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及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

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及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

摘要

该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具备:对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角部)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11b);以及以所述规定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顶部)作为校准基准进行所述液晶面板的校准的控制部(2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452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07421.0

  • 发明设计人 岸崎和范;土冈达也;

    申请日2013-03-12

  • 分类号G09F9/00;G02B7/00;G02F1/13;G02F1/1335;

  • 代理机构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肖华

  • 地址 日本东京都中央区新川二丁目27番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24: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2

    授权

    授权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9F9/00 申请日:2013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等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及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

本申请依据2012年3月1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2-054621号主张优先权,在这里 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向来,一边用传送带等输送单元输送液晶面板和有机EL面板等面板状光学显示零件, 一边在该光学显示零件上贴合膜状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中,进行光学显示 零件的校准以决定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记号等的检测,是通过对例 如光学显示零件的规定的地方照射光线,用摄像机拍摄其反射光像进行的(参照例如专利 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307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生产系统中,往往是将每多个面板状光学显示零件打包为一盒,以盒为单位进行 处理,而且这时往往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记号不在所希望的位置,而设置于既定位置。在 这种情况下,在光学显示零件的输送方向的前头一侧未必存在所希望的校准记号。

也就是说,如果例如光学显示零件的输送方向前头一侧至少有一对校准记号,则在光 学显示零件的输送方向前头侧到达规定位置的时刻能够迅速进行校准,但是,如上不存在 上述所希望的校准记号的情况下,摄像装置的配置自由度低,或需要使光学显示零件能够 额外旋转的单元等,有使设备大型化和复杂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形态,其目的在于,在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及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 中,抑制设备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相关目的,采用如下所述形态。

(1)本发明一形态的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具备:摄像装置,其拍摄光学显示 零件的显示区域中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以及控制部,其以所述规定位置 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校准基准,进行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

(2)上述(1)的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摄像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 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零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黑色矩阵的所述最外缘 的、所述输送方向上前头侧的角部进行摄像。

(3)上述(2)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检测出所述角部的顶点,以所述 顶点为校准基准。

(4)上述(2)或(3)的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摄像装置被设置为能够在所 述零件宽度方向上移动。

(5)上述(1)~(4)中的任一项的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摄像装置具有: 配置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正反侧的一侧,向所述规定位置照射光的照明部;以及配置于 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正反侧的另一侧,接收透过所述规定位置的所述照明部的光,对所述 规定位置进行摄像的摄像机。

(6)上述(5)的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摄像装置具有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 正反侧的一侧配置于所述规定位置与所述照明部之间的光漫射板。

(7)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包含:对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 域中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进行摄像的工序;以及以所述规定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作为校准基准,进行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形态,即使是在光学显示零件的输送方向前头一侧不存在所希望 的校准记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 作为主校准基准或副校准基准使用,不需要会使摄像装置的配置自由度下降或会使光学显 示零件额外旋转的单元,能够抑制生产系统的设备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又,光学显示零件自身的外缘部比较容易弄脏、容易产生缺口,将该部位作为校准基 准使用时,容易发生读取不准确的情况,而以比上述外缘部靠内侧的位置上的上述黑色矩 阵的上述最外缘的规定位置作为校准基准使用,使得校准基准的读取可靠,能够提高系统 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光学显示装置的膜贴合系统的大概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检查装置周边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检查装置周边的俯视图。

图7是上述检查装置的摄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前的说明图。

图8是上述摄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膜贴合系统1的大概结构。膜贴合系统(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 统1,是在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这样的面板状光学显示零件上贴合偏振膜、防反射 膜、光漫射膜之类的膜状光学构件的生产系统。膜贴合系统1作为生产包含上述光学显示 零件及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构成。膜贴合系统1中,上述光学显 示零件采用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P。

图3是从液晶面板P的液晶层P3的厚度方向观察液晶面板P的俯视图。液晶面板P具备俯 视为长方形的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相对配置的形成比较小的长方形的第二基板P2、 以及封入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液晶面板P俯视时形成沿着第一基板 P1的外形的长方形形状,以俯视时位于液晶层P3外周的内侧的区域为显示区域P4。

图4是包含与液晶面板P贴合的光学构件F1的光学片F的剖面图。光学片F具有:膜状的 上述光学构件F1;设置于光学构件F1的一个面上(图中为上表面)的粘接层F2;隔着粘接 层F2,可分离地叠层于光学构件F1的一个面上的隔膜F3;以及叠层于光学构件F1的另一面 上(图中的下表面)的表面保护膜F4。光学构件F1作为偏光板起作用,贴在液晶面板P的 整个显示区域P4及其周边区域上。还有,图示为了方便省略了图4各层的剖面线。

