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夹具及标本采样容器

使用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夹具及标本采样容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即在内部被减压的标本收容部内插入收容了过滤部件的标本采样部,使用由栓体气密性密封标本收容部及标本采样部的标本采样容器,对液态标本进行采样,每当过滤时,用过滤部件过滤在标本采样部内采样的血液等液态的标本,当过滤中途停止时,将中空针刺穿栓体,使标本采样部和大气连通,由此相对提高标本采样部内的压力,使之比大气高,从而重新开始过滤。从而,提供使用了利用内部的减压并通过过滤部件过滤血液等液态的标本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的过滤方法,是无需取下栓体就能够可靠地完成过滤、安全性优越且异物难以混入的过滤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805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11153.0

  • 发明设计人 户川胜也;五十川浩信;

    申请日2004-04-22

  • 分类号A61B5/15(20060101);G01N33/4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朱丹

  • 地址 日本大阪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20: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5/15 授权公告日:20081112 终止日期:20110422 申请日:200404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1-12

    授权

    授权

  • 2008-08-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80725 申请日:200404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8-04-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6-07-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5-3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可以采集血液等液态标本并进行过滤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的过滤方法以及该标本采样容器,更具体来说,涉及使用了预先对容器内减压且通过压力差过滤所采样的标本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夹具及标本采样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就如下所述的非离心采血管有各种建议,所述的非离心采血管利用容器内的减压,并通过真空采血针对血液试样进行采样,且通过收容在内部的过滤部件过滤血液。这样的采血管例如在特开2002-277357号公报、特许第3015854号公开公报、特开平11-290297号公报、特开平4-20856号公报及特开2001-321365号公报中被公开。

在以往的非离心型的标本采样容器中,使用真空采血针刺穿栓体(plugmember),并利用减压采集血液。还有,所采集的血液通过配置在标本采样容器内的、或组合在标本采样容器上的过滤部件过滤。在这种情况下,在血液的采样结束后,拔去真空采血针。所采集的血液通过利用在过滤部件的下方即收容已过滤的血液的部分处残留的减压,而通过过滤部件。即,通过过滤部件的上方和下方之间的压力差过滤血液。

然而,如果过滤部件的上下的压力达到平衡,则过滤的驱动力将消失,过滤停止。因而,以往,需要在过滤部件的上方取下上述栓体,并使过滤部件的上方为大气压,致使在过滤部件的下方和上方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继续过滤。然而,需要取下采集有血液试样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栓体,故存在工作人员沾染血液而导致感染之患。另外,在将标本从标本采样容器除去的情况下,由于过滤部件的上方的空间向外部大大开放,从而也存在异物进入之患。

另一方面,在特开平11-290297号公报上公开具有如下构造的标本采样容器,即通过将配置在下方的内管气密性地插入外管,并将内管从外管拔出的方向上使其移动,还通过降低过滤部件的下方的外管内的压力,能够促进过滤。然而,在该构造中,过滤的驱动力仅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压力差是远远不够的,从而有可能在过滤中途停止过滤。

另外,在特开平4-20856号公报上记载的标本采样容器中,通过过滤部件连结预先被栓体密封且内部减压的已过滤完毕的标本采样容器、和已采集血液的标本采样容器,并利用已过滤完毕的标本采样容器内的减压,使得标本采样容器内的血液通过过滤部件。在此,标本采样容器内的减压程度较高,但还是存过滤在中途停止之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的状况,提供使用了安全性优越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夹具及标本采样容器,其中,所述的标本采样容器不仅利用容器内的减压能够可靠地完成通过过滤部件进而行的血液等标本的过滤,而且可以消除类似为完成过滤而取下栓体的可能有血液感染的操作。

本申请的第1发明是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其中,所述的标本采样容器具有:收容所采样的液态的标本且具有开口的标本采样部、为气密性密封所述开口而设置的栓体、为过滤由所述标本采样部采样的标本而设置在标本采样部的过滤部件、和收容由所述过滤部件过滤的标本且预先对内部减压的标本收容部的,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真空采血针将标本采样到所述标本采样部之后,在通过所述标本采样部和所述标本收容部之间的压力差过滤标本的同时,将具有连通用流路的连通针扎穿所述栓体而连通标本采样部和外部,从而提高标本采样部内的压力。

