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个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的选育、鉴定方法

一个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的选育、鉴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的选育、鉴定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5V异附加系DA5V与中国春ph1b1b突变体杂交、回交,首先利用分子标记从BC1F1中鉴定涉及5VS且ph1b1bph1b1b的单株,然后利用GISH技术鉴定单株自交种子,对于含有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再利用顺序C‐分带、GISH及分子标记分析,证明易位染色体是T5VS·5AL。利用定位于小麦第5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的EST设计PCR引物,筛选可以特异鉴定该易位染色体的共显性标记,能够区分纯合与杂合易位。通过农艺性状、籽粒硬度分析及白粉病抗性鉴定揭示该易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654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21016.4

  • 发明设计人 张瑞奇;冯祎高;陈佩度;

    申请日2014-11-06

  • 分类号A01H1/02(20060101);C12Q1/68(20060101);C12N15/11(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18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南京农业大学基地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4: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02 申请日:2014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个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选育、 鉴定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Schur)(2n=2x=14,VV)是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东北部和 西南亚地区的普通小麦二倍体亲缘物种,具有优良的品质性状及抗多种小麦病害,是小麦品种 改良重要的三级基因资源(见参考文献:Agnieszka Gradzielewska.The genus Dasypyrum-part 2. Dasypyrum villosum-a wild species used in wheat improvement.Euphytica,2006,152:441-454)。南 京农业大学细胞所利用从英国剑桥植物园引进的簇毛麦91C43为供体,选育了一套普通小麦- 簇毛麦异附加系(见参考文献:Zhang W,Zhang RQ,Feng YG,Bie TD,Chen PD.Distribution of  highly repeated DNA sequences in Haynaldia villos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chromatin.Chin Sci Bull,2013,58:890–897)。

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主要遗传因素,控制普通小麦的籽粒硬度基因Pina/Pinb 位于5DS末端,小麦5AS、5BS缺失籽粒硬度基因。此外,小麦近缘物种也存在控制籽粒硬 度的基因,本专利申请者已证实了簇毛麦籽粒软质基因定位于5VS的末端,基因型为 Dina-D1a/Dinb-D1a。(见参考文献:Zhang Ruiqi,Wang Xiue,Chen Peidu.Molecular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small alien-segment translocation line carrying the softness genes of  Haynaldia villosa.Genome,2012,55:639-646)。如果将5VS携带的软质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5A 或5B染色体上,则普通小麦就同时有两个位点控制胚乳质地,从而形成超软胚乳结构的新种 质。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来自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是我国目前抗病育种的主 要抗源,已有数十个含有Pm21基因的品种在生产上利用(见参考文献:Li,G P,Chen P D, Zhang H Z,Wang X E,He Z H,Zhang Y,Zhao H,Huang,H Y,Zhou X C.Effects of the 6VS.6AL  translocation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dough properties of wheat.Euphytica,2007,155,305-313)。随 着该基因的不断广泛利用,其被新病原菌生理小种克服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进一步从簇毛 麦中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十分必要。另外,中国近几十年抗白粉病育种的实践表明,育种工作总 是在被动地追赶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由于生理小种不断变化,致使新品种在大面积推广 3-5年后抗性就明显丧失,甚至有的品种还未审定抗性就已丧失。因此,利用成株抗性基因可 能是未来实现品种持久抗性的最佳选择。研究已证实簇毛麦5VS上携带一个白粉病成株抗性 基因,因此,将簇毛麦5VS携带的软质、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对于培育优质、抗病弱筋 品种十分必要。

本发明专利通过中国春ph1b1b突变体与簇毛麦5V异附加系DA5V杂交、回交,在后代 中利用追踪5VS特异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及染色体C-分带鉴定,选育出1个 中国春背景的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利用筛选出的共显性标记结合 GISH鉴定从扬麦15×NAU421的F2群体和F2:3家系分析T5VS·5AL易位染色体的遗传效应 以明确该易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个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 选育方法以及鉴定该易位的共显性分子标记Xcinau5VS-1,并评价该易位系对籽粒胚乳质地及 白粉病抗性的效应。

