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将流体机械的转子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中的设备

用于将流体机械的转子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中的设备

摘要

一种用于将流体机械的转子(10)从——优选水平的——第一位置(10a)枢转到——优选竖直的——第二位置(10c)中的设备(12),其中转子(10)包括多个转子盘,所述多个转子盘由至少一个拉杆彼此夹紧,所述设备包括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侧壁元件(24)、将所述侧壁元件(24)彼此连接的桥接元件(28)和可分开的转动环(30)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要竖立的转子(10)的轴向部段和在转动环(30)上对准地设置的、可转动地安置在侧壁元件(24)中的两个栓(32)用于将转动环(30)围绕与水平面平行的枢转轴线(31)枢转。为实现尤其可靠地固定竖直竖立的转子(10)而提出,在桥接元件(28)中安置有可垂直于水平面(18)移动的盘(42)以用于与由设备(12)所保持的竖直竖立的转子(10)法兰式地拧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门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45218.8

  • 申请日2012-09-13

  • 分类号F01D25/28;B25H1/18;F16M11/1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春水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20: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1D25/28 专利号:ZL2012800452188 登记生效日:2022083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西门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西门子能源全球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德国慕尼黑 变更后权利人:德国慕尼黑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6-10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1D25/28 申请日:201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流体机械的转子从例如水平的第一位置枢 转到例如竖直的第二位置中的设备,其中转子包括多个转子盘,所述转 子盘由至少一个拉杆彼此夹紧。

背景技术

这种设备例如从WO2008/125507A2中已知。在其中称作转动支架 的设备借助两个另外的轴承体沿着直线对准地竖立。能够将燃气轮机的 转子置于两个轴承体上,所述转子的设置在压缩机侧的端部上的法兰然 后能够与转动支架连接。为此,转动块在其顶部具有铰链,所述铰链的 转动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伸展。同时,铰链包括用于可转动的转台的滚动 支承的容纳部。在将法兰固定在转台上之后,能够借助于起重机提升涡 轮机侧的端部。在此期间,转子围绕铰链的转动轴线枢转进而从其水平 位置引入到竖直位置中。这也能够称作转子的竖立。接下来,借助于构 成为机架的固定设备来固定以防止倒下。在此,固定转子防止在铰链的 转动轴线更上方的相对大的高度上倒下。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结构是相对大地构建的进而在制造时也在运 输期间引起较高的成本。

此外,从DE2426231A1中已知用于燃气轮机转子的转动设备。 在已知的转动设备中,设有围绕水平的枢转轴线安置在两个侧向的支架 中的保持环,所述保持环能够包围要布置的转子的一个部段。然而,所 述转动设备不适合于较大的或较重的转子并且在出现特殊负荷时不提 供充足的固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竖立流体机械的转子的设备, 所述设备一方面尤其小结构地且紧凑地构成。此外,所述设备应当是抗 地震的并且也能够应用于开阔地带。为此,该设备必须适合于,可靠地 拦截由于风力和风负荷而作用于转子上的力。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设备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出,所述设备包括: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侧壁元件, 将侧壁元件彼此连接的桥接元件,能分开的转动环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 要竖立的转子的轴向部段和在转动环上对准地设置的、能转动地安置在 侧壁元件中的两个栓用于将转动环围绕与水平面平行的枢转轴线枢转, 其中在桥接元件中安置有能垂直于水平面移动的盘以用于与由设备所 保持的、竖直竖立的转子法兰式地拧紧。

因此,本发明避开现有技术,其中能够由两个分开的结构撤除转子 的重力和在转子面临倾斜时所出现的横向力。发明人意识到:如果一方 面由转动环并且经由其栓将转子的重力导入到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侧 壁元件上并且转子不在所述转动环的上方、而是在其下方——即在转动 环和基座之间——通过安置在桥接元件中的、可垂直于水平面移动的盘 来固定以防止倾斜,那么紧凑进而结构小的设备也能够实现以用于保持 和固定转子以防止倾斜。

因此,在借助于起重机将转子竖立到垂直位置之后设置在桥接元件 中的盘从其下部的停驻位置中移动,直到其贴靠转子的压缩机侧的端 部。之后,盘能够与设置在转子的压缩机侧的端部上的法兰拧紧,使得 接下来固定转子以防止倾斜。显然也能够提出,将重力的显著份额不仅 经由转动环和栓导入到侧壁元件中并且进一步导入到基座中,而且也经 由可移动的盘和将两个侧壁元件彼此连接的桥接元件来导出。借助于上 述设备可行的是,所述设备一方面能够是结构小的进而低成本地制造和 运输。此外指出,由于所选择的结构能够可靠地确保例如风负荷或地震 负荷的特殊负荷的消除。

