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

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该转底炉炉底包括:基底;以及抗渣浇注层,抗渣浇注层形成于基底的上表面,其中,抗渣浇注层包括矾土、棕刚玉、碳化硅、石墨、碳氧化剂以及结合剂。该转底炉炉底能够有效解决高温下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从而避免了转底炉炉底击穿等不安全隐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675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91597.X

  • 发明设计人 吴道洪;王敏;曹志成;薛逊;

    申请日2013-10-18

  • 分类号C21B13/10(20060101);C04B35/66(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志东

  •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神牛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9: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2-05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C21B13/10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登记生效日:20190102 申请日:20131018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8-04-2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B13/10 登记号:2018320000034 登记生效日:20180328 出质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质权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 发明名称: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申请日:2013101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8-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1B13/1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723 申请日:201310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B13/10 申请日:2013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 底炉。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法需要对煤和铁矿石进行预处理的炼焦和烧结工序,而且联合钢铁厂需通过 规模大型化来提高效率。因此,缺乏资源柔性和生产灵活性。而直接还原炼铁法是采用天 然气的工艺,所以厂址局限于出产廉价天然气的地区。

因此,以丰富的粉矿资源和普通煤为原料的炼铁工艺引起关注,1995年,在开发 FASTMET工艺过程中,发现了即使仅加热10min,金属铁和渣也可分离的现象。将该反应 原理作为工艺的设想就是新炼铁法Itmk3法。

作为Itmk3工艺的核心设备转底炉,主要承载反应的是下部旋转的环形炉床,因此对 转底炉炉底耐火材料结构要求也较高,生产粒铁需要较高的温度,约为1400℃~1500℃, 粒铁生产过程需要在还原性气氛下进行,该过程是渣和铁半熔融过程,渣和铁的熔化会侵 蚀炉底,渣与炉底易粘结,不能顺利出铁出渣,损坏炉底结构。

因此,需要找到合适转底炉炉底的抗渣抗侵蚀的耐火材料,方可满足生产粒铁的工艺 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 提出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该转底炉炉底能够有效解决高温下渣铁对 炉底的粘结和侵蚀,从而避免了转底炉炉底击穿等不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底炉炉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 基底;以及抗渣浇注层,所述抗渣浇注层形成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抗渣浇注 层包括矾土、棕刚玉、碳化硅、石墨、碳氧化剂以及结合剂。由此使得该转底炉炉底易于 渣铁分离,以便保证该转底炉炉底能在1500摄氏度下长期运行稳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转底炉炉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碳氧化剂为氮化硅、金属硅粉的至少一种,所述结合剂为 沥青。由此进一步增强转底炉炉底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以便进一步降低 粒铁生产过程中的液态铁和液态渣对炉底的侵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抗渣浇注层包括:40~70重量%的矾土;5~15重量%棕刚 玉;5~20重量%碳化硅;0.1~5重量%氮化硅;0.1~10重量%金属硅粉;0.1~5重量%石 墨;以及0.1~10重量%沥青。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转底炉炉底的综合性能,以便进一步保证 转底炉安全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棕刚玉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低于92%。以便进一步避免 渣铁侵蚀转底炉炉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抗渣浇注层包括多个层叠的抗渣浇注亚层。以便进一步提 高该转底炉炉底的抗侵蚀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抗渣浇注层的厚度不小于50毫米。以便进一步提高该转底 炉炉底的抗侵蚀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抗渣浇注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深度为3~10毫米的凹陷。 由此进一步防止软熔态铁聚集成大片铁块,以便进一步得到大小均匀的粒铁。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底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转底炉包 括上述的转底炉炉底。由此有效解决高温下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从而避免了转底炉 炉底击穿等不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 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底炉炉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转底炉炉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现有技术在生产粒铁的过程中,原料在高温下还原成软熔状态的铁和渣,渣铁和 铺在上层的散料镁砂粘结到一起,造成炉底粘结,同时高温下底部耐火材料膨胀,严 重时导致炉底的击穿。并且作为最上层的耐火材料的镁碳质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容易氧 化,造成砖体结构疏松、透气性增大以及强度下降,从而严重损毁镁碳质砖。因此, 现有技术的转底炉炉底结构不适合生产粒铁。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对转底炉炉底 进行改造,旨在解决高温下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出料不畅以及粒铁容易聚集等 问题。

