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容纳至少一张已存或将存信息的高记录密度盘(CD)的盘盒

容纳至少一张已存或将存信息的高记录密度盘(CD)的盘盒

摘要

一种容纳至少一张已存有或待记录信息的高记录密度CD盘的盒,由一外壳和放入外壳内的带有盘片(13)保持元件(4)的平板(3)组成,外壳由一底座(1)和一可相对底座(1)摆动的盖体(2)构成。底座(1)和盖体(2)均为矩形,各带有沿其边缘相互对置的侧壁。平板(3)具有侧向扩展区(25),它至少在朝平板(3)的一侧上带有加强肋,该加强肋沿扩展区(25)的外棱延伸。该盘盒除保持国际通行的侧向和纵向尺寸外,还适于放入手册(16),上述支壁(26)带有增高的加强肋,其上边缘(28)高于放入的光盘(13),从而使放入的手册(16)与中心对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45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蒂兰纸板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6110722.7

  • 申请日1996-05-10

  • 分类号G11B5/012;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祖昌

  • 地址 比利时蒂兰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52: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7-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11B23/02 授权公告日:20031105 终止日期:20120510 申请日:199605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3-11-05

    授权

    授权

  • 1998-08-19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07-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至少一张已存有信息的或要记录信息的高记录密度盘的盘盒,它由一个由一个底座和一个可相对底座转动的盖体组成的外壳及放在外壳内的带有盘保持元件的平板构成,底座带有一呈矩形的底板,沿底板的相互对置的边缘具有侧壁,盖体带有一与底板平行布置的呈矩形的盖板,沿盖板的相互对置的边缘具有侧壁,并且在所述大致为矩形的平板上,在每个紧挨着所存放盘片处周围的侧边缘侧带有侧向扩展,它至少在朝该平板的一侧上带有加固肋,此加固肋沿该扩展部分的外棱延伸。

EP0515342B1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盘盒,这种盘盒根据所采用平板的种类可存放一或两张盘,在保存两张盘的情况下,这个平板的两面上均装有夹持盘用弹性舌簧。该盘盒具有国际通用的外尺寸,因此它可保持于主要尺寸基本标准化的保存架中。

在EP0515342B1中所述的盘盒主要用于保存音频CD盘。这种CD盘不仅广泛用于记录音乐信息,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作EDV领域的纯数据载体(CD-ROM),如果用作音乐CD盘,该盘盒除了存放CD盘,还有足够的空间允许放入具有几页音乐歌篇和演奏说明的伴送小册子,然而要将CD盘作为CD-ROM盘使用,该盘盒内应有容纳伴送书箱或其他文字说明材料的空间。EP0515342B1所公开的盘盒并未为上述说明材料提供足够的空间。于是在存放至少一张CD-ROM盘片的情况下,盒内不能存放有关的手册,只能将这些都装入一个总的纸盒包装内。但是这样的包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尽人意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存放一张信息盘(CD)的盘盒,它不仅保持了国际通用的宽度和长度尺寸,而且能够容纳一本有关书籍或其他伴送的信息材料。

其解决方案是将加固肋增高成支撑壁,当放入光盘后,加固肋的上缘明显突出。

这种盒能够容纳一本手册或其他具有一定厚度的伴送资料,并且允许伴送资料的厚度大大超过通常的伴送歌篇厚度,在按本发明制作的盘盒中,允许手册的厚度最大可达8毫米,相比较之下,传统的盘盒允许容纳的音乐资料厚度只有2毫米。本发明盘盒中平板侧面的加固肋在中部被加高成支壁,从而对于存放盒内的手册提供可靠的侧向支撑。这个手册的尺寸为:宽约120毫米,长约121毫米,与常规音乐盘附送资料尺寸相同,而盘盒的长和宽采用世界通用的尺寸,即属于世界流行的“宝石盒”式。其主尺寸为:长142.2毫米,宽124.6毫米。不同的只是盒的厚度或高度相应于所容放的书的厚度而增加,超过了国际通用的尺寸。但是这种高度上的变化对于盘盒本身的特性没有影响,其内仍可存放通用的保存物品。

