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

一种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

摘要

一种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因油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扩散蔓延,导致施工作业时易发生油气爆炸事故的问题。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放置在油料洞库坑道内。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之间及其内部充满氮气后,在油料洞库坑道内形成有效的氮气隔离带,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700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86113.7

  • 发明设计人 杜扬;张培理;梁建军;

    申请日2014-09-22

  • 分类号B65G5/00;

  • 代理机构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盛元坤

  • 地址 40131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2: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13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5/00 申请日:2014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领域,具体是油气隔离和 隔爆。

背景技术

油料洞库由于长期储备油料,其坑道内存在一定浓度的油气, 特别是当洞库内的储油设施发生泄漏时,泄漏油品挥发后将会沿油 料洞库坑道向外扩散蔓延,此时若在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是十 分危险的,特别是动火作业,稍有不慎将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从 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在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 业时,一般采用单物理隔离墙加通风处理的方法以确保施工作业时 的安全,然而由于油料洞库坑道的特殊结构和油气扩散蔓延规律的 特殊性,这种处理方法并不完全有效,例如2009年,我军西南某油 料仓库的爆炸事故,尽管采用了单物理隔离墙加通风处理的方法, 仍然发生了重大的油气爆炸安全事故。另外在油料洞库坑道内物修 建和拆除这种单物理隔离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因油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扩散蔓延,导致 施工作业时油气爆炸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油料洞库 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 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

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放置在油料洞库坑道 内。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内部充满氮气后,封堵 油料洞库坑道。

进一步,还包括气管和氮气瓶。

所述氮气瓶的出气口连接气管。所述气管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 第二进气管和排气管的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第一 软体隔离袋的充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软体隔离 袋的充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在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 离袋之间的油料洞库坑道内。

所述第一进气管上安装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进气管上安装第二 阀门,所述排气管上安装第三阀门。

进一步,还包括电脑和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之间的 油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浓度,并将其传递给电脑。

当所述电脑判断出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之间的油 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浓度大于阈值时,所述电脑控制所述第三阀门 开启。

进一步,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和第二软体隔离袋均具有出气口。 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Ⅰ。所述第二软体隔离袋 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Ⅱ。所述出气管Ⅰ上安装阀门Ⅰ。所述出气管 Ⅱ上安装阀门Ⅱ。

进一步,所述氮气瓶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总阀和压力表。

本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整个系统仅仅由两个软体油气隔离袋、一台浓度 监测装置、一台电脑、氮气瓶和若干管件和阀门组成。

2)操作方便:布置该系统时只需将两个软体隔离袋放置在预先 划定的位置,打开氮气瓶出口处的阀门即可。

3)安全有效:该系统中的两个软体隔离袋和长达10米的氮气 填充区,未发生油气爆炸时能有效隔离油气扩散蔓延,发生油气爆 炸后,由于两个隔离袋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油气爆炸产生的冲击 波进行缓冲,隔离袋破裂后,其中的氮气将会对坑道内的油气进行 稀释,因此即使油料洞库坑道内发生了油气爆炸,该隔离和隔爆系 统也能阻止油气爆炸的发展,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性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软体隔离袋1、弹性胶带Ⅰ101、带索Ⅰ102、出气管 Ⅰ103、阀门Ⅰ1031、第二软体隔离袋2、弹性胶带Ⅱ201、带索Ⅱ202、 出气管Ⅱ203、阀门Ⅱ2031、气管3、第一进气管301、第一阀门3011、 第二进气管302、第二阀门3021、排气管303、第三阀门3031、电 脑6、传感器7、总阀8、压力表9、氮气瓶10、内壁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 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 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 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油料洞库坑道内施工作业时的油气隔离和隔爆系统,包括 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体隔 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均是由橡胶制成的软体气囊,该气囊具 有充气嘴,可以通过气泵对其充气。

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放置在油料洞库坑 道内。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内部充满氮气后, 封堵油料洞库坑道。

参见附图1,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之间具 有一定距离(优选为10m以上)。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 袋2膨胀后将油料洞库坑道分隔为三个区域,即第一软体隔离袋1 与第二软体隔离袋2之间的氮气填充区,第一软体隔离袋1一侧(背 向第二软体隔离袋2一侧)的油气区,以及第二软体隔离袋2一侧 (背向第一软体隔离袋1一侧)的施工作业区。所述油气区与油料 洞库相通,油气浓度高。施工作业区与外界相同,施工人员或设备 处于施工作业区中。氮气填充区用于隔绝施工作业区和油气区。

实施例中,还包括绑在软体隔离袋上的若干弹性胶带和和若干 不具有弹性的带索。由于油料洞库坑道是平行于水平面的,所述弹 性胶带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缠绕在软体隔离袋上,所述带索以平 行于水平面的方向缠绕在软体隔离袋上。具体地,所述第一软体隔 离袋1上缠绕着若干条带索Ⅰ102,所述带索Ⅰ102限制第一软体隔 离袋1充氮气时水平方向上的膨胀。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上还缠 绕着若干条弹性胶带Ⅰ101,所述弹性胶带Ⅰ101的一侧与第一软体 隔离袋1的表面接触、另一侧粘在油料洞库坑道的内壁11上。所述 带索相当于给气囊加上了约束其横向膨胀的箍,使其被充气时对坑 道壁产生较大的压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还包括气管3和氮气瓶10。 所述氮气瓶10的出气口连接气管3。所述气管3分别连接第一进气 管301、第二进气管302和排气管303的进气口。即所述气管3的出 口三通,分别连通第一进气管301、第二进气管302和排气管303。 氮气瓶10内的高压氮气可以通向第一进气管301、第二进气管302 和排气管303。

所述第一进气管301的出气口连接第一软体隔离袋1的充气口, 所述第二进气管30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软体隔离袋2的充气口,所 述排气管303的出气口在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之 间的油料洞库坑道内。即氮气瓶10可以向第一软体隔离袋1、第二 软体隔离袋2,以及二者之间的氮气填充区域充气。第一软体隔离袋 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的气压通常是施工作业区大气压的2~5倍。

所述第一进气管301上安装第一阀门3011,所述第二进气管302 上安装第二阀门3021,所述排气管303上安装第三阀门3031。这些 阀门均为电磁阀,以便于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启,即控 制对各个部分的充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还包括电脑6和传感器7。

所述传感器7用于检测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 之间的油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浓度,并将其传递给电脑6。

当所述电脑6判断出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软体隔离袋2之 间的油料洞库坑道内的油气浓度大于阈值(油气爆炸浓度下限的 25%)时,所述电脑6控制所述第三阀门3031开启,对两个气囊之 间的区域充入1.5~3倍大气压的氮气,以稀释两个气囊之间油气浓 度。同时,向处于作业区的工人发出警报,通知其尽快撤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和第二 软体隔离袋2均具有出气口。所述第一软体隔离袋1的出气口连接 出气管Ⅰ103。所述第二软体隔离袋2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Ⅱ203。 所述出气管Ⅰ103上安装阀门Ⅰ1031。所述出气管Ⅱ203上安装阀门 Ⅱ2031。所述氮气瓶10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总阀8和压力表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