该设备的其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只 要没有另作说明,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就能够以任意的方式相互 组合。

根据第一有利的设计方案,盘能够围绕移动方向枢转。这实现设置 在盘中的螺纹相对于设置在压缩机侧的法兰处的开口的简单的定向。由 此能够尤其简单地将盘的螺纹和燃气轮机转子法兰的开口重合,使得借 助于简单的机构能够相对快速地将盘与转子拧紧。

尤其有利的是能够以液压的方式提升和下降盘的设计方案。由此, 也能够借助预设的力将盘压紧在转子的压缩机侧的法兰上,这建立到转 子的承载式地接触。

还优选的是,转动环具有覆盖件。借助于所述覆盖件可行的是,设 置在转子的轴向部段上的轴环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转动环中,使得固定转 子以防止在转动环之内沿着两个方向进行轴向移动。因此,在竖立期间 不期望的且突然出现的移动能够被可靠地避免。

根据另一有利的改进形式,在每个侧壁元件上分别铰接有锁止器, 所述锁止器能够在相应另外的侧壁元件上被锁定或者拧紧。借助于两个 锁止器将总归经由桥接元件彼此耦联的侧壁元件重新地彼此连接,使得 设备由此借助闭合的锁止器整体上被进一步加固。更高的坚固性引起风 负荷和地震负荷安全性的提高。

当在每个锁止器上设置有用于夹紧转子法兰的夹紧靴时,能够有利 地改进上述设计方案。借助于该措施在另一部位上固定转子以防止倒 下,这引起设备本身重新固定转子以防止倒下。该措施进一步提高风负 荷安全性和地震负荷稳定性。

为了提出能够尤其简单且可靠地固定的设备,这两个侧壁元件能够 经由金属底板与相对地震牢固的基座固定地拧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和特征根据一个实施例详细阐明。在此,在附 图的各个图中示出该实施例。其示出:

图1示出借助于用于竖立转子的设备将流体机械的转子从水平位置 竖立到竖直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2示出示意示出的设备的立体图;

图3示出图2中示出的设备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和

图4示出具有翻开的锁止器的设备的另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将流体机械的转子10从水平位置竖立到竖直位置中的示 意图。转子10在此能够以任意的方式构成。然而优选地,转子10构成 为所谓的盘式转子,所述盘式转子包括多个轴向彼此邻接的转子盘,所 述转子盘由至少一个没有详细地进一步示出的拉杆彼此夹紧。在三个不 同的位置中示出转子10。在第一位置中,转子10位于水平位置10a。 在此,转子10以其压缩机侧的端部11位于也称作转动支架的设备12 上。转子10的压缩机侧的端部11可枢转地设置在设备12中。转子10 的涡轮机侧的端部13安置在简单构成的辊子支架14上。将螺母15旋 紧在转子10的涡轮机侧的端部13上。在螺母15上固定有起重机的钩 16。通过借助于起重机提升转子10,将所述转子从第一位置10a经由中 间位置10b竖立到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二位置10c中。在此期间,转子10 围绕平行于水平面18的枢转轴线31枢转。在转子10竖立之后,所述 转子被固定在设备12中以防止倾斜,这详细地在下面的附图中详细描 述。接下来,钩16能够从旋紧在拉杆上的螺母15移除,使得转子10 的涡轮机侧的端部13以其自由端部向上突出。在该位置10c中能够在 转子10上执行维护工作。例如,转子10能够被分解成其各个组成部分。 显然地,该方法和设备12也设置用于仅将转子10的拉杆从水平位置10a 竖立到竖直位置10c,以便接下来能够用转子盘装配所述转子。

设备12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图2至4中详细示出。设备12包括两个 彼此平行设置的且相对置的侧壁元件24,所述侧壁元件在侧视图中基本 上具有置于头部上的T形的轮廓。这两个侧壁元件24牢固地固定在共 同的底板26上。底板26能够固定在基座27上(图3),所述基座能吸 收尤其高的力并且导入到土层中。这两个侧壁元件24经由桥接元件28 牢固地彼此连接。桥接元件28包括两个平行的C形的板,所述板与两 个侧壁元件24焊接。在两个侧壁元件24之间设置有转动环30。在转动 环30的彼此对置的位置处固定有两个栓32,所述两个栓分别在两个侧 壁元件24中的一个中以可围绕枢转轴线31转动的方式安置。枢转轴线 31基本上平行于水平面18设置。转动环30以可分开的方式构成并且出 于该理由而包括第一元件34(图4),所述第一元件具有用于容纳和插 入要枢转的转子10的轮廓U形的开口36。可经由螺丝38旋紧到第一 元件34上的轭40封闭开口36的打开的一侧,使得转子10能够可靠地 保持在开口36中。

