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

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有基于模型的监测模块(30)、信号适配模块(20)、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和操作接口(50)组成。该监测系统应用于虚拟链路复用物理链路的交换式局域网络;在这样网络中,采用本发明能够对于多条虚拟链路进行先入先出多路复用排队后的输出流量进行监测,即:测量属于某条虚拟链路的相继两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并根据物理链路的历史占用情况监视时延抖动是否合理。利用本发明的监测结果,可以辅助流量管制,即:检查并限制多用复用排队输出流量的突发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771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34496.2

  • 发明设计人 李峭;尚文轩;何锋;

    申请日2010-11-08

  • 分类号H04L12/26;H04L12/56;

  • 代理机构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有浩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48: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5-16

    授权

    授权

  • 2011-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26 申请日:2010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虚拟链路复用物理链路的交换式局域网络,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充分考虑了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下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交换式局域网络中,带有MAC层封装的数据包被称为“帧”。每台计算机主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主机,以下简称“主机”)通过网络接口接入到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交换机提供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服务,即:根据帧中的MAC地址将它们向不同的端口转发。一个“帧”在物理链路上完整的传输时间包含:帧本身数据串行传输时间,以及帧前后的一套“勤务信号”所占时间——包括:前导字、定界符、链路校验、物理链路的“帧间间隔”(IFG)等。

在物理链路模型中,物理链路的码传输速率是固定的,设为C。帧承载的数据包的长度为L;将“勤务信号”所占时间除以C折算为勤务信号长度L′。令S=L+L′,S为物理链路上的帧长度。

源主机的通信任务向目标主机的通信任务持续地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在链路上封装为“帧”,经过从源到目的主机的各网段,形成源和目的通信任务之间的端到端(end-to-end)流量。

如果两多或多条端到端流量的交换路径包含共用的网段,则存在多路流量输出到共用物理链路上的复用排队,这样的输出流量被称为聚合(aggregative)流量。

对于实时通信,要求数据包从源到目的的传输时间具有可预测性——信号传播时间,转发时间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多路复用排队时延。为了使不确定性时延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源端进行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约束突发度和带宽占用率;带有这些约束的端到端流量被称为“虚拟链路”(以下简称“VL”、)。对多条这样的VL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机构称为虚拟链路模型。

规定属于同一条VL的相继的两帧,源端发出时的间隔(定义为前一帧起始到后一帧起始的时间间隔)不小于带宽分配间隔,记为TG

在两条或多条VL通过多路复用排队输出到一条物理链路的情况下,可能观测到某个帧与属于同一VL的后继帧之间的间隔T小于TG,差值TG-T被称为“时延抖动”(jitter),记为J。一般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来设置,允许的时延抖动的最大值为Jmax,且Jmax<TG,则属于同一VL的帧间间隔不小于TG-Jmax

由于其它VL的帧占据物理链路,使前驱帧延迟输出,导致它与属于同一条VL的后继帧之间发生时延抖动,这种情况被规定为“合理的”;否则,发生了时延抖动J,但观测不到前驱帧由于物理链路的占用而延迟输出,或是被延迟的时间小于J,说明前驱帧或后继帧的发送违反流量整形规则,是“不合理的”。

为了保证VL的帧与帧之间的间隔满足流量约束条件,在交换机上实现具有流量管制(traffic policing)功能的模块。已知的流量管制模块采用“令牌桶”(tokenbucket)算法,参见ARINC 664 P7标准,每条VL对应一个“账户”,当“账户”中具有足够的令牌值,才允许被输出,并减去相应的令牌值;“账户”被充值的速率为“账户”的充值上限为Smax为V L中最大可能的物理链路上的帧长度。

“令牌桶”算法监测的结果由“帐户”中的令牌值间接地体现,并且仅根据Tg和Jmax的参数值进行计算和判决,并不考虑物理链路的实际占用情况。本发明根据VL中帧间间隔的测量结果直接进行判决,并考虑帧前的链路占用情况,推断时延抖动的发生是否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虚拟链路帧间隔和聚合流量中“忙”状态时间段的联合观测发现带有不合理的时延抖动的帧。使用本发明,不仅能够判定属于同一VL的帧间间隔的数值是否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而且能够检查时延抖动的发生是否合理。