一种软质、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选育方法,将中国春 突变体CSph1bph1b与普通小麦-簇毛麦5V染色体异附加系DA5V进行杂交,再用中国春突变 体CSph1bph1b进行回交获得BC1;种植BC1种子,利用分子标记CINAU41的引物对苗期DNA 进行鉴定,经电泳检测,有745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含有5V染色体;对含有5V染色体的 单株再利用ph1b基因特异分子标记ABC302.3的引物进行ph1b隐性纯合体筛选,经电泳检测, 缺少920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是ph1bph1b纯合单株;将含有外源染色体5V且ph1bph1b纯 合体的植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统计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配 对频率,将含有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植株套袋自交,获得BC1F1,将BC1F1种子在培养皿中 发芽,分单株剪取根尖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分单株提取DNA,利用5VS特异分子标记 CINAU41,进行PCR鉴定,对鉴定出涉及5VS的易位系单株套袋自交获得BC1F2种子;将 BC1F2种子种植于温室大棚并提取BC1F2单株DNA,再次应用CINAU41的引物对单株DNA 进行PCR扩增,经电泳检测,有745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含有5VS染色体臂,然后再利用 5AS特异分子标记Xgwm443的引物对含有5VS染色体臂的单株DNA进行PCR扩增,经电泳 检测,扩增不出245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缺少5AS染色体,即为纯合的T5VS·5AL易位系。

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对纯合的T5VS·5AL易位系单株套袋自交,获得BC1F2:3;将BC1F2:3种 子在培养皿中发芽,分单株剪取根尖依次进行细胞学鉴定,进一步确定易位染色体的身份。

所述的分子标记CINAU41的引物为CINAU41F:SEQ ID NO.1,CINAU41R:SEQ ID NO.2; 所述的分子标记ABC302.3的引物为ABC302.3F:SEQ ID NO.3,ABC302.3R:SEQ ID NO.4; 所述的5AS特异分子标记Xgwm443的引物为:Xgwm443F:SEQ ID NO.5,Xgwm443R:SEQ ID NO.6。

所述的细胞学鉴定包括C-分带和分子原位杂交: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对CS ph1b BC1单株进 行花粉母细胞中期Ⅰ观察,绿色信号为簇毛麦5V染色体,红色信号为小麦染色体若形成的二 价体中既有绿色信号又有红色信号,表明簇毛麦5V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间发生了同源染色体 配对;簇毛麦5VS染色体臂有强的末端C-分带带纹特征,小麦5AL染色体臂有强的中间C- 分带带纹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BC1F2:3代获得的易位系材料依次进行C-分带检测和荧光原 位杂交检测,若易位染色体的短臂是绿色信号且具有强的末端C-分带带纹特征,长臂为红色 信号且有强的中间C-分带带纹特征,表明该易位系为T5VS·5AL染色体易位系。

用于追踪本发明所述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1个共显性分子标记 Xcinau5VS-1,该分子标记引物为XCINAU5VS-1F:SEQ ID NO.7,XCINAU5VS-1R:SEQ ID NO.8; 利用该分子标记引物对T5VS·5AL染色体易位系进行PCR扩增,能够扩增出5VS 700 bp的特 异条带,而缺少小麦5AS 750 bp的特异条带。

所述的分子标记Xcinau5VS-1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是补偿性整臂易位系,农艺性状优良 且携带一个显性的小麦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基因。

2、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同时携带两个控制籽粒硬度的基因位 点,分别位于5VS和5DS上,该易位系能显著降低籽粒硬度值,具有超软胚乳结构。

3、本发明公开的1个共显性分子标记Xcinau5VS-1可有效地鉴定该易位染色体,并可以区分 纯合或杂合易位,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附图说明