在桥接元件28上设置有可垂直于水平面18移动的盘42。为此,在 盘42中插入(图3)并且焊接柱形的栓44。栓44在桥接元件28中的 相应的引导部中能够沿着相对于水平面18伸展的垂线47移动。在栓44 的下端部上固定有液压缸48的活塞杆46。液压缸48支撑在底板26上。 根据活塞杆46的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盘42位于其——关于水平面18 的——下部的位置中。

此外,分别将L形的锁止器50铰接在每个侧壁元件24上。两个锁 止器50分别能够围绕垂直于水平面的轴线52枢转。此外,在锁止器50 的长边的内侧上在中央设有用于夹紧转子10的夹紧靴54。在图4中, 示出在打开的位置中的锁止器50。在闭合的位置中,锁止器50的此外 自由伸出的端部56锁定或拧紧在相应另一侧壁元件24上(图2、3)。

在盘42中设置有多个内螺纹,借助所述内螺纹能够将设置在转子 10的压缩机侧的端部11上的法兰58(图1)与盘42拧紧。

为了将转子10安置在设备12中,将转动环30枢转到图4中示出 的位置中。接下来,转动环30的轭40通过松开螺丝38来移除,使得 开口36可从侧向接近。之后,借助于起重机将转子10置入开口36中 并且置于图1中示出的辊子支架14上。在此,转子10安置成,使得设 置在转子10的压缩机侧的端部11上的法兰58——如在图1中示出那样 ——突出。接下来,通过将轭40借助于螺丝38可靠地固定在第一元件 34上的方式来侧向地封闭开口36。之后,借助于起重机——如在图1 中示出——将转子10从其水平位置10a竖立到竖直位置10c。接下来, 将锁止器50从其打开的位置枢转到闭合的位置(图2、3)中。由此, 将自由端部56与相应另一侧壁元件24固定地连接。在中央设置在锁止 器50上的夹紧靴54然后将转子10的法兰58夹紧在两个相对置的点上 进而固定转子10以防止倾斜。

之后,借助于液压缸48和活塞杆46以及栓44将设置在其上的盘 62移动至法兰58处。因而,盘42围绕垂直线47转动,直至其螺纹开 口与其设置在法兰58上的开口60对准。接下来,能够从上方将法兰58 与盘42拧紧(图3)。

如从图3中的横截面图示出的转动环30中可见,所述转动环—— 更确切地说其开口36——设有肩部61。然后,设置在转子10上的轴环 62能够形状配合地在开口36中贴靠肩部61。在另一侧上也通过旋紧在 转动环30上的盖板64阻挡轴环62以防止移动。由此防止转子10在开 口36中沿着转子轴线66移动。

转子10的重力经由转动环30和其栓32导出到侧壁元件24中并且 进一步经由底板26导出到基座27中。——关于水平面18——借助于两 个固定装置在转动环30之下进行防止转子10倒下的力导入。第一固定 装置包括铰接在相应侧壁元件24上的锁止器50和设置在其上的夹紧靴 54。另一固定元件包括旋紧在法兰58上的盘42,所述盘能够经由栓44 借助桥接元件28和侧壁元件24吸收横向力。由于双重地固定转子10 以防止倒下,设备12适合于本身将尤其大的负荷导出到基座27中并且 到导出到土层中。在此,能够导出这种大的力,如这种力本身在飓风暴 中在自由竖立的转子10上出现或者也在地震中出现。在此不重要的是 在竖立转子10时是否首先激活具有锁止器50的第一固定装置或具有盘 42的第二固定装置。

因此整体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流体机械的转子10从——优 选水平的——第一位置10a枢转到——优选竖直的——第二位置10c中 的设备12,其中转子10包括多个转子盘,所述多个转子盘由至少一个 拉杆彼此夹紧,所述设备包括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侧壁元件24、将所述 侧壁元件24彼此连接的桥接元件28和可分开的转动环30用于形状配 合地容纳要竖立的转子10的轴向部段和在转动环30上对准地设置的、 可转动地安置在侧壁元件24中的两个栓32用于将转动环30围绕与水 平面平行的枢转轴线31枢转。为实现竖直竖立的转子10尤其可靠地固 定而提出,在桥接元件28中安置有可垂直于水平面18移动的盘42以 用于与由设备12所保持的竖直竖立的转子10法兰式地拧紧,其中所述 固定一方面对于较小的地震而言是抗地震的并且另一方面也实现在空 地中竖立转子并且能对抗在那里可能出现的飓风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