光学构件F1在一边在其一个面上留下粘接层F2一边将隔膜F3分离的状态下,隔着粘接 层F2贴合于液晶面板P。以下将从光学片F除去隔膜F3的部分称为贴合片F5。

隔膜F3在从粘接层F2分离开之前的时间里对粘接层F2及光学构件F1加以保护。表面保 护膜F4与光学构件F1一起贴合于液晶面板P。表面保护膜F4在光学构件F1上配置于与液晶 面板P相反的一侧,对光学构件F1加以保护,同时在规定的时刻从光学构件F1分离。还有, 光学片F可以是不包含表面保护膜F4的结构,也可以是表面保护膜F4不从光学构件F1上分 离开的结构。

光学构件F1具有片状的偏振器件F6、利用粘接剂等与偏振器件F6的一个面接合的第一 膜F7、以及利用粘接剂等与偏振器件F6的另一面接合的第二膜F8。第一膜F7及第二膜F8是 对例如偏振器件F6加以保护的保护膜。

还有,光学构件F1可以是由一层光学层构成的单层结构的构件,也可以是多个光学层 相互叠层的叠层结构的构件。上述光学层除了偏振器件F6外,也可以是相位差膜或增亮膜 等。也可以对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中的至少其一,实施保护液晶显示元件的最外表面的硬 质涂层处理和能够得到包含防眩光处理的防眩等效果的表面处理。光学构件F1也可以不包 含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中的至少其一。在例如省去第一膜F7的情况下,也可以隔着粘接层 F2将隔膜F3贴合于光学构件F1的一个面上。

下面参照图1、2对膜贴合系统1进行说明。还有,图中右侧表示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 上游侧(以下称为面板输送上游侧);图中左侧表示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以下称 为面板输送下游侧)。

膜贴合系统1一边用例如驱动式的辊式输送机5将液晶面板P从贴合工序的始发位置输 送到终止位置,一边依序对液晶面板P实施规定的处理。液晶面板P以使其正反面处于水平 的状态在辊式输送机5上输送。

辊式输送机5以下面详细叙述的第一反转装置15为界,分为上游侧输送机6和下游侧输 送机7。液晶面板P在例如上游侧输送机6以使上述显示区域P4的短边沿着输送方向的朝向 输送,在下游侧输送机7,以使显示区域P4的长边沿着输送方向的朝向输送。在该液晶面 板P的正反面,贴合从带状的上述光学片F切出规定长度的上述贴合片F5。膜贴合系统1的 各部由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部20集中控制。

膜贴合系统1具备:吸附被输送到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的液晶面板P,将其输送到上游 侧输送机6的始发位置,并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的第一吸附装置11;设置于比始发位置更 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一集尘装置12;设置于比第一集尘装置12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 一贴合装置13;设置于比第一贴合装置13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一偏移检查装置14;以 及设置于比第一偏移检查装置14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将到达上游侧输送机6的终点位置 的液晶面板P输送到下游侧输送机7的始发位置的第一反转装置15。

又,膜贴合系统1具备:设置于比下游侧输送机7的始发位置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 二集尘装置16;设置于比第二集尘装置16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二贴合装置17;设置于 比第二贴合装置17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二偏移检查装置18;设置于比第二偏移检查装 置18更靠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二反转装置19;以及设置于比第二反转装置19更靠面板输送 下游侧的缺陷检查装置21。

第一吸附装置11具有:保持液晶面板P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自如地对其进行输送, 并且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的面板保持部11a;以及设置于例如面板保持部11a,检测液晶 面板P的校准基准的校准摄像机(摄像机)11b。

面板保持部11a借助于真空吸附运送到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的液晶面板P的上表面对 其加以保持,并且依然保持水平状态地将该液晶面板P输送到贴合工序(上游侧输送机6) 的始发位置,在该位置松开上述吸附,将液晶面板P移交到上游侧输送机6上。

校准摄像机11b从下方拍摄到达例如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的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 头侧(下游侧)。校准摄像机11b的摄像数据被输送到上述控制部20,控制部20根据该摄像 数据使面板保持部11a动作。借助于此,实施液晶面板P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的校准。这 时,实施液晶面板P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以下称为零件宽 度方向)上的定位、以及在围绕垂直轴旋转的旋转方向(以下简称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校准摄像机11b构成下述摄像装置10的一部分。

