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并消除出行难的方法

一种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并消除出行难的方法

摘要

一种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并消除出行难的方法,利用出行方式的优化效应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利用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三套道路系统不受小汽车道路交通拥堵影响的独立性,消除出行难。按照本发明,必须在需要缓解交通拥堵的地域范围全面采用在地面道路中央分隔带上方设置高架慢行道路,形成具有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等四套道路系统的结构,其中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三种出行方式都做到便捷舒适,才能产生出行方式的优化效应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三套道路系统的独立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866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董国良;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02878.5

  • 发明设计人 董国良;

    申请日2011-01-07

  • 分类号E01C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4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5号皇家翠苑二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0: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4-18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C1/04 申请日:2011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拥堵和出行难的治理方法,特别是一种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并消除出行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级道路,除快速路外,都是人车交通混杂的道路。交通拥堵的持续严重所导致的城市交通治理,使步行自行车道路系统的出行条件日趋恶化,此外,由于人车交通混杂在地面道路上,市区的大部分道路上没有公交专用车道,交通拥堵时公交车同样遭受拥堵。这种局面导致了交通越拥堵,人们自驾车出行的愿望越强烈,小汽车增加越快,形成了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恶性循环,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自然也会日趋严重。

关于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和消除停车难的专利已经不少,但是都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难的问题,所以,都在限制小汽车上做文章。例如2010年北京市发布的治堵措施,是长时间多方研究的结果,在研究期间,北京市市委书记及市长还召开专门会议,与包括中国工程院院长在内的众多院士和交通专家研究治堵措施,显然这个治堵措施是充分研究了包括已公开的专利技术在内的已有技术。但是,北京市正式发布的治堵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主要办法是限制小汽车,通过摇号每年增长24万辆,这些措施只是减缓了交通拥堵严重化速度,并没有改变交通拥堵和出行难日趋严重的趋势,仍是在交通困局中愈陷愈深。

综上所述,已有技术不能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难日趋严重的问题,只能靠限制小汽车购买和使用等有悖于社会公平、有悖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方法,只是减慢了交通困境的严重化速度,更不可能形成绿色交通为主的低碳交通城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并消除出行难的方法。采用本方法完全不需要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可以在放开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的前提下,形成绿色交通为主的低碳交通城市。

采用本方法所能达到的目的,不是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某个问题,而是使城市整个交通系统发生质的变化,使现在城市以车为本的严重拥堵和出行难日趋严重的人车混杂交通系统,一举改变为能够自动缓解交通拥堵、消除停车难、人车交通全面分离的宜人的交通系统。

本方法,利用在下述的四套道路系统中出行方式的优化效应自动缓解交通拥堵;利用在下述四套道路系统中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三套道路系统不受小汽车道路交通拥堵影响的独立性,消除出行难;具体办法是在需要缓解交通拥堵的地域范围全面采用具有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等四套道路系统的结构,其中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三种出行方式都做到便捷舒适;所述的四套道路系统的结构为,沿地面机动车道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隔线上方设置纵向的高架慢行道路,该高架慢行道路为单层道路或双层道路,该高架慢行道路与道路两边的建筑物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地面道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隔线两侧的车道作为公交车的专用车道或优先行驶的车道,公交车的站台设在道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隔线上,该站台为上行和下行公交车共用,在公交车站台与所述的高架慢行道路之间设置楼梯或自动扶梯,在地面道路路边商店门前设适当宽度的购物走廊,除此购物走廊外的地面道路全部供机动车行驶,行人和自行车只在高架慢行道路上;所述的四套道路系统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建设,第一步是一次性地完成规划设计,包括公交车道路系统的设计,第二步是进行高架慢行道路的施工,第三步是进行地面道路改造和整理,包括将行人和自行车行驶移到高架慢行道路上后所腾出的路面改为机动车行驶、划出公交车专用或优先行驶的车道、在地面道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隔线上建设公交车站台、建设公交车站台与慢行道路之间的楼梯或自动扶梯。

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为单层时,在慢行道路上划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为双层时,其中一层为人行道,另一层为自行车道;

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高架横向通道,横向通道延伸至街区的内部或只到达路边购物走廊的上方并与购物走廊用楼梯或自动扶梯相连通。