在第1发明的某特定方面,所述连通针为中空针。

在第1发明的其他特定方面,所述连通针具有在外表面形成的连通用槽,而该连通用槽是从针头朝向与针头相反侧的端部延伸。

本发明的第2发明是一种夹具,是用于使标本采样容器的内外连通的标本采样夹具,其中,所述的标本采样容器具有收容所采样的液态标本且具有开口的标本采样部、和为气密性密封所述开口而压入到该开口中的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具有:具有从针头侧向与针头相反侧的另一方端部延伸的连通用流路的连通针、在该连通针的所述另一方端部安装的握持部、从该握持部向连通针的轴方向延伸的裙部、和设置在所述连通针的针头侧的至少有1个的叶片。

在第2发明的某特定方面,所述连通针为中空针。

在第2发明的其他特定方面,所述连通针具有在外表面形成的连通用槽,而该连通用槽是从针头朝向针头的相反侧的端部延伸。

本发明的第3发明是一种能够过滤液态标本的标本采样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开口且收容所采样的标本的标本采样部、为气密性密封所述开口而设置的栓体、用于过滤在所述标本采样部收容的标本的过滤部件、和收容用所述过滤部件过滤的标本的标本收容部,所述标本采样部、过滤部件及标本收容部气密性结合,且所述标本收容部被预先减压,在所述栓体上形成有连通标本采样部和外部的贯通孔,该贯通孔通过可以在栓体的外表面取下的密封部件被气密性密封。

还有,上述栓体可以被压入到上述开口,在该情况下,栓体可以由橡胶或弹性体等形成的通常的栓构成。但是,第1~第3发明中的栓体只要是气密性密封上述开口,就不限于具有压入到开口的形状的栓体。例如,也可以通过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的薄片或成形材料等构成作为关闭件(closing member)的栓体。即使在由这样的薄片状等部件构成的栓体的情况下,在该栓体上形成连通标本采样部和外部的贯通孔,并可以通过在栓体的外表面能取下的密封部件气密性密封该贯通孔。

在第3发明的某特定方面,所述密封部件是以覆盖有所述栓体的贯通孔开口的外表面的方式贴附在栓体的外表面上的薄片。

在第3发明的其他特定方面,所述密封部件是压入到所述贯通孔的栓。

本发明的第4发明是一种能够过滤液态标本的标本采样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开口且收容所采样的标本的标本采样部、为气密性密封所述开口而被压入到开口的栓体、用于过滤在所述标本采样部收容的标本的过滤部件、和收容用所述过滤部件过滤的标本的标本收容部,所述标本采样部、过滤部件及标本收容部气密性结合,且所述标本收容部内被预先减压,设置有在与所述栓体接触的所述标本采样部的内面的局部开口的贯通孔,且当所述贯通孔和周方向位置一致时,连通所述贯通孔和所述标本采样部内的流路,形成在与所述栓体的所述标本采样部的内面接触的外表面部分的局部上。

本发明的第5发明是一种能够过滤液态标本的标本采样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开口且收容所采样的标本的标本采样部、为气密性密封所述开口而被压入到开口的栓体、用于过滤在所述标本采样部收容的标本的过滤部件、和收容用所述过滤部件过滤的标本的标本收容部,所述标本采样部、过滤部件及标本收容部气密性结合,且所述标本收容部内被预先减压,设置有在与所述栓体接触的所述标本采样部的内面的局部开口的贯通孔,且当在保持栓体和标本采样部的内面气密性密封的状态下从所述标本采样部将所述栓体拔出时,在栓体上形成一端对着所述贯通孔而另一端在标本采样部内开口的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的过滤方法中使用的标本采样容器的立体模式图。

图2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的过滤方法中使用的夹具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所示的夹具重新开始过滤的工序的立体模式图。

