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

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的cDNA片段用5’端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后得到的cDNA双链进行变性处理,然后用磁珠技术进行cDNA双链分离;对分离得到的cDNA单链进行复性,形成具有具有不同二级结构的单链cDNA,分别回收,进行PCR反应形成双链;将PCR片段经限制酶酶切,克隆测序。本发明采用的测序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miRNA克隆测序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5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35667.1

  • 发明设计人 周波;刘红林;

    申请日2010-07-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2: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9-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10 授权公告日:20111221 终止日期:20120723 申请日:201007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12-21

    授权

    授权

  • 2011-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10 申请日:2010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icroRNA前体二级结构特性的单链cDNA文库分离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目前首选的microRNA(miRNA)实验室鉴定方法是对依大小分离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分析。最初的试剂盒是用来克隆约22nt的小干涉RNA分子,但似乎对内源性的小RNA分子也有作用。于是,许多这样的试剂盒也被用来克隆miRNA。克隆小RNA的试剂盒发展很快,当前许多已知的miRNA就是用这些试剂盒鉴定出来的。所有试剂盒的原理都相同,仅在操作的细节上有所不同。简而言之,将总RNA样本用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回收20-25nt大小的RNA。将5’和3’接头分子(Adapter)连接到RNA上,以接头分子为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克隆到载体,构建cDNA文库。最后将每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起源于基因组的小RNA。

对于单链的cDNA合成,需要将3’接头连接到成熟的miRNA,引入一个反转录引物的退火位点。在寡核苷酸的化学合成过程中,为了防止成熟miRNA和接头自我成环,在连接前小RNA通常要经脱磷酸处理,要在3’接头的3’羟基末端连接上一个非核苷基团。另外一个很普遍的作法是,将3’接头5’端腺苷酸化,免去了小RNA脱磷酸的步骤。还有的是用poly(A)连接酶将poly(A)尾巴来代替3’接头分子连接到小RNA分子上,就用oligo(dT)来当反转录的引物。

通过克隆测序发现miRNA共同的局限性是:由于小RNA文库中的siRNA(小的干涉RNA)较多,导致克隆效果大大降低,对于低水平表达,或特定时期,或稀有细胞类型中的miRNA难以找到。例如McDaneld等(McDaneld,T.G,Smith,T.P.,Doumit,M.E.,Miles,J.R.,Coutinho,L.L.,Sonstegard,T.S.,Matukumalli,L.K.,Nonneman,D.J.,Wiedmann,R.T.MicroRNA transcriptome profiles during swine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BMC Genomics.2009,10:77-88)用小RNA的cDNA文库测序的方法来研究micorRNA在猪骨骼肌中的表达,一共做了5000个克隆测序,在得到的600个不同的克隆序列中,只确认了约150个已知的microRNA序列和约70个未知的microRNA序列,其余大部分不是microRNA序列。可见新microRNA的筛选采用小RNA的cDNA文库克隆测序的方法还是可行的,只是效率较低,测序结果中重复的序列较多。在5000个克隆中仅有约600个不同的小RNA序列(12%),而且这600个中也只有一小部分(36%)是miRNA序列。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地分离miRNA前体的方法,以此提高miRNA的克隆测序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microRNA前体的发夹二级结构特性来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后将PCR片段经限制酶酶切,克隆测序;该方法在进行PCR扩增之后、PCR片段酶切之前还需要对所获得的PCR产物进行microRNA前体片段的不同二级结构单链分离;所述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得到的cDNA片段用5’端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后得到的cDNA双链进行变性处理,然后用磁珠技术进行cDNA双链分离;

(2)对步骤(1)中得到的单链进行复性,得到具有microRNA前体片段的二级结构的cDNA;

(3)通过电泳分离步骤(2)中得到的cDNA,得到具有不同二级结构的单链cDNA,分别回收,进行PCR反应形成双链。

其中,步骤(1)中PCR扩增引物为:F:5’-AAAGATCCTGCAGGTGCGTCA-3’,R:5’-GTCTCTAGCCTGCAGGATCGATG-3’;扩增后得到的cDNA双链变性处理条件为95℃时5min。

步骤(2)中单链cDNA复性过程为在以下条件下依次进行:94℃时2min,60℃时30sec,72℃时1min,4℃时5min。

步骤(3)中电泳分离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或二维电泳,电泳结束后银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单链cDNA文库分离克隆测序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了miRNA前体的发夹形二级结构特点来分离miRNA前体,提高了miRNA的克隆测序效率;同时本发明在电泳时未加任何染料,在电泳结束后再进行银染,保证了具有不同二级结构的DNA分子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从小RNA合成的cDNA文库分离出microRNA前体cDNA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小RNA提取

