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

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

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它是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水平向排水体,地基内部施工竖向排水体,竖向、横向排水体连通形成排水通道;然后在软土地基中施工刚性桩,桩顶安置注浆囊及钢筋混凝土桩帽,形成可控支撑体系;当注浆囊被注水、稳压时,上部荷载作用下注浆囊受挤压而排水收缩,刚性桩承担荷载较少,地基土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经过排水固结,承载力得以提高;当注浆囊被注浆、固化后,刚性桩、浆体、桩帽形成刚性支撑从而承担更多上部荷载,减小地基土的荷载压力。该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刚性桩的用量,减少经济投入,而且能有效控制工程的后期沉降,减少因沉降过大而导致的上部结构变形和破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327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五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67750.6

  • 发明设计人 周志军;

    申请日2013-03-04

  • 分类号E02D3/10(20060101);E02D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29020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东成村2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0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5-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3/10 申请日:201303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能应用于公路、铁路、土石坝、房屋建筑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与沉降防治。

背景技术

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等特点。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铁路、土石坝、房屋建筑等工程,必须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控制其沉降。目前,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很多,常用的有排水固结法、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

排水固结法通过在软土层内部及表面设置排水体,消散土体孔隙水压力,增加土体有效应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但是,软土排水固结的过程也是收缩变形的过程,排水固结法处理的地基沉降往往很大,较难控制,不适用对沉降或差异沉降较敏感的工程。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法通过桩帽将上部荷载大部分转移到刚性桩,再由刚性桩把荷载传递、扩散到深层地基土,其作用类似桩基础,因而地基的沉降较小。但是,该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基本由刚性桩控制,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刚性桩的用量大,不经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排水固结法、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该技术先期削减刚性桩的承载作用,使地基土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后期恢复刚性桩的承载作用,达到桩、土共同受力状态。该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而且在工程后期及运营阶段能有效控制地基的沉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其施工方法为:

(1)先平整场地,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作为水平向排水体。

(2)在软土地基中施工竖向排水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中的一种),竖向排水体顶部要进入水平向排水体内,使竖向排水体和水平向排水体相互连通,以利于把软土内部孔隙水排出地表。

(3)在软土地基中施工刚性桩(CFG桩、混凝土桩中的一种),刚性桩顶面低于水平向排水体上表面。

(4)清除桩顶以上排水体埋设注浆囊,注浆囊底面与桩顶接触,顶面与水平向排水体上表面平齐。

(5)注浆管串联同一横断面内各注浆囊,两头延伸至水平向排水体范围之外,分别接进口阀门和出口稳压阀门。

(6)钢筋混凝土桩帽覆盖于注浆囊及水平向排水体之上,桩帽中心与注浆囊中心对正;桩帽底面积大于注浆囊顶面积,一方面为了保护注浆囊,另一方面为了在后期将上部荷载转移到刚性桩,发挥刚性桩的承载作用。

(7)在水平向排水体、钢筋混凝土桩帽之上施工路基、堤坝、建筑基础中的一种。

后注浆带帽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的操作步骤为:

(1)在上部荷载作用前,设定稳压阀门的出口压力值,打开进口阀门,通过注浆机把水经注浆管注入注浆囊,直到出口稳压阀门出水才关闭进口阀门。注浆囊中承压水可使囊体保持充盈状态,有利于后期注浆及浆体成型。

(2)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通过竖向排水体和水平向排水体进行排水固结,产生固结沉降;刚性桩承载力大、沉降小,在钢筋混凝土桩帽受力下沉时,刚性桩挤压注浆囊,水压超过出口稳压阀门的压力限定时排水减压,注浆囊体积收缩,缓解刚性桩的承载作用。因而,软土地基因排水固结而有效应力增加,承载力得以提高,刚性桩未阻碍地基土的固结变形。

