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及其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

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及其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及其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该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4-26%、四水钼酸铵3.5-4%、螯合铁37-38%、亚硒酸钠8.5-9%、磷酸二氢钾24-26%。栽培时经过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种植方式、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步骤即可收获。本发明中的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叶面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改善口感,硒元素含量增加,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既满足人体所需含量,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栽培技术安全、可靠,可实现大批量种植生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2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1/00 申请日:2014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是一种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及其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红小豆可整粒食用,或用于煮饭、煮粥、做汤。红小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美味可口,从古代一直深受国人们的喜爱。红小豆还可发制豆芽,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利湿、消积化瘀等疗效,是日常生活必备的家用食材。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营养素,人体本身的硒总含量为6-20mg。硒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由于人体内硒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机体所需的硒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当硒缺乏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症状。市场上红小豆中硒元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体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硒含量的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及其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4-26%、四水钼酸铵3.5-4%、螯合铁37-38%、亚硒酸钠8.5-9%、磷酸二氢钾24-2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5%、四水钼酸铵3.75%、螯合铁37.5%、亚硒酸钠8.75%、磷酸二氢钾25%。

所述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具体步骤包括: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种植的恩红小豆1号;

2)选地、整地

选排水良好的中等肥力的平地,选择前茬的农作物为大小麦、玉米、油菜,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种植红小豆实行3年以上轮作;整地,深耕30厘米以上,达到上松下实,地表细碎平整; 

3)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采取单作方式;

4)种子处理

(1)播前晒种:播种前对种子要进行晾晒, 

(2)精选种子,剔除不饱满、有病虫子粒和带菌霉变籽粒,种子标准:净度达98%以上,纯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粒型大小均匀一致;

(3)药剂处理:在播种前,种子要进行药剂处理,每一百公斤种子用菌克毒克1-1.5升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2%多菌灵+0.2%福美双+0.1%辛硫磷进行拌种,拌种时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附上药剂,种子拌完后,在阴凉处晾干;

5)播种

(1)播种时期:在7月上旬播种,土地含水量小时应浇水,行距50-60厘米,穴距25-33厘米,每穴播种5-10粒种子,每亩保苗0.4-0.6万株,播深3-4厘米;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把红小豆播在湿土上,做到种肥分离,以防止芽干和化肥烧种,播种后覆盖细土;

6)施肥

以施基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不施氮肥,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每亩施复和肥15-20千克;

叶面追施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在开花前期,每亩用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80克兑水30升叶面喷施,7-10天后采用相同方法第二次喷施,鼓粒期采用相同方法第三次喷施;

7)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在2-4叶期进行间苗,首先移苗补缺,然后拔除病苗、弱苗;

(2)中耕除草:中耕三次,中耕深度在30厘米以上,第一次中耕在4-5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红小豆5-6片复叶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在封行前进行培土作业;

8)病虫害防治

在立枯病、白粉病、病毒病或锈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70克/亩或用20%粉锈宁70-100毫升喷雾防治,7-10天喷施一次,防治2-3次, 

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虫害采用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斜纹夜蛾采用敌百虫防治;

9)收获

当70%豆荚成黄色时,即能人工割晒;当水分降至16-17%时脱粒,脱粒后及时清选晾晒,水分13%以下装包贮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叶面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改善口感,硒元素含量增加,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既满足人体所需含量,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栽培技术安全、可靠,可实现大批量种植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4%、四水钼酸铵3.5%、螯合铁38%、亚硒酸钠8.5%、磷酸二氢钾26%。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5%、四水钼酸铵3.75%、螯合铁37.5%、亚硒酸钠8.75%、磷酸二氢钾25%。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包括:硼砂26%、四水钼酸铵4%、螯合铁37%、亚硒酸钠9%、磷酸二氢钾24%。

将上述三种红小豆含硒微量元素肥料用于富硒红小豆的栽培技术,具体步骤包括: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红小豆新品种—恩红小豆1号,该品种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亩产188.2千克。

2)选地、整地

红小豆属豆科作物,不耐涝,较耐瘠薄,应选排水良好的中等肥力的平地,前茬最好是选择大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以减少病虫害的感染,种植红小豆一般实行3年以上轮作。

精细整地,对于红小豆苗全苗齐苗壮,促进早开花多结荚都有重要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达到上松下实,地表细碎平整,结构良好。

3)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有单作和间作套种,单作方式有利于轮作换荐,有利于田间管理,有利于满足红小豆对光温气的需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采取单作是提高红小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4)种子处理

(1)播前晒种:播种前对种子要进行晾晒,播前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晒过的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一般可以提早1-2天出苗,特别是受潮的种子晒种的效果更好。

(2)精选种子,为了提高种子纯度和发芽率,播种前必须经过精选,剔除不饱满、有病虫子粒和带菌霉变籽粒。种子标准,要求净度达98%以上,纯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粒型大小均匀一致。

(3)药剂处理:在播种前,种子要进行药剂处理,每一百公斤种子用菌克毒克1-1.5升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2%多菌灵+0.2%福美双+0.1%辛硫磷进行拌种,可防治根腐病、蝼蛄、地老虎等病虫害。拌种时要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附上药剂,种子拌完后,在阴凉处晾干,装袋等待播种。

5)播种

(1)播种时期:恩施州低山区一般在7月上旬播种,土地含水量小,应浇水,行距50-60厘米,穴距25-33厘米、每穴播种5-10粒种子,每亩保苗0.4-0.6万株,播深3-4厘米。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应把红小豆播在湿土上,做到种肥分离,以防止芽干和化肥烧种,播种后覆盖细土。

6)施肥

以施基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一般不施氮肥,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

叶面追施含硒微量元素肥料:在开花前期,每亩用该配方肥料80克兑水30升叶面喷施,7-10天后采用相同方法第二次喷施,鼓粒期采用相同方法第三次喷施。 

7)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在2-4叶期进行间苗,首先移苗补缺,然后拔除病苗、弱苗。

(2)中耕除草:中耕三次,第一次中耕在4-5叶进行,中耕能灭除田间杂草,中耕深度在30厘米以上;第二次中耕在红小豆5-6片复叶时进行,起到碎土、灭草的作用;第三次中耕在封行前进行培土作业,起到松土、灭草和促进根系生长抗倒伏的作用。注意,培土不要过多,防止果荚触地后,雨水过多霉变。

8)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常见病害有立枯病、白粉病、病毒病、锈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70克/亩或用20%粉锈宁70-100毫升喷雾防治,7-10天喷施一次,防治2-3次, 

红小豆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蓟马、斜纹夜蛾等。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斜纹夜蛾可用敌百虫防治。

9)收获

红小豆属无限结荚习性,底部、与上部成熟不一致,如待全部成熟再收割,易造成炸荚,为此,当全田有70%豆荚成黄色时,即可人工割晒。当水分降至16-17%时脱粒,脱粒后及时清选晾晒,水分13%以下装包贮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