图4是表示继续图3中的操作且在结束过滤后,将夹具连同栓体和标本采样部一同从标本收容部取下的状态的立体模式图。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使用的夹具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过滤方法的另一个变形例中使用的中空针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变形例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图12(a)及(b)是表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连通针的变形例的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使之更加明了。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过滤方法中使用的标本采样容器的立体图。

标本采样容器1具有由有底的圆筒状的外环构成的标本收容部2。在标本收容部2的上端形成有开口2a。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本收容部2是指收容已过滤的标本的部分。在标本收容部2内收容有标本采样部3。还有,标本收容部3是指采集过滤前的标本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本采样部3是由大致呈圆筒状的内管构成。在标本采样部3的上方形成有开口3a。另外,在标本采样部3的下端,形成有用于过滤已被过滤的标本的标本流下部3b。标本流下部3b是与标本采样部3形成一体,且从标本采样部3的底面向下方突出。

标本流下部3b具有用于使已过滤的标本流下的中空流路。

另外,在标本采样部3内收容有过滤部件4。过滤部件4是由用于除去标本中的固态物质的适宜的过滤材料构成。作为这样的过滤材料,可以举例为纤维集合物(fiber assembly)、微粒等。

另外,上述标本收容部2及标本采样部3是可以由例如,合成树脂或玻璃等构成。

标本收容部2及标本采样部3的开口2a、3a被栓体5气密性密封。即,栓体5具有握持部5a、以从握持部5a的下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大直径部5b、和从大直径部5b的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直径相对小的小直径部5c。将小直径部5c压入标本采样部3的开口3a,由此标本采样部3的开口3a被气密性密封,同时将标本采样部3被固定在栓体5上。另外,将大直径部5b压入标本收容部2的开口2a,由此气密性密封标本采样部2的开口2a,且将标本收容部2固定在栓体5上。

在上述标本收容部2内预先减压至1~90kPa的压力。

从而,在将血液作为标本采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公知的真空采血针刺穿栓体5,能够利用标本采样容器1内的减压采集血液到标本采样部3内。在对血液采样后,从栓体5拔去真空采血针。

栓体5是由例如苯乙烯类弹性体、酯类弹性体、聚氨酯类弹性体、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天然橡胶等弹性体或橡胶构成。从而,在拔去真空采血针后,通过真空采血针的刺穿而形成的孔被堵塞,标本采样容器1内的减压被维持一定时间。即,随着时间的经过,标本采样容器1内的减压度下降,但与标本收容部2内的过滤部件4的下方的空间相比,过滤部件4的上方的标本采样部3的内部的空间更在持续压力较高的状态。

从而,由于标本收容部2内的残余压力,血液被过滤部件4过滤。但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的项目,在标本采样容器1内,如果过滤部件4的上方和下方的空间的压力达到平衡状态,则过滤将停止。

因而,以往是取下栓体5,使过滤部件4的上方的空间向大气开放,并重新给予标本收容部2内的压力、和过滤部件4的上方的空间之间的压力差,由此完成过滤。然而,在这样的操作方法中,存在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导致血液感染的可能性。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方法中,使用图2所示的夹具11,使标本采样部3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并由此向标本采样部3内的空间和标本收容部2内的空间之间给予压力差。

夹具11具有前端尖的中空针12作为连通针。在中空针12的上端附近安装有圆盘状的握持部13。中空针12的上端开口是在握持部13的上面开口。另外,在握持部13的侧方固定有向下方延伸的裙部14、15。裙部14、15是为了于用手操作夹具11而设置的。

在中空针12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多个叶片12a、12b。叶片12a、12b具有越靠近前端越接近中空12侧的形状,并在上端具有卡合面12a1、12b1。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所以中空针12刺穿栓体5时的刺穿阻力并不大,且通过上述叶片12a、12b,在栓体5上形成更大的贯通孔。另外,由于设置有卡合面12a1、12b1,因此,在过滤结束后,能够容易地将夹具11连同栓体5以及标本采样部3从标本收容部2取出。即,通过卡合面12a1、12b1抵接栓体5的下面,只需将夹具11向上方拔出,就能够可靠地将栓体5及标本采样部3连同夹具11一并拔出。

