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安全保障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安全保障协议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安全保障协议,具体涉及安全路由和密钥管理。根据邻居节点数、接收信号强度和自身能量值,由汇聚节点选择公式选择汇聚节点。根据邻居节点数和汇聚节点的吞吐量,由热区选择公式确定热区。通过对比采集数据与预存异常数据特征相似度,实现对异常数据检测。节点间会话密钥采用动态方式生成,根据是否为热区,选择不同的密钥生成函数。对密钥和数据加密,采用公钥密码机制和对称密码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本发明提高了密钥的灵活性,增强了选择汇聚节点的合理性,很好地保证了节点间数据的安全传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707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湘潭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60428.2

  • 发明设计人 李哲涛;易昌;朱更明;王志强;

    申请日2014-04-19

  • 分类号H04W12/04(20090101);H04W40/02(20090101);H04W84/18(20090101);H04L29/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1105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羊牯塘27号湘潭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19: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8

    授权

    授权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2/04 申请日:2014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路由的建立和动态密钥的管理,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无线传感 器节点组成,通过协作方式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监测数据。WSN通常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节 点间链接脆弱、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等特性。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容易遭受各种类型的攻击,所以建立安 全路由和数据密钥管理势在必行。

公钥密码机制原理是将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离。密钥成对生成,每对密钥由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组 成。密钥越长,加密效果越好,但加密解密的开销越大。对称密码机制则是采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解密, 加解密速度快,开销小。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如何利用公钥密码机制和对称密码机制把密钥和数据安全 地传递到汇聚节点成为了WSN中数据收集的热点问题。

考虑节点一般部署在危险区域,将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故需在节点中设定异常检测机制,以提高防范 攻击能力,保障数据可靠性。因节点能量有限,能量的均衡分配成为关键问题,故需根据剩余能量动态选 择汇聚节点,保证汇聚节点选择的合理性。传感器节点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节点分布不均匀,感知数据量 大小不同,故需动态判定热区。对于传输过程,采用公钥密码机制和对称密码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 保证数据和密钥的安全。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专利实现了汇聚节点动态选择、热区的动态选择、数据和密钥的安全传输等, 设计了一个更具有安全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

发明内容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将安全路由的建立和动态密钥管理办法结合起来,形成 高效安全协议。

1、安全路由的建立,包括以下前提、定义和步骤。

前提如下:

1)基站节点是安全的,不会被假冒;

2)在未知区域有N个传感节点{S1,S1,...,SN},每个传感器节点有唯一ID号,节点间互不相关(节 点能独立确定感知数据);

3)每个节点中预存数据异常的特征值,用于检测受怀疑节点。

定义如下:

1)广播信号发送消息的格式: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当前时间 通信流量 跳数

2)汇聚节点负责收集所有传感器节点感知的数据,并与控制中心通信;

3)节点设定间隔时间t,用于计算t时间内汇聚节点的吞吐量;

4)节点预设置汇聚选择因子的阈值为FTh、热区选择因子的阈值为DTh、汇聚节点剩余能量阈值为ETh和数据异常特征相似度的阈值为YTh

5)设定网络汇聚节点的更新时间为T。

步骤包括汇聚节点的选择、热区的选择和数据异常的检测三个方面:

一、汇聚节点的选择步骤如下:

1)所有节点向其邻居节点发送广播消息;

2)邻居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接收信号的强度、信号的来源及方向,并根据信标节点(基 站)方位计算自身的具体位置;

3)所有节点根据邻居节点数、接收信号强度和自身能量值,利用汇聚节点选择公式计算汇聚节点选 择因子θ,若θ大于FTh,则从普通节点转为汇聚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汇聚节点选择公式如下:

其中,θ表示节点的汇聚选择因子;E表示该节点能量值;n表示该节点邻居节点数:表示 该节点的邻居节点接收信号强度之和;表示加权系数,大小取决于实际应用的侧重点,若 则将该节点的邻居节点接收信号强度之和作为优先考虑项;

4)汇聚节点被选定后,其邻居节点根据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决定从属的汇聚节点,并完成与汇聚节 点握手,建立网络拓扑。同时,汇聚节点将周期性检查自身能量,若剩余能量低于阈值ETh,则向邻居节 点发送广播消息,根据第3)步重新选择汇聚节点。

