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治理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治理技术

摘要

本发明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治理技术,属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法,采用高效无毒害藻类或光合细菌充分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其它营养无机盐;然后通过接种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将水体中高密度的微藻和各种致病菌吃掉,消化分解。使富营养化水体颜色变清,并减轻甚至消除由于藻类细胞腐败引起的水体变臭。最后轮虫及其他浮游生物成为鱼类的最佳饵料,其含量和密度由饲养的鱼类的数量和重量来控制。而水体中再排入的N、P营养则由投入的光合细菌吸收利用,防止微藻再次滋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257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邹宁;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68515.0

  • 发明设计人 邹宁;

    申请日2006-08-18

  • 分类号C02F3/00(20060101);C02F3/32(20060101);C02F3/3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4025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世学路18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2F3/32 授权公告日:20091104 终止日期:20180818 申请日:200608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1-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2F3/3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224 申请日:200608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11-04

    授权

    授权

  • 2008-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的外部人文景观、绿化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湖泊、河道及景观水池流动性差,周边有污水排入,有的景观水体采用中水,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甚至发臭,破坏景观观赏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缺氧,使鱼类大量死亡。

目前对景观水体的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单独的常规二级处理和包括脱氮、磷工艺的二级强化处理远远不能达到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尤其氮、磷指标更是与景观水体要求相差很远。深度处理主要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的污水中杂质,如营养型无机盐、细菌、微藻、病毒、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常规的深度处理包括絮凝、沉淀及过滤等技术工艺[3]。去除过程复杂,耗资大,效果差,易引起二次污染。在最近十年里,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污水处理的新宠,应用越来越广。优点是不需使用药剂,去除效果好。但是成本高,处理规模小,而且对N、P等低分子量物质去处效果差。

发明内容:富营养化的防治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调节诱发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控制性条件,抑止富营养化发生。如果采用化学物质处理,杀死微藻,必然导致更为严重的化学物质污染,使水体污染由无毒害污染变成有毒害污染。因此,建议采用生物处理法,通过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法则,将污染去除,并形成新的旅游景观,同时避免造成再次污染。生物调控法是治理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措施。首先采用高效无毒害藻类或光合细菌充分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其它营养无机盐;然后通过接种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将水体中高密度的微藻和各种致病菌吃掉,消化分解。微藻被吃光以后,轮虫饵料不足时,生殖方式由无性孤雌生殖自动改为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卵,沉入水底,在食物再次丰富时孵化出新的轮虫,形成波浪式自然生态平衡循环。轮虫本身透明无色,无论在水中游动时,还是死亡后沉在水底,都不会影响水的颜色。而且轮虫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是鱼类和虾类的优秀饵料,如果同时投放鱼苗和虾苗,则不用投饵,鱼虾捕食轮虫生长,轮虫及其它微生物成为鱼类的最佳饵料,其含量和密度由饲养的鱼类的数量和重量来控制。而水体中再排入的N、P营养则由投入的光合细菌吸收利用,防止微藻再次滋生。

具体实施方式:生物调控法是治理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措施。首先采用高效无毒害藻类或光合细菌充分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及其它营养无机盐;然后通过接种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将水体中高密度的微藻和各种致病菌吃掉,消化分解。使富营养化水体颜色变清,并减轻甚至消除由于藻类细胞腐败引起的水体变臭。最后轮虫及其他浮游生物成为鱼类的最佳饵料,其含量和密度由饲养的鱼类的数量和重量来控制。而水体中再排入的N、P营养则由投入的光合细菌吸收利用,防止微藻再次滋生。营养无机盐→微藻或光合细菌→轮虫→鱼虾→水清,鱼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