第一集尘装置12靠近第一贴合装置13的贴合位置地设置于其面板输送上游侧,消除即 将进入贴合位置之前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侧的静电并且进行集尘。

第一贴合装置13在进入贴合位置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贴上被剪为规定尺寸的贴合片 F5。

第一贴合装置13具备一边从卷绕着光学片F的卷材R1放出光学片F一边将光学片F沿着 其长度方向输送的输送装置22、以及将输送装置22从光学片F分离的规定长度的贴合片F5 贴在上游侧输送机6输送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上的挤压辊23。

输送装置22是利用隔膜F3作为载体输送贴合片F5的装置,具有:对卷绕了带状的光学 片F的卷材R1进行保持并将光学片F沿着其长度方向放出的辊保持部22a;为了沿着规定的 输送路径引导从卷材R1放出的光学片F,把光学片F卷上的多个导向辊22b;对输送路径上 的光学片F实施半切的切割装置22c;将实施了半切的光学片F卷在锐角上,一边从隔膜F3 上分离贴合片F5,一边将该贴合片F5提供到贴合位置的刀口22d;以及对卷取经刀口22d已 经是单层的隔膜F3的分离辊R2加以保持的卷取部22e。

位于输送装置22的起点的辊保持部22a与位于输送装置22的终点的卷取部22e例如相 互同步地进行驱动。借助于此,一边由辊保持部22a将光学片F向其输送方向陆续放出,一 边由卷取部22e卷取经刀口22d的隔膜F3。以下将输送装置22的光学片F(隔膜F3)的输送 方向上游侧称为片输送上游侧;将输送方向下游侧称为片输送下游侧。

各导向辊22b可使输送中的光学片F的行进方向沿着输送路径改变,并且多个导向辊 22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发生变动,从而对输送中的光学片F的张力进行调整。

切割装置22c在光学片F放出规定的长度时,在与光学片F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的整个宽度上对光学片F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切割(实施半切)。

切割装置22c根据光学片F输送中起作用的张力,调整切割用的刀刃的进退位置,避免 光学片F(隔膜F3)被割断(在隔膜F3留下规定的厚度),实施上述半切时切到粘接层F2与 隔膜F3的界面近旁。还有,切割用的刀刃也可以用激光装置代替。

在半切后的光学片F上,通过在其厚度方向切割光学构件F1及表面保护膜F4,形成跨 越光学片F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切割线。多条切割线在带状的光学片F的长度方向并排 形成。在例如输送同一尺寸的液晶面板P的贴合工序的情况下,多条切割线在光学片F的长 度方向上等间隔形成。光学片F由上述多条切割线在长度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在光学片F 的长度方向上由相邻的一对切割线夹着的区域分别作为贴合片F5中的一片。

刀口22d配置于上游侧输送机6下方,在光学片F的宽度方向上至少在其整个宽度上延 伸。刀口22d与半切后的光学片F的隔膜F3一侧滑动接触地将其卷起来。

刀口22d具有:从光学片F的宽度方向(上游侧输送机6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以面朝下 的姿势配置的第一面;在第一面上方,从光学片F的宽度方向看来相对于第一面形成锐角 地配置的第二面;以及第一面与第二面相交的顶端部。

将光学片F在刀口22d的顶端部卷为锐角。光学片F在刀口22d的顶端部折返形成锐角时, 使贴合片F5的片(シート片)与隔膜F3分离。刀口22d的顶端部靠近挤压辊23的面板输送 下游侧配置。借助于刀口22d从隔膜F3上分离出的贴合片F5与上游侧传送带6输送的液晶面 板P的下表面重叠,并被导入挤压辊23的一对贴合辊之间。

挤压辊23具备轴向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贴合辊23a。在一对贴合辊23a间形成规定的 间隙,该间隙内是第一贴合装置13的贴合位置。液晶面板P及贴合片F5相互重叠后被导入 上述间隙内。这些液晶面板P及贴合片F5被各贴合辊23a夹压着向面板输送下游侧送出。借 助于此,贴合片F5贴合于液晶面板P下表面形成一体。以下将这种贴合后的面板称为单面 贴合面板P11。