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底炉炉底,下面参考图1对本发 明的转底炉炉底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转底炉炉底可以包括基底10和抗渣浇注层20,抗渣浇 注层20形成基底10的上表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抗渣浇注层20包括矾土、棕刚 玉、碳化硅、石墨、碳氧化剂以及结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抗渣浇注层20还可以包括多个层叠的抗渣浇注亚层(未示 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抗渣浇注层20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 示例,该抗渣浇注层20的厚度可以为不小于50毫米。该抗渣浇注层20作为最关键的一层 耐火材料,与球团直接接触,其采用Al2O3、SiC、C为主的复合材料,从而有效避免了现 有技术中,镁碳质耐火材料在高温过程氧化反应,该氧化反应主要为石墨的氧化,包括空 气中氧对石墨的氧化、渣中氧化物对石墨的氧化以及石墨本身所含杂质氧化物对石墨的氧 化。因此,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杂质氧化物和石墨反应后,造成砖体结构疏松,透气性增大、 强度下降,从而造成镁碳砖损毁。由此采用本发明的抗渣浇注层,可以明显解决上述高温 下渣铁对炉底的耐火材料的侵蚀,甚至击穿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人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碳氧化剂具体类型并不受特殊限 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碳氧化剂可以为氮化硅、金属硅粉的 至少一种。该抗渣浇注层20中的氮化硅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具 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及自润滑性,氮化硅对氢氟酸以外的所有无机酸有良好的抵抗性,不被 金属液尤其是非铁金属液润湿,能耐大部分的有色金属,加入氮化硅增强了整个耐火材料 的性能,可以防止粒铁生产过程中的液态铁及液态渣对炉底的侵蚀大大降低。同时该抗渣 浇注层20石墨含量较少,可以避免石墨在使用过程中氧化造成炉底自身损坏。并且添加少 量的石墨能维持炉内还原性气氛,有利于粒铁的形成。由此在炉底材料中采用该碳氧化剂 可以有效避免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从而提高转底炉炉底的综合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结合剂具体类型并不受特殊限制,根 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结合剂可以为沥青。作为耐火材料的沥青结 合剂,其含有较高含量的固定碳和较低含量的挥发成分。由于固定碳越高,其碳化后的结 合力也越强,因此使得抗渣浇注层20各组分之间密封性较好。由此采用沥青结合剂,能够 进一步提高炉底的综合性能,以便解决渣铁与炉底的粘结和侵蚀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各原料的配比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中各原料的配比可以为:40~70重量%的矾土; 5~15重量%棕刚玉;5~20重量%碳化硅;0.1~5重量%氮化硅;0.1~10重量%金属硅粉;0.1~ 5重量%石墨;以及0.1~10重量%沥青。采用该原料组成抗渣浇注层20的转底炉炉底可以 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软熔态的渣铁导致的炉底长高、增厚,甚至造成螺旋出料器损毁等 问题,以及避免了炉底耐火材料的膨胀,甚至击穿炉底等不安全隐患。由此进一步提高转 底炉炉底的综合性能,以便使得其适合生产粒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棕刚玉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 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棕刚玉中棕刚玉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可以不低于92%,优选的, 棕刚玉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可以为94%。棕刚玉作为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以及具有保 温等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转底炉炉底材料中,可以有效改善转底炉炉底的综合性能,以便 进一步避免高温下软熔态的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转底炉炉底基底10可以由多层层叠而成,由此可以进一步 提高转底炉炉底的耐火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抗渣浇注层20上表面形成有很多凹陷,根据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例,该凹陷深度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该凹陷的深度为3~10 毫米。当前转底炉生产粒铁过程中铁难以聚集形成粒铁,并且软熔态的铁容易聚集形成大 片的铁块,严重影响炉料出炉。为此,本发明的转底炉炉底在炉底的抗渣浇注层上表面印 上圆形、椭圆形或者菱形的球窝,由此可有效避免软熔态的铁聚集成大片铁块,进而得到 大小均匀的粒铁,且不会影响出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底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转底炉采 用上述转底炉炉底。该转底炉炉底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温下渣铁对炉底的粘结和侵蚀、 甚至导致炉底击穿以及出料不畅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前转底炉生产粒铁过程中软熔态 铁难以聚集成粒铁的问题。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转底炉炉底及具有该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还具有下列优点:

(1)该转底炉炉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刚玉莫来石质上面铺镁砂作为炉底在生产粒 铁的时候渣铁与混合镁砂反应,侵蚀炉底的问题。

(2)该转底炉炉底的抗渣浇注层中石墨含量较少,可以避免石墨在使用过程中氧化造 成炉底自身损坏,并且添加少量的石墨能维持炉内还原性气氛,有利于粒铁的形成。

(3)该转底炉炉底的抗渣浇注层中的氮化硅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化学稳 定性,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及自润滑性,且氮化硅对氢氟酸以外的所有无机酸有良好的抵 抗性,不被金属液尤其是非铁金属液润湿,能耐大部分的有色金属。因此,加入氮化硅增 强了整个耐火材料的性能,可以防止粒铁生产过程中的液态铁及液态渣对炉底的侵蚀。

(4)该转底炉炉底的抗渣浇注层上表面设置圆形、椭圆形或者菱形的球窝可以避免液 态铁聚集过大,从而使得可以聚集成大小均匀的粒铁,且不会影响出料。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描述性 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转底炉炉底:共6层,总厚度共计650mm。如图2所示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层为浇 注的抗渣浇注层(包括两层等厚度的抗渣浇注亚层),厚度为154mm;第二层为厚68mm 的标准高铝砖Lz-55;第三层为厚136mm的标准粘土砖N-3a;第四层为标准轻质粘土砖, 厚度272mm(标准轻质粘土砖的厚度为136);第五层为厚20mm的耐火纤维板。

抗渣浇注层由下列材料形成:矾土占混合料的55重量%,棕刚玉占混合料的20重量%, 碳化硅占混合料的15重量%,氮化硅占混合料的4重量%,金属硅粉占混合料的2重量%, 石墨占混合料的1.5重量%,沥青占混合料的2.5重量%。

将具有上述转底炉炉底的转底炉应用于生产粒铁,运行过程中,渣铁不粘结炉底,且 容易与炉底分离,在1500℃下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 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 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 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