使用罗氏公司的小RNA(<100bp)提取试剂盒(High Pure miRNA IsolationKit,Cat.No.05 080 576 00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加400μL 20%结合缓冲液(Binding Buffer)到一个2mL的空试管中;

2)加1~50mg的肌肉组织样品到试管中,用匀浆机将组织打碎;

3)将试管在4℃下,14000rpm离心2min,后取上清液约150-188μL到另一个新的1.5mL的试管中;

4)加312μL的Binding Buffer,震动3×5s;

5)将试剂盒中的滤管和收集管组装好,将混合液吸入上面的滤管中;

6)13000×g离心30s,收集下面收集管中的液体;

7)再加200μL的结合增强缓冲液(Binding Enhancer)到收集管中,震动3×5s;

8)将试剂盒中的滤管和收集管组装好,将混合液吸入上面的滤管中;

9)13000×g离心30s,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

10)加500μL的冲洗缓冲液(Wash Buffer)工作液到滤管中;

11)13000×g离心30s,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

12)加300μL的Wash Buffer工作液到滤管中;

13)13000×g离心30s,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

14)13000×g离心1min;

15)将滤管置于一个新的1.5mL的试管中,加100μL洗脱缓冲液(Elution Buffer)(为了提高RNA浓度,加50μL Elution Buffer也行,但会损失产量约30%),在15~25℃下孵化1min;

16)13000×g离心1min;

17)这样<100nt miRNA就提出来了,可以直接做RT-PCR或者保存于-80℃下以备用。

2、小RNA的细菌碱性磷酸酶(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处理

小RNA的克隆要使用小RNA克隆试剂盒(Small RNA Cloning Kit)。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1~100ng的小RNA中加入去核糖核酸酶的双蒸水(RNase freeddH2O),总量至42μL。

2)在小试管(Microtube)中配制如下反应液:

Small RNA                            42μL

核糖核酸酶抑制剂(RNase Inhibitor)    1μL

10×BAP Buffer                       5μL

BAP                                  2μL

Total                                50μL

3)使用微量移液管(Micropipetman)轻轻混匀后,37℃反应1小时。

4)加入50μL的RNase free ddH2O,将总体积调至100μL后,再加入等量的苯酚/氯仿/异戊醇,在振荡器上振荡5~10秒钟,使其充分混匀。

5)4℃15,000rpm离心5分钟,将上清(水层)转移到新的Microtube中。注意不要取到中间层。

6)再次加入等量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混匀后,离心回收上层。

7)加入等量的氯仿/异戊醇,在振荡器上混匀5~10秒钟。

8)4℃15,000rpm离心5分钟,将上清(水层)转移到新的Microtube中。

9)向上清中加入1/10体积的3M醋酸钠(Sodium Acetate)、4μL的Dr.GenTLE沉淀载体(Dr.GenTLE Precipitation Carrier)、2.5倍体积的乙醇,充分混匀。

10)-80℃放置1小时后,4℃15,000rpm离心1小时,轻轻倒掉上清,保留沉淀。

11)用80%乙醇清洗沉淀。

12)风干后(注意不要过于干燥),用14μL的RNase free ddH2O溶解。

13)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质量。

3、3’接头分子(Adaptor)的连接

1)在Microtube中配制如下反应液。

0.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3μL

serum albumin,BSA)

RNase Inhibitor              1μL

3’Adaptor                   1μL

BAP处理Small RNA             14μL

Total                        19μL

2)加入30μL的T4的核糖核酸连接缓冲液(T4 RNA Ligation Buffer),用Micropipetman混匀(此Buffer比较粘,操作时要注意)。

3)加入1μL的T4RNA Ligase,用Micropipetman充分混匀。

4)15℃反应1小时。

4、MAGNOTEX-SA的吸附

1)移取210μL的2×B/W Buffer到Microtube中,再加入210μL的RNase free ddH2O配制成1×B/W Buffer。

2)将磁性-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MAGNOTEX-SA,Magnet Beads)充分混匀后,取10μL至新的离心Microtube中。

3)将Tube置于磁力分离架(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

4)加入10μL的2×B/W Buffer,在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后,置于Magnetight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B/W Buffer中含有Tritonx-100,易起泡,但对反应没有影响。)

