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奇蒿、白芷、苍耳子、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金荞麦、射干、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蕤核、瓦楞子、合欢皮、茱苓草、远志和穿心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疏肝清肺,泻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缓解时间短、缓解后不易复发,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针对性强,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从整体出发,进行辩证论治,使药效直达病灶,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275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宋海平;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03103.5

  • 发明设计人 宋海平;

    申请日2014-06-30

  • 分类号A61K36/898;A61K36/90;A61P35/00;A61K35/413;A61K35/56;A61K35/64;

  • 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王希刚

  •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澄海路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8 授权公告日:20160914 终止日期:20170630 申请日:201406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9-14

    授权

    授权

  • 2016-09-0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6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9-0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8 登记生效日:2016081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6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 申请日:2014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1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鼻咽癌是好发于鼻咽部的头颈最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起病隐蔽,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常有颈淋巴结肿大及全身脏器转移。其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饮食环境及EB病毒感染等,其癌变过程相对漫长,涉及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相互作用。

基本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遗传因素方面:1、本病具有种族异感性,黄种人多于白种人,定居外省、国外的广东籍人或其后裔及混血儿鼻咽癌的发病率高于当地居民,国外华人患鼻咽癌比当地居民男性高40倍,女性高50倍。2、有家族聚集现象。鼻咽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超过10%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鼻咽癌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3、发现有免疫遗传标记,白细胞抗原(HLA)中A位点的HLA-A2位点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吸性涕血:早期可有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或时有时无。晚期可有明显的鼻出血。2.耳部症状: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等,可能是早期鼻咽癌症状。3.头痛:头痛为常见症状,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呈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早期的头痛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患者的头痛常是肿瘤破坏颅底或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4.其它症状:如复视、面麻、鼻塞、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睑下垂、眼球固定、视力减退或消失等。

鼻咽癌按其临床证候分为肝肺郁热型、痰浊结聚型、气血凝结型、火毒困结型、正虚毒滞型等型,而鼻咽癌经放疗后,由于放射线的火毒灼伤,耗气伤阴,致肺胃阴虚及脾胃失调,日久则耗精伤血,致气血亏虚或肾精亏损。

1、肝肺郁热型:鼻塞,涕中带血,微咳痰黄,口干,头痛,饮食正常,尿黄便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上冲;肺开窍于鼻,肺经风热入里,肝肺郁热,搏于颃颡,致生癌肿。《张氏医通》认为“原夫脱营之病,靡不本之于郁”,《外科正宗》谓失荣成因“或因六欲不遂”。

2、痰浊结聚型: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郁火凝痰,痰凝成块,结于颃颡、颈项而成。《外科正宗》谓失荣系“郁火所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

3、气血凝结型:肝郁气滞,血行受阻,气血凝滞,积聚成块,颃颡瘤成。《外科大成》谓石疽系“由沉寒客于经络,气血凝结而成”。

4、火毒困结型:饮食不节,脾胃蕴热生毒,上乘清窍,或肝郁化火,火毒由生,上灼颃颡,腐膜蚀肉,致生癌肿。

5、正虚毒滞型:禀赋不足,驱邪无力,邪留为患,日久脏腑失调,气血不畅,经络阻滞,邪毒滞留,致生癌肿。癌症后期,气血渐耗,脏腑日衰,失却荣养,但癌毒内存,亦可表现为正虚。