由于盘盒的外壳以及放在其内的资料的主要尺寸与国际通用标准相一致,因此采用已有机器和设备可以装配这种带有资料及手册的盘盒。

那些放在外壳内的平板的扩展区域上所形成的支壁占据平板的某个宽度,平板本身接近外壳的总宽度。为了避免支壁与外壳的侧壁碰撞,因此在设计盘盒构形时,底座的侧壁具有缺口,侧向扩展在外壳关闭时伸进此缺口。与支壁的材料厚度有关,盖体的侧壁具有缺口,侧向扩展和由其支承的支壁在外壳关闭时伸进上述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盖体的侧壁位于底座的侧壁的主要部分之外,支壁的内侧与盖体侧壁内侧位于同一平面上,或既在盖体侧壁内侧以内,又在底座侧壁内侧以外。采用这种设计,可将用于侧向支撑放入盒内的资料的支壁尽可能向外移,从而提供用于存放资料手册的足够的内部宽度。

支壁贴靠盖体的角区可以是圆形的,以避免夹入的手册与尖利的角区或棱区相碰撞。

为了防止将手册压在放置其下的盘上,平板上带有一个对中布置的支撑件,它从盘的中间孔中伸出,并构成位于光盘上面的一个中心支柱,用于支撑放在平板和盖板之间的手册或资料等。盘片的保持元件最好安装在这个中心支撑件上。所述保持元件特别可是环形设置的弹性舌簧。

为了有助于盘不受上面放置的手册的压迫,在平板上装有向上凸起的侧向端缘,它是细长条形,向内平行于支壁延伸,端缘的高度与中心支柱的高度相同。同时,在平板上横向于侧向边缘延伸的两个横板区域内,具有朝平板中心突出的短肋,其高度等于中心支柱的高度。

本发明的盘盒可采用只存放一片盘的平板,也可采用其两面上允许各固定一片盘的平板。对于后者,该平板可利用装在底座内的两个铰接轴摆动翻转,翻转角度最好为180°,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在盖体和底座之间摆动,另一方面在平板和底座之间通过铰接轴实现摆动,铰接轴装在底座的侧壁的相对的端部上。

为了防止盘片从关闭的外壳中被偷走,该用于保证在盖体和底座之间的摆动性的铰接轴由一个在盖体侧壁上直接转动的转轴和一个一体相接的径向扩展构成,底座的侧壁带有一个与转轴及扩展匹配的两级孔,使转轴和扩展完全处于底座的侧壁的材料厚度内。这样使外壳的两部分不会相互错开,导致盘片掉出来。而且该盘盒不会由于振动而打开。

为了在多次使用情况下底座对打开的盖体有耐用且耐磨的支撑,可将盖体和底座之间的转轴安装在外壳的一半高度之上,当完全打开盖盘盒时,盖体以盖板横向延伸端缘的全长顶靠在位于底板之上的环绕底座周边的横隔板上。

此外,盖体的盖板上靠近盖体和底座之间的转轴一端的边缘上具有一倾斜的端棱,在盘盒关闭时,端棱的斜面整个地靠在一倒圆或侧棱的过渡区上,这个过渡区位于平板的长条状手柄嵌条上,在这个过渡区上一个主要沿盖板长度方向布置的手柄嵌条与一长条形连接条相接,此连接条用于连接手柄嵌条和平板。以此方式提高了整个盘盒的耐用性和稳定性。特别是避免了盖板向内压入端棱区域内。

最后建议外壳的至少四个主棱上带有1/4圆的倒角,这样的外壳具有一样特别利于使用人接触的不扎人的外形。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细节和其优越性。附图为:

图1a为一空盘盒的剖视图,它包括一底座,一盖体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平板;

图1b为在图1a所示的盘盒内放有两张装在该平板上的信息盘及一本放在盘盒内的书;

图2为一盘盒剖视图,如图1a,包括底座和盖体,不同的是在中间的平板上只夹持一张信息盘;

图3为图1a的盘盒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盘盒的剖视图;

图5为装有双侧光盘固定保持器件的平板的顶视图;

图6为图5的平板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平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6的VIII-VIII线剖开的放大视图,处于装有盘片的状态;

图9为图3的视图中用IX圈起部分的放大视图,展示在底座和盖体之间的铰接;

图10为与图9有关的剖视图,以及

图11为图3中用XI圈起部分的放大视图,展示在底座和平板之间的铰接。

图1a和1b中所示的盘盒由一个由底座1和盖体2组成的外壳及一个装在该外壳内的平板3构成。这个盘盒的尺寸为:长141-143毫米;宽124-125.5毫米;高或厚16-20毫米,最好是17.3毫米。在平板3的两侧装有弹性舌簧式的保持元件4。这些保持元件4用于嵌接记录信息的CD盘的中心孔。由于保持元件4向平板3的两侧突出,从而可在平板3的两侧各夹持一张盘。