5)弃上清,加入50μL的2×B/WBuffer。

6)向上述2、的连接反应液中加入50μL上述5)中制备的Magnetbeads,充分混匀。

7)25℃静置1小时。

8)反应结束后,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

9)弃上清后,加入100μL的1×B/W Buffer,用Vortex短时间振荡,使Beads混匀。

10)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弃上清。

11)加入100μL的RNase free ddH2O,轻轻混匀。此水溶液在进行下步实验之前不要去除。

5、5’末端磷酸化

1)在Microtube中于冰上配制如下反应液。

RNase free ddH2O               38μL

RNase Inhibitor                1μL

T4的多聚核苷酸激酶             10μL

(Polynucleotide Kinase,PNK)缓冲

液(5×T4PNK Buffer)

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1μL

Total                          50μL

2)将上述试验操作4的步骤11)中制备的Beads水溶液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然后向其Microtube中加入50μL上述1)配制的反应液,用Micropipetman轻轻混匀。

3)37℃反应30分钟。

4)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

5)弃上清,加入100μL的1×B/W Buffer,短时间在Vertex上振荡使Beads混匀。

6)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弃上清。

7)加入100μL的RNase free ddH2O,轻轻混匀。此水溶液在进行下步实验之前不要去除。

6、5’Adaptor的连接

1)在Microtube中于冰上配制如下反应液,充分混匀。

RNase free ddH2O           14μL

T4RNA Ligation Buffer*     30μL

0.1%BSA                   3μL

5’Adaptor                 1μL

RNase Inhibitor            1μL

T4 RNALigase               1μL

Total                      50μL

*此Buffer比较粘,操作时要注意。

2)将上述实验操作5的步骤7)中制备的Beads水溶液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然后向其Microtube中加入上述1)配制的反应液,用Micropipetman轻轻混匀,15℃反应1小时。

3)加入50μL的RNase free ddH2O充分混匀后,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

4)弃上清,加入100μL的1×B/W Buffer,短时间在Vertex上振荡使Beads混匀。

5)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弃上清。

6)加入100μL的RNase free ddH2O,轻轻混匀。此水溶液在进行下步实验之前不要去除。

7、反转录反应

1)在Microtube中于冰上配制如下反应液。

5×反转录缓冲液(5×RT Buffer)                  4μL

dNTP混合液(dNTP Mixture)                       4μL

RNase Inhibitor                                1μL

PCR-R和反转录引物(PCR-R&RT-Primer)             1μL

M-MLV反转录酶(M-MLV,莫洛尼鼠白血病逆转录病毒) 1μL

Total                                          11μL

PCR-R&RT-Primer:5’-GTCTCTAGCCTGCAGGATCGATG-3’

2)将上述实验操作6的步骤7)中制备的Beads水溶液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然后向其Microtube中加入9μL的RNase free ddH2O,75℃处理5分钟后,冰上静置1~2分钟。

3)再向其Microtube中加入上述1)中配制的反应液11μL,均匀混合后42℃反应1小时。

4)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

5)去除上清,加入100μL的1×B/W Buffer,短时间在Vertex上振荡使beads混匀。

6)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弃上清。

7)加入100μL的RNase free ddH2O,轻轻混匀。此水溶液在进行下步实验之前不要去除。

8、PCR扩增

1)在Microtube中于冰上配制如下反应液。

RNase free ddH2O        12μL

2×PCR Buffer           25μL

dNTP Mixture            5μL

PCR引物(PCR-Primer)F    1μL

PCR-R&RT-Primer         1μL

Taq酶                   1μL

Total                   45μL

2)将上述实验操作7的步骤7)中制备的Beads水溶液在Magnetight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然后向其Microtube中加入5μL的0.1N NaOH,用手指轻弹Microtube混匀(注意不能用Micropipetman混匀,因为磁珠会吸附于Tip壁上)。

3)25℃放置5分钟后,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

4)取上清移至0.2mLPCR反应管中。

5)加入45μL上述1)中配制的反应液,充分混匀。

6)在Thermal Cycler PCR仪上按以下条件进行PCR反应。

94℃  2min

72℃  3min

4℃   ∞

7)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8)胶回收连接了接头的成熟miRNA片段(较小)和接了接头的miRNA前体片段(较大)并纯化。这些DNA片段以备用。

9、miRNA前体片段的不同二级结构单链分离

1)在Microtube中于冰上配制如下反应液:

RNase free ddH2O            12μL

2×PCR Buffer               25μL

dNTP Mixture                5μL

PCR-Primer-F(5’生物素标记) 1μL

PCR-Primer-R                1μL

Taq酶                       1μL

回收的miRNA前体片段         5μL

Total                       50μL

PCR-Primer-F:5’-AAAGATCCTGCAGGTGCGTCA-3’

PCR-Primer-R:5’-GTCTCTAGCCTGCAGGATCGATG-3’

