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

一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

摘要

一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获取基站到终端的最长传输路径上中继站个数N,基站在下行帧中发送当前帧的下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及其后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中继站接收并保存基站或者上一跳中继站发送的所述的后面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调整该下一个单帧中继域位置,并在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帧中将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及后面的N个单帧的下行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发给下一跳的中继站;直到下一跳为最后一跳中继站时为止。解决了在多跳中继网络中由于变化的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传输负载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82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00506.X

  • 发明设计人 陈玉芹;曲红云;

    申请日2007-04-05

  • 分类号H04B7/14(20060101);H04B7/26(20060101);H04L12/5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62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龙洪;霍育栋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律部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53: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88/04 授权公告日:20120718 终止日期:20180405 申请日:200704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0-2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4W8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040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10-2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W88/04 登记生效日:20171010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7-18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7/14 申请日:200704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0-0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多跳中继网络,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在多跳中继(MR,Multi-hop Relay)网络中支持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IEEE 802.16j标准工作组提出的多跳中继系统中,一个或数个中继站(RS,Relay Station)被设置在支持多跳中继的基站(MR-BS,Multi-hop RelayBase Station)和终端(MS,Mobile Stations)之间,通过中继站对基站和终端信号的中继传输来达到覆盖范围的扩展以及系统容量的增加。

图1是多跳中继网络示意图,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号传递经由一跳或多跳中继完成,基站BS与终端SS7之间的传输路径上有1个中继站RS3,基站BS与终端SS5之间的传输路径上有2个中继站RS1和RS2。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中继站可以设置为固定中继站或者移动中继站。根据是否产生并发送前缀和控制消息,中继站可以被区分成透明中继站和非透明中继站。本发明中在后面的描述中将支持多跳中继的基站(MR-BS)简称为基站。

在多跳中继网络中,从终端经过中继站,最后到基站的传输链路由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中继链路(Relay Link)构成。其中,接入链路定义为起始或结束于终端的通信链路,可以是终端和直接与之连接的基站之间的链路,也可以是终端和与之连接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中继链路定义为基站和与之连接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或者两个中继站之间的通信链路。

根据IEEE802.16j的标准基线文档,超级帧是一种既支持多跳中继又后向兼容IEEE 802.16e点对多点网络的帧结构。基站的超级帧和中继站的超级帧分别由多个基站的单帧和中继站的单帧级联组成。每个TDD模式的基站的单帧和中继站的单帧分别包含一个上行子帧和一个下行子帧,而每个上行子帧和每个下行子帧又分别由一个Access Zone(接入域)和一个Relay Zone(中继域)构成。其中,Access Zone用于接入链路的传输,Relay Zone用于中继链路的传输。

基站和中继站在超级帧中的每个下行Relay Zone和每个上行Relay Zone里可以分别被定义为发送,接收或空闲状态。通过状态转换的方式,达到每个子帧仅需要一个Relay Zone即可支持多跳中继的目的。例如,一个由两个单帧组成的超级帧允许奇数跳中继站在偶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进行下行发送,而基站和偶数跳中继站的下行发送被分配在奇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进行。这里,按照从基站到终端的方向,基站与第一个与之连接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为第一跳,第一个中继站与下一个中继站之间的链路为第二跳,依次类推。这里假设帧序号从1开始,奇数单帧指的是帧序号为奇数的帧,偶数单帧指的是帧序号为偶数的帧。

超级帧利用了跳间传输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使多个相互不存在干扰的跳间传输可以同时进行,从而实现了空口资源的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传输效率。事实上,为了保证系统性能,有时需要采用一定的干扰避免机制,此问题不在本发明的讨论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给出了一个多跳中继系统的通用TDD超级帧结构。每个基站和中继站超级帧分别包含两个基站和中继站单帧,每个单帧进一步被细分为一个上行子帧(UL sub-frame)和一个下行子帧(DL sub-frame),每个子帧又包含一个Access Zone(接入域)和一个Relay Zone(中继域)。基站和中继站在奇数单帧和偶数单帧中的每个Relay Zone中分别被设置为传输(Tx),接收(Rx)或空闲(Idle)模式。在图2所示的帧结构中,基站和中继站在每个单帧中Access Zone和Relay Zone的位置是固定的。

