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

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首先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人工除掉果肉、破开果壳,通过适当的灭菌方法获取无菌胚;将无菌胚接种至培养基上,在适当条件下获得初步分化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培养和炼苗,最终获得可用于室外移栽的健康幼苗。本发明以不同发育状态的棕榈植物离体胚为目标培养物,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对不完全具备常规萌发能力的种子进行繁育,对于油棕等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967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12508.7

  • 申请日2014-11-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571339 海南省文昌市文清大道49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4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H 4/00 专利号:ZL2014106125087 登记生效日:2022052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海南华椰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70100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清大道496号 变更后权利人:570100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清大道旁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3-06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14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棕榈植物种质资源 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是育种研究的基础。棕榈植物主要靠种子 繁殖,但在野外收集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时,经常会遇到时机不对、没 有新鲜的成熟种果,或者树体过高、无法采果等问题。而树下散落的 种果因长期暴露在不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急剧下降甚至完全无 法发芽,从而导致资源收集工作受阻。本发明以树下收集的腐烂种果 或半干种子的胚为材料,经适当前期处理后,通过胚培养产生幼苗, 从而达到对收集到的不同状态的各种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保存 以及高效繁殖更新的目的。

关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收集到 的种子发育状态不一致、人工催芽条件下的萌发率较低或完全不能萌 发,其主要原因是种壳及胚乳包被阻隔、胚脱水萎缩等。因此,破除 种壳取出完整的胚,然后将其植入适当的植物培养基进行萌发的方法 有利于消除上述不利条件的影响。培养基可为胚萌发提供必要的营 养,同时保证其正常生长。因此,利用胚培养技术可以对获取的各种 棕榈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与保存,有利于拓展棕榈植物种质 资源的收集范围、提高种质资源保存的成功率。目前,将相关技术用 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适 合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以收集获得的各种状态 的离体胚为材料,通过适当的植物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促使胚萌发并产 生幼苗,进一步通过炼苗移栽对有关种质资源进行活体保存,对于棕 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棕榈植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存的方法的具体步骤 如下:

(1)离体胚的获取:

选取收集的棕榈植物种子材料,洗净后除掉果肉后破开果壳,切 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然后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

(2)胚的初步培养:

将经过步骤(1)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至初培养基上,至暗培 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培养15~35天,获得分化出胚根和 胚芽的萌发胚;

(3)萌发胚的再培养:

将萌发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成苗培养,培养条件:温度 25~28℃,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时间60~70 天,萌发胚基本培养成具有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

(4)幼苗培养:

将将步骤(3)培养成的幼苗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 以达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条件:温度26~29℃, 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时间50~60天;

(5)炼苗移栽:

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 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件:温度24~26℃,光照时 间12h/d,光照强度2000~3000lux,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可将栽 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意保持基质水分。

步骤(1)中,所述的消毒灭菌程序为:先在浓度75%的酒精浸 泡2分钟,继续在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期间不定 时摇晃容器,保证灭菌溶液与被灭菌物充分接触,提高灭菌效率,然 后用灭菌水冲洗5次。

步骤(2)中,所述的初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并添加琼脂7.0g/L。

步骤(2)中,优选初步培养中,温度设置为28℃,培养18天。

步骤(3)中,生根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 加活性炭5.0g/L、NAA0.5mg/L、琼脂7.0g/L。

步骤(3)中,优选再培养条件:温度27℃,光照时间12h/d, 光照强度1800lux;培养时间65天。

步骤(4)中,所述的幼苗培养基是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并添加活性炭5.0g/L、NAA1.0mg/L、琼脂10.0g/L。

步骤(4)中,优选幼苗培养条件:温度28℃,光照时间12h/d, 光照强度1800lux;培养时间55天。

步骤(5)中,所述的栽培基质是指将椰糠和营养土壤按照1:2 的比例混合的基质。

步骤(5)中,优选炼苗培养条件:温度25℃,光照时间12h/d, 光照强度2500lux,时间控制在25d。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是以棕榈植物的种胚为培养目标物,通过人工破除种壳和 胚乳并将获取的无菌裸胚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在人工控制的生长 条件下获取幼苗的方法。能够应用于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 与保存领域,对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类型、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棕榈植 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以收集的油棕落果为例,具体说明本方法。

1、油棕果离体胚的获取:选取收集油棕落果,洗净后除掉果肉 后破开果壳,切取包裹胚的胚乳块消毒灭菌,先在浓度75%的酒精浸 泡2分钟,摇晃灭菌容器,保证灭菌溶液与被灭菌物充分接触。然后 倒掉酒精,继续添加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或者将被灭菌物从酒 精中取出加入到升汞溶液中,灭菌时间为30分钟,然后用灭菌水冲 洗5次,将完成消毒步骤的胚乳块放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吸水纸上吸出 多余的水分,切除多余胚乳取出胚待接种。

2、油棕胚的初步培养:将经过前一步骤处理获取的无菌胚接种 至初培养基上,培养基的配制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 琼脂7.0g/L。至暗培养条件下,温度设置为26~29℃,约3周后可获 得长出胚根和胚芽的萌发胚。对于其它棕榈植物,其萌发时间由其自 身萌发特性决定。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及时剔除染菌胚。

3、油棕萌发胚的再培养:将萌发的油棕胚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 进行成苗培养,培养基的配制是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 活性炭5.0g/L、NAA0.5mg/L、琼脂7.0g/L。培养条件:温度 25~28℃,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时间60~70 天,待萌发胚基本成苗后可转移培养基再培养。

4、油棕幼苗的培养:经过萌发胚的再培养,可以初步获得具有 初生根和叶片的幼苗,将其接种至幼苗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以达 到壮苗的目的,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培养基的配制是以N6培养基 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5.0g/L、NAA1.0mg/L、琼脂10.0g/L。 培养条件:温度26~29℃,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 培养时间50~60天。

5、油棕幼苗的炼苗移栽:将具有两片以上初生叶片且长度达到 5cm的幼苗移至幼苗培养室开盖炼苗,时间控制在20~30d,培养条 件:温度24~26℃,光照时间12h/d,提高光照强度至2000~3000lux。 然后移栽至栽培基质中,栽培基质配制方法是将将珍珠岩和营养土壤 按照1:2的比例混合。可将栽培基质做成苗床或者分装成育苗盆,注 意保持基质水分。

经过上述步骤的操作,可以初步获得收集的油棕落果的幼苗。应 用本发明可对果肉已腐烂或失水半干等不良状态的种子进行胚培养 并产生幼苗,从而达到对相关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保存的目的。 本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展油棕、槟榔、酒瓶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收集、 繁育等工作,在筛选优良棕榈植物种质资源类型或培育适合我国栽培 的棕榈作物品种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 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