本发明的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应用于虚拟链路复用物理链路的交换式局域网络;其监测系统包括有基于模型的监测模块(30)、信号适配模块(20)、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和操作接口(50)组成;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一方面通过网络接口(10)接收物理链路上的数据包有效信号AA、虚拟链路标识信息AB和数据包到达事件AC;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二方面依据对接收到的数据包有效信号AA的时钟计数值,得到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212),然后将len输出给忙状态观测器(301);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三方面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C与本地时钟同步,转化为适配后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val(211),然后将arrival输出给忙状态观测器(301);

信号适配模块(20)第四方面将接收到的虚拟链路标识信息AB和数据包到达事件AC在到达事件分配器(201)中,以AB作为索引来选择AC,并将选择出的AC与本地时钟同步,并生成带有标识符的虚拟链路到达事件arr[i](213),然后将arr[i]输出给时延抖动监测器(302);

基于模型的监测模块(30)包括有一个忙状态观测器(301)以及一组设置为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302),每个时延抖动监测器对应于每一条被监测VL;

忙状态观测器(301)根据接收到的arrival和len来观测物理链路是否处于忙状态,并计算当前忙状态的持续时间bst(tj)(311),tj表示观测的时刻,然后将bst(tj)输出给时延抖动监测器(302);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一方面以vlid的取值作为索引,接受arr[i]为触发信号,以此触发各自的时延抖动监测器;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二方面根据相继到达的arr[i]在观测的时刻tj测量帧间到达的间隔Ti(tj);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三方面通过操作接口(50)为每一个时延抖动监测器设置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和最大允许的时延抖动Jmax,i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四方面将帧间到达的间隔Ti(tj)与设置的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相比较,若Ti(tj)<TG,i,则认为存在时延抖动Ji并输出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jittered[i](321)给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五方面根据设置的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最大允许的时延抖动Jmax,i,以及接收到的bst(tj)构成帧间间隔取值的约束条件若满足则说明帧间间隔的时延抖动合理,反之帧间间隔的时延抖动不合理;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六方面若时延抖动不合理,则输出数据包不合理时延抖动事件err[i](322)给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一方面将接收的jittered[1],jittered[2],…,jittered[i],…jittered[n]各自进行计数,得到从监测启动/复位至当前时间对应于vlid=i的VL的抖动总次数(401);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二方面将接收的err[1],err[2],…,err[i],…err[n]各自进行计数,得到从监测启动/复位至当前时间对应于vlid=i的VL的抖动不合理次数(402);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三方面将抖动总次数(401)和抖动不合理次数(402)输出给操作接口(50);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四方面根据操作接口(50)提供的启动/暂停指令(501)决定是否开始记录或暂停记录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五方面当从操作接口(50)接收到有效的复位指令(502)时,则将当前记录的抖动总次数和抖动不合理次数清零。

操作接口(50)第一方面将人机交互设备(60)设置的TG,i和Jmax,i提供给对应于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

操作接口(50)第二方面将人机交互设备(60)设置的勤务信号长度L′、容忍值d、物理链路的码传输速率C提供给忙状态观测器(301);

操作接口(50)第三方面用于将抖动总次数(401)和抖动不合理次数(402)输出给人机交互设备(60)或者输出到其它处理模块(70)。

本发明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的优点在于:

①本发明在监测聚合流量中虚拟链路的相继两帧之间的间隔的应用中,考虑物理链路的历史的占用情况,根据对前驱帧之前的“忙”时段的测量,判断前驱帧与后继帧之间间隔的时延抖动是否合理,而不是仅仅考虑最大时延抖动的设计值。

②通过并发执行的忙状态观测器和时延抖动监测器对物理链路及其所包含的虚拟链路进行持续地监测,而不是每次仅仅判断两个相继的帧的时延抖动合理性,也不是仅能够对一条VL进行监测。

