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

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属中药领域。由当归、川芎、莪术、桃仁、丹皮、红花、赤芍、路路通、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桂枝、山慈菇、透骨草、三棱、昆布、皂角刺、伸筋草、海藻和威灵仙组成。将上药研细末用温开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装入布袋,缝好,隔水蒸半小时,制成药袋,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凉后移去(约需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1周,3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禁用。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有协同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之功效,对于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经临床治疗验证,效果极为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853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海锋;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王海锋;

    申请日2007-06-29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01);A61K9/00(20060101);A61P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105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汝银

  • 地址 250021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五纬七路32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28: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9-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授权公告日:20100127 终止日期:20100629 申请日:200706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1-27

    授权

    授权

  • 2008-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配方,具体说是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病理特点是盆腔结缔组织纤维化,甚至形成“冰冻骨盆”,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致本病反复发作,很难痊愈。临床常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部疼痛,劳累后加重,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等,属祖国医学之“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效果显著的特异疗法,且西药治疗成本高,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而许多现有中药又存在起效慢、疗程长等缺点,严重影响了临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中药治疗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见效快,无任何副作用,从而达到根本的治疗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当归10克、川芎6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路路通20克、败酱草2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桂枝10克、山慈菇15克、透骨草20克、三棱10克、昆布20克、皂角刺20克、伸筋草15克、海藻20克和威灵仙20克。

将上药研细末用温开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装入布袋,缝好,隔水蒸半小时,制成药袋,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凉后移去(约需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1周,3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禁用。

各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川芎: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治经闭,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丹皮:性寒,味苦、辛。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治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白花蛇舌草: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败酱草:性味性凉,味辛、苦。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透骨草: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昆布:性寒,味咸。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海藻:苦、咸,寒。归肝、胃、肾经。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疠,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威灵仙: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  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有协同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之功效,对于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经临床治疗验证,效果极为显著。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为门诊患者,年龄23~55岁,35岁以下66例,35岁以上84例,病程1个月~15年。根据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均为已婚妇女,有流产、不洁性生活或生殖道手术史,表现为易疲倦,精神不振、周身不适,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质粘稠、有臭味。慢性炎症致盆腔瘀血,常有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致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致不孕。查体:下腹有深压痛,反跳痛不明显。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将本发明药物研细末用温开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装入布袋,缝好,隔水蒸半小时,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凉后移去(约需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1周,3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禁用。

3.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炎性增加明显消退;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盆腔炎性增生消退不明显;无效:治疗1个疗程,症状有所改善,妇科检查盆腔仍有压痛,盆腔炎性增生无消退。有效率为治愈与显效率之和。

4.治疗结果基本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治疗组观察150例,治愈125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不能坚持治疗)。治愈率83.3%,有效率97.3%。

5.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正气虚弱、产后血室正开,邪毒乘虚侵入或因房室不节、余血未净,与邪相搏成瘀,或忧思恚怒,血气不和,累及胞脉胞络,伤及任带,影响冲任功能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药,具有抗感染、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用本发明中药热敷治疗,避免了口服中药的不适与胃肠道反应,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炎症消散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一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袋,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当归10克、川芎6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路路通20克、败酱草2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桂枝10克、山慈菇15克、透骨草20克、三棱10克、昆布20克、皂角刺20克、伸筋草15克、海藻20克和威灵仙20克。

将上药研细末用温开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装入布袋,缝好,隔水蒸半小时,制成药袋,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凉后移去(约需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1周,3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禁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