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和制品

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和制品

摘要

本发明“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及其制品”。属于食物技术领域。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摄入含有钙源和成胶物质的混合物,在酸性红酒或胃酸的作用下,肠胃内的乙醇或食物成分与成胶物质和钙离子结合形成复合凝胶,所述成胶物质为果胶或海藻酸盐。根据该方法提供的制品,实验证明该制品能明显抑制乙醇在人体中的吸收,缩短乙醇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该制品可以用于饮酒人群预防醉酒和治疗醉酒者以及需要控制食物成分吸收的人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4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清;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56451.1

  • 发明设计人 张清;

    申请日2008-01-18

  • 分类号A23L1/2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9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涛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14楼150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1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23L1/29 登记生效日:201806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01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6-1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1/29 合同备案号:2015990000229 让与人:张清 受让人:北京瑞奇美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和制品 申请公布日:20090722 授权公告日:20121226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50424 申请日:200801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12-26

    授权

    授权

  • 2009-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和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酒文化在我国的影响,饮酒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饮酒对人身体有很大的损害,特别是大量的饮酒。在社交的场合有时又不能不喝酒,因此发明一种能解酒和减少乙醇对人体损伤的产品,将既能满足社交时喝酒的需要又能保护身体健康。目前解酒有三种方式,一是减少或抑制乙醇的吸收;二是通过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要想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需要增加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含量,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三是通过肺部呼出、肾脏排泄(利尿和大量饮水)和皮肤出汗(饮热水和提高室内温度)排除,这一途径最多只占吸收乙醇总量的10%,不是最佳的解酒途径。而抑制或减少乙醇的吸收,可以更快发挥解酒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解酒产品主要是有葛花、葛根、灵芝、枳具子、板蓝根等中药材料制成,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保肝作用,在体内吸收后有可能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对乙醇吸收的抑制作用不大。

在民间预防醉酒的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肘子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的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保护胃部,以防止乙醇渗透胃壁。此外,番石榴的绿皮部分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空腹喝酒或将汽水、苏打水和酒一起饮用,会使胃部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加快乙醇的吸收速度,使肝脏来不及解毒,乙醇浓度急速增高而导致醉酒。

但上述方法对预防醉酒及解酒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而且作用缓慢,有些方式虽然利用了抑制乙醇吸收的原理达到解酒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已经有抑制乙醇吸收的预防醉酒的方法和产品,但也只对白酒和洋酒效果明显,而对红酒的解酒防醉没有明显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领域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和制品,特别是抑制红酒中乙醇在体内的吸收,以达到解酒和增加酒量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另外对抑制白酒的吸收和解酒作用也很明显。

一种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人体摄入含有钙源和成胶物质的混合物,在酸性红酒或胃酸的作用下,肠胃内的乙醇或食物成分与成胶物质和钙离子结合形成复合凝胶,所述成胶物质为果胶或海藻酸盐。

所述果胶为高甲氧基果胶或低甲氧基果胶的一种。

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或海藻酸铵。

所述的钙源为硫酸钙或磷酸氢钙。

根据上述离子释放型凝胶化的解酒和抑制食物成分吸收的方法制得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成胶物质、酸碱调节剂、钙源和校味剂,成胶物质、钙源、校味剂重量比为1∶0.01-0.3∶0-40,酸碱调节剂的用量为pH调在6.5-8.5。

所述成胶物质、钙源、校味剂重量比为1:0.07-0.2:5-20,最佳pH为6.9-7.5。

所述的酸碱调节剂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磷酸三钾、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葡萄糖酸δ内脂、柠檬酸一钠、碳酸氢三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校味剂为甜味剂、果蔬粉和/或果蔬汁。

所述的甜味剂为砂糖、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乳糖、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山梨醇,赤藓糖醇,二硫苏糖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果蔬粉、果蔬汁包括苹果、草莓、樱桃、哈密瓜、香蕉、荔枝、人参果、芒果、石榴、橄榄、甘蔗、山楂、梨、柑橘、西瓜、甜瓜、桃、杏、西番莲、猕猴桃、柚子、菠萝、酸枣、甜菜、西红柿、胡萝卜、黄瓜、南瓜、冬瓜、大白菜、洋白菜、菜花、柿子、苦瓜、荸荠、白萝卜、茄子、柿子椒、芹菜、菠菜、鲜藕、大蒜、洋葱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果蔬粉、果蔬汁。

上述制品在预防醉酒、解酒及抑制食物成分的吸收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科学的原理,在酸性红酒或胃酸条件下,释放出钙离子,使乙醇或食物成分与成胶物质结合成复合凝胶状物,使胃内游离乙醇和食物成分降低,减少乙醇和食物成分的体内吸收,从而起到醒酒和提高酒量以及控制食物成分吸收的作用。

