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及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及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及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底板、顶板、两侧板及位于两侧板两端的两端板,该方法通过张拉螺母安装于带模管桩并放到离心机上进行同等工艺的离心处理;并且张拉螺母的轴线与所述空腔穿过顶板及底板的轴线重合,故使得试模中的混凝土能够在离心作用时受到均匀的离心力,最终形成与管桩用混凝土离心后的实际强度,这样对制得的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更加接近管桩用混凝土真实的强度参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921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45917.3

  • 发明设计人 阳习胡;杨广琴;潘柏祥;孟龙云;

    申请日2014-02-08

  • 分类号G01N1/28(20060101);G01N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晓静

  • 地址 212413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下蜀镇沿江开发区江苏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5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N1/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2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5-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N1/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2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28 申请日:2014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技术,尤其涉及离心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具体 涉及一种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及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的检测方法是依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 验方法》GB/T50081-2002,即直接将拌合后的混凝土装入混凝土三联试模经插 捣振实后同管桩同等工艺养护后其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值代表预应力混凝土 强度值。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经离心后,其水灰比变小,因离心工 艺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离心后的预应力高强混凝 土管桩桩身及管桩受力面的混凝土实际强度的是保证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 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所以此方法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 混凝土离心后的实际强度,不能客观地反应离心后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桩身 及管桩受力面的混凝土真实强度,所以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测定离心混凝土强 度的检测方法。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及离心混 凝土强度检测方法,能够使制成的混凝土进行离心成型,离心成型后的混凝土强 度更加接近管桩用混凝土离心后的实际强度,以提供更加精确的管桩用混凝土强 度检测结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包括底板、顶板、两侧板及位于两侧板两 端的两端板,底板、顶板、两侧板及两端板共同形成收容混凝土的空腔,所述底 板外表面连接有张拉螺母,所述张拉螺母的轴线与所述空腔穿过顶板及底板的轴 线重合。

使用上述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为:打开顶 板,将生产管桩用混凝土装入离心混凝土试模的空腔后,将顶板通过第一上下模 连接螺栓及第二上下模连接螺栓与底板固定,将两侧板通过侧板连接螺栓固定; 然后将装有混凝土的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张拉螺母拧到外径相同的已 张拉结束的带模管桩的张拉螺杆上,再将带有离心混凝土试模的带模管桩放到离 心机上进行同等工艺的离心处理,待离心处理结束后连同管模进行同等工艺的蒸 汽常温养护,常温养护后,卸下模具,此时的混凝土通过离心工艺形成试块,将 该试块和管桩进行同等工艺的蒸汽高压养护,待养护结束后将试块的一端切割成 立方体分试块,再进行立方体分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得到试验数据。

本发明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结构可以通过张拉螺母安装于带模管 桩并放到离心机上进行同等工艺的离心处理;并且张拉螺母的轴线与所述空腔穿 过顶板及底板的轴线重合,故使得试模中的混凝土能够在离心作用时受到均匀的 离心力,最终形成与近管桩用混凝土离心后的实际强度,这样对制得的混凝土试 块进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更加接近管桩用混凝土真实的强度参数。并且该离心 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离心作业与管桩的离心作业共同完成,节省时间成本并 且更加接近管桩所离心加工后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连接于带模管桩的张拉螺杆后的 示意图。

图3为得到的混凝土试块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包括底板 1、顶板2、两侧板3及位于两侧板3两端的两端板4,底板1、顶板2、两侧板 3及两端板4共同形成收容混凝土的空腔5,所述底板1外表面连接有张拉螺母 6,使用时,该张拉螺母6安装于一个带模管桩11的张拉螺杆12上(如图2所 示),所述张拉螺母6的轴线与所述空腔5穿过顶板2及底板1的轴线重合。

为了将各个部分定位及固定,所述顶板2及底板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上下 模连接螺栓7及两个第二上下模连接螺栓8,所述两个第一上下模连接螺栓7分 别位于两侧板3的外侧并连接顶板2及底板1的侧部分。两个第二上下模连接螺 栓8分别位于两端板4的外侧并连接顶板2及底板1的两端部分。所述两个侧板 3之间连接有两个侧板连接螺栓9,所述两个侧板连接螺栓9分别位于两个端板 4的外侧并连接两侧板3;所述侧板连接螺栓9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10,所述 第二上下模连接螺栓7插设于该定位孔10中。所述两侧板3内表面对应的设有 定位槽(未标号),所述端板4的两侧分别卡扣于两侧侧板3的定位槽中。

优选的尺寸为,试模的顶板2及底板1采用不低于Q235强度的钢板,侧板 3及端板4采用不低于HT200强度的铸铁板。试模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 砂眼裂纹及划伤,试模内表面的粗糙度Ra不得大于3.2um;试模组装后的内部 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应不大于±1mm;试模组装后其相邻侧 面及上下面应成直角,直角误差不得大于±0.3°;试模内腔5侧面、端面、上 下面平面度误差每100mm不应大于0.04mm;定位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 0.06mm;试模组装后期其连接面的缝隙不得大于0.2mm,端板4与侧面的缝隙 不得大于0.4mm。

使用上述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为:

打开顶板2,将生产管桩用混凝土装入离心混凝土试模的空腔5后,将顶板 2通过第一上下模连接螺栓7及第二上下模连接螺栓8与底板1固定,将两侧板 2通过侧板连接螺栓9固定;

然后将装有混凝土的离心混凝土强度检测用试模的张拉螺母6拧到外径相 同的已张拉结束的带模管桩11的张拉螺杆12上,再将带有离心混凝土试模的带 模管桩11放到离心机(未图示)上进行同等工艺的离心处理,待离心处理结束 后连同管模进行同等工艺的蒸汽常温养护,常温养护后,卸下试模,此时的混凝 土通过离心工艺形成试块13,如图3所示,将该试块13和管桩进行同等工艺的 蒸汽高压养护,待养护结束后将试块的一端切割成立方体分试块14,再进行立 方体分试块14的抗压强度试验得到试验数据。由于离心作用,所述试块14带有 中心圆,将中心圆两侧混凝土切割成两个立方体分试块14。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空腔5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且空腔5的长度与对应的管桩直径相同,这样在 同等的离心工艺下其离心半径相同更能真实地反应管桩离心后其桩身混凝土的 实际情况。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经离心后,其水灰比变小,因离心工艺的不 同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混凝土容重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离心后的预应力高 强混凝土管桩桩身及管桩受力面的混凝土实际强度的是保证预应力高强混凝土 管桩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通过多次将相同混凝土进行离心后测得的抗压强 度,容重及采用GB/T50081-2002的检测方法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及容重进行对比, 具体数据见下表: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离心后因混凝土的水灰比变小,更加密实,混 凝土容重增加,离心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也比未离心时的混凝土强度高10MPa 左右。所以GB/T50081-2002的检测方法测得的管桩用混凝土强度不能真实反应 离心后混凝土强度,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能直接测定离心后的混凝土强度,其强度 值更接近管桩桩身的混凝土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