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中的相对变动的夹装置

用于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中的相对变动的夹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中的相对变动的夹装置。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夹装置,其用于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中的相对变动。该三重叠层包括邻近第二装饰构件的第一装饰构件,以及定位在它们的中心处的装饰部件。夹装置包括基部,其中定位销从该基部伸出,用于将装饰部件连接至夹装置。一突起从基部延伸,并与第一装饰构件配合以为夹装置提供枢转轴。第一及第二隆起从基部伸出。第一隆起与第一装饰构件配合并将第一装饰构件连接至夹装置。第二隆起与第二装饰构件配合并将第二装饰构件连接至夹装置。夹装置将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位置变动转换为旋转浮动,借此将装饰部件重新定位在这些装饰构件的中心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129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50483.2

  • 发明设计人 P·M·特纳;R·J·派尔克;M·J·尤因;

    申请日2009-06-25

  • 分类号B62D65/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彭武

  • 地址 美国密执安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14: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13

    授权

    授权

  • 2010-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2-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大致涉及紧固设置,具体涉及在组装机动车过程中 用于定位并附接部件的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多数当代机动车均使用大量的覆盖及装饰板件来提供富 有美感的内外表面。迄今为止,采用了各种紧固设置在沿机动车的各 个位置处固定覆盖及装饰板件。这样的板件通常例如通过使用定位销 及夹(clip)而安装至车辆基础结构(例如,金属框架或内部板件)。 定位销用于沿车辆框架适当定位覆盖板,夹则将其保持就位。

[0003]通常,除了(或替代)直接连接至车辆基础结构,各个板 件还彼此相互紧固或附接在一起。此外,还有通过附接到两块或更多 块板件而被整体支撑的各种车辆部件(也称为“总装装饰部件”),从 而形成可被称为三重装饰件叠层的设置。并非所有总装装饰部件均可 仅由其紧固特征定位。例如,因其独特的功能或外观,可能会要求对 部件精确定位。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及损伤问题,使用现有技术的附接 固定件可能是不理想的,并且可能会增加设计及制造成本。

[0004]在车辆的制造及组装中,构件之间的某些位置变动在某种 程度上是固有的。这样的位置变动可因以下因素而形成,例如个体部 件的制造公差、车体上用于各个体部件的附接特征、紧固件转矩影响、 以及热膨胀或收缩等。最佳的附接策略会将变动叠层推离关键界面, 借此防止变动影响功能或外观。但是,在将装饰部件作为一个系统组 装到车辆中时,并不总是能够隔离或消除位置变动,结果对于终端用 户该变动可能仍然保持可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夹装置,其将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 中两个主要部件之间的相对变动,并为必须定位在两个主要装饰部件 的变动中心点处的第三部件提供定位特征。具体而言,这两个主要部 件的位置会单独变化(即,车横向上的(cross-car)位置变动),也会 相对于彼此而以任意量变化(即,关联变动)。本发明设计成利用定 位在两个主要装饰部件之间的长度固定的夹装置(或连接件)的旋转 浮动来平衡装饰叠层中的任何位置变动。这种恒定的对中浮动使得夹 装置能为根据设计要求必须定位在两个主要部件的变动中心处的第 三装饰部件提供控制特征。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平衡三重装饰 件叠层中的相对变动的夹装置。该三重叠层包括第一及第二装饰构 件,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取向成使得所述第一装饰构件的一个端 部与所述第二装饰构件的互补端部相邻。第三装饰构件定位在所述第 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中心处并被附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第 一装饰构件限定位于其第一端部处的接收槽和第一腔。类似地,第二 装饰构件限定位于其第二端部处的第二腔。