第一偏移检查装置14对单面贴合面板P11的,由第一贴合装置13贴合的贴合片F5在液 晶面板P上贴合的位置是否合适(位置偏移是否在公差范围内)进行检查。第一偏移检查 装置14具备能够对例如单面贴合面板P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贴合片F5的端缘进 行拍摄的一对摄像机14a。各摄像机14a取得的摄像数据被发送到上述控制部20,根据该摄 像数据判定贴合片F5及液晶面板P的相对位置是否合适。被判定为上述相对位置不合适的 单面贴合面板P11由未图示的退出装置送到系统外。

第一反转装置15具备俯视看来对例如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构成45°倾斜的转动轴 15a、以及通过转动轴15a支承于上游侧输送机6的终点位置及下游侧输送机7的始发位置之 间的反转臂15b。反转臂15b借助于吸附、夹持等动作,保持经第一偏移检查装置14到达上 游侧输送机6的终点位置的单面贴合面板P11,该反转臂15b通过围绕转动轴15a转动180°, 使单面贴合面板P11正反反向,同时转换方向,例如将与上述显示区域P4的短边平行地输 送的单面贴合面板P11,转换为与显示区域P4的长边平行地输送。

上述反转在液晶面板P的正反两个面上贴合的各光学构件F1将偏振轴方向相互垂直配 置的情况下进行。上游侧输送机6及下游侧输送机7都以从图的右侧向左侧的方向为液晶面 板P的输送方向,但由于经由第一反转装置15,上游侧输送机6及下游侧输送机7俯视时有 规定量的偏移。也就是说,由于经由第一反转装置15,上游侧输送机6及下游侧输送机7间 的配置偏移被抵消。

还有,只是使液晶面板P正反反转的情况下,采用有例如具备与输送方向平行的转动 轴的反转臂的反转装置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配置为俯视时第一贴合装置13的片输送 方向与第二贴合装置17的片输送方向相互垂直,能够在液晶面板P的正反面贴合偏振轴方 向相互垂直的光学构件F1。

反转臂15b具有与上述第一吸附装置11的面板保持部11a一样的校准机能。第一反转装 置15中设置与上述第一吸附装置11同样的校准摄像机11b(摄像装置10)。

第二集尘装置16靠近第二贴合装置17的贴合位置,设置于其面板输送上游侧,对即将 被导入贴合位置的单面贴合面板P11的下表面侧进行除静电和除尘。

第二贴合装置17对被导入贴合位置的单面贴合面板P11的下表面,贴合被切为规定的 尺寸的贴合片F5。第二贴合装置17具备与上述第一贴合装置13一样的输送装置22及挤压辊 23。

在挤压辊23的一对贴合辊23a间的间隙内(第二贴合装置17的贴合位置),以相互重叠 的状态导入单面贴合面板P11及贴合片F5,在单面贴合面板P11的下表面成一整体地贴合贴 合片F5。以下将这种贴合后的面板称为两面贴合面板P12。

第二偏移检查装置18检查两面贴合面板P12的利用第二贴合装置17贴合的贴合片F5相 对于液晶面板P的位置是否合适(位置偏移是否在公差范围内)。第二偏移检查装置18具备 对例如两面贴合面板P12的面板输送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贴合片F5的端缘进行拍摄的一对摄 像机18a。各摄像机18a的摄像数据被发送到上述控制部20,根据该摄像数据判定贴合片F5 及液晶面板P的相对位置是否合适。被判定为上述相对位置不合适的两面贴合面板P12由未 图示的退出装置送到系统外。

第二反转装置19使利用第一反转装置15使其背光侧向上的液晶面板P(两面贴合面板 P12)正反反转,使其与送入膜贴合系统1时一样使显示面一侧向上。

缺陷检查装置21对经第二反转装置19已经使显示面一侧向上的液晶面板P(两面贴合 面板P12),从其下表面侧(背光侧)照射光线,用摄像机21a从上表面侧(显示面侧)进 行拍摄,根据该摄像数据检查两面贴合面板P12有无缺陷(贴合不良等情况)。

下面接着对本实施形态进行的液晶面板P的校准进行说明。还有,以下的说明记录在 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利用第一吸附装置11进行校准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上游侧输送机6 的始发位置进行。又,利用第二反转装置19进行的校准也一样进行。

参照图1,第一吸附装置11的面板保持部11a,在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之后,将该液 晶面板P载置于上游侧输送机6的始发位置,使得由上游侧输送机6导入贴合位置的液晶面 板P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及转动方向处于规定位置。在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上,能够对液 晶面板P的规定位置进行拍摄的一对摄像装置10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上被对称地设置,以 便能够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

