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以聚醚酰亚胺为基膜,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表面活性层的复合膜。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醚酰亚胺溶解于溶剂中制成基膜。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溶剂中制成均匀的混合液,而后按顺序分别加入交联剂和催化剂,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将配置好的分离层膜液涂覆在处理过的基膜上,最后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即可。本发明可使活性层牢固地结合在基膜上,解决了复合膜在工业使用溶涨脱落问题。在苯和环己烷中,它能高选择性且高效地将苯和环己烷分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918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17722.5

  • 发明设计人 李继定;陈剑;叶宏;林阳政;

    申请日2007-06-22

  • 分类号B01D69/12(20060101);B01D71/64(20060101);B01D71/7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32: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D69/12 授权公告日:20110126 终止日期:20160622 申请日:200706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1-26

    授权

    授权

  • 2008-0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苯和环己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环己烷是用来生产环己醇、环己酮、聚己内酞胺和聚己二酞己二胺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是纤维素醚、树脂、蜡、油脂、沥青和橡胶的优良溶剂。工业上生产环己烷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苯加氢法和石油烃馏分的分馏精制法。其中苯加氢法是环己烷的主要合成方法,目前世界上80%-85%的环己烷是通过苯加氢法生产的。而为获得纯的环己烷,必须进行反应产物环己烷与未反应的苯之间的分离。另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油品中苯等芳香烃的含量与其燃烧后排放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及其毒性物质的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苯等芳香烃的脱除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苯和环己烷均为非极性六元环状化合物,化学、物理性质非常接近,它们的沸点差只有0.6℃,属于近沸点物系,当环己烷的质量分数为45%时,苯和环己烷之间形成共沸物,沸点为77.5℃。普通精馏在技术上根本不可能用来分离苯/环己烷,目前用于分离苯/环己烷的主要方法是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但是这两种技术存在着以下缺点:

(1)共沸精馏中需要添加共沸剂,与其中一组份形成共沸点,达到分离苯和环己烷的目的,所用的共沸剂多为丙酮。而且该技术只有当苯浓度>90%时才有实用价值。

(2)萃取精馏在苯/环己烷的分离中应用较多,它是通过加入萃取剂改变苯和环己烷的相对挥发度来达到分离目的的,所用的萃取剂多为糠醛。若要使环己烷的纯度达到98.5%以上,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两种精馏技术共同的缺点是:选择性受到气液平衡的严重制约,需要增加精馏塔进行挟带剂的分离,能耗大,操作费高,工艺复杂。

上述技术局限为研究开发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提供了有利契机。由于苯和环己烷的扩散性能差异很小,两者的分离只能借助溶解选择性。从分子结构看,苯具有在芳环上呈不定域分布的π轨道电子,在极性基团的诱导下会呈现出一定极性,并能与极性基团形成配位键;同时,苯分子呈平面结构,环己烷呈椅式结构,苯分子的溶解度参数的氢键分量要大于环己烷,苯在水中的溶解度要比环己烷高出一个数量级,这些性质构成了苯和环己烷渗透蒸发分离的主要基础。

膜分离技术是新型化工分离技术,渗透汽化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脱硫方法,该发明使用膜分离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分离效率高、易于规模化、可扩充性好、便于控制等显著优点。渗透汽化的核心是膜材料的选择,选择原则一般是按照溶解度参数法。表1列出了苯和环己烷的物理性质和部分热力学性质,硅橡胶的溶解度参数为21.01J1/2.cm-3/2,与苯的比较接近。

表1苯和环己烷的物理性质和部分热力学性质

性质    苯    环己烷分子量(g/mol)摩尔体积(cm3/mol)碰撞直径(nm)沸点(℃)密度(20℃)蒸汽压(25℃,kPa)表面张力(25℃,mN/m)汽化热(℃,kJ/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kPa)临界体积(m3/mol)水中溶解度(g/100g水)溶解度参数((MPa)0.5DδPδH    78.115    89.4    0.526    80.094    0.8789    12.6    28.20    33.899    289.01    4898    259×10-6    0.180    18.6    18.4    0    2.0    84.156    108.7    0.606    80.73    0.77855    16.212    24.98    33.059    280.30    4070    259×10-6    0.00561    16.8    16.8    0    0.2