底座1包括一矩形底板5及围绕底板的壁,即图1a所示的封闭的横隔板6,7。盖体2具有一个同样为矩形的盖板8,该盖板在上侧将外壳封闭。盖板8比底板5短些,从而由一个在平板3上形成的手柄嵌条9围住剩下的条带区域。手柄嵌条9和盖板8位于一个平面上,共同确定外壳的上表面。盖体2只有非常窄的横隔板,结果沿纵向的外壳的封闭主要是通过底座1的横隔板6,7来实现的。

盘盒共有两个铰接装置,它们具有整体成形的铰接轴。第一对铰接轴10将盖体2可转动地连接到底座1上。第二对铰接轴11将平板3可转动地连接到底座1上。铰接轴10位于底座的一端上,铰接轴11位于底座1的另一端上。

首先盖体2围绕铰接轴10完全打开,接着平板3围绕铰接轴11完全打开,图3和图4展示了底座1、盖体2和平板3的上述状态,在这个位置上,平板3的背面朝上,这时可在平板3的背面或正面上放置或取下光盘。如果平板3处于完全向内摆动到底座1之内的位置,则只能从平板3的正面上取下正夹住的光盘。

图2展示了盘盒的另一实施例,这里底座1和盖体2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是同样的。但平板3只在其向上的一侧上带有弹性舌簧式的保持元件4,因此只能在平板的上表面上夹持一张盘或CD盘。这个平板3不必翻转打开,因此将它通过一定位件12固定到底座1内。这个定位件12也存在于图1a和1b中,只是不起作用。

图1b所示盘盒为图1a所示盘盒在平板3的两侧上均带有盘13时的情形。盘13通常具有中心孔,保持元件4的弹性舌簧定位于此中心孔中,用于将盘13固定到平板3上。保持元件4围绕着形成在平板3上的中心支撑件14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元件4的弹性舌簧向上和向下伸入两个盘13,即向上突出的舌簧用于上面的圆盘,向下突出的舌簧用于下面的盘,在平板3的两侧上,形成了弹性舌簧式保持元件4的环形凸缘。

在位于底板5上的平板和盖板8之间保留有一个较大的矩形空间15。这个空间15用于存放信息材料16,如书、手册或使用说明等,厚度限定为5-8毫米。首先打开盖体2,才能从盘盒中取出信息资料16。取出信息资料16后,可取出上面的盘13,然后将平板3从底座1上翻出,可取出下面存放的盘13。从图1b可看出,盖体2总共具有四个保持夹片17,它在盖板8下平行布置,占据微小的空间。

在保持夹片17和盖板8之间插入一个扉页或折叠小册子,它的厚度不能超过0.5毫米。这个扉页直接放置在透明的盖板8下面,以便于人们能一目了然地获知盒内所装盘的内容。这个扉页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人们可以直接透过透明的盖板8看见资料手册16的扉页。

下面将参照附图5-7进一步说明平板3的细节。该平板包括一个大致为矩形的板18,在板上横向形成有略升高的手柄嵌条9。在手柄嵌条9处可抓住平板3,以使其可从底座上翻出。通过相对平板表面倾斜设置的连接条19将沿平板3的全宽延伸的手柄嵌条9与板18相连接。手柄嵌条9和连接条19之间的过渡区20是圆角平滑过渡。手柄嵌条9和连接条19沿平板3的整个宽度上方延伸,在它们的对侧横缘上形成有一个略向外弯曲的加固肋21,在其端部装有铰接轴11。四个手持孔22使得,可抓取部分地遮盖住手持孔的盘。

平板3的侧缘上带有不同的加固肋。从连接条19或加固肋21出发的平板3的大约1/3长度上,平板3的边缘是一种向上凸起的端缘23。同样在这个长度上的平板3的下侧带有端缘24,它用作平板3在底座底板上的支撑架。这个向下凸起的端缘24还能防止平板3向下挠曲。

所述向上凸起的端缘23和向下凸起的端缘24并未沿着平板3的全长布置,而是只延伸到板的中部区域,此中部区域约占板3的1/3长度。此中间区域的特征在于,在这一区域内,所放置的盘的外圆周紧靠平板3的侧缘。平板3的板18并非精确的正方形,在其两个侧缘上带有很窄的矩形扩展25,它精确地位于板18的同一平面上。每个扩展25的向外突出的纵向边缘上都带有一个支壁26,其向上朝盒盖体方向凸起。支壁26通过沿扩展25的窄侧延伸的短连接边缘27与平行延伸的但与支壁26错开的端缘23相连接。连接边缘27和向上凸起的端缘23具有相同的高度。从图6和图7可看出,支壁26的位置明显高于在其两侧与之相连的端缘23的位置。如果以预定方式将一信息盘固定放到平板3的上表面上,则支壁26的上边缘28明显高于此盘。