③作为可以采纳的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并发的硬件电路(如:FPGA开发平台)构成含有定时时钟的状态机,满足忙状态测量中精细地测定帧与帧之间是否紧挨着占用物理线路的需求,克服顺序执行的程序精细定时和并发监测的不足。

④作为可以采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物理链路和虚拟链路的工作状态进行建模,运行基于模型的含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通过事件触发和定时出发,以及状态机之间的信号同步进行监测,解决监测结果与被监测对象的状态对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机构的原理框图。

图2是多条VL流量的特征参数表现示意图。

图3(a)是表明在属于同一VL的相继两帧的间隔大于TG-Jmax的条件下,仍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时延抖动位置。

图3(b)和图3(c)是分别表明在考虑物理链路的历史占用状态的条件下,后继帧出现的合理区域的起点位置。

图4是本发明忙状态观测器的含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模型。

图5是本发明时延抖动监测器的含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应用于虚拟链路复用物理链路的交换式局域网络;在这样网络中,采用本发明能够对于多条虚拟链路进行先入先出多路复用排队后的输出流量进行监测,即:测量属于某条虚拟链路的相继两帧之间的间隔时间,并根据物理链路的历史占用情况监视时延抖动是否合理。利用本发明的监测结果,可以辅助流量管制,即:检查并限制多用复用排队输出流量的突发度。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考虑物理链路历史占用情况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有基于模型的监测模块30、信号适配模块20、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和操作接口50组成。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一方面通过网络接口10接收物理链路上的数据包有效信号AA、虚拟链路标识信息AB和数据包到达事件AC;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二方面依据对接收到的数据包有效信号AA的时钟计数值,得到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212,然后将len输出给忙状态观测器301;

信号适配模块20第三方面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C与本地时钟同步,转化为适配后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val 211,然后将arrival输出给忙状态观测器301;

信号适配模块20第四方面将接收到的虚拟链路标识信息AB和数据包到达事件AC在到达事件分配器201中,以AB作为索引来选择AC,并将选择出的AC与本地时钟同步,并生成带有标识符的虚拟链路到达事件arr[i]213,然后将arr[i]输出给时延抖动监测器302;在本发明中,对到达后的虚拟链路标识信息进行标识符vlid标记,如图中vlid=1表示第1条虚拟链路标识信息,vlid=i表示第i条虚拟链路标识信息(也称为任意一条VL所对应的时延抖动监测器的输入),vlid=n表示第n条虚拟链路标识信息。

基于模型的监测模块30是本发明的监测机构的核心,包括有一个忙状态观测器301以及一组设置为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302,每个时延抖动监测器对应于每一条被监测VL;

忙状态观测器301根据接收到的arrival和len来观测物理链路是否处于忙状态,并计算当前忙状态的持续时间bst(tj)311,tj表示观测的时刻,然后将bst(tj)输出给时延抖动监测器302;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一方面以vlid的取值作为索引,接受arr[i]为触发信号,以此触发各自的时延抖动监测器;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二方面根据相继到达的arr[i]在观测的时刻tj测量帧间到达的间隔Ti(tj);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三方面通过操作接口50为每一个时延抖动监测器设置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和最大允许的时延抖动Jmax,i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四方面将帧间到达的间隔Ti(tj)与设置的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相比较,若Ti(tj)<TG,i,则认为存在时延抖动Ji并输出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jittered[i]321给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五方面根据设置的第i条虚拟链路的带宽分配间隔TG,i、最大允许的时延抖动Jmax,i,以及接收到的bst(tj)构成帧间间隔取值的约束条件若满足则说明帧间间隔的时延抖动合理,反之帧间间隔的时延抖动不合理;

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第六方面若时延抖动不合理,则输出数据包不合理时延抖动事件err[i]322给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

在本发明中,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jittered[i]允许的最大时延抖动值记为Jmax,i