2)PCR反应程序:

94℃ 2min

72℃ 3min

4℃  ∞

3)取5μL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约120bp。

4)如果电泳检测条带较好,再进行以下实验。将PCR产物在PCR仪上进行变性处理:95℃5min,将PCR产物取出后速置于冰水之中,以后操作都在冰上进行。

5)MAGNOTEX-SA的吸附

a、移取210μL的2×B/W Buffer到Microtube中,再加入210μL的RNasefree ddH2O配制成1×B/W Buffer。

b、将磁性-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MAGNOTEX-SA,Magnet Beads)充分混匀后,取10μL至新的离心Microtube中。

c、将Tube置于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

d、加入10μL的2×B/W Buffer,在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后,置于Magnetight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B/W Buffer中含有Tritonx-100,易起泡,但对反应没有影响。)

e、弃上清,加入45μL的2×B/WBuffer。

f、向上述4的变性PCR产物中加入45μL上述e中制备的Magnet beads,充分混匀。

g、25℃静置1小时。

h、反应结束后,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

i、吸取上清到一个新的PCR管(存起备用)后,加入100μL的1×B/WBuffer,用Vortex短时间振荡,使Beads混匀。

j、将Microtube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弃上清。

k、加入100μL的RNase free ddH2O,轻轻混匀。此水溶液在进行下步实验之前不要去除。

6)将上述操作制备的Beads水溶液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钟后去上清,然后向其Microtube中加入5μL的0.1N NaOH,用手指轻弹Microtube混匀(注意不能用Micropipetman混匀,因为磁珠会吸附于Tip壁上)。25℃放置5分钟后,在Magnetight Separation Stand上静置30秒。取上清移至0.2mLPCR反应管中。

7)将上述的PCR管置于PCR仪中:94℃2min,60℃30sec,72℃1min,4℃5min。使得miRNA的发夹前体形成。

8)将上述的PCR产物进行未变性的聚丙烯酰胺电泳或二维电泳,银染(注意要用银染,EB不能染单链DNA),拍照。

9)将电泳结果进行分析,跑在最前面的为引物二聚体,发夹结构的单链DNA在中间,非发夹结构的单链DNA在最后。

10)分别将凝胶中不同位置的DNA进行回收,回收滤液后进行乙醇沉淀。

11)以回收的单链DNA为模板,还是用原来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得到双链后,电泳纯化回收PCR产物,乙醇沉淀。

10、PCR片段的Sse8387 I酶切及克隆测序

由于克隆的片段较小,易产生假阳性,故需要进行酶切后再用专用的载体进行克隆,以提高克隆效率。

1)在Microtube中配制如下反应液。

dH2O                        34μL

10×M Buffer                5μL

0.1%BSA                    5μL

上述实验操作9-11)的PCR产物  5μL

Sse8387I(10U/μL)           1μL

Total                       50μL

2)37℃过夜反应。

3)加入5μL的3M NaOAc(pH5.2)、125μL的100%乙醇混匀后,-80℃放置30分钟。

4)4℃15,000rpm离心15分钟后,轻轻倒掉上清。

5)用80%乙醇清洗沉淀。

6)风干后(注意不要过于干燥),将沉淀用5μL的TE Buffer溶解。

7)加入1μL的6×载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36%Glycerol、30mMEDTA、0.05%BPB、0.050%XC)进行1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gel)(未变性)电泳(Marker:20bp DNA Ladder)。

8)BPB泳动至4/5胶长时即停止电泳。把胶放入新配制的染色液EtBr中进行染色。

9)用干净刀片,把目的片段切出。目的片段长度是RNA长度+PCR PrimerF+RT-Primer之和再用Sse8387I酶切后的片段长度(Sse8387 I酶将切去22bp)。例如:RNA长度为70mer,PCR片段长度为120bp;用Sse8387I酶切后的长度为98bp。

10)在0.5mL Microtube底部用18G的针扎一个孔,插入1.5mL或者2mL Microtube内,用封口膜等把配套的Microtube固定。

11)将切取的胶块放入配套好的0.5mL Microtube底部,4℃15,000rpm离心2min。通过本方法能把胶破碎,破碎胶将移至下部管的底部。如果0.5mL管底部还有胶残留,可以再离心2min。

12)取出0.5mL Microtube,在下部Microtube中加入50~100μL的1×MBuffer(10mM Tris-HCl,pH7.5,10mM MgCl2,1mM DTT,50mM NaCl)。