本发明基于果胶和海藻酸盐的离子凝固机理,果胶和海藻酸盐是最常用的食用凝胶剂,特别是低甲氧基果胶或海藻酸盐溶液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分子交联形成凝胶,在中性环境条件下,钙源中的钙处于结合状态,因此产品处在液体状态不能凝固,和酸性的红酒混合后,使产品处在酸性条件,这时钙离子释放出来,使果胶或海藻酸盐发生交联而形成凝胶状物,使游离的乙醇分子形成复合凝胶状物,抑制乙醇的体内吸收,从而达到解酒、醒酒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解酒制品加入甜味剂、果蔬粉和/或果蔬汁作为校味剂,增加了本制品的适口感和营养价值。

本发明解酒制品可以是冲剂、饮料、片剂和胃溶胶囊,饮酒前摄入本制品可以防止醉酒和提高酒量,在饮酒后喝入本解酒制品可以解酒醒脑,减少酒精对胃的灼烧感。本制品由于其作用机理,也能对食物的吸收起抑制作用,比如控制脂肪、胆固醇、糖的吸收。

本发明的制品,只有遇到胃酸或酸性酒液才能形成凝胶体,被摄入后,在胃内和酸性红酒或胃酸的相互作用下包裹乙醇形成易碎的凝胶,使游离的乙醇分子减少;凝胶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表面形成较厚的食物层,从而抑制或减慢乙醇的吸收,达到解酒、增加酒量,适用于预防醉酒和醉酒者的治疗。体外乙醇结合试验和志愿者食用也证明本发明解酒制品具有增加酒量和解酒的作用,可以用于饮酒人群预防醉酒和醉酒者的治疗,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体外食物成分结合试验表明本品能和食物成分结合,抑制糖和脂肪物质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志愿食用者饮用56%二锅头100ml后呼出气体中酒精浓度(mg/100ml)随时间(分钟)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分钟),纵坐标表示酒精浓度(mg/100ml)。

图2、志愿食用者饮用56%二锅头100ml和200ml样品后呼出气体中酒精浓度(mg/100ml)随时间(分钟)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分钟),纵坐标表示酒精浓度(mg/100ml)。

图3、志愿食用者饮用13.5%红葡萄酒200ml后呼出气体中酒精浓度(mg/100ml)随时间(分钟)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分钟),纵坐标表示酒精浓度(mg/100ml)。

图4、志愿食用者饮用13.5%红葡萄酒200ml和200ml样品后呼出气体中酒精浓度(mg/100ml)随时间(分钟)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分钟),纵坐标表示酒精浓度(mg/100ml)。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低甲氧基果胶10克、磷酸氢二钾0.15克、磷酸氢钙0.75克、砂糖150克,混合研磨后每包15克包装。

实施例2

低甲氧基果胶10克、碳酸氢钠0.09克、磷酸氢钙0.75克、砂糖100克、南瓜粉30克,在1000ml水中溶解,每瓶100ml包装,高温灭菌。

实施例3

海藻酸铵10克、柠檬酸钠0.6克、磷酸氢钙0.15克、砂糖200克、菠萝粉30克,混合研磨后每包15克包装。

实施例4

低甲氧基果胶10克、氢氧化钾0.02克、磷酸氢钙0.75克、砂糖100克,木糖醇5克、酸枣粉30克,在1000ml水中溶解,每瓶100ml包装,高温灭菌。

实施例5

海藻酸钾10克、碳酸氢钠0.06克、硫酸钙0.75克、砂糖50克,葡萄糖50克、胡萝卜粉30克,混合研磨后每包15克包装。

实施例6

果胶10克、磷酸氢二钠0.6克、磷酸氢钙0.75、浓缩苹果汁500ml,加水500ml溶解,每瓶100ml包装,高温灭菌。

实施例7

高甲氧基果胶10克、葡萄糖酸δ内脂0.06克、磷酸氢钙3克、砂糖100克、荔枝粉30克,混合研磨后每包15克包装。

实施例8

海藻酸钠10克、碳酸氢钠0.3克、磷酸氢钙0.75克、芒果粉80克,混合研磨后每包15克包装。

实验例效果评价

以上实施例中的制品如为固体,则按组分中1g成胶物质加入100ml水的比例溶解完全后用于以下试验,液体直接用于试验。

1.成胶性评价

分别取上述液体5ml加入容积为10ml的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13.5%、12%的红葡萄酒5ml,立即摇匀,5分钟后观察成胶情况。结果如表1。

表1

 

酒浓度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13.5%+++++++++++++++++++++++++++++++12%+++++++++++++++++++++++++++++++