在本发明中,时延抖动监测器302的规模由应用需求和硬件实现的能力决定,在图1中设vlid的值分别为1,2,…,i,…,n,n表示时延抖动监测器的总数(也是被监测的VL的条数),i表示第i个时延抖动监测器(也称为任意一个时延抖动监测器)。在图1中设vlid的值分别为1,2,…,i,…,n也对应于到达事件分配器201输出的有arr[1],arr[2],…,arr[i],…,arr[n]。而在实现中,vlid的值取实际的VL标识值。同时也用vlid的值标识监测结果,如vlid=1时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输出的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为jittered[1],vlid=2时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输出的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为jittered[2],vlid=i时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输出的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为jittered[i],vlid=n时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输出的数据包时延抖动事件为jittered[n]。设某个时延抖动监测器的vlid=i,根据设置则有相应的带宽分配间隔TG,i和允许的最大时延抖动Jmax,i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一方面将接收的jittered[1],jittered[2],…,jittered[i],…jittered[n]各自进行计数,得到从监测启动/复位至当前时间对应于vlid=i的VL的时延抖动发生的次数(简称为抖动总次数)401;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二方面将接收的err[1],err[2],…,err[i],…err[n]各自进行计数,得到从监测启动/复位至当前时间对应于vlid=i的VL的不合理的时延抖动发生的次数(简称为抖动不合理次数)402;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三方面将抖动总次数401和抖动不合理次数402输出给操作接口50;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四方面根据操作接口50提供的启动/暂停指令501决定是否开始记录或暂停记录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第五方面当从操作接口50接收到有效的复位指令502时,则将当前记录的抖动总次数和抖动不合理次数清零。

在本发明中,操作接口50第一方面将人机交互设备60设置的TG,i和Jmax,i提供给对应于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第二方面将人机交互设备60设置的勤务信号长度L′、容忍值d、物理链路的码传输速率C提供给忙状态观测器301;第三方面用于将抖动总次数401和抖动不合理次数402输出给人机交互设备60或者输出到其它处理模块70。其它处理模块70是指需要应用抖动总次数401和抖动不合理次数402的一些设备,如进行再次的仿真、或者丢弃突发流量的流量管理控制机构等。

本发明的监测系统一般嵌入于虚拟链路接入到网络的终端系统,或是嵌入于交换机的多路复用引擎,它们与原有的流量管制机制相配合,进行流量特征的监测。

参见图2所示,在时延抖动监测器302中,属于某一条VL的帧可以由于其它帧先于它占用物理链路造成延迟。第一条虚拟链路VL1中的第1帧Fr1,1,由于第二条虚拟链路VL2中第1帧Fr2,1先于它占用物理链路;属于VL1的相继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T可能小于TG,而小于的部分为时延抖动J。

第一条虚拟链路VL1中存在J1(t1)=max(TG,1-T1(t1),0),t1为第一条虚拟链路VL1上测量点的时刻,J1(t1)为在测量点时刻t1时的测量到的时延抖动。

第二条虚拟链路VL2中存在J2(t2)=max(TG,2-T2(t2),0),t2为第二条虚拟链路VL2上测量点的时刻,J2(t2)为在测量点时刻t2时的测量到的时延抖动。

对于给定的VL,如果源端(或上一级节点)流量整形(或流量管制)是有效的,而且没有其它VL在交换路径上离开聚合流量,则如果存在合理的时延抖动,则前面一个帧输出到物理链路上之前,物理链路一定处于忙状态,而且,这个帧被延迟输出的最大时间值等于它在输出物理链路上被观测到的时刻之前忙状态持续的时间。

传统的流量监测机制根据最坏情况下的计算出最大的抖动Jmax,并用检测同一条VL的相继的两帧之间的间隔是否小于TG,1-Jmax,如不小于则认为是合理的;然而,这样忽略了对于时延抖动成因的检查。