中医药治疗肝肺郁热证鼻咽癌历史已久,也成为肝肺郁热证鼻咽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医药治疗肝肺郁热证鼻咽癌主要体现在:①减轻放疗副作用及后遗症: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之剂可减轻“热毒”辐射对人体的损伤;②增敏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循环,阻止肿痛组织的纤维蛋白聚集,使乏氧情况改善,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的敏感度。③争取“人瘤共存”,调节患者免疫机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扶正活血中药联合放射治疗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转移,明显提高肝肺郁热证鼻咽癌病人远期生存率。而对于某些晚期肝肺郁热证鼻咽癌由于出现远处转移,或身体机能状态下降,不能或不愿接受放疗或化疗,则应以中医药治疗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疏肝清肺,泻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缓解时间短、缓解后不易复发,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针对性强,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从整体出发,进行辩证论治,使药效直达病灶,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其中,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奇蒿、白芷、苍耳子、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金荞麦、射干、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蕤核、瓦楞子、合欢皮、茱苓草、远志和穿心草。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奇蒿10~35份、白芷18~25份、苍耳子10~30份、蒙莸10~25份、辛夷17~35份、鹅不食草10~30份、薄荷15~35份、白藨16~25份、僵蚕18~30份、牛蒡子15~30份、柴胡16~25份、菝葜10~25份、升麻10~30份、黄芩18~35份、露兜簕15~30份、马尾连10~25份、连翘10~30份、辣蓼15~25份、大青叶17~30份、板蓝根17~30份、黄柏15~30份、青黛17~30份、金荞麦10~35份、射干15~35份、山荸荠10~35份、青果10~30份、金果榄15~35份、水绵10~30份、木蝴蝶17~35份、山慈菇15~30份、熊胆17~35份、白薇18~25份、络石藤10~35份、胖大海18~35份、蕤核15~30份、瓦楞子15~30份、合欢皮15~32份、茱苓草17~30份、远志15~30份和穿心草18~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奇蒿15~30份、白芷19~24份、苍耳子17~25份、蒙莸10~22份、辛夷17~30份、鹅不食草18~30份、薄荷17~30份、白藨17~24份、僵蚕18~27份、牛蒡子17~25份、柴胡18~24份、菝葜15~25份、升麻16~26份、黄芩18~30份、露兜簕17~28份、马尾连15~25份、连翘16~27份、辣蓼18~24份、大青叶19~26份、板蓝根19~27份、黄柏17~27份、青黛17~25份、金荞麦15~30份、射干17~30份、山荸荠15~30份、青果15~28份、金果榄19~35份、水绵10~22份、木蝴蝶19~30份、山慈菇17~25份、熊胆19~30份、白薇18~24份、络石藤15~30份、胖大海18~30份、蕤核17~30份、瓦楞子16~28份、合欢皮19~30份、茱苓草17~28份、远志15~25份和穿心草18~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20份、白芷22份、苍耳子18份、蒙莸21份、辛夷26份、鹅不食草25份、薄荷19份、白藨22份、僵蚕24份、牛蒡子20份、柴胡18份、菝葜24份、升麻26份、黄芩27份、露兜簕28份、马尾连22份、连翘25份、辣蓼23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7份、黄柏21份、青黛19份、金荞麦28份、射干19份、山荸荠17份、青果24份、金果榄30份、水绵16份、木蝴蝶24份、山慈菇22份、熊胆25份、白薇24份、络石藤19份、胖大海22份、蕤核25份、瓦楞子26份、合欢皮23份、茱苓草25份、远志22份和穿心草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30份、白芷24份、苍耳子22份、蒙莸20份、辛夷26份、鹅不食草21份、薄荷18份、白藨23份、僵蚕24份、牛蒡子20份、柴胡19份、菝葜24份、升麻26份、黄芩29份、露兜簕23份、马尾连22份、连翘17份、辣蓼19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7份、黄柏24份、青黛19份、金荞麦28份、射干30份、山荸荠25份、青果17份、金果榄20份、水绵22份、木蝴蝶30份、山慈菇25份、熊胆24份、白薇22份、络石藤18份、胖大海25份、蕤核19份、瓦楞子28份、合欢皮27份、茱苓草25份、远志22份和穿心草2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19份、白芷22份、苍耳子25份、蒙莸17份、辛夷28份、鹅不食草19份、薄荷24份、白藨23份、僵蚕22份、牛蒡子24份、柴胡21份、菝葜18份、升麻17份、黄芩20份、露兜簕25份、马尾连21份、连翘25份、辣蓼24份、大青叶19份、板蓝根23份、黄柏25份、青黛24份、金荞麦19份、射干28份、山荸荠27份、青果28份、金果榄30份、水绵12份、木蝴蝶20份、山慈菇23份、熊胆27份、白薇22份、络石藤19份、胖大海26份、蕤核28份、瓦楞子21份、合欢皮20份、茱苓草24份、远志21份和穿心草26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3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2~0.4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和蕤核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5,搅拌40分钟~8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清膏;