参照图3,对使用了夹具11的过滤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在通过上述真空采血针将血液收容到标本采样部3内之后而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将夹具11安装在标本采样容器1上的状态的立体模式图。如上所示,只因标本采样容器1内的残余压力,就有可能使过滤在中途停止。因而,在过滤停止的情况下,用手抓住握持部13及裙部14、15,使作为连通针的中空针12刺穿栓体5。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中空针12的位置以使中空针12的前端位于标本采样部3内的血液6的上方。其结果,标本采样部3内的空间将与大气连通。从而,过滤部件4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力差变大,过滤重新进行。这样,可靠地完成由过滤部件4进行的过滤。

在过滤完成后,用手抓住上述夹具11,从标本采样容器1一并拔出夹具11、与栓体5以及标本采样部3(参照图4)。这样,可以得到收容了已被过滤的标本的标本收容部2。从而,能够立即将标本收容部2提供给自动分析装置,或者将标本收容部2内的过滤完毕的标本通过吸管或移液管等采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方法中,在只利用标本采样容器内的残余压力而使过滤在中途停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夹具11的中空针12重新继续过滤,而且可以完全通过过滤部件4过滤血液。而且,在继续过滤时,可以只是如上所述地将夹具11安装在标本采样容器1上,而不需要取下栓体5。从而,不存在工作人员沾染血液而被感染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标本采样部3的上方未成为开放状态,故不可能有异物混入。

图5是表示上述夹具11的变形例的立体模式图。在如图5所示的夹具16中,没有设置如图2所示的裙部14、15。这样,裙部14、15并非必需,可以使用只由握持部13和中空针12构成的夹具16。

另外,作为连通针,如图6所示的中空针12A那样,可以只使用中空针12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准备一个长的中空针12A,用手抓住中空针本身刺穿栓体5。

还有,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在过滤后连通标本采样容器的内外的连通针,使用了上述中空针,但在本发明中,作为连通针,也可以使用具有中空的流路的中空针以外的连通针。

图12(a)及(b)是表示这样的连通针的变形例的各立体图。

连通针12B具有从针头朝向与针头相反侧的端部延伸的连通用槽12B1。作为连通用流路的连通用槽12B1,形成在连通针12B的外周面,且横断面具有大致呈扇形的形状。连通用槽12B1的一方的端部到达针头,从而,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本采样容器1中,通过使用连通针12B代替中空针12,能够使标本采样部内的空气与大气连通。从而,连通用槽12B1只要具有使栓体5的外部和标本采样容器内部连通的长度,就不要求连通用槽12B1一定到达与针头相反侧的端部。

还有,如图12(b)所示的连通针12C具有与连通针12B相同的构造。但在连通针12C中,连通用槽12C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梯形。这样,连通用槽的横截面可以适当地变形。

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多个连通用槽的连通针。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

在标本采样容器51中,使用有底的圆筒状的管52。图示了管52的上方部分,而且该部分构成标本采样部53。在图7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标本采样部53的下方配置有过滤部件,而过滤部件的下方的管内的空间构成标本收容部。

关于过滤部件,可以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另外,关于管52,可以由与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收容部2及标本采样部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中,栓体55具有握持部55a、和压入部55b。压入部55b的构成是为了气密性密封管52的开口52a。

栓体52是由橡胶或弹性体等适宜的弹性材料构成。

在栓体55上形成有从上面55c向下面55d延伸的贯通孔55e。另外,在栓体55的上面55c上贴附有作为密封部件的薄片56。将薄片56粘接或熔敷在栓体55的上面55c上以便气密性密封贯通孔55e。薄片56只要能够满足上述气密性密封的条件,可以由铝箔和合成树脂的层叠材料等适宜的材料构成。

在薄片56的上面贴附有加强层57。加强层57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标本采样容器51内的压力与大气的压力差而导致薄片56破裂。从而,在薄片56具有足够的强度时,也可以不设置加强材57。