参见图3(a)所示,对于VL1的规定流量整形间隔为TG,1,虽然第1帧Fr1,1和第2帧Fr1,2之间的间隔T1(y1)大于TG,1-Jmax,1,但Fr1,1的到达时刻t0物理链路是空闲的,说明当时没有其它帧阻止Fr1,1的输出,因而不会缩短Fr1,1和fr1,2之间原有的流量整形间隔,出现时延抖动是不合理的。

定义当帧紧接着到达物理链路的状态为“忙”,在有新的帧到达的时刻t,测得当前“忙”时段(busy period)已经持续的时间,记为bst(tj),并规定如果测量时刻之前物理链路是空闲的,则bst(tj)=0。

参见图3(b)所示,在忙时刻tx到来,即bst(tx)=0,而在Fr1,1的到达时刻t0,物理链路由于其它VL的帧Fx(可以是接连的几个帧)的占用处于忙状态,有bst(t0)>0,测得Fr1,1和Fr1,2之间的间隔T1(t1)小于TG,1,将存在TG,1-bst(t0)≥TG,1-Jmax,1,说明对于Fr1,1存在于Fx对物理链路的占用,则会发生时延抖动,并且抖动值在设置的范围Jmax,1之内。当bst(t0)<Jmax,1时,只有T1(t1)≥TG,1-bst(t0),t1时刻及其之后,VL1后续帧的出现才是合理的。

参见图3(c)所示,当bst(t0)≥Jmax,1时,要满足T1(t1)≥TG,1-Jmax,1的约束,在t1时刻及其之后,VL1后续帧的出现才是合理的。

根据上述事实,对于属于的帧,设到达时刻为{…,tj-1,tj,tj+1,…},在这些时刻测量到达帧与同属于VLi的前驱帧的间隔Ti(tj),测量并记录当时物理链路所处“忙”时段的持续时间bst(tj),并规定:bst(tj)中不累计当前到达帧的长度,并以它的上一次的值为初始值bst(t-1)=0,有效观测值从bst(t0)开始;前驱帧与后继帧之间的间隔取值的约束条件为本发明正是根据该约束条件,通过对上述测量值的观测与记录,对虚拟链路的帧间间隔进行监测。

判断虚拟链路的前驱帧与后继帧之间的取值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可以采用顺序执行的程序流程;但考虑到:需要对聚合流量中的多条虚拟链路同时进行监测,需要对每条虚拟链路中相继的帧不断地进行间隔监测,并且物理链路的忙状态的判定需要精细地测量帧与帧之间是否紧接占用线路,如果采用顺序的流程不能满足精细定时和并发监测的需要;因此,采用并发的忙状态观测器301和多个时延抖动监测器的组合实现,它们分别对物理链路的“闲”(Idle)和“忙”(Busy)的工作状态进行处理,以及虚拟链路中带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制,通过事件触发或定时触发进行处理。

实时网络通信中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链路带宽资源,并且出于设计扩展的需要,利用率一般留有一定的余量;但如果在物理链路利用率接近100%的极端情况——尽管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导致“忙”时段很长,其中出现属于某条VL的多个帧。

在本发明的虚拟链路帧间间隔的监测系统中,可以采用可编程硬件实现,如:FPGA芯片。

硬件访问的网络接口10是介质无关接口(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MII),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例如:对于以太网,可以采用Xilinx UG138手册介绍的“三态MAC”——TEMAC,它们是商用IP核,依据所采用的硬件芯片而选购。

为了获得并发运行监测,以及测试对应链路工作状态的优点,建议用基于模型的含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实现忙状态观测器和时延抖动监测器。

参见图1、图12所示,忙状态观测器301是一个含有定时参数的状态机模型,它可以用可编程硬件实现。硬件的时钟对应时钟变量,它们以离散的计时数制代替连续的物理时间。

在实现中,bst(tj)中的时间参数tj通过本地的计时器c(也称为本地时钟)的值离散化表示,得到本地时钟度量下的忙状态观测量,记为bst_c。除了本地时钟c外,还具有为状态停留时间计时的计时器,其计数值被称为时钟变量,记为x。