第二步、将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和金荞麦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7倍量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7~10倍量水,煮沸6~10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7~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9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4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25~1.28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8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70%~9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3~0.5;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2~0.004;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30~50分钟,温度为120℃~18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口服液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疏肝清肺,泻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缓解时间短、缓解后不易复发,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针对性强,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从整体出发,进行辩证论治,使药效直达病灶,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奇蒿、白芷、苍耳子、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金荞麦、射干、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蕤核、瓦楞子、合欢皮、茱苓草、远志和穿心草。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特性如下: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疥癣,疮痍、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妇人血风眩运,小便出血,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功用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目痒泪出,鼻塞,鼻渊,湿盛久泻,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瘙痒疥癣,毒蛇咬伤。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辛夷:辛、温、无毒。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名医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辛夷用途广泛,是国内外紧缺中药材。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本草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

薄荷:性味辛,凉。入肺经、肝经。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现代研究表明,薄荷具有抗病毒作用;镇痛、止痒作用;抗刺激、止咳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薄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气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据说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生理功效:薄荷是治疗感冒的最佳精油,能抑制发烧和粘膜发炎,并促进排汗;清咽润喉、消除口臭具有很好的功效; 清凉镇痛的功效,可减轻头痛、偏头痛和牙痛;此外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好的作用。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僵蚕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其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僵蚕粉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其醇提取物体外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可用于直肠瘤型息肉的治疗。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本草经疏》曰:“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挥发油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经、脾经、大肠经、胃经。《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NI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功用清热解毒、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热毒斑疹、外感表证,时疫火毒、口疮、咽痛、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带下、崩中。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可入药,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檗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各省等地区,喜生长于山区、杂林之中,适应性强,适合阳光充足的地方栽培,也能抗严寒。

马尾连: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现在应用于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痈肿疮疖,结膜炎。非替定碱有降压作用,其粗制剂可治高血压。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肺、小肠经。《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唐本草》:“连翘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著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痈肿疮毒等症状,其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本品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剂有镇吐作用、抗肝损伤作用。

大青叶:苦,寒;入肝、心、胃经。《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青叶对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大青叶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温病发斑、吐血、咽喉肿痛、疱疹湿疮等热毒诸证、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高热惊痫、惊风抽搐等证,青黛含靛蓝、靛玉红,有清热解毒、敛疮抗病毒的作用,对霍乱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部分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金荞麦:性凉,味辛、苦。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疮毒,蛇虫咬伤。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痈肿癌。用作清热解毒,据江苏南通经验,必须隔水炖汁服,煎服则疗效不显著。临床用治咽喉肿痛。治疗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筋骨酸痛等症。体外实验虽无明显抗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溶血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抗作用。

射干: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疗咽闭,消痈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的作用。射干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时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也用于治咳嗽痰喘。

青果:涩、酸、甘、平;入肝、脾、肺三经。《本草纲目》:“青果,此果虽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八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功用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肠毒及酒毒。种子的醇提取物给雄青果性家兔口服,有降血糖作用,其强度与D860相似而稍弱。叶喂饲动物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叶的挥发油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孕妇及哺乳期食青果,对婴儿大脑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婴儿变聪明。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摄入钙含量丰富的物质,可减少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

金果榄:苦,寒。归肺、大肠经。《药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烂宜服。疽痈发背,焮赤疔瘯,蛇蝎虫伤,磨涂。治目痛,耳胀,热嗽,岚瘴,吐衄,一切外症。”《柑园小识》:“祛内外结热,遍身恶毒,消瘴疠,双单喉蛾及齿痛,切薄片含;磨涂疔疮肿毒。”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

木蝴蝶:味微苦,甘,性微寒;归肺、肝、胃经。《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主治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种子、茎皮含黄芩甙元,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利尿、利胆,降胆固醇的作用。种子和茎皮中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有效量为13mg/ml。

山慈菇:苦、微辛、凉。消肿散结,化痰,清热解毒。治痈疽疖肿,咽喉肿痛,喉痹,瘰疬。《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对乳痈肿、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用于食道癌、乳癌;用于淋巴肿瘤,乳房良性肿瘤。丽江山慈菇,光慈菇毒性较强,过量可引起中毒,大量久服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等。