由于多跳中继系统存在链路间负载灵活变化的问题,从而基站和中继站所需要的用于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传输的资源不同。如果采用上面所述的普通超级帧结构,也就是说每个子帧都包含固定大小的Access Zone和RelayZone,那么当链路负载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空口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中继路径上最后一跳的中继站来说,只需要Access Zone,而不需要Relay Zone,因此,固定的超级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利用率。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有效解决多跳中继系统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多跳中继系统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问题,合理有效地利用空口资源。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站到所有终端的传输路径中,获取最长传输路径上的中继站个数N;

(2)基站在下行帧中发送当前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及其后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3)中继站接收并保存基站或者上一跳中继站发送的所述的后面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4)该中继站根据接收到的下一个单帧的中继域位置信息调整该下一个单帧中继域位置,并在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帧中将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及后面的N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或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发给下一跳的中继站;

(5)重复步骤(3)到(4),直到下一跳为最后一跳中继站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如果中继站新接收的单帧的中继域位置消息在该中继站中已有保存,则更新保存的位置域消息;以及,相应地,所述步骤(4)中进一步包括:中继站则按照新保存的位置域消息调整对应单帧的域位置或发送给下一跳中继站。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的超级帧和中继站的超级帧都由两个单帧组成,每个单帧包括一个下行子帧和一个上行子帧,且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又分别包括一个接入域和一个中继域,其中:

基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中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中继域中为上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为空闲状态;

奇数跳中继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为下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中继域为上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上行中继域为上行接收状态;

偶数跳中继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中继域为上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为下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上行中继域为上行发射状态。

所述最后一跳中继站在超级帧的单帧中将上行中继域和下行中继域设为空闲状态。

步骤(1)中基站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获得最长传输路径中中继站的个数。

步骤(2)中:

基站使用D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当前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的位置信息是中继域的起始位置信息和/或大小。

基站使用R-D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后续N+1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的位置信息是中继域的起始位置信息和/或大小。

基站使用R-U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当前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的后续N+1个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的位置信息是中继域的起始位置和/或大小。

步骤(4)中:

中继站使用D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中继站使用R-D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后面N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给下一跳中继站。

中继站使用R-UL-MAP消息发送所述的该下一个单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的后面N个单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给下一跳中继站。

步骤(2)中:

基站可以在DL-MAP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来指示所述的当前单帧中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其中该IE是专门用于中继站的。

基站可以在R-DL-MAP消息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或者是在某个IE格式的消息中加入相关的参数,用来分别指示所述的后续单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基站可以在R-UL-MAP消息中加入相关参数,用来指示所述的当前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基站可以在R-UL-MAP消息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或者是在某个IE格式的消息中加入相关的参数,用来指示所述的后续单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步骤(4)中:

中继站可以在DL-MAP消息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用来指示当前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中继站可以在R-DL-MAP消息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或者是在某个IE格式的消息中加入相关的参数,用来分别指示后续单帧的下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中继站可以在R-UL-MAP消息中加入相关参数,用来指示所述的当前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中继站可以在R-UL-MAP消息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或者是在某个IE格式的消息中加入相关的参数,用来指示所述的后续单帧的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基站和中继站通过控制消息可以动态改变单帧中Relay Zone的大小,支持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不仅避免了固定帧结构中空口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于中继路径上最后一跳的中继站来说,能够把空口资源完全分配给Access Zone,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基站和中继站通过提前发送Relay Zone的变化消息,可以使基站和所有的中继站在同一时刻进行Access Zone到Relay Zone的切换,避免中继站在Access Zone或Relay Zone同时发送和接收,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干扰。