图1为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基因组原位杂交 (2n=42)(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基因组原位杂交(21Ⅱ)(b),普通小麦中 国春5A染色体的C-分带(c),簇毛麦5V染色体的C-分带(d),T5VS·5AL易位染色体的C- 分带(e)和基因组原位杂交(f).a、b和c中发出绿色荧光信号的为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片段5VS, 发出红色或蓝色荧光信号的为小麦染色体。

图2为共显性标记Xcinau5VS-1在T5VS·5AL易位系NAU421、亲本和中国春第五群缺体 -四体系的扩增及染色体定位.从左到右依次为,泳道1:DNA Marker,DL2000;2:中国春;3:簇 毛麦;4:T5VS·5AL易位系NAU421-1;5:T5VS·5AL易位系NAU421-2;6:T5VS·5DL易位系 NAU415;7:硬粒小麦中引1286;8:中国春5A缺体-四体(N5AT5D);9:中国春5B缺体-四体 (N5BT5D);10:中国春5D缺体-四体(N5DT5A)。

图3为中国春和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穗型,左为中国春穗型,右为NAU421穗 型。

图4为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从左到右依 次为中国春、T5VS·5AL(NAU421)、(NAU421/扬麦15)F1、扬麦15的开花期倒二叶叶片。

图5为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苗期抗白粉病性鉴定,从左到右依次 为中国春、T5VS·5AL(NAU421)、抗病对照09P190(Pm21基因)的二叶期植株。

生物保藏

NAU421,分类命名为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种子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日期为2014-9-12,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 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9598。

具体实施方式

(1)利用控制同源染色体配对体系突变体,诱导簇毛麦5V染色体与普通小麦5A染色体易位

将中国春突变体CSph1bph1b(见参考文献:Gill K S and Gill B S.A DNA fragment mapped  with in the submicroscopic deletion of Ph1,a chromosome pairing regulator gene in polyploid wheat. Genetics.1991,129:251-259.王新望,赖菁茹,陈梁鸿,刘广田.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分子鉴 定.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31-34)与普通小麦-簇毛麦5V异附加系DA5V(见参考文献: Zhang Wei,Zhang Ruiqi,Feng Yigao,Bie Tongde,Chen Peidu.Distribution of highly repeated DNA  sequences in Haynaldia villos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lien chromat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58:890–897.)进行杂交,再用CSph1bph1b进行回交获得BC1,将BC1种子种植于温室大棚,利用分子标记CINAU41(见参考文献:曹亚萍,曹爱忠,王秀娥,陈 佩度.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作物学报,2009,35(1), 1-10.)(引物序列:F:CTCCAAGAGCCCAGATAG(SEQ ID NO.1));R: AGGGTGGGGAGAAAGTTA(SEQ ID NO.2))对苗期NDA进行鉴定,经电泳检测,有745bp 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含有5V染色体。对含有5V染色体的单株再利用ph1b基因特异分子标记 ABC302.3(见参考文献:王新望,赖菁茹,陈梁鸿,刘广田.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31-34)(引物序列:F:ATAAAGGAGAAGATTGAGTC(SEQ ID  NO.3);R:A TAAGAAACAGGAACAGAG(SEQ ID NO.4))进行ph1b隐性纯合体筛选,经 电泳检测,缺少920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是ph1bph1b纯合单株。将含有外源染色体5V且 ph1bph1b纯合体的植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共观察了380个植 株的花粉母细胞,其中5V染色体与小麦第五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发生配对的仅有3个植株,配 对频率仅为0.8%左右。将含有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植株套袋自交,获得BC1F1。将BC1F1种子在培养皿中发芽,分单株剪取根尖保存于4℃冰箱进行细胞学鉴定,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 术共鉴定了500粒种子,其中涉及5VS或5VL染色体臂易位的有15株,然后将这15株幼苗 移栽到温室大棚,单株提取DNA,应用5VS特异分子标记CINAU41,进行PCR鉴定,有5 株DNA扩增出了745bp的5VS特异条带,表明这5个单株是涉及5VS的易位系单株;分别 将这5个单株套袋自交,获得BC1F2种子;每个单株取50粒BC1F2种子种植到温室大棚,苗 期取叶片提取单株DNA,同时利用分子标记CINAU41进行PCR鉴定,经电泳检测,有745bp 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含有5VS染色体臂,然后再利用5AS特异分子标记Xgwm443引物(引物 序列:F:GGGTCTTCATCCGGAACTCT(SEQ ID NO.5);R:CCATGATTTATAAATTCCACC (SEQ ID NO.6))对含有5VS染色体臂的单株DNA进行PCR扩增,经电泳检测,扩增不出 245bp特异条带的单株表明缺少5AS染色体臂,即为纯合的T5VS·5AL易位系;对纯合的易 位系单株套袋自交获得获得BC1F2:3;将BC1F2:3种子在培养皿中发芽,分单株剪取根尖进行细 胞学鉴定。簇毛麦5VS染色体臂有强的末端C-分带带纹特性,小麦5AL染色体臂有强的中间 C-分带带纹特性,根据这些特征,对BC1F2:3代获得的易位系材料依次进行染色体C-分带检测 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绿色信号为簇毛麦5VS染色体臂,红色信号为小麦染色体),若易位 染色体的短臂是绿色信号且具有强的末端C-分带带纹特征,长臂为红色信号且有强的中间C- 分带带纹特征,进一步确定该易位系为T5VS·5AL易位系。