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上适当位置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上方设置棚盖,高架慢行道路两侧设围栏或不透风雨的护板。

在所述高架慢行道路两侧设置的不透风雨的护板与棚盖之间设遮风挡雨的窗户。在气候恶劣的地区,可以在这个封闭了的慢行道路中设置空调系统,以吸引更多的人放弃自驾车。

由于具有所述的四套道路系统,步行道路与自行车道路不仅与机动车道路完全分离,而且与机动车道路没有平面交叉,所以交通拥堵不会影响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公交车行驶在专用车道或优先行驶的车道上,小汽车的交通拥堵不会影响到公交车的行驶,所以交通拥堵不影响公交车出行。这表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三种出行方式相对于小汽车交通而言具有独立性,所以这三种出行方式不受交通拥堵的影响,即使发生交通拥堵,市民出行难的问题仍然可以得到解决。

实施本发明,可以明显提高地面机动车道路的通畅程度。由于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出行都成为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将大量减少自驾车出行的分担率,估计机动车交通总量会下降至70%;由于将步行自行车道路放在高架路上,每条地面道路上至少增加2条汽车车道,估计会使地面道路机动车通行能力提高至130%。两者综合的效果为(130%-70%)÷130%=46%,即道路畅通程度相当于汽车总量减少46%(几乎减少一半)。

实施本发明,不需要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既有利于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发明中采用的高架慢行道路可以标准化和系列化,可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方式,不仅大量节约投资,而且可以在对城市交通干扰小的前提下,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性的变革。

本发明适合于老城区的交通治理,可以在不影响路边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路边商店经营的前提下,在需要缓解交通拥堵的地域范围内,将现在城市人车混杂的交通系统,改造为人车全面分离的交通系统,由于充分改善了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绿色出行的比例,形成低碳交通的城市。

本发明文件中名词和术语的定义:

出行方式的优化效应:首先做到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三种出行方式便捷舒适,当交通拥堵严重到自驾车出行者的便捷舒适程度低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三种出行方式的便捷舒适程度时,会有一部分自驾车出行者改为采用步行或自行车或公交车出行,使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等四种出行方式在便捷舒适程度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实现出行分担率的平衡,从而避免交通拥堵的持续严重、实现交通拥堵自动缓解。这种在交通拥堵严重到一定程度后,自驾车出行方式部分地转变为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效应,称为出行方式的优化效应。

慢行道路: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

机动车道路中央分隔带或分隔线:指机动车道上、下行车流之间的分隔带或分隔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 高架慢行道路示意图a。

图2 高架慢行道路示意图b。

图3 高架慢行道路实施例1示意图。

图4 高架慢行道路实施例2示意图。

图5 高架慢行道路路网示意图。

图6 高架慢行道路横向通道伸入街区路网示意图。

附图标记:1-高架慢行道路、2-棚盖、3-地面公交车站台与高架慢行道路之间的楼梯或自动扶梯、4-地面公交车站台、5-高架横向通道、6-高架横向通道与地面人行道之间的楼梯或自动扶梯、7-机动车道路、8-购物走廊、9-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10-高架慢行道路伸入街区的横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沿机动车道路7在机动车道路分隔带或分隔线上方设置高架慢行道路1,以避免与机动车道路产生平面交叉,实行人(含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通行在空间上的分离,在高架慢行道路1的上方设置棚盖2,高架慢行道路1为全天候慢行道路。

实施例2参见图2,在高架慢行道路1与地面公交车站台4之间,设置地面公交车站台与高架慢行道路之间的楼梯或自动扶梯3,便于乘客乘坐公交车。

实施例3参见图3,为实施本发明的道路断面图,与图2不同之处是,标明了购物走廊8。

实施例4参见图4,为实施本发明的道路断面图,与图3不同之处是,慢行道路为两层。

实施例5参见图5,高架慢行道路1设置在机动车道路7的分隔带或分隔线上方,并如图1所示架空,使高架慢行道路与机动车道路在空间上分离,高架慢行道路用高架横向通道5与机动车道路旁的购物走廊相连通,并设置高架横向通道与地面人行道之间的楼梯或自动扶梯6。

实施例6参见图6,为高架慢行道路延伸至街区内的横向通道10的实施例,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