为了获得高的溶解选择性,要求膜对苯的亲和作用要大于环己烷。然而过强的亲和作用往往导致膜的明显溶胀,反而使膜的选择性和机械强度都降低。因而,提高高分子膜的溶解选择性和抑制膜的溶胀是开发高分离性能渗透蒸发膜的两个关键因素。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是制备性能优良的渗透汽化复合膜。渗透汽化复合膜是由多孔的基膜上涂覆一层致密的分离层而得。制备复合膜的关键是如何使致密的分离层薄且均匀地铺展在基膜表面,且与基膜牢固地结合。基于此,本发明制备了较高通量和分离因子的PDMS/PEI复合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硅橡胶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这种膜能在保持优秀分离性能的同时,渗透通量大幅度增加,以克服其他膜材料自身通量低的缺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共混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它含有:

聚醚酰亚胺基膜,膜材料为聚醚酰亚胺,质量百分比都为15%-23%,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涂覆在所述的聚醚酰亚胺基膜上;该共混膜中,分离层膜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百分比为15-30%;交联剂为正硅酸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0-25%;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质量百分比为1-5%;溶剂为正庚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基膜制备

把聚醚酰亚胺按15%-23%的质量百分比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配置成制膜液,经过滤、脱泡后,流涎在聚酯无纺布上,流涎厚度为120-180μm,在15-25℃的水中凝胶后制成聚醚酰亚胺多孔基膜;

步骤2:配置分离层膜液

把质量百分比为15%-3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按需要的比例溶解于正庚烷中,再加入交联剂正硅酸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5-30%;然后加入质量比为1-5%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催化剂,配置成分离层膜液;

步骤3:复合膜制备

把步骤3中所得的含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层膜液均匀的流涎在步骤1制得的聚醚酰亚胺基膜上,在一定温度下固化5~24小时,干后即得所述的复合膜。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酰亚胺最佳质量百分比为20%。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最佳质量百分比为26%。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交联剂正硅酸乙酯最佳质量百分比为20%。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最佳质量百分比为4.5%。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流动态,其粘度最佳在1万-5万厘泊之间。

本发明制备的渗透汽化复合膜,降低能耗,生产成本低,用于分离苯和环己烷时,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在共沸组成77℃下,膜的渗透通量为529.27g/(m2·h-1),对苯有15.09的分离因子;当膜的渗透通量为424.36g/(m2·h-1)时,对苯有16.35的分离因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PEI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20%的膜液,过滤、脱泡后流延在聚酯无纺布上,流延厚度为150μm,在20℃的水中凝胶制成聚醚酰亚胺多孔基膜。把粘度为1万厘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正庚烷中,其质量含量为26%,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加入交联剂正硅酸乙酯,其质量比为20%,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其质量比为4.5%,继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过滤、脱泡后,把膜液涂覆在处理过的聚醚酰亚胺基膜上,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固化,干后即得复合膜,测定膜对苯和环己烷的选择性。在进料温度为77℃共沸点下进行分离性能测试。以下实施例见表2。

表2实例膜的制备条件和性能

        实施例号    1  2  3    4         膜  液组 成  基膜  膜材料(%)    聚醚酰亚胺[20]  聚醚酰亚  胺[20]  聚醚酰亚  胺[20]    聚醚酰亚胺    [20]  溶剂(%)    N-甲基吡咯烷酮    [80]  N-甲基吡  咯烷酮[80]  N-甲基吡  咯烷酮[80]    N-甲基吡咯    烷酮[80]         分   离   层   膜材料(%)  (粘度)     聚二甲基硅氧烷    (1万厘泊)[20]  聚二甲基  硅氧烷  (1万厘   泊)[26]  聚二甲基  硅氧烷  (2万厘   泊)[18]    聚二甲基硅    氧烷    (5万厘泊)     [15]  溶剂(%)    正庚烷[61.5]  正庚烷[49]  正庚烷  [69.5]    正庚烷[62.5]  交联剂(%)    正硅酸乙酯[15]  正硅酸乙  酯[20]  正硅酸乙  酯[10]    正硅酸乙酯    [18]    催化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3]  二月桂酸   二丁基锡   [4.5]  二月桂酸   二丁基锡   [2]     二月桂酸二     丁基锡[4]   促进剂(%)    KH550[0.5]  KH550[0.5]  KH550[0.5  ]    KH550[0.5]交联条件  交联温度(℃)    80  80  80    80  时间(min)    120  120  120    120 膜 性 能  进料温度(℃)    77  77  77    77  膜后侧真空度(Pa)    360  460  400    410  渗透通量(g/(m2·h))    839.26  424.36  529.27    374.86  分离因子    11.23  16.35  15.09    13.2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