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

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清洁苗床、育苗、选苗、第一次定植、第一次组合、第二次定植、第二次组合、第三次定植、高杆对接处理、定植培养、成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要领简单易学,成活率高,从育苗至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拥有大批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视觉上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通过文化艺术造型嫁接处理,不仅文化内涵深邃而且其树干凸凹粗壮,树形浓荫如伞,树根悬露交错,枝叶茂盛、形态多姿、生机蓬勃、古态盎然,适用于各种广场、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及风景区、迎宾大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945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喻元贵;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50873.3

  • 发明设计人 喻元贵;甘国成;

    申请日2007-12-18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G7/06(20060101);B44C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51126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松涛

  • 地址 401420 重庆市綦江县打通镇吹角村1组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11: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01027 终止日期:20141218 申请日:200712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0-27

    授权

    授权

  • 2008-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6-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随着榕树的生长,通过绞杀植物阶段发展成为乔木或大乔木,以致形成独树成林,这些特殊的生态现象构成了园林景观。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蔽的树阴,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如阔叶榕、大叶榕、小叶榕、垂枝(叶)榕、高榕、菩提树、黄葛树等。桑科榕属植物的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培育出叶色、形态各异的园艺品种的栽培方法是目前园艺领域十分关注的。

桑科榕属植物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我国桑科榕属植物约100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4种,占中国已知桑科榕属总数的44.9%,占全世界的5.5%。

然而在全人类面临地球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及生态危机的今天,人们仍然不断努力探索如何去建造一种适合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我国千年古树极为稀少,加之《国家森林法》中明确规定禁止挖掘、销售古树,并严格控制古树的移植,千年古树就更为短缺。另外,古树在自然条件下,其生长周期长,一般直径1m以上的珍稀名贵树木需要数十年至上百年的缓慢生长时间,无法满足目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需求,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回归自然”、“再造生态环境”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生长期不超过五年,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貌似千年古树的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清洁苗床:对具备恒温、通风条件环境中的苗床采用熏蒸方式进行消毒、杀虫以及肥化处理,使苗床满足无毒、无虫害、肥效达标的要求;

②育苗:在步骤①的清洁苗床上,每间隔4~8cm的间隔距离扦插80~120cm高的插条,并保持在18℃~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③选苗:步骤②中的插条经过40~50天孕育成备选嫩苗,选择已满45天且健壮、根系发达、叶芽完整、健康的嫩苗;

④第一次定植:将步骤③中选择后的嫩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18℃~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⑤第一次组合:步骤④中的嫩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苗后,对小苗进行多株组合处理,即对多株小苗采取人工方式去掉小苗部分树表皮及木本质,对创口部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护处理,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经消毒处理的多株小庙捆绑在一起;

⑥第二次定植:经步骤⑤组合处理的捆绑小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18℃~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⑦第二次组合:步骤⑥中的捆绑小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苗后挖出,并采取与步骤⑤中的多株组合处理方式相同的工序进行二次组合处理;

⑧第三次定植:经步骤⑦组合处理的捆绑小树苗植入自然条件下的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苗进行施肥维护;

⑨高杆对接处理:步骤⑧中的捆绑小树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后挖出,并对小树进行高杆对接、文化艺术造型以及根部美化处理;

⑩定植培养:经步骤⑨处理的小树植入自然条件下的待售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进行施肥维护;

成树:经步骤⑩的定植培养完成后,从育苗到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生长成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

所述步骤②中插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cm。

所述步骤②中插条的高度为100cm。

所述步骤②、④、⑥中控制的生长环境温度为22℃~25℃。

所述高杆对接是指在一株定植的母株上选择高于地面2m以上的部位,剔除某一副枝,将另一株主杆小于母株1/2的植株作为子株,将枝叶完好的子株根部斜切掉1/2,保留部分主根和毛细根,同时对母株和子株创口作消毒处理,将两株创面结合后并由塑料薄膜包裹,子株保留的主根和毛细根裸露于母株主杆2m高度以上的体表,毛细根嵌入母株的树杆表面人工的刻缝中,以利于吸收母株养分维持生命,部分根系可用于汉字、英文或图案等文化艺术造型,也可作为美化处理以修饰植株体表的裸露部分,增加植株历尽沧桑的视觉效果。所述高杆对接不同于现有嫁接技术中的芽接或枝接技术,其子株不仅利用了母株主杆提供的营养,同时嵌入母株主杆或经生长后伸入土壤中的主根和毛细根也能为支株提供营养,增加了支株的成活率。

植株在从苗到树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地除去多余的侧生枝条,提前预留合乎造型要求的健壮枝,有利于集中养分供给整株植物的茁壮成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要领简单易学,成活率高,从育苗至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拥有大批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视觉上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通过文化艺术造型嫁接处理,不仅文化内涵深邃而且其树干凸凹粗壮,树形浓荫如伞,树根悬露交错,枝叶茂盛、形态多姿、生机蓬勃、古态盎然,适用于各种广场、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及风景区、迎宾大道。而且将在植物领域引发一场深刻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少福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阔叶榕为实施例的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清洁苗床:对具备恒温、通风条件环境中的苗床采用熏蒸方式进行消毒、杀虫以及肥化处理,使苗床满足无毒、无虫害、肥效达标的要求;

②育苗:在步骤①的清洁苗床上,每间隔4~6cm的间隔距离扦插80~100cm高的插条,并保持在18℃~25℃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③选苗:步骤②中的插条经过40~50天孕育成备选嫩苗,选择已满45天且健壮、根系发达、叶芽完整、健康的嫩苗;

④第一次定植:将步骤③中选择后的嫩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18℃~25℃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⑤第一次组合:步骤④中的嫩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苗后,对小苗进行多株组合处理,即对多株小苗采取人工方式去掉小苗部分树表皮及木本质,对创口部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护处理,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经消毒处理的多株小庙捆绑在一起;