如图5、6所示,各摄像装置10分别具备:在到达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的液晶面板P的 输送方向前头侧(下游侧)的端部的上方保持距离配置的照明部11c;在液晶面板P与照明 部11c之间偏向液晶面板P一侧配置的光漫射板11d;以及在液晶面板P的下方配置,利用透 过液晶面板P的照明部11c的光,拍摄包含显示区域P4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边缘部分) 的规定位置(角部)的部位的上述校准摄像机11b。

照明部11c被配置于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头侧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上述零件 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上方。照明部11c由例如高辉度LED灯构成,使其光轴c2沿着液晶面板 P的厚度方向且向着上述两角部配置。

光漫射板11d在照明部11c与液晶面板P之间偏液晶面板P侧配置。光漫射板11d形成为 与液晶面板P平行的平板状,被配置为俯视液晶面板P时与上述两角部的周边部位重叠。

校准摄像机11b在液晶面板P的厚度方向与照明部11c相对配置,并使其光轴c1与照明 部11c的光轴c2一致。校准摄像机11b由例如CCD等摄像元件构成,使受光部向上方地加以 配置,接收透过上述角部周边的照明部11c的光。

还有,各摄像装置10可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输送在零件宽度方向上尺寸 等不同的液晶面板P时也能够对上述角部周边进行摄像。

上述控制部20根据校准摄像机11b的摄像数据取得液晶面板P的位置信息,对面板保持 部11a进行动作控制。具体地说,控制部20对校准摄像机11b的摄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 理,检测上述两角部的顶点t。

根据两角部的顶点t的位置信息,取得液晶面板P的上述零件宽度方向及转动方向上的 位置信息。

参照图7、8,在上述图像处理中,对例如校准摄像机11b的摄像数据的亮度设定阈值, 将黑色矩阵BM的明暗及外形线(区划像素的部分的外形线)等作为噪声删除。借助于此, 从如图7所示映出黑色矩阵BM的格子的模样的图像,得到如图8所示只映出黑色矩阵BM的最 外面的形状的图像。

控制部20从上述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查出上述最外面的形状中的沿着液晶面板P的输 送方向的纵向边缘e1和沿着零件的宽度方向的横向边缘e2。控制部20将各边缘e1、e2的交 点、即上述角部的顶点t作为液晶面板P的校准基准检测。还有,也可以将图7所示那样的 视像预先在控制部20作图像记录,通过与该记录的图像对照,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

参照图5、6,控制部20根据从上述校准基准得到的位置信息,使面板保持部11a适当 动作,以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的始发位置校准液晶面板P。也就是说,面板保持部11a从 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向上游侧输送机6的始发位置吸附输送液晶面板P时,实施液晶面板P 的相对于上游侧输送机6的始发位置的、上述零件宽度方向上及转动方向上的定位。

照明部11c采用高辉度LED以确保辉度,并且在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上的液晶面板P的 上方保持比较大的间隔,以确保面板保持部11a吸附输送液晶面板P时的移动空间。

光漫射板11d在上游工序的终点位置上的液晶面板P的上方,与其保持比较小的距离, 从而,液晶面板P能够上升规定量的距离,并且接近上述上升时的液晶面板P(图5的二点 虚线所示)的上表面。借助于此,对上述上升时的液晶面板P的上述角部周边,照明部11c 的光确保其辉度,并有效地配光。

一对摄像装置10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相互拉开距离,面板保持部11a能够沿着输送方 向通过其间。也就是说,面板保持部11a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的外形尺寸s1比一对摄像装 置10之间(特别是靠近液晶面板P的一对光漫射板11d间)的间隔s2还小。还可以是面板保 持部11a移动时一对摄像装置10提前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上移动相互离开的结构。

在这里,已有的矩形液晶面板中,俯视时四个角部中只有三处设置校准记号时,有时 候该液晶面板的输送方向前头侧的校准记号仅存在于上述零件宽度方向的一个角部。在这 种情况下,不能够进行上述液晶面板的校准,就有必要使校准摄像机11b向输送方向上游 侧移动(也就是说,将液晶面板输送到校准摄像机11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或有必要将液 晶面板围绕垂直轴转动90°或180°。

而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检测液晶面板P的黑色矩阵BM的边缘,从该边缘查出液晶面 板P的校准基准,即使是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头侧不存在所希望的校准记号的情况下, 也能够在液晶面板P的至少零件宽度方向的两侧查出校准基准。因此,不额外输送液晶面 板P或使其转动,就能够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