另外,在薄片56的一端上形成有凹口(notch)56a。凹口56a从栓体55的上门55c向外侧突出。通过用手抓住凹口56a,使得薄片56从栓体55容易剥离。

还有,栓体55通常被压入到管52的上端开口,但本发明中的栓体,只要能够关闭开口,可以不具有能被压入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通过以密封管52的开口52a的方式安装的具有柔软性的薄片形成栓体55。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一样在薄片状的栓体的局部形成连通内外的贯通孔,可以通过安装在栓体的外侧表面的密封部件密封该贯通孔进。

在标本采样容器51中,管52内被预先减压。

从而,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可以使用真空采样针将血液等标本采样到标本采样部53内。在这种情况下,真空采血针刺穿加强层57,而延伸到标本采样部53内。

还有,在对标本采样后,除去真空采血针。还有,通过标本采样部53和未图示的下方的过滤部件的下方的空间之间的压力差,过滤标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管52内的压力成为平衡状态时,过滤有可能中途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手指抓住上述凹口56a,将薄片56从栓体55剥离,使贯通孔55e与大气连通。其结果,因为过滤部件的上方的空间与大气连通,所以藉由过滤部件的下方的空间和上方的空间之间的压力差,重新进行过滤。

从而,在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51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栓体55从管52取下而可靠地完成过滤。

图8是表示标本采样容器51的变形例的正面剖视模式图。在标本采样容器51中,作为用于重新开始过滤的密封部件,使用了薄片56,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用栓塞关闭连通孔55e的栓59。栓59是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构成,最初是压入到贯通孔55e中,并气密性密封贯通孔55e的上端。在通过真空采血管对标本采样时,可以刺穿栓59的中央,或者也可以在设置有栓59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使真空采血针刺穿栓体55。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模式图。在标本采样容器61中,使用有底且在上端具有开口62a的管62。在管62内,虽未图示,但过滤部件被配置在中间高度位置上,且该过滤部件的上方的空间构成标本采样部63,而下方的空间构成标本收容部。

还有,为了气密性密封管62的上端的开口62a,将栓体64压入到管62内。栓体64具有握持部64a、和比握持部64a的直径还小的压入部64b。压入部64b为压入到管62内的部分。

在压入部64b的外周面的局部形成有凹部64c。另外,在管62的管壁上形成有贯通内面和外面的贯通孔62b。在凹部64c的圆周方向位置与贯通孔62b一致的情况下,连通标本采样部63和大气的流路是由凹部64c构成。

即,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凹部64和贯通孔62b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对齐以便形成上述流路,但最初是在其他的位置。即,最初是为保持管62内的减压,而将凹部64设定在与贯通孔62b不对齐的位置。从而,与第1、第2实施方式中的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1、11的情况相同,能够使用真空采血针将血液等液态的标本通过利用贯通孔62内的减压采样到标本采样部63中。

还有,与第1、第2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使用过滤部件进行血液等标本的过滤,但如果过滤部件的上方的空间和下方的空间的压入达到平衡,则过滤在中途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使栓体64在圆周方上移动,如图9所示,可以旋转栓体64使贯通孔62b对着凹部64c。只通过进行这样的操作,形成有上述流路,标本采样部63与大气连通,在标本采样部63和过滤部件的下方的标本收容部之间重新产生压力差,进行过滤。还有,与第1、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可以可靠地完成标本的过滤。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局部剖开正面剖视图。在标本采样容器71中,除了用于使过滤重新开始的构造与第3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不同之外,其他构成都相同。从而,只说明不相同的部分。

在标本采样容器71中,在管62上设置有贯通孔62b。另一方面,在栓体64的压入部64b上形成有凹部64d。但是,如图10所示,凹部64d的位置是比贯通孔62b还要下方的位置。即,最初是如图10所示,凹部64d和贯通孔62b在管62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所以阻断标本采样部63和大气。

还有,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操作使过滤在中途停止的情况下,从如图10所示的状态将栓体64向上方拔出稍许。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得贯通孔62b对着凹部64d,标本采样部63和大气连通。即,在标本采取用容器71中,能够通过进行将栓体64向上方拔出稍许的操作,重新开始过滤。