可用于解决在多跳中继网络中由于变化的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传输负载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示意图;

图2是普通超级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优化超级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多跳中继网络示意图,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号传递经由一跳或多跳中继完成。如图1所示,基站BS与终端SS7之间的传输路径上有1个中继站RS3,基站BS与终端SS5之间的传输路径上有2个中继站RS1和RS2。

由于图2给出的多跳中继系统的通用TDD超级帧结构中,基站和中继站在每个单帧中Access Zone和Relay Zone的位置是固定的。当链路负载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空口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基站超级帧和中继站超级帧的基本结构与普通超级帧的相同。即,基站超级帧和中继站超级帧都是由两个单帧组成。每个单帧包括一个下行子帧和一个上行子帧。并且,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分别包括一个AccessZone和一个Relay Zone。

基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中为上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Zone为空闲状态。

奇数跳中继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为下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为上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为上行接收状态。

偶数跳中继站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为下行发射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即奇数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为上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为下行接收状态,在超级帧的第二个单帧,即偶数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为上行发射状态。

与现有超级帧不同的是,在最后一跳的中继站超级帧中,将本来分配给Relay Zone控制消息的位置设为空闲,以避免与其他中继站在此位置发送的控制消息产生干扰。

本发明的主要思路如下:

(1)在最后一跳的中继站继站超级帧中将本来分配给Relay Zone控制消息的位置设为空闲,以避免与其他中继站在此位置发送的控制消息产生干扰;

(2)基站通过控制消息动态改变单帧中中继域Relay Zone的大小,避免了固定帧结构中空口资源的浪费;

(3)提前向后面单帧发送Relay Zone的变化消息,使得基站和所有的中继站在同一时刻进行Access Zone到Relay Zone的切换。

这里假设,从基站到中继站,最后到终端的传输路径的方向上,基站到第一个中继站的链路为第一跳,第一个中继站到第二个中继站的链路为第二跳,依次类推。基站和中继站的单帧序号从1开始。奇数单帧指的是帧序号为奇数的帧。

基于上述的帧结构及设计思路,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持多跳中继网络中变化的链路间传输负载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在基站到所有终端的传输路径中,获取最长传输路径上的中继站个数N,将每一传输路径上最后一跳的中继站超级帧中分配给中继域控制消息的位置设为空闲。

对于基站来说,基站获得从基站到所有终端的传输路径上,所经过的中继站的最大个数,这里假设为N。其中,基站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获得最长传输路径中中继站的个数。

(B)基站在奇数单帧的下行子帧中发送其后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基站在奇数单帧的下行帧中发送后面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Relay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其中,这个位置信息可以是起始位置,基站可以使用DL-MAP消息和UL-MAP消息,和/或R-DL-MAP和R-UL-MAP消息发送该信息给中继站。基站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该消息。基站在当前下行帧中发送当前帧的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

(C)中继站接收并保存基站或者上一跳中继站发送的后面所述连续N+1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

(D)该中继站根据接收到的下一个单帧的中继域位置信息调整该下一个单帧中的域位置,并在该下一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中继续将后面的N个单帧的下行中继域和上行中继域的位置信息发给下一跳的中继站;

其中,中继站可以使用R-DL-MAP和R-UL-MAP消息发送该信息给中继站。

(E)重复步骤(A)到(D),直到下一跳为最后一跳中继站时。

如果中继站接收到后面某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或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与前面接收到的相应帧的位置信息不同,则中继站更新该单帧的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

IEEE802.16j系统需要后向兼容16e的终端。因此在本发明中对MAP消息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针对非透明的中继站,基站可以在R-DL-MAP和R-UL-MAP中加入一个IE格式的消息或者是在某个IE格式的消息中加入相关的参数来分别指示后续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

应用实例:

图3给出了经过本发明改善过的MMR超级帧结构。本发明与原有帧结构的区别在于,每个单帧的Relay Zone的开始时间是可变的。图3所示的帧结构是基于图1所示的多跳中继网络。