二、热区的选择步骤如下:

1)根据步骤一中选定的汇聚节点,由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及邻居节点数,利用热区判定 公式计算热区选择因子π,若π大于DTh,则为热区,否则为普通区。热区判定公式如下:

π=n+(1-)Data

其中,π表示汇聚节点的热区选择因子;n表示该汇聚节点的邻居节点数;Data表示该汇聚节点在 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表示加权系数,大小取决于实际应用的侧重点,若则将该 汇聚节点的邻居节点数作为优先考虑项;

2)若判定为热区,重新设置汇聚节点更新周期为T′,其中T′<T,加快汇聚节点选择,实时更新汇 聚节点。

三、数据异常的检测步骤如下:

1)将节点采集数据的特征与预存数据异常的特征进行对比,利用相似度计算公式得到异常节点选择 因子ξ,若ξ大于阈值YTh,则为受怀疑节点,并且该节点将通知其邻居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相似 度计算公式如下:

ξ=Σi=1m1Σj=1m2(SubStriStrj)

其中,ξ表示节点的异常选择因子;m1表示节点采集数据的子串个数;m2表示节点预存数据异常字 符串个数;SubStri表示节点采集数据的第i个子串;Strj表示节点预存异常数据的第j个字符串;

2)受怀疑节点的邻居节点获得其自身的数据异常检测结果后,若为异常数据,则该节点将异常检测 结果反馈给受怀疑节点,若受怀疑节点接收到邻居节点的反馈结果数大于邻居节点总数的1/2,则为受感 染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

3)若确定为受感染节点,则隔离该节点,若该受感染节点为汇聚节点,则利用汇聚节点选择步骤重 新选择汇聚节点。

2、密钥管理的建立,包括以下前提和步骤。

前提如下:

1)所有节点初始化密钥为Kn,用于广播消息、选取汇聚节点以及实现新节点的动态添加;

2)所有节点初始化密钥为Ke和Kp,分别是代表公钥和私钥,用于公钥密码机制。

步骤如下:

1)发送节点以密钥Kn加密自身时间信息T1和其从属的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Data,并 将加密信息发送给接收节点;

2)接收节点根据密钥Kn解密接收的信息,同时获取自身时间信息T2,根据汇聚区域是否为热区,利 用不同的F( )函数动态生成不同的会话密钥Kd。若汇聚区域为热区,则F( )函数根据两节点的时间信 息(T1,T2)和发送节点从属的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Data,计算会话密钥 Kd=F(F(T1,T2),Data);若汇聚区域为普通区,则F( )函数根据两节点的时间信息(T1,T2),计算会 话密钥Kd=F(T1,T2);

3)接收节点计算出会话密钥Kd后,采用公钥Ke加密会话密钥Kd,并将加密后的Kd发送给发送节 点;

4)发送节点获得加密后的Kd,通过私钥Kp解密出密钥Kd,然后以Kd为密钥使用对称密码机制加 密通信数据包,并发送给接收节点;

5)接收节点根据密钥Kd,解密通信数据包,获取其中信息。

本发明优势:

1)在现有WSN中,因N节点需预装N-1个密钥,而本协议不需要预知节点数,即能满足传统要求 的密钥配对过程,降低了存储密钥的空间;

2)本协议对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自适应性,节点中预存密钥Kn,能实现了新节点的动态添加,对失效 节点的补充,保证对该区域监控的持久性;

3)本协议采用异常数据检测机制,能准确地完成对受感染节点的隔离,防止恶意数据攻击;

4)采用汇聚节点选择算法并周期性更新汇聚节点,保证了汇聚节点存在的合理性;

5)采用公钥密码机制和对称密码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密钥和数据的传输安全;

6)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和不同类型汇聚区域的数据,采用不同函数生成会话密钥,保证节点间通信 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汇聚节点选择流程图;

图2:热区建立流程图;

图3:密钥管理算法示意图;

图4:节点异常检测机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本发明将安全路由的建立和动态密钥管理办法结合起来,形 成高效安全协议。为了实现上述结果,本发明主要步骤如下:

结合图1所示,可知汇聚节点及热区建立步骤:

1)对于未知区域有N个节点,利用预存密钥Kn加密广播,传输数据内容有5项;

2)发送数据消息格式及示例如下:

3)各节点以密钥Kn解密接收的消息,再根据邻居节点数、接收信号强度和自身能量值,利用汇聚节 点选择公式计算汇聚节点选择因子θ,若θ大于FTh,则从普通节点转为汇聚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 汇聚节点选择公式如下:

其中,θ表示节点的汇聚选择因子;E表示该节点能量值;n表示该节点邻居节点数;表示 该节点的邻居节点接收信号强度之和;表示加权系数,大小取决于实际应用的侧重点,若 则将该节点的邻居节点接收信号强度之和作为优先考虑项;

4)汇聚节点被选定后,其邻居节点根据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决定从属的汇聚节点,并完成与汇聚节 点握手,建立网络拓扑。同时,汇聚节点将周期性检查自身能量,若剩余能量低于阈值ETh,则向邻居节 点发送广播消息,根据第3)步重新选择汇聚节点。

结合图2所示,可知热区建立流程步骤如下:

1)根据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及邻居节点数,利用热区判定公式计算热区选择因子π,若 π大于DTh,则为热区,否则为普通区。热区判定公式如下:

π=n+(1-)Data

其中,π表示汇聚节点的热区选择因子;n表示该汇聚节点的邻居节点数;Data表示该汇聚节点在 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表示加权系数,大小取决于实际应用的侧重点,若则将该 汇聚节点的邻居节点数作为优先考虑项;

2)若判定为热区,重新设置汇聚节点更新周期为T′,且满足T′<T,加快汇聚节点选择,实时更新 汇聚节点。

结合图3所示,可知动态密钥管理流程步骤:

1)假设发送节点A向接收接收节点B传输数据,则发送节点A以密钥Kn加密自身时间信息T1和其 从属的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Data,并将加密信息发送给接收节点B;

2)接收节点B根据密钥Kn解析接收的数据,同时获取自身时间信息T2,针对汇聚区域是否为热区, 将利用不同的F( )函数动态产生不同的会话密钥Kd。若汇聚区域为热区,则F( )函数根据两节点的时 间信息(T1,T2)和发送节点从属的汇聚节点在一定时间t内的吞吐量Data,计算会话密钥 Kd=F(F(T1,T2),Data);若汇聚区域为普通区,则F( )函数根据两节点的时间信息(T1,T2),计算会 话密钥Kd=F(T1,T2);

3)接收节点B计算出会话密钥Kd后,采用公钥Ke加密会话密钥Kd,并将加密后的Kd发送给发送 节点A,保证密钥在节点间传输的安全性;

4)发送节点A获得加密后的Kd,通过私钥Kp解密出密钥Kd,然后以Kd为密钥使用对称密码机制 加密通信数据包,并发送给接收节点B,保证数据在节点间传输的可靠性;

5)接收节点B根据密钥Kd,解密通信数据包,获取其中信息。

结合图4所示,可知节点异常检测机制流程步骤:

1)将节点采集数据的特征与预存数据异常的特征进行对比,利用相似度计算公式得到异常节点选择 因子ξ,若ξ大于阈值YTh,则为受怀疑节点,并且该节点将通知其邻居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相 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ξ=Σi=1m1Σj=1m2(SubStriStrj)

其中,ξ表示节点的异常选择因子;m1表示节点采集数据的子串个数;m2表示节点预存数据异常字 符串个数;SubStri表示节点采集数据的第i个子串;Strj表示节点预存异常数据的第j个字符串;

2)受怀疑节点的邻居节点获得其自身的数据异常检测结果后,若为异常数据,则该节点将异常检测 结果反馈给受怀疑节点,若受怀疑节点接收到邻居节点的反馈结果数大于邻居节点总数的1/2,则为受感 染节点,否则保持为普通节点;

3)若确定为受感染节点,则隔离该节点,若该受感染节点为汇聚节点,则利用汇聚节点选择步骤重 新选择汇聚节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