[0007]所述夹装置包括基部,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表面。定 位销从所述第一表面伸出,并操作成与所述第三装饰构件配合,借此 将所述第三装饰构件连接至所述夹装置。一突起从所述基部的第二表 面延伸,并操作成与所述接收槽配合,以便为所述夹装置提供枢转轴。 从所述第二表面伸出有第一及第二隆起。所述第一隆起构造成与所述 第一腔配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第一装饰构件。所述第二隆起构 造成与所述第二腔配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第二装饰构件。所述 突起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协作,以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位 置变动转换为所述夹装置的旋转浮动,借此将所述第三装饰构件重新 定位至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中心处。

[0008]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将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分别 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位置变动而在所述第一及 第二腔内移动。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隆起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 件的变动路径大致垂直的第一路径移动,而所述第二隆起沿也与所述 变动路径大致垂直的第二路径移动。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一 及第二隆起在所述基部的相对两端处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垂直延伸。 此外,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优选取向成与所述基部的中心基本等距。 最后,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至少局部呈圆柱形。

[0009]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突起被构造成响应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位置变动而在所述接收槽内沿第三路径 移动。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变动路径大致平 行。所希望的是,所述突起包括在其近端处附接至所述基部的杆部、 以及从所述杆部的远端延伸的凸缘部。此外,所述突起优选从所述第 二表面大致垂直延伸,取向成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基本等距。

[0010]根据再一个方面,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突起大致同轴相对地 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此外,所述定位销优选取向成与所述第一及第 二隆起基本等距。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三重 装饰件叠层。该装饰件叠层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装饰构件,以及用 于平衡相对变动的夹装置。第一装饰构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 限定与纵向细长的第一腔相邻的横向细长的接收槽。第二装饰构件具 有限定纵向细长的第二腔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附接 至所述车辆并取向成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邻。第三装 饰构件操作附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并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及 第二装饰构件的中心处。

[0012]所述夹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的基部。定位 销从所述第一表面伸出以与所述第三装饰构件配合,并借此将所述第 三装饰构件连接至所述夹装置。一突起从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延伸, 且可旋转地与所述接收槽配合以便为所述夹装置提供枢转轴。第一及 第二隆起从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伸出。所述第一隆起与所述第一腔配 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装饰构件。以类似方式,所述第 二隆起与所述第二腔配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装饰构 件。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分别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腔内纵向移 动,并且所述突起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横向变 动而沿所述接收槽横向移动,借此将所述第三装饰构件重新定位在所 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中心处。

[0013]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隆起响应于第一及 第二装饰构件的位置变动,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变动路径 大致垂直的第一路径移动。此外,所述第二隆起沿与所述第一路径相 对并与所述变动路径大致垂直的第二路径移动。理想的是,所述突起 被构造成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路径大致垂直并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 饰构件的所述变动路径大致平行的第三路径移动。

[0014]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在所述基部的相对两 端处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垂直延伸,并与所述基部的中心基本等距。 以类似方式,所述突起优选地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垂直延伸,并取向 成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基本等距。还希望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突起大 致同轴相对地从所述第一表面大致垂直延伸。最后,所述突起优选包 括在其近端处附接至所述基部的杆部、以及从所述杆部的远端延伸的 凸缘部。

[0015]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 包括第一装饰构件,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限定位于纵向细长 的第一腔内侧的横向细长的接收槽;以及第二装饰构件,其具有限定 纵向细长的第二腔的第二端部。所述装饰构件附接至车辆基基础结构 并取向成使得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邻。一装饰部件附接至 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并定位在它们的中心处。

[0016]该车辆还包括夹装置,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表面 的基部。定位销从所述第一表面伸出,以与装饰部件配合,并借此将 所述装饰部件连接至所述夹装置。一突起从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延 伸,以可旋转地与所述接收槽配合并为所述夹装置提供枢转轴。第一 及第二隆起在所述突起的相对两侧从所述第二表面伸出。所述第一隆 起与所述第一腔配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装饰构件。所 述第二隆起与所述第二腔配合,以将所述夹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装饰 构件。所述第一及第二隆起分别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腔内纵向 移动,并且所述突起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横向 变动而沿所述接收槽横向移动,借此将所述装饰部件重新定位在所述 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的实际中心处。