熊胆:苦、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痉。《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适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用小白鼠离体肠管,以乙酰胆碱造成的痉挛,研究了8个地区的熊胆以及野熊、野猪胆的解痉作用,其中以西藏产者解痉效力最强,其他地区所产黑熊胆及日本产琥珀色熊胆解痉效力也较强,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牛磺熊脱氧胆酸,其解痉原理与罂粟碱相似。熊脱氧胆酸钠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脱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能增强其解毒作用。

白薇:《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一般用于清虚热者居多,治肺热咳嗽。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胖大海:性味:甘淡,凉。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治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用于开肺气,清肺热。张寿颐:"此药亦曰大发:以其一得沸水,即裂皮发胀,几盈一瓯故也。近人用之,皆以治伤风咳嗽,鼻塞声重等症。性温,故能散寒风,然其味极谈,微含甘意,温散之药,决不如此。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风邪外闭,不问为寒为热,并皆主之。抑能开音治暗,爽嗽豁痰。赵谓治火闭之痘,盖热毒壅于肌腠,而痘出不快者,此物开发最捷,宜有速效,恕轩之说,当有征也。轻用二、三枚,如肺闭已甚,咳不出声,或金窒音嘶者,可用至五、六枚。此盖植物之果,与苗叶情性不同,故发汗而极有应验,绝无温升扰动之弊,尤其可据。" 

瓦楞子:咸,平。归肺、胃、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瘕痞块,胃痛泛酸。瓦楞子味咸软坚,消顽痰,散郁结。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疡医》含化丸。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用于症瘕痞块。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结,又能消痰软坚,适宜于气滞血瘀及痰积所致的症瘕痞块。现代以此用治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等。用于胃痛泛酸。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者,治疗大便秘结者、胃部喜暧者、久病瘀滞者。

合欢皮:甘,平;入心、肝经。《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神农本草经》:“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生山谷。” 抗过敏合欢皮煎剂大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腹膜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试验也有类似作用。合欢皮煎剂可明显抑制抗原(马血清)对大鼠的致敏过程和抗体产生过程。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的功效,合欢皮有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的作用,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失眠多梦,心作用较皮部低。

奇蒿:性味:辛、苦,平。主治: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用于中暑,头痛,肠炎,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

蒙莸:性味:甘,温。主治:消食理气,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白藨:性味:苦,凉。主治:清热解毒,续筋接骨。治风热咳嗽,百日咳,口腔溃疡,血尿,泌尿系感染,毒蛇咬伤,疮疖,烫火伤,腰椎结核,骨折。

菝葜:性味:甘、酸,平。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根状茎: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癌症;叶:外用治痈疖疔疮,烫伤。

露兜簕:性味:甘、淡,凉。主治: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根: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小儿夏季热,眼角膜炎。果:痢疾,咳嗽。果核:睾丸炎,痔疮。

辣蓼:性味:辛,温。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山荸荠:性味:苦,平。主治:清热解毒,除湿利尿。用于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膀胱炎,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疮肿毒。