黑色矩阵BM的边缘,通常位于液晶面板P的俯视时的外缘部内侧,因此不容易受到污 染或异物附着的影响,而且即使是液晶面板P采用玻璃基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受缺口等 的影响。因此,不能够很好读取校准基准的情况得到抑制,系统运行中断等情况不容易发 生。

还有,在正反面的一方或双方贴合了贴合片F5(偏光板)后对液晶面板P进行校准的 情况下,有时候由于贴合片F5的结构的关系,利用通常波长的白色光等光线进行摄像有困 难(校准基准的检测变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将照明部11c的光线改变为红、蓝、 绿等光线的波长,使其不容易受偏光板的影响的应对办法即可。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具备:拍摄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 P4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角部)的摄像装置10;以及以上述规定位置的至少 一部分作为校准基准,进行上述液晶面板P的校准的控制部20。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是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头一侧不存在所希望的校准记号 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作为主或 副校准基准使用,不需要采取使摄像装置10的设置自由度降低或要使液晶面板P额外转动 的单元,能够抑制膜贴合系统1的设备的大型化和复杂化。

又,液晶面板P本身的外缘部比较容易发生污染和缺口等,以该部位作为校准基准使 用时,容易发生不能很好读取的情况,通过将位于上述外缘部内侧的上述最外缘的规定位 置作为校准基准使用,校准基准能够可靠读取,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这里,本实施形态的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方法包含:拍摄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 的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规定位置(角部)的工序;以及以上述规定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作 为校准基准,进行上述液晶面板P的校准的工序,能够得到与上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 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又,上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的上述摄像装置10设置于上述液晶面板P的与输送 方向正交的零件宽度方向的两侧,对上述最外缘的输送方向前头一侧的角部进行摄像,由 于上述控制部20以上述角部的顶点t作为校准基准,在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头侧的与输 送方向正交的零件宽度方向的两侧,容易查出校准基准,在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前头侧 到达规定位置的时刻能够迅速进行校准。

又,这时上述摄像装置10在上述零件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应对 零件宽度不同的液晶面板P的校准。

又,上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校准装置的上述摄像装置10具有:配置于上述液晶面板P的 正反侧的一侧,向上述规定位置照射光线的照明部11c、以及配置于上述液晶面板P的正反 侧的另一侧,接收透过上述规定位置的上述照明部11c的光,对上述规定位置进行摄像的 校准摄像机11b,因此能够利用透过上述规定位置的照明部11c的光线,用校准摄像机11b 对上述规定位置鲜明地进行拍摄,能够很好地查出校准基准。

又,这时上述摄像装置10具有在上述液晶面板P的正反侧的一侧配置于上述规定位置 与上述照明部11c之间的光漫射板11d,以此能够确保向上述规定位置照射的照明部11c的 光线的辉度,能够提高照明部11c的配置自由度。

还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也可以利用在校准摄像机11b侧设置的照明 部11c的光线或自然光(这个地方的光)在液晶面板P的反射光对液晶面板P进行摄像。可 以使校准摄像机11b及照明部11c的各光轴c1、c2的至少其一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厚度方向 倾斜,或使校准摄像机11b及照明部11c的各光轴c1、c2相互错开配置。也可以对液晶面板 P的正反面的至少其一,从上方贴合光学构件。不限于黑色矩阵BM的最外缘的角部的顶部, 也可以以最外缘的缝隙或梯级差等作为校准基准。也可以将黑色矩阵BM的边缘与其他校准 记号加以组合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

又,本发明也可以使用于光学显示零件的正反面仅其一方贴合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设 备、配置背光或反射板作为照明系统的显示设备等多种光学显示设备。光学显示设备形成 时,也可以采用将漫射板、防眩光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及透镜阵列片等合适 的零件在合适的位置上配置一层或二层以上的结构。

又,本发明中光学显示零件的正反面两个面上贴合的各光学零件可以具有相同的结 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各光学零件的贴合工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大致同时进行, 而且在不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正反面中任意一面先进行均可。也可以采用对每一液晶面板 将光学零件完全切开为一片片薄片,输送该薄片将其贴合于液晶面板的结构。

而且,上述实施形态的构成是本发明之一例,在不脱离该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 有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膜贴合系统(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10  摄像装置

11b 校准摄像机(摄像机)

11c 照明部

11d 光漫射板

20  控制部

P   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

P4  显示区域

BM  黑色矩阵

t   顶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