[0017]结合附图及所附权利要求,通过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方式及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将很容易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及 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集成并使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机动车辆的后部的立 体视图;

[0019]图1A是图1中左手边和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tulip panel)、 高位刹车灯(CHMSL)、及夹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用于平衡三重装饰件 叠层中的相对变动的夹装置的立体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可操作地附接至左手边和右手边郁金香形板 件的夹装置的放大立体视图;以及

[0022]图4是图3的左手边和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及夹装置的仰 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考附图,在所有这些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 部件,图1是代表性机动车的后部的立体视图,总体表示为10,本发 明可与其结合并实施。应当容易理解,图1仅是本发明可借以实施的 示例性应用。因此,本发明决不限于图1的车辆构造。例如,尽管图 1中示出了车辆10作为标准轿车,但本发明也可结合到任何机动车辆 中,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型多功能车、轻型卡车、重型车辆、小 型货车、公共汽车、船只、飞机等。最后,这里的附图并非按比例绘 制,仅为说明之目的而提供。因此,图中所示的具体及相对尺寸不应 被视为构成限制。

[0024]首先参考附图中的图1,车辆10具有总体表示为12的主体 或车辆结构,其包括车顶结构14、左手边后板件16及右手边后板件 18、以及两个门组件(其中一个在图1中可见并由附图标记20表示)。 应当注意,车顶结构14被示作可折叠顶篷组件,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左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这里也称为“第一装饰构件”)邻 近于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4(这里也称为“第二装饰构件”)而横向 定位。将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安装至车辆结构12的相应 段,位于盖板或行李箱盖26与车顶结构14之间。郁金香形板件22、 24协作,以在车顶结构14与盖板26、左手边后板件16及右手边后 镶板18之间提供富有美感的过渡表面。如以下详尽细节所述,将高 位刹车灯(CHMSL)组件28(在这里也称为“第三装饰构件”或“装 饰部件”)安装在车辆10的后部上位于车辆结构12的中央位置处, 优选位于后窗30下方。

[0025]图1A是图1的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及CHMSL 灯28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夹装置32的分解视图。夹装置32 设计成平衡三重装饰件叠层(在这里由(但不明确限于)郁金香形板 件22、24及CHMSL灯28表示)中两个主要部件之间的相对变动。 例如,因为构件组装变动(build-to-build variation)及个体部件制造 公差的原因,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的位置可单独变化(在 本领域中称为“车横向上的位置变动”)。郁金香形板件22、24的位 置也可相对于彼此变化任意量(在本领域中称为“关联变动”),这可 能是由于车体上用于个体部件的附接特征、紧固件转矩影响、热膨胀 或收缩等而引起的。三重装饰件叠层中会被终端用户视觉感知的任何 相对变动都是不希望的。

[0026]左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具有内侧部分(这里也称为“第一 端部”),在图1A中由34表示,其接近图1的车厢盖26并与外侧部 分(或“第三端部”)36相对。类似地,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4具有 内侧部分(这里也称为“第二端部”),由38表示,其也接近车厢盖 26,并与外侧部分(或“第四端部”)40相对。如在所有这些视图中 所见,将主装饰构件(即,郁金香形板件22、24)安装至车辆结构 12并取向成使得左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的第一端部34与右手边郁金 香形板件24的第二端部38相邻。

[0027]参考图1A及图4,左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的第一端部34 限定横向细长的接收槽50。根据优选实施,接收槽50具有大致水平 的叉状轮廓,并定位在纵向细长的(第一)腔或沟52内侧。右手边 郁金香形面板24的第二端部38还限定纵向细长的(第二)腔或沟54。 第一及第二腔52、54优选为长椭圆形,取向成彼此平行,并相对于 接收槽50对角偏置。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预期范围的情况 下,接收槽50可贯通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4的第二端部38形成。 第一及第二腔52、54沿其相应端部34、38的相对位置掉换也落入本 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

