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用旋转交错形矿产勘查网的矿产勘查方法

采用旋转交错形矿产勘查网的矿产勘查方法

摘要

采用旋转交错形矿产勘查网的矿产勘查方法,它涉及矿产勘查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勘查方法时控制与研究程度较低、制图方法不合理的缺陷。包括下述步骤:边长确定的基础正方形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点,其内分散布置三点连成三角形,分别连顶点与内部就近控制点形成基本单元;基本单元逆时针旋转形成一次、二次和三次单元体;四者拼接成的配套单元平移复制形成交错网;相邻两基本单元和两配套单元公共边两侧、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和配套单元之内的三角形顶点相连形成勘查网络;在网络的控制点处设探井或钻孔;制作网络中相邻两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以其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5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桂芝;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41523.7

  • 发明设计人 黄桂芝;

    申请日2011-02-21

  • 分类号E21B49/00;E21F17/00;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牟永林

  • 地址 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镇糖厂街1号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9: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5-08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49/00 申请日:20110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产勘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勘查网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和放射状网)在构造(断层和褶曲等)控制、矿体控制、地质研究等方面存在断层捕捉率较低、褶曲控制不理想、断矿交线准确性较低、矿体边界准确性较低、不利于地质分析和研究等一些共性问题,提高勘查质量依靠的主要是网度(探井或钻孔密度)。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由于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相互呼应、配合程度较低,地质分析难以进行,倾向和走向剖面图中相邻探井或钻孔间的同一层位只能顺势直接连接,准确性较低;矿体形态图只能根据相互平行的倾向和走向剖面图制作,剖面间呼应、配合程度较低又相距较远,相邻剖面间同一层位也只能顺势直接连接,准确性更低。即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使矿体控制程度和构造控制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使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的地质分析难以进行,地质图件制作的顺序和方法不合理,地质图件制作的精度不高,严重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勘查质量、效益和效率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旋转交错形矿产勘查网的矿产勘查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使矿体控制程度和构造控制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使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的地质分析难以进行,地质图件制作的顺序和方法不合理,地质图件制作的精度不高,严重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勘查质量、效益和效率有很大影响的缺陷。它包括下述步骤:以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或根据经验和需要确定;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个控制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中选取一个顶点,该顶点距离与其相邻的内部三角形两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把选取出来的这个正方形的顶点处的控制点和上述的与其相邻的内部三角形两个顶点处的控制点分别连接,过基础正方形的其余三个顶点分别向基础正方形内部三个控制点中就近的的控制点连线,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三、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90度形成一次单元体2,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二次单元体3,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270度形成三次单元体4;四、把一次单元体2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下侧,把三次单元体4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右侧,把二次单元体3设置于一次单元体2的右侧和三次单元体4的下侧,基本单元1、一次单元体2、二次单元体3和三次单元体4拼接成一个正方形的配套单元;五、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公共边两侧、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查区的勘查网,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所述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25~0.85倍范围内;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它包括下述步骤:一、以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或根据经验和需要确定;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在基础正方形右边的中点布置一个控制点,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控制点和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相加一共八个控制点,将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与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正方形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一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正方形的其余两个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三、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一次单元体2,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360度形成二次单元体3,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540度形成三次单元体4;四、把一次单元体2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下侧,把三次单元体4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右侧,把二次单元体3设置于一次单元体2的右侧和三次单元体4的下侧,基本单元1、一次单元体2、二次单元体3和三次单元体4拼接成一个正方形的配套单元;五、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只有两个控制点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有三个控制点的公共边重合对接;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查区的勘查网,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只有两个控制点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有三个控制点的公共边重合对接,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但是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35~0.71倍范围内;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种方案:它包括下述步骤:一、以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或根据经验和需要确定;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在基础正方形右边的中点布置一个控制点,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控制点和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相加一共八个控制点,将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与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正方形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一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正方形的其余两个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三、以基本单元1的右边为轴镜像对称形成一次单元体2,把一次单元体2接于基本单元1的右侧形成拼接体A1,把拼接体A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拼接体A2;四、把拼接体A2接于拼接体1的右侧,形成配套单元;五、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拼接体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拼接体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查区的勘查网,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但是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35~0.71倍范围内;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发明的优点