水绵: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丹毒,赤游,漆疮,烫火伤。

蕤核:性味:甘,微寒。主治:清肝明目。用于眼结膜炎,睑缘炎,角膜云翳。

茱苓草:性味:苦,平。主治: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穿心草:性味:微甘、微苦,平。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痛。用于肺热咳嗽,胃痛,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奇蒿10~35份、白芷18~25份、苍耳子10~30份、蒙莸10~25份、辛夷17~35份、鹅不食草10~30份、薄荷15~35份、白藨16~25份、僵蚕18~30份、牛蒡子15~30份、柴胡16~25份、菝葜10~25份、升麻10~30份、黄芩18~35份、露兜簕15~30份、马尾连10~25份、连翘10~30份、辣蓼15~25份、大青叶17~30份、板蓝根17~30份、黄柏15~30份、青黛17~30份、金荞麦10~35份、射干15~35份、山荸荠10~35份、青果10~30份、金果榄15~35份、水绵10~30份、木蝴蝶17~35份、山慈菇15~30份、熊胆17~35份、白薇18~25份、络石藤10~35份、胖大海18~35份、蕤核15~30份、瓦楞子15~30份、合欢皮15~32份、茱苓草17~30份、远志15~30份和穿心草18~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奇蒿15~30份、白芷19~24份、苍耳子17~25份、蒙莸10~22份、辛夷17~30份、鹅不食草18~30份、薄荷17~30份、白藨17~24份、僵蚕18~27份、牛蒡子17~25份、柴胡18~24份、菝葜15~25份、升麻16~26份、黄芩18~30份、露兜簕17~28份、马尾连15~25份、连翘16~27份、辣蓼18~24份、大青叶19~26份、板蓝根19~27份、黄柏17~27份、青黛17~25份、金荞麦15~30份、射干17~30份、山荸荠15~30份、青果15~28份、金果榄19~35份、水绵10~22份、木蝴蝶19~30份、山慈菇17~25份、熊胆19~30份、白薇18~24份、络石藤15~30份、胖大海18~30份、蕤核17~30份、瓦楞子16~28份、合欢皮19~30份、茱苓草17~28份、远志15~25份和穿心草18~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20份、白芷22份、苍耳子18份、蒙莸21份、辛夷26份、鹅不食草25份、薄荷19份、白藨22份、僵蚕24份、牛蒡子20份、柴胡18份、菝葜24份、升麻26份、黄芩27份、露兜簕28份、马尾连22份、连翘25份、辣蓼23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7份、黄柏21份、青黛19份、金荞麦28份、射干19份、山荸荠17份、青果24份、金果榄30份、水绵16份、木蝴蝶24份、山慈菇22份、熊胆25份、白薇24份、络石藤19份、胖大海22份、蕤核25份、瓦楞子26份、合欢皮23份、茱苓草25份、远志22份和穿心草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30份、白芷24份、苍耳子22份、蒙莸20份、辛夷26份、鹅不食草21份、薄荷18份、白藨23份、僵蚕24份、牛蒡子20份、柴胡19份、菝葜24份、升麻26份、黄芩29份、露兜簕23份、马尾连22份、连翘17份、辣蓼19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7份、黄柏24份、青黛19份、金荞麦28份、射干30份、山荸荠25份、青果17份、金果榄20份、水绵22份、木蝴蝶30份、山慈菇25份、熊胆24份、白薇22份、络石藤18份、胖大海25份、蕤核19份、瓦楞子28份、合欢皮27份、茱苓草25份、远志22份和穿心草2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奇蒿19份、白芷22份、苍耳子25份、蒙莸17份、辛夷28份、鹅不食草19份、薄荷24份、白藨23份、僵蚕22份、牛蒡子24份、柴胡21份、菝葜18份、升麻17份、黄芩20份、露兜簕25份、马尾连21份、连翘25份、辣蓼24份、大青叶19份、板蓝根23份、黄柏25份、青黛24份、金荞麦19份、射干28份、山荸荠27份、青果28份、金果榄30份、水绵12份、木蝴蝶20份、山慈菇23份、熊胆27份、白薇22份、络石藤19份、胖大海26份、蕤核28份、瓦楞子21份、合欢皮20份、茱苓草24份、远志21份和穿心草26份。

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3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2~0.4倍的微晶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和蕤核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5,搅拌40分钟~8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清膏;

第二步、将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和金荞麦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7倍量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7~10倍量水,煮沸6~10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7~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9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4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其中,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25~1.28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8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70%~9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3~0.5;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2~0.004;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30~50分钟,温度为120℃~18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口服液成品。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片剂