(2)根据已定位于普通小麦第五部分同源群EST序列设计引物,筛选鉴定T5VS·5AL易位染 色体的共显性分子标记

利用小麦的Unigene ESTs序列(http://www.ncbi.nlm.nih.gov/unigene)设计PCR引物,从 中筛选出1个共显性标记Xcinau5VS-1,(XCINAU5VS-1F:GTTTATCAGGCGGTGCCATA(SEQ  ID NO.7);XCINAU5VS-1R:GGACTTCTTGCTCCCCTTTC(SEQ ID NO.8))T5VS·5AL易位 系NAU421可以扩增出5VS 700bp的特异条带,而缺少小麦5AS 750bp的特异条带(表1, 图2)。

(3)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籽粒硬度及农艺性状分析

为了了解该易位染色体对主要农艺性状的效应,揭示该易位系的利用价值,本专利于 2013-2014年度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对中国春,T5VS·5AL易位系的两个株系 NAU421-1和NAU421-2的籽粒硬度及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发现,易位染色体对株高、穗长没有 显著影响,但对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正向效应;而易位系的籽粒硬度值显著低于背景亲 本中国春,表明携带两个软质基因位点的易位系具有超软的胚乳结构(表2)。

(4)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抗白粉病性效应分析

为了解T5VS·5AL易位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利用南京地区的白粉菌混合生理小种分别于 2013年、2014年对种植于江浦大棚的NAU421,扬麦15,扬麦15/NAU421 F1及扬麦15/NAU421 F2接种鉴定。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调查白粉病抗性。所有调查材料分为两种类型,即高抗植 株(无病斑)和感病植株(有病斑)。结果表明所有含有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均高抗白粉病,无 外源单株均高感白粉病(图4,表3);同时,苗期鉴定在温室利用混合菌株对2叶期的实验 材料中国春、NAU421及抗病对照材料09P190进行了接种鉴定,中国春与NAU421均感病(图 5)。证实T5VS·5AL易位系携带一个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定名为Pm5VS。

表1鉴定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的共显性标记

表2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易位系NAU421与其背景亲本中国春籽粒硬度和农艺性状比 较

注:不同字母表示同一遗传背景内易位系后代与亲本差异达5%显著水平

表3扬麦15/NAU421 F2群体白粉病成株鉴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