如图1中所示,基站到所有终端的传输路径中最多的中继站的个数是2,即N=2。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基站在奇数单帧,即超级帧的第一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提前发送后面3个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

这里,在第1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基站使用R-DL-MAP消息发送后面3个单帧,即第2、3、4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的起始位置,使用R-UL-MAP来发送后面3个单帧,即第2、3、4单帧中上行Relay Zone的起始位置。

中继站RS1在第一个单帧中接收到基站发送关于第2、3、4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起始位置信息,并且保存这些信息。

中继站RS1将根据接收到关于第二单帧的下行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调整第二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并且在第二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分别使用R-DL-MAP和R-UL-MAP消息中发送第3和4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给下一跳中继站RS2。

同样的,基站在第3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中发送第4、5、6个单帧中下行Relay Zone和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中继站RS1在第3个单帧中接收并保存这些信息。

如果中继站接收到关于第4帧的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与保存的不同,其中,所保存的第4帧的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是在第1个单帧接收到的,则中继站更新第4帧的Relay Zone的位置信息。

另外,在最后一跳中继站的超级帧中,全部空口资源都被分配给终端,同时为了避免与其他中继站的控制信息产生干扰,相对应的位置被设为空闲状态,如图3所示。

针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关于Relay Zone位置消息的格式,其示例分别如表1-4所示。这里假设,DL-MAP和UL-MAP消息是基站和中继站在Access zone发送的控制消息,R-DL-MAP和R-UL-MAP是基站和中继站在Relay zone发送的控制消息。

针对本发明提出的超级帧结构,相应的DL/UL_MAP和R-DL/UL-MAP消息也进行了修改。

DL-MAP中增加一个新的IE格式的消息来指示当前单帧中下行RelayZone的起始位置和/或大小,如表1所示:

表1DL-MAP消息格式

  语法Syntax  大小  注释  DL-MAP_IE  Message_Format(){  DIUC  4bits  Length  4bits  Current_DL_RZ Allocation  Start Time  32bits  在当前单帧中指示下行DL  Relay Zone的位置起始始时间  }

同样的,R-UL-MAP中也增加新的信息来指示当前单帧中上行RelayZone的起始位置和大小,如表2所示:

表2R-UL-MAP消息格式

  Syntax  大小  注释  R-UL-MAP_Message_Format()  {  Current_UL_RZ Allocation Start  Time  32bits 指示当前单帧中上行Relay Zone的位置起始时间  No.OFDMA symbols  8bits 指示当前单帧中上行relay zone包含的OFDMA符号个 数。  }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基站和中继站同时切换到Relay Zone进行中继链路的传输,R_DL_MAP消息需要指示当前单帧之后的连续多个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起始位置,如表3所示,而R-UL-MAP IE消息的格式则如表4所示:

表3R-DL-MAP IE消息格式

 Syntax  大小  注释 R-DL-MAP_IE_Format(){ DIUC  4bits Length  4bits MaxNum_RSs  4bits  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中继路径上  最大的中继台个数 For (i-0;i<MaxNum_RS;i++){ OFDMA    symbol  8bits  denotes the start of downlink

  offset Relay Zone in(i+1)th frame after the current frame,counting from the frame preamble. 指示当前单帧之后的连续多个 单帧的下行Relay Zone起始位 置,从帧前导开始计数  }  Reserved  4bits  }

表4R-UL-MAP IE消息格式

  Syntax  大小 注释  R-UL-MAP_IE_Format()  {  UIUC  4bits  Length  4bits  Max_Num_RSs  4bits 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中继路径上 最大的中继台个数  For  (i=0;i<Max_Num_RSs){  OFDMA symbol offset  8bits denotes the start of uplink Relay Zone in(i+1)th frame after the current frame,counting from the UL Allocation Start time. 指示当前单帧之后的连续多个 单帧的上行Relay Zone起始位 置,从上行起始位置开始计数

  }  }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