⑥第二次定植:经步骤⑤组合处理的捆绑小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18℃~25℃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55%~85%;

⑦第二次组合:步骤⑥中的捆绑小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苗后挖出,并采取与步骤⑤中的多株组合处理方式相同的工序进行二次组合处理;

⑧第三次定植:经步骤⑦组合处理的捆绑小树苗植入自然条件下的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苗进行施肥维护;

⑨高杆对接处理:步骤⑧中的捆绑小树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后挖出,并对小树进行高杆对接、文化艺术造型以及根部美化处理;

⑩定植培养:经步骤⑨处理的小树植入自然条件下的待售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进行施肥维护;

成树:经步骤⑩的定植培养完成后,从育苗到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生长成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

上述步骤中插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以5cm为最佳,插条的高度以100cm为最佳,定植培养步骤前的生长环境温度以22℃~25℃为最佳。

所述步骤中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以早晨8点为计时起点,每间隔4小时实施一次喷雾工序,每日两次,喷射的水雾量不宜过大,以每次持续15分钟能达到湿度在55%~85%为宜。

实施例2:

以大叶榕或小叶榕为实施例的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清洁苗床:对具备恒温、通风条件环境中的苗床采用熏蒸方式进行消毒、杀虫以及肥化处理,使苗床满足无毒、无虫害、肥效达标的要求;

②育苗:在步骤①的清洁苗床上,每间隔5~7cm的间隔距离扦插90~120cm高的插条,并保持在21℃~26℃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65%~75%;

③选苗:步骤②中的插条经过40~50天孕育成备选嫩苗,选择已满45天且健壮、根系发达、叶芽完整、健康的嫩苗;

④第一次定植:将步骤③中选择后的嫩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21℃~26℃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65%~75%;

⑤第一次组合:步骤④中的嫩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苗后,对小苗进行多株组合处理,即对多株小苗采取人工方式去掉小苗部分树表皮及木本质,对创口部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护处理,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经消毒处理的多株小庙捆绑在一起;

⑥第二次定植:经步骤⑤组合处理的捆绑小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21℃~26℃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65%~75%;

⑦第二次组合:步骤⑥中的捆绑小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苗后挖出,并采取与步骤⑤中的多株组合处理方式相同的工序进行二次组合处理;

⑧第三次定植:经步骤⑦组合处理的捆绑小树苗植入自然条件下的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苗进行施肥维护;

⑨高杆对接处理:步骤⑧中的捆绑小树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后挖出,并对小树进行高杆对接、文化艺术造型以及根部美化处理;

⑩定植培养:经步骤⑨处理的小树植入自然条件下的待售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进行施肥维护;

成树:经步骤⑩的定植培养完成后,从育苗到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生长成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

上述步骤中插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以5cm为最佳,插条的高度以100cm为最佳,定植培养步骤前的生长环境温度以22℃~25℃为最佳。

所述步骤中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以早晨8点为计时起点,每间隔4小时实施一次喷雾工序,每日两次,喷射的水雾量不宜过大,以每次持续15分钟能达到湿度在65%~75%为宜。

实施例3:

以垂枝(叶)榕为实施例的桑科榕属植物仿古文化艺术造型的速生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清洁苗床:对具备恒温、通风条件环境中的苗床采用熏蒸方式进行消毒、杀虫以及肥化处理,使苗床满足无毒、无虫害、肥效达标的要求;

②育苗:在步骤①的清洁苗床上,每间隔5~8cm的间隔距离扦插100~120cm高的插条,并保持在22℃~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75%~85%;

③选苗:步骤②中的插条经过40~50天孕育成备选嫩苗,选择已满45天且健壮、根系发达、叶芽完整、健康的嫩苗;

④第一次定植:将步骤③中选择后的嫩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22℃~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75%~85%;

⑤第一次组合:步骤④中的嫩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苗后,对小苗进行多株组合处理,即对多株小苗采取人工方式去掉小苗部分树表皮及木本质,对创口部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护处理,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经消毒处理的多株小庙捆绑在一起;

⑥第二次定植:经步骤⑤组合处理的捆绑小苗植入苗床中继续栽种,并保持在22℃~28℃之间的生长环境温度,以及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喷雾湿度控制在75%~85%;

⑦第二次组合:步骤⑥中的捆绑小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苗后挖出,并采取与步骤⑤中的多株组合处理方式相同的工序进行二次组合处理;

⑧第三次定植:经步骤⑦组合处理的捆绑小树苗植入自然条件下的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苗进行施肥维护;

⑨高杆对接处理:步骤⑧中的捆绑小树苗经过90天左右的生长期生长成小树后挖出,并对小树进行高杆对接、文化艺术造型以及根部美化处理;

⑩定植培养:经步骤⑨处理的小树植入自然条件下的待售苗床中继续栽种,按照常规方法对小树进行施肥维护;

成树:经步骤⑩的定植培养完成后,从育苗到成树耗时不超过5年,即能生长成树形优美、苍劲迷人、貌似千年的仿古大树。

上述步骤中插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以5cm为最佳,插条的高度以100cm为最佳,定植培养步骤前的生长环境温度以22℃~25℃为最佳。

所述步骤中每日的定时喷雾工序以早晨8点为计时起点,每间隔4小时实施一次喷雾工序,每日两次,喷射的水雾量不宜过大,以每次持续15分钟能达到湿度在75%~85%为宜。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例举的树种,例如桑科榕属植物中的金叶榕、银叶榕等其它习性近似的树种也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同理其它科属植物可根据其生长习性、地域环境、各国条件、海拔纬度,调整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及相应的培育条件依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