从而,即使在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71的情况下,也无需从管62取下栓体64,所以能够抑制工作人员遭到血液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异物难以混入标本采样部63。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正面剖视模式图。

在标本采样容器81中,在由有底的管构成的标本收容部82内插入有筒状的标本采样部83。标本收容部82及标本采样部83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收容部2和标本采样部3一样。即,尽管在图11中未图示,但在下方,标本采样部83内收容有过滤部件。另外,在标本收容部82的下方的空间收容已过滤完毕的标本。

另外,栓体84具有握持部84a、大直径部84b和小直径部84c。标本收容部82通过大直径部84b气密性密封,标本采样部83的上端开口通过小直径部84c气密性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标本采样容器81中过滤中途停止时,使过滤重新开始的构造被设置在栓体84和栓体收容部82上。即,在从标本收容部82的上端开口82a的稍许下方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82b。贯通孔82b形成在与大直径部84b接触的内面部分上。

另外,在栓体84上形成有在大直径部84b的外周侧面开口且另一端在栓体84的下面84d上开口的流路84e。该流路84e的在大直径部84b上开口的开口部分的高度位置,与标本收容部82的贯通孔82b大致对齐。

从而,在过滤中途停止的情况下,旋转栓体84,如图所示地使流路84e与贯通孔82b连通,由此能够使标本采样部与大气连通。从而,与第1~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重新进行过滤,并能够可靠地完成血液等标本的过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重新开始过滤时的操作中,在工作人员的手指上沾染血液的可能性减少,且难以发生异物向标本采样部内的混入。

还有,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中,如上所述使用了双重管构造的标本采样容器1,但该标本过滤方法不限于在使用这样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情况下应用,也能够在特开2002-277357号公报、特许第3015854号公开公报、特开平11-290297号公报、特开平4-20856号公报以及特开2001-321365号公报上记载的使用了各标本采样容器的情况下应用。进而,在使用了第2~第5实施方式中的标本采样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第1实施方式中的过滤方法。

进而,如上所述,第2~第5的标本采样容器是在重现开始过滤的构造上具有特征的标本采样容器,关于其它构造,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特开2002-277357号公报、特许第3015854号公开公报、特开平11-290297号公报、特开平4-20856号公报以及特开2001-321365号公报上记载的各标本采样容器也能够使用第2~第5实施方式的重新开始过滤构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第1发明的使用了标本采样容器的标本过滤方法中,即使在过滤中途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中空针刺穿栓体连通标本采样部和外部,重新开始过滤。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血液等液态的标本的过滤,同时不需要完全取下栓体的操作。从而,工作人员遭遇血液感染的可能性,且异物难以混入标本中。

第2发明的夹具是用于连通标本采样容器的栓体的内外的夹具,并可以在各技术方案中使用,但适合用于在例如上述第1发明的标本过滤方法中使标本采样容器的内外连通。即,只通过握持部及裙部而用手抓住夹具,使中空针刺穿标本采样容器的栓体,能够连通栓体的内外。另外,因为设置有上述叶片,所以在取下夹具时,能够将栓体连同夹具从标本采样容器一同取下。

在第3发明的标本采样容器中,也同样通过取下上述密封部件重新开始过滤,故工作人员难以由于血液附着而被感染,且异物难以混入到标本中。

在第4发明的标本采样容器中,由于连通设置在标本采样部上的贯通孔和设置在栓体的流路,而重新开始过滤。从而,与第1~第3发明相同,可以无需取下栓体重新开始过滤。

在第5发明的标本采样容器中,当在与标本采样部的内面气密性密封的情况下将栓体拔出时,也使设置在标本采样部的贯通孔和栓体的流路连通,由此可以无需取下栓体重新开始过滤。

从而,即使在第4、5发明中,可以无需取下栓体就重新开始过滤,故工作人员难以由于血液附着而被感染,且异物难以混入到标本中。

从而,根据第1~第5发明,具有优越的安全性,且能够可靠地进行液态标本的过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