用第一轮的PCR产物,并且引物用完整的adaptor attB引物(attB5'adaptor: 5'-GTGGGGACAAGTTTGTACAAAAAAGCAGGCTTC-3',attB3'adaptor: 5'-GTGGGGACCACTTTGTACAAGAAAGCTGGGTC-3')。将PCR产物克隆到连接 pDONER克隆载体(购自Invitrogen)上,经测序鉴定得到与目的基因完全相同的序 列。通过LR反应将Os01g60960.1构建到nVP64-hyg-asRED(图1,载体全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上,获得载体ubi:VP64-Os01g60960.1(图2,载体全序列如SEQ ID No.6 所示)。

实施例2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

取水稻‘kitaake’成熟种子,人工或机械脱壳,挑选饱满光洁无菌斑的种子经消毒 之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选择外观良好,生长力好的水稻愈伤组织 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ubi:VP64-Os01g60960.1转入水稻愈伤组织中,用 含有100μM的乙酰丁香酮和O.D.值为0.7的农杆菌的AAM转化液进行转化,将转化液 浸泡过的愈伤组织置于共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25℃暗培养3d后置于筛选培养基上 培养约30d,每10d继代一次。然后将筛出的抗性愈伤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约20d, 每10d继代一次。将分化出绿色小苗的抗性愈伤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待约7d长 出发达根系后炼苗,并计算转化所获转基因苗数。炼苗7d后转移至大田生长。

其中,诱导培养基配方为:N6大量+B5微量+NB有机+铁盐+铜钴母液+2.5mg/L 2,4D+0.6g/L酸水解酪蛋白+2.878g/L脯氨酸+0.5g/L谷氨酰胺+30g/L蔗糖,以水配 制,调pH至5.8~5.9后加入植物凝胶4g/L。

共培养基配方为:N6大量+B5微量+NB有机+铁盐+2.5mg/L2,4D+0.5g/L谷氨酰 胺+0.6g/L酸水解酪蛋白+10g/L葡萄糖+30g/L蔗糖,以水配制,调pH至5.2后加入植 物凝胶4g/L。灭菌后,50℃左右加入AS(乙酰丁香酮)100~200μg/mL。

筛选培养基配方为:N6大量+B5微量+NB有机+铁盐+铜钴母液+2.5mg/L2, 4D+0.6g/L酸水解酪蛋白+2.878g/L脯氨酸+0.5g/L谷氨酰胺+30g/L蔗糖,以水配制, 调pH至5.8~5.9后加入植物凝胶4g/L。灭菌后加入35mg/L潮霉素(购自上海纽津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

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无机+MS-B5微量+MS有机+铁盐+MS-铜钴母液+0.05 mg/L NAA+2.0mg/L Kinetin(激动素)+30g/L山梨醇+2g/L水解酪蛋白+30g/L蔗糖, 以水配制,调pH至5.8~5.9后加入植物凝胶4g/L。

实施例3转基因阳性株系的鉴定

为了检测Os01g60960.1基因是否整合至水稻基因组中,分别提取野生型和转基 因水稻叶片DNA,在基因两端的植物表达载体上设计一段引物进行PCR反应,鉴定 转基因植株,对PCR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转基因水稻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图 3),而野生型水稻中无此目的条带,PCR产物经测序分析为正确的目的基因序列, 由此确定Os01g60960.1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

实施例4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和考种分析

将转基因和野生型水稻进行比较,从表型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转基因植株比野生 型高,并且在花周期上表现出适当晚花(图4)。通过考种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明显 的看出转基因水稻的单株产量与野生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图5)。其中一个株系野 生型的平均单株产量为7.25g,转基因植株的平均单株产量为13.61g。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 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 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 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