数据包长度L由信号适配模块20的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 212读取,勤务信号长度L′、容忍值d、物理链路的码传输速率C是设计给定的参数,从人机交互设备60设置,且由操作接口50分发。容忍值d的设定是考虑到采样误差和帧实际发送时的误差,通过本地时钟c的计数值判断,当前后两帧间相距不超过d,则认为这样的两个帧是紧接着的。

参见图4所示,在忙状态观测器301的初始状态Idle,判断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val 211是否到达,如果没有到达,则停留在空闲状态Idle;若到达,则立即读取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 212,并将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212的值赋给数据包长度L,将时钟变量x复位,并启动计时,且令bst_c=0,此时bst(tj)=bst_c是忙状态观测器301的输出,且令忙状态观测器301进入忙状态Busy;

在忙状态Busy下,判断时钟变量x的值是否满足非连续到达条件x>(L+L′)×C+d,若满足,则说明前后两个数据包不是紧接着到达的,则令bst_c=0,此时bst(tj)=bst_c是忙状态观测器301的输出,且忙状态观测器301返回空闲状态Idle;若不满足,则判断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val 211是否到达,若未到达,则忙状态观测器301返回忙状态Busy,若到达,则读取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 212,并将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 212的值赋给数据包长度L,将时钟变量x复位(即x=0),并继续计时,将bst_c赋值为bst_c+(L+L′)×C,此时bst(tj)=bst_c是忙状态观测器301的输出,并且忙状态观测器301返回忙状态Busy。

参见图5所示,具有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启动时,进入初始状态Idle;所述的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具有为状态停留时间计时的计时器,其计数值被称为时钟变量,记为y[i],所述的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具有一个忙时间变量b的寄存器(该寄存器仅限于被所属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访问);在初始状态将所述时钟变量y[i]复位,即y[i]=0,并启动计时,随后具有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进入准备状态Ready;在准备状态Ready下,判断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vlid=i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是否到达,若未到达,则在准备状态Ready下继续判断,直至arr[i]到达;若到达,则读取bst(tj),并将bst(tj)的值赋给忙时间变量b,判断b≥Jmax,i是否成立,若成立则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进入第一种等待状态Wait-1,若不成立则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进入第二种等待状态Wait-2;

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一种等待状态Wait-1下,判断y[i]≥TG,i-Jmax,i是否成立,当y[i]≥TG,i-Jmax,i不成立且收到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vlid=i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则读取bst(tj),并将bst(tj)的值赋给忙时间变量b,并将y[i]复位,即y[i]=0,依次输出jittered[i]和err[i]到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并使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返回到准备状态Ready,若y[i]≥TG,i-Jmax,i不成立但arr[i]未收到,则在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一种等待状态Wait-1下继续判断;若成立则在y[i]=TG,i-Jmax,i的时刻立即进入第三种等待状态Wait-3;

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二种等待状态Wait-2下,判断y[i]≥TG,i-b是否成立,当y[i]≥TG,i-b不成立且收到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vlid=i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则读取bst(tj),并将bst(tj)的值赋给忙时间变量b,并将y[i]复位,即y[i]=0,依次输出jittered[i]和err[i]到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并使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返回到准备状态Ready,若y[i]≥TG,i-b不成立但arr[i]未收到,则在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二种等待状态Wait-2下继续判断;若成立且在y[i]=TG,i-b的时刻立即进入第三种等待状态Wait-3;

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三种等待状态Wait-3下,判断y[i]≥TG,i是否成立,当y[i]≥TG,i不成立且收到来自信号适配模块20的vlid=i的数据包到达事件arr[i],则读取bst(tj),并将bst(tj)的值赋给忙时间变量b,并将y[i]复位,即y[i]=0,输出jittered[i]到监测结果记录模块40并使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返回到准备状态Ready,若y[i]≥TG,i不成立但arr[i]未收到,则在vlid=i的时延抖动监测器在第三种等待状态Wait-3下继续判断;若成立且在y[i]=TG,i的时刻立即返回初始状态Init。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