本发明口服药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奇蒿200g、白芷220g、苍耳子180g、蒙莸210g、辛夷260g、鹅不食草250g、薄荷190g、白藨220g、僵蚕240g、牛蒡子200g、柴胡180g、菝葜240g、升麻260g、黄芩270g、露兜簕280g、马尾连220g、连翘250g、辣蓼230g、大青叶260g、板蓝根270g、黄柏210g、青黛190g、金荞麦280g、射干190g、山荸荠170g、青果240g、金果榄300g、水绵160g、木蝴蝶240g、山慈菇220g、熊胆250g、白薇240g、络石藤190g、胖大海220g、蕤核250g、瓦楞子260g、合欢皮230g、茱苓草250g、远志220g和穿心草27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倍的微晶纤维素、0.07倍乳糖、0.2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4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药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奇蒿300g、白芷240g、苍耳子220g、蒙莸200g、辛夷260g、鹅不食草210g、薄荷180g、白藨230g、僵蚕240g、牛蒡子200g、柴胡190g、菝葜240g、升麻260g、黄芩290g、露兜簕230g、马尾连220g、连翘170g、辣蓼190g、大青叶260g、板蓝根270g、黄柏240g、青黛190g、金荞麦280g、射干300g、山荸荠250g、青果170g、金果榄200g、水绵220g、木蝴蝶300g、山慈菇250g、熊胆240g、白薇220g、络石藤180g、胖大海250g、蕤核190g、瓦楞子280g、合欢皮270g、茱苓草250g、远志220g和穿心草20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山荸荠、青果、金果榄、水绵、木蝴蝶、山慈菇、熊胆、白薇、络石藤、胖大海和蕤核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搅拌70分钟,温度45℃,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辣蓼、大青叶、板蓝根、黄柏、青黛和金荞麦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量醇浓度为9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5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原料药材之后,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10倍量水,煮沸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9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3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80重量份醇浓度为8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得胶囊剂。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口服液

本发明的口服液制作过程为:取奇蒿190g、白芷220g、苍耳子250g、蒙莸170g、辛夷280g、鹅不食草190g、薄荷240g、白藨230g、僵蚕220g、牛蒡子240g、柴胡210g、菝葜180g、升麻170g、黄芩200g、露兜簕250g、马尾连210g、连翘250g、辣蓼240g、大青叶190g、板蓝根230g、黄柏250g、青黛240g、金荞麦190g、射干280g、山荸荠270g、青果280g、金果榄300g、水绵120g、木蝴蝶200g、山慈菇230g、熊胆270g、白薇220g、络石藤190g、胖大海260g、蕤核280g、瓦楞子210g、合欢皮200g、茱苓草240g、远志210g和穿心草26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醇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1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除了蒙莸、辛夷、鹅不食草、薄荷、白藨、僵蚕、牛蒡子、柴胡、菝葜、升麻、黄芩、露兜簕、马尾连、连翘和辣蓼以外,剩余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水,煮沸4小时,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27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7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量为80%;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5小时;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并进行稀释处理,搅拌混合至均匀,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0.4;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003;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50分钟,温度为150℃;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口服液成品。

 

长期毒性实验:

分别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实施例3制备的口服液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急性毒性实验:

应用NIH小鼠8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施例组1、实施例组2、实施例组3),实验前禁食12小时;分别将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组1制备的片剂、实施例组2制备的胶囊剂和实施例组3制备的口服液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片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抑瘤作用实验:

试验对象:ICR小鼠100只,体重19—24g,雄性。

试验接种内容:S180实体瘤。

取ICR小鼠,于右腋皮下常规接种S180癌细胞悬液0.2ml(约5×106个细胞/m1),次日随机分成5组。治疗组分为三个组,分别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剂,粉碎后蒸馏水溶解,每日分别灌胃给药1.2ml、0.8m1和0.4m1,连续10天;对照组分为两个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和CTX组,生理盐水组每日胃饲0.4m1生理盐水,连续1 0天;CTX组给药环磷酰胺,每日给药0.2g,蒸馏水溶解后灌胃给药,连续10天;5组均为停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剥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公式为:抑瘤率(%)=(生理盐水对照组平均瘤重-用药组平均瘤重)/生理盐水对照组平均瘤重×100%,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药物对S180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瘤率随剂量增加而递增,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S180的抑制作用及抑瘤效果见表1。

表1:对S180的抑制作用及抑瘤效果

组别平均瘤重(g)小鼠平均体重变化(g)抑瘤率(%)高剂量组1.46±0.38﹢3.8254.93中剂量组1.52±0.62﹢4.7053.08低剂量组1.65±0.26﹢4.8649.07CTX组1.38±0.42﹣1.6859.02生理盐水组3.24±0.89﹢5.030

通过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能够抑制瘤体生长,且抑瘤率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有显著性差异P<0.05,(n=10,X±SD);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治疗组,与CTX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的体重有增加,而CTX组的小鼠体重减轻,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10,X±SD)。