在两个横向伸展的缘内,平板3带有朝板中点方向突出的短肋29,它的高度等于端缘23的高度。平板3中心的支撑件14具有一个中心柱30,其高度与端缘23一致。因此,向上凸起的端缘23,连接边缘27,短肋29及中心柱30相对于板18具有相同的高度,从而借助于这些元件,为信息资料16提供了多个支撑点。尤其是从图1b可看出。所述资料16同时支承在中心柱30及短肋29上。所述支点均高于固定在平板3上的盘片13的上侧。由此大大避免了易坏的盘13与设在其上部的信息资料16的接触。

将以图示的方式支撑的信息资料16通过连接条19及加固肋21固定在纵方向上。此外资料16沿横向方向由装在两侧边缘上的支壁26固定。为此其高度这样选择,使其上边缘28大约达到信息资料16的一半厚度的位置。所述信息资料16的厚度为5-8毫米之间,两个支壁26之间的距离略微超过资料手册的宽度。而两个相互对置的向上凸起端缘23之间的距离小于资料16的宽度。以这种方式保证信息资料16在横向上由支壁26对中放置,同时平放在向上凸起的端缘23的全长上,从下面对其支承抬高的长缘23之间,从下面对其支承。

在图3和图4中,底座1和盖体2分别具有侧壁31、32。这些侧壁31、32在其整个长度上并不具有相同的构形,而是带有缺口33、34。这些缺口33、34的大小应恰好允许支壁26齐平地嵌入缺口中。支壁26的外侧35与外壳的外侧可齐平地关闭。

底座1的侧壁31、32以及盖体2在外壳关闭时部分重叠,盖体2的侧壁32位于外侧。在图8所示的布置方案中,在扩展25的区域内,支壁26高于平板3向上凸起端缘22、底座1的侧壁31和盖体2的侧壁32。为了防止在关闭盖体2时,其侧壁32与位于支壁26之间的信息资料16相碰撞,对中信息资料16的支壁26的内侧36应与盖体2的侧壁32的内侧对齐位于同一平面上,或位于盖体2的侧壁32内侧以内,同时又位于底座1的侧壁31的内侧以外。为便于理解如何定向,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出资料16放置的轮廓。

图9和10展示了在盖体2和底座1之间的铰接连接的细节。铰接轴10固定在侧壁32延伸出的自由端37的内侧上,每个铰接轴10由一个短的圆柱形转轴38和一个一体化相连的径向扩展39构成。转轴38及径向扩展39放置于底座1的侧壁31中的一个两级孔40内。转轴38和径向扩展39很窄,这两部件应完全处于侧壁31的材料厚度内。径向扩展39用于防止盖体2由于自由端37的侧向弯曲而脱离底座1。为了便于将铰接轴11装入两级孔40内,这个两级孔40上带有一个键孔形导入槽41。

铰接轴11的转轴42明显位于外壳的一半高度之上,这样当完打开盖体2时,转轴并非位于底座1的同一平面上,而是略高一些。为了限制盖体的摆动幅度不超过约180°,在完全打开状态,盖板8的横向延伸的端棱43顶在底板5之上的底座1的横隔板6上。从而在底座1的横隔板6上对完全敞开的盖体2产生一个线形的和相当耐磨的支撑。这种支撑是在横隔板6和底板5之间的一个1/4圆轮廊之上形成的。类似的1/4圆轮廊还形成在外壳的其余三个主边棱上。此外,作为端棱43的支撑的辅助措施,处于打开状态的盖体2的侧壁32支撑在底板5伸长端位于侧壁32外面的外棱5a上。

端棱43对盒体还具有其他作用。如图1a所示,端棱43带有一个斜面45。当盒关闭时,端棱43的斜面45的整个长度接触到平滑圆角过渡区20上,这个过渡区将平板3的手柄嵌条9与平板3的连接条19相连接。由于斜面45靠在这个过渡区20上,提高了盖板8在这个区域的稳定性,而且保证了盘盒在这个位置上不会由于盖板8受压而变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