13)25℃放置1小时(中间反复颠倒混合数次)。

14)把胶液加入SUPREC-01中,4℃15,000rpm离心2min,回收滤液后进行乙醇沉淀。

15)将纯化后的PCR Sse8387I酶切片段和50ng Pst I酶切后的Vector(pUC118 Pst I/BAP)适量混合后,加入等量的Solution I中(DNA Ligation Kit Ver.2.0),Solution I请于冰中融解。16℃反应30分钟。

16)取连接液的一部分转化至E.coli JM109 Competent Cells中。

①全量(10μL)加入至100μL的JM109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分钟。

②42℃加热90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1-2分钟。

③加入890μL的SOC培养基,37℃振荡培养60-120分钟。

SOB培养基:

配制每升培养基,在9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

胰化蛋白胨    20g

酵母提取物    5g

NaCl          0.5g

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溶解。加10mL 250mmol/L KCl溶液(将1.86gKCl用100mL去离子水溶解即配成250mmol/L KCl溶液)。用5mol/LNaOH调pH值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在15psi(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该溶液在使用前,加入5mL灭菌的2mol/LMgCl2[2mol/L MgCl2溶液的配制方法如下:用90mL去离子水溶解19g MgCl2,用去离子水调整体积为100mL,在15psi(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

SOC培养基:

SOC培养基除含有20mmol/L葡萄糖外,其他成分与SOB培养基相同。SOB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冷至60℃或60℃以下,加20mL除菌的1mol/L葡萄糖溶液(1mol/L葡萄糖溶液的配制方法是:用90mL去离子水溶解18g葡萄糖,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用0.22μm滤器过滤除菌)。

④8000rmp,离心1min,轻轻吸去800μL上清液,留下约200μL上清液,用灭菌枪头重悬沉淀,将菌混匀,在含有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5-Bromo-4-chloro-3-indolyl β-D-galactopyranoside,X-Gal)、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B-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Amp的L-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分两次涂板培养12~20h,形成单菌落。

LB/Amp/X-Gal/IPTG平板培养基:

组份浓度

1%(W/V)          蛋白胨(Tryptone)

0.5%(W/V)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1%(W/V)          NaCl

0.1mg/mL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0.5%(W/V)        IPTG

0.04mg/mL         X-Gal

1.5%(W/V)        琼脂粉(Agar)

配制量1L

配制方法:

a、称取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Tryptone          10g

Yeast Extract     5g

NaCl    10g

b、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c、滴加5NNaOH溶液(约0.2mL),调节pH值至7.0。

d、加水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L后,加入15gAgar。

e、高温高压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

f、加入1mL Ampicillin(100mg/mL)、1mL IPTG(24mg/mL)、2mL X-Gal(20mg/mL)后均匀混合。

g、铺制平板(30~35mL培养基/90mm培养基)。

h、4℃保存平板。

⑤将平板用封口胶封住,放入4℃冰箱中显色1h,计数白色、蓝色菌落。

⑥用灭菌枪头挑选白色菌落放入已加入10μL灭菌超纯水的PCR管中,取1-2μL悬液作为模板,使用菌液PCR法等确认载体中插入片段的长度大小。

⑦取重组阳性菌落悬浊液5μL放入2mL SOC液体培养基(含Amp100ug/mL),37℃、振荡培养12-20h。

17)涂平板后进行37℃过夜培养,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PCR鉴定引物用BcaBESTTM Sequencing Primers或M13Primers,不易产生假阳性。

18)经PCR鉴定后的阳性克隆经扩培后,培养的菌液(1mL左右)送上海Invitrogen公司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PCR鉴定得到的136个阳性单克隆的菌液,有111个阳性单克隆的菌液测序成功,其中有3个序列为重复序列,共测得108个不重复序列。

实施例2

采用本方法来研究猪的miRNA,分离回收了凝胶中两个不同区的cDNA单链,恢复为双链后再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用BioEdit和RNAfold软件分析后,发现A区和B区克隆测序结果中发夹序列的比率明显不同。在A区的63个测序结果中,所有序列几乎全部为“三叶草”型二级结构,无一基本符合miRNA前体的发夹型二级结构标准。这说明,这一区的小RNA多不是miRNA前体。而在B区的45个测序结果中,共找到了5个基本符合miRNA前体发夹型二级结构的序列,但其他大部分序列仍不符合miRNA前体发夹型二级结构的定义要求(表1)。A区和B区的发夹结构序列数目经SPSS 13.0软件的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显著(P<0.05)(N=108,最小期望频数为2.08,2×2表格采用连续校正的卡方值为5.039,双尾P值为0.025<0.05)。

表1A区和B区的单克隆测序结果对比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将不同二级结构的小RNA cDNA单链分离回收,具有明显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