另外通过流体细胞仪测量,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阻止了肿瘤细胞由S→G2进程,同时也影响了G1→S的进行,使S和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G2和M期的细胞相对较低,干扰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临床治疗:

病例选择:取来源于本院的肝肺郁热型鼻咽癌患者296例,男178例,女118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8岁,病史6个月~8年;将296例肝肺郁热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中药治疗组231例和对照组77例;

中药治疗组:231例中,男139例、女82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77例患者,分别为:片剂治疗组、胶囊剂治疗组和口服液治疗组;其中,对照组77例,男39例,女36例。

上述四个实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296例肝肺郁热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1.鼻塞,涕中带血,微咳痰黄,饮食正常,尿黄便结,舌质红,舌苔薄黄,口干头痛,脉数均为肝肺郁热表现。2.出血,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3.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4.头痛,为常见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5.复视,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6.面麻,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7.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8.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9.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10.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11.远处转移,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12.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13.停经,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诊断标准:1.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鼻咽后壁及咽隐窝可见到肿物。肿物呈斑块、结节或膜下隆起。浸润性变化时,表面呈灰白色、粗糙、溃疡,有出血。2.脱落细胞检查:取鼻咽病变部位表面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癌细胞。3.活组织检查:取鼻咽部新生物、转移灶的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癌组织增生。4.血清学检查:VCA一ICA抗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5.X线检查:X线颅底摄片,鼻咽部造影检查等,了解颅底骨质有无破坏,协助检查有无肿瘤侵犯。CT更能精确显示病变。且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进一步诊断为肝肺郁热型鼻咽癌。

治疗方法:

片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每日3次,一次4片,每60天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每日3次,一次2粒,每60天为一个疗程;

口服液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口服液,每日3次,30ml/次,每60天为一个疗程。

中药治疗组:口服甘露聚糖肽片, 1次1片,一日2次,60天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鼻咽颈部CT或MRI观察肿瘤灶的最大体积变化。按WHO和NCI分级标准及RTOG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采用WHO(1981)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SIST1.0)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好转(M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CR+PR为有效率(RR),CR+PR+M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

完全缓解(CR):鼻塞, 耳鸣,头痛,复视,面麻,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险下垂和伴发皮肌炎等症状消失;

部分缓解(PR):鼻塞, 耳鸣,头痛,复视,面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险下垂和伴发皮肌炎等症状减轻50%以上;

好转(MR):鼻塞, 耳鸣,头痛,复视,面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险下垂和伴发皮肌炎等症状减轻50%以下;

稳定(SD):鼻塞, 耳鸣,头痛,复视,面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险下垂和伴发皮肌炎等症状无变化。

治疗结果:

参见表2和表3,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肝肺郁热型鼻咽癌,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2四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数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数好转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稳定数片剂治疗组774963.6%25296.1%1胶囊剂治疗组775166.2%24297.4%0口服液治疗组774963.6%27198.7%0对照组772937.7%21464.9%23

表3 四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例数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第4个疗程片剂治疗组7414(18.9%)17(23%)20(27%)23(31.1%)胶囊剂治疗组7515(20%)18(24%)20(26.7%)22(29.3%)口服液治疗组7616(21%)18(23.7%)19(25%)23(30.3%)对照组503(6%)5(10%)9(18%)33(66%)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完全缓解时间短、完全缓解后不易复发,有效率高、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性高、针对性强;同时对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人数的225例以及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50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片剂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74例中完全缓解的49例中复发1例,部分缓解的25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4%;胶囊剂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75例中完全缓解的51例中复发1例,部分缓解的24例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5.3%;口服液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76例中完全缓解的49例中无复发,部分缓解的27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3%;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50例,完全缓解的29例患者中,复发13例,部分缓解的21例患者中,复发15例,复发率56%;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鼻塞, 耳鸣,头痛,复视,面麻,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眼险下垂,伴发皮肌炎等症状。

典型病例:徐某,男性,42岁,因鼻塞, 时常会有耳鸣,伴随头痛,偶尔面麻,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经过鼻咽颈部CT检查进一步确诊为鼻咽癌,且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进一步诊断为肝肺郁热型鼻咽癌。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治疗2个疗程部分缓解,继续服药2个疗程完全缓解,随访1年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