+表示形成凝胶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解酒制品,加入酸性红酒后能形成凝胶体,能减少胃内游离的乙醇,抑制乙醇的体内吸收。

2.乙醇保持率评价

空白:56%乙醇1ml与0.2mlpH=2的盐酸的混合液或13.5%红酒1ml和2ml蒸馏水加入到10ml试管中。

试验:56%乙醇1ml与0.2mlpH=2的盐酸的混合液或13.5%红酒1ml加入以上实施例的制得的解酒制品液体1ml加入到10ml试管中混匀,10分钟后1000RPM离心20分钟,搜集上清液加入到1ml蒸馏水中,经适当稀释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液体中乙醇含量。乙醇保持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乙醇保持率(%)=[(空白值-试验值)/空白值]×100%

结果如表2:

表2

 

酒浓度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13.5%95%93%90%95%98%96%99%96%56%96%94%88%90%93%95%96%93%

上述实验证明,凝胶体物质中包裹有乙醇,使得游离乙醇量减小,乙醇保持率高,说明凝胶体中包裹的乙醇含量高。

3.对食物成分的凝胶化作用

1)对糖的凝胶化作用:分别取上述液体5ml加入容积为15ml的试管中,然后加入60%的砂糖溶液4ml,再加入pH=2的盐酸1ml,立即混匀,5分钟后观察成胶情况。结果如表3:

表3

 

糖浓度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60%++++++++++++++++++++++++糖浓度实施例7实施例860%++++++++

+表示形成凝胶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品加入砂糖后在模拟胃酸的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减少了游离的糖分子,因此可以抑制延缓糖的体内吸收。

2)对蛋黄的成胶性评价:分别取上述液体5ml加入容积为15ml的试管中,然后加入60%的蛋黄溶液4ml,再加入pH=2的盐酸1ml,立即混匀,5分钟后观察成胶情况。结果如表4:

表4

 

蛋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60%++++++++++++++++++++++++蛋黄实施例7实施例860%++++++++

+表示形成凝胶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品加入蛋黄后在模拟胃酸的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减少了蛋黄中的游离胆固醇,因此可以抑制延缓胆固醇的体内吸收。

3)对植物油的成胶性评价:分别取上述液体5ml加入容积为15ml的试管中,然后加入植物油4ml,再加入pH=2的盐酸1ml,立即混匀,5分钟后观察成胶情况。结果如表5:

表5

 

植物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100%++++++++++++++++++++++++植物油实施例7实施例8100%++++++++

+表示形成凝胶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品加入植物油后在模拟胃酸的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减少游离的脂肪酸,因此可以抑制延缓脂肪酸的体内吸收。

4.志愿者食用效果实验

采用实施例2的制品用于本实验。

挑选年龄在22-45岁,体重在55-75公斤的健康男性,平时有少量饮酒习惯者,随机分成4组。第1组:在1-3分钟内饮用56%的二锅头100ml,同时饮用普通果汁;第2组:在1-3分钟内饮用56%的二锅头100ml,同时饮用200ml本发明的制品;第3组:在1-3分钟内饮用13.5%的红葡萄酒200ml,同时饮用普通果汁;第4组:在1-3分钟内饮用13.5%的红葡萄酒200ml,同时饮用200ml本发明的制品。在饮酒前和饮用完毕后1小时内每隔5分钟、1小时后每隔10分钟测定呼气中酒精含量,直到不能测出为止。每个时间点测定的结果计算平均值。

结果如下:实验数据表明在饮用56%的二锅头100ml,没有饮用本发明的制品的情况下,饮酒后呼出气体在6个小时内含有很高的酒精浓度(图1),而同时饮用本发明的制品的情况下,呼出气体中酒精的含量比不饮用要明显降低,并且酒精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图2)。在饮用200ml红酒,没有饮用样品的情况下,呼出气体在120分钟内能测出酒精含量,处于饮酒状态(图3),而在同时饮用本样品的情况下,呼出气体在观察的15分钟-150分钟内没有测出酒精含量,处于非饮酒状态(图4),在15分内的呼出气体的酒精是饮酒后残留在口腔内酒精的缘故。因此,本发明能明显抑制延缓酒精吸收,降低血液酒精浓度,缩短酒精在体内滞留时间。

本发明的制品用于体外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制品和白酒、红酒以及食物成分混合后成胶体后,使食物中的游离可吸收分子减少,因此抑制延缓食物成分的吸收。体内试验表明本发明能明显抑制白酒和红酒中酒精吸收,降低血液酒精浓度,缩短酒精在体内滞留时间。该制品可以用于饮酒人群预防醉酒和治疗醉酒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