[0028]夹装置32在图2中示出,其具有大致平坦、固定长度的基 部42,该基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4及第二表面46。定位销48从 基部42的第一表面44向外伸出。呈具有倒圆端部的大致圆柱形节段 的定位销48从基部42大致垂直延伸。定位销48被构造成(即,尺 寸和位置设定成)与第三装饰构件,即CHMSL组件28配合,并借 此将夹装置32连接至该第三装饰构件。根据这里所示的代表性应用, CHMSL组件28包括位于其后侧用于接收定位销48的互补槽,借此 将CHMSL组件28机械连接至夹装置32。定位销48还起到定位特征 的作用,以在CHMSL组件28组装至车辆10时确保CHMSL组件28 被定位在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的变动中心点处。

[0029]在图2中由60总体表示的突起优选以垂直方式从基部42 的第二表面46伸出。突起60优选地包括在其近端处附接至基部42 的大致圆柱形杆部62,以及从杆部62的远端部伸出的凸缘部64。根 据图2的优选实施方式,定位销48与突起60大致同轴相对地从基部 42的第一表面44延伸。突起60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与接收槽50配合, 以为夹装置32提供枢转轴。换言之,凸缘部64(即,并置的第一截 锥半部63及第二截锥半部65)可被压入接收槽50中并与接收槽50 卡合。一旦正确配合,夹装置32就可沿接收槽50的长度前后移动, 并同时绕突起60枢转,两个动作统称为夹装置32的“旋转浮动”。

[0030]第一及第二大致圆柱形的隆起66、68分别从第二表面46 向外伸出。理想的是,隆起66、68在基部42的相对两端从第二表面 46大致垂直延伸。此外,第一及第二隆起66、68优选取向成与基部 42的中心C(作为夹装置32的旋转中心)基本等距。换言之,第一 隆起66与中心C之间的距离D1等于第二隆起68与中心C之间的距 离D2。此外,定位销48及突起60二者优选取向成与第一及第二隆 起66、68基本等距。如在图4中所见,第一隆起66被构造成(即, 位置及尺寸确定成)与第一腔52配合,借此将夹装置32连接至第一 装饰构件(例如,左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以类似方式,第二隆起 68被构造成与第二腔54配合,借此将夹装置32连接至第二装饰构件 (例如,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4)。

[0031]突起60与第一及第二隆起66、68协作,以将第一及第二 装饰构件22、24的位置变动转换为夹装置32的旋转浮动,借此将第 三装饰构件(例如,CHMSL组件28)重新定位至第一及第二装饰构 件(例如,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的实际中心处。换言之, 本发明采用位于两个主要装饰部件之间的长度固定的夹装置32的旋 转浮动来平衡三重装置叠层中的任何位置变动。举例来说(并非限 制),当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在其线性距离上相互变动时, 通过在两个主要部件之间居中的连接件32绕其自身中心枢转并横向 移动,无论个体或组合变动量是多少,都可将该变动转换为该连接件 32的旋转运动。左、右手边郁金香形板件22、24之间的变动(分别 由图3中的箭头A1及A2来表示)将迫使夹装置32旋转(由箭头A3 及A4表示),平衡夹的对中特征(即,定位销48)。夹装置32的漂 移由接收槽50控制。

[0032]再参考图4,响应于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22、24的位置变 动,第一隆起66沿与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22、24的变动路径V1大 致垂直的第一路径P1在第一腔52内移动。以类似方式,第二隆起68 沿与第一隆起66的第一路径P1平行并与装饰构件22、24的变动路 径V1大致垂直的第二路径P2在第二腔54内移动。最终,突起60被 构造成沿第三路径P3移动接收槽50的长度,该第三路径大致垂直于 第一及第二路径P1、P2并大致平行于第一及第二装饰构件22、24的 变动路径V1。

[0033]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熟悉 本发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存在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替代设计及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