(3)在上部荷载作用后期,软土地基的固结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往注浆囊内注浆(水泥浆、水泥砂浆中的一种)置换囊内承压水;在浆体硬化过程中,禁止加载、施工,如需缩短停工时间,可在浆体中掺入速凝剂;浆体固化后,刚性桩、浆体、钢筋混凝土桩帽连成一个竖向的刚性承载体;随着软土地基后期的沉降变形,刚性桩逐渐分担更多荷载,形成桩、土共同受力状态,刚性桩承载作用的发挥减轻了桩周土体所受的荷载,限制了软土地基沉降的发展。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出口稳压阀门由接头、内管、外管、螺塞、管盖、弹簧组成;内管一端通过接头与注浆管连接,内管另一端连接管盖和外管;外管管径大于内管,外管管壁留有出浆(水)口,外管内有弹簧和带手柄的螺塞;弹簧一端连接管盖,另一端连接螺塞;螺塞通过螺纹沿外管轴向运动,转动手柄可以调整弹簧压缩量,从而设置出口阀门的压力值,压力大小应根据桩顶压力、孔隙水压力、上部荷载大小、地基土的固结沉降速率等情况来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刚性桩的用量,减少经济投入,而且有效控制工程的后期沉降,减少因沉降过大而导致的上部结构变形和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注浆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注浆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刚性桩、注浆体、钢筋混凝土桩帽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出口稳压阀门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软土地基,2.水平向排水体,3.竖向排水体,4.刚性桩,5.注浆囊,6.PVC注浆管,7.注浆软管,8.进口阀门,9.出口稳压阀门,10.钢筋混凝土桩帽,11.路堤,12.手柄,13.螺塞,14.螺纹,15.弹簧,16.出浆(水)口,17.外管,18.管盖,19.内管,20.接头,21.注浆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为公路工程的地基加固处理,其施工方法为:

(1)在图1中,先平整场地,在软土地基1表面铺设水平向排水体2。

(2)在软土地基1中施工竖向排水体3,竖向排水体3顶部进入水平向排水体2,保证排水系统相互连通。

(3)在软土地基1中施工刚性桩4,刚性桩4顶面低于水平向排水体2上表面。

(4)清除刚性桩4顶面以上的水平向排水体2埋设注浆囊5,注浆囊5底面与刚性桩4接触,注浆囊5顶面与水平向排水体2顶面平齐,如图1所示。

(5)在图3中,PVC注浆管6和注浆软管7串联同一横断面内各注浆囊5,两头延伸至水平向排水体2范围之外,分别接进口阀门8和出口稳压阀门9,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

(6)钢筋混凝土桩帽10覆盖于注浆囊5及水平向排水体2之上,钢筋混凝土桩帽10中心与注浆囊5中心对正,钢筋混凝土桩帽10底面积大于注浆囊5顶面积,平面布置见图2。

(7)在水平向排水体2、钢筋混凝土桩帽10之上施工路基11。

本地基处理技术的操作步骤为:

(1)在路堤11填筑前,设定出口稳压阀门9的压力值,打开进口阀门8,通过注浆机21把水经PVC注浆管6和注浆软管7,注入注浆囊5,直到出口稳压阀门9稳定出水才关闭进口阀门8和注浆机21,见图3所示。

(2)在水平向排水体2和钢筋混凝土桩帽10顶面填筑路堤11,软土地基1在路堤11重力作用下,通过竖向排水体3和水平向排水体2进行排水固结,产生固结沉降;刚性桩4承载力大、沉降小,在钢筋混凝土桩帽10受力下沉时,刚性桩4挤压注浆囊5,水压超过出口稳压阀门9的压力限定时排水减压,注浆囊5体积收缩,缓解刚性桩4的承载作用。

(3)当软土地基1的固结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打开进口阀门8,通过注浆机21注入水泥浆,置换注浆囊5、PVC注浆管6和注浆软管7内的承压水;在水泥浆硬化过程中,禁止加载、施工,如需缩短停工时间,可在水泥浆中掺入速凝剂;水泥浆固化后,刚性桩4、注浆囊5、钢筋混凝土桩帽10连成一个竖向的刚性承载体,见图5,刚性桩4的承载能力得到发挥,逐渐分担更多荷载,从而,减轻了桩周土体所受的荷载,限制了软土地基1沉降的发展。

在图6中,出口稳压阀门内管19一端通过接头20与PVC注浆管6连接,内管19另一端连接管盖18和外管17;外管17管径大于内管19,外管19管壁留有出浆(水)口16,外管17内有弹簧15和带手柄12的螺塞13;弹簧15一端连接管盖18,另一端连接螺塞13;转动手柄12,螺塞13通过螺纹14沿外管17轴向运动,调整弹簧15压缩量,从而设置阀门出口的压力值,压力大小应根据桩顶压力、孔隙水压力、上部荷载大小、地基土的固结沉降速率等情况来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