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在正方形的基本单元的四个顶点各设置1个钻孔,在基本单元内部设3个钻孔,对基本单元进行规律性的旋转,拼合成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之间互相呼应和有利配合的旋转交错网,即节省探井或钻孔(与正方形网相比,正方形网是最常用的勘查网型),又缩小了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的控制间距,提高了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的分散程度,形成了比较好的断层控制与防御体系,提高了对各方向断层的捕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矿体形态控制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呼应、配合程度较好,地质分析易于进行,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地质剖面准确性较高;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地质剖面组成交错分散性很好的交错形剖面图网络,以此剖面图网络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形态图的准确程度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以相互平行的倾向和走向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形态图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以根据剖面图网络制作的矿体形态图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的质量和精度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将相邻探井、钻孔间同一层位顺势直接连接所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的质量和精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即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使矿体控制程度和构造控制程度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使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的地质分析易于进行,使地质图件制作的顺序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使所制作的地质图件的质量和精度有很大提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勘查质量、效益和效率。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尤其适用于三维地震之后的详查、勘探和生产勘探阶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中基本单元1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中一次单元体2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一中二次单元体3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一中三次单元体4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方式一中配套单元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方式一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进行平移复制的勘查网示意图,图7是正方形网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方式二中基本单元1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方式二中一次单元体2的示意图,图10是实施方式二中二次单元体3的示意图,图11是实施方式二中三次单元体4的示意图,图12是实施方式二中配套单元的示意图,图13是实施方式二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进行平移复制的勘查网示意图。图14是实施方式三中基本单元1的示意图,图15是实施方式三中一次单元体2的示意图,图16是实施方式三中二次单元体3的示意图,图17是实施方式三中三次单元体4的示意图,图18是实施方式三中配套单元的示意图,图19是实施方式三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进行平移复制的勘查网示意图。图20是实施方式五中基本单元1的示意图,图21是实施方式五中一次单元体2的示意图,图22是实施方式五中二次单元体3的示意图,图23是实施方式五中三次单元体4的示意图,图24是实施方式五中配套单元的示意图,图25是实施方式五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进行平移复制的勘查网示意图。图26是实施方式四中基本单元1的示意图,图27是实施方式四中一次单元体2的示意图,图28是实施方式四中拼接体A1的示意图,图29是实施方式四中拼接体A2的示意图,图30是实施方式四中配套单元的示意图,图31是实施方式四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进行平移复制的勘探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下述步骤:一、以根据矿体稳定程度和构造复杂程度、地质统计学或分形几何方法确定的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对于煤田勘查而言,勘查网度是根据煤层稳定程度和构造复杂程度来确定的,国家有规定的各种类型煤田的网度标准,如煤田的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则探明储量的基本线距为250~500m,常用的是500m,其二倍为1000m;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见示意图1,D(0,0),E(1000,0),F(1000,1000),G(0,1000),a(200,200),b(500,800),c(800,500),上述a、b、c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中选取一个顶点,该顶点距离与其相邻的内部三角形两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把选取出来的这个正方形的顶点处的控制点和上述的与其相邻的内部三角形两个顶点处的控制点分别连接,过基础正方形的其余三个顶点分别向基础正方形内部三个控制点中就近的的控制点连线,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图1);三、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90度形成一次单元体2(图2),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二次单元体3(图3),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270度形成三次单元体4(图4);四、把一次单元体2(图2)设置在基本单元1(图1)的下侧,把三次单元体4(图4)设置在基本单元1(图1)的右侧,把二次单元体3(图3)设置于一次单元体2(图2)的右侧和三次单元体4(图4)的下侧,基本单元1、一次单元体2、二次单元体3和三次单元体4拼接成一个正方形的配套单元(图5);五、配套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基本单元公共边两侧、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探区的勘探网(图6),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所述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25~0.85倍范围内;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在正方形的基本单元的四个顶点各设置1个钻孔,在基本单元内部设3个钻孔,对基本单元进行规律性的旋转,拼合成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之间互相呼应和有利配合的旋转交错网,即节省探井或钻孔(与正方形网相比,正方形网是最常用的勘查网型),又缩小了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的控制间距,提高了探井或钻孔在矿体走向、倾向和斜向的分散程度,形成了比较好的断层控制与防御体系,提高了对各方向断层的捕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矿体形态控制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呼应、配合程度较好,地质分析易于进行,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地质剖面准确性较高;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地质剖面组成交错分散性很好的交错形剖面图网络,以此剖面图网络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形态图的准确程度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以相互平行的倾向和走向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形态图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以根据交错形剖面图网络制作的的矿体形态图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的质量和精度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将相邻探井、钻孔间同一层位顺势直接连接所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的质量和精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即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一方面使矿体控制程度和构造控制程度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使相邻探井、钻孔或剖面间的地质分析易于进行,使地质图件制作的顺序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使所制作的地质图件的质量和精度有很大提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勘查质量、效益和效率。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尤其适用于三维地震之后的详查、勘探和生产勘探阶段。

下面以本实施方式与二类二型煤田勘探区500×500平方米的正方形网为对比,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1)省孔

本实施方式中的网型比常用的正方形(见示意图7)和长方形网显著地节省探井或钻孔。以1000×1000m范围内二类二型的勘探区为例,采用正方形勘探网需布设9个探井或钻孔,而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网型只需布设7个探井或钻孔,节省探井或钻孔的比率为22%。勘探区连续分布的面积越大,节省的探井或钻孔越多。

(2)面积控制率相同

以1000×1000m范围内二类二型的勘探区为例,采用正方形勘探网布设的9个探井或钻孔,有8个位于边上,只有一个位于内部;而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网型虽只布设7个探井或钻孔,但只有4个位于边上,有3个位于内部,面积控制率与采用正方形勘探网相同。

面积控制率指工程有效控制面积在工程圈定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工程有效控制面积指勘查区内全部单一工程(单孔)有效控制面积的总和,单一工程(单孔)有效控制面积是以工程间距的一半为半径画圆的面积。

(3)煤层和构造控制的兼顾性好

对于斜交断层较多的地区,因勘探线方向垂直于地层总体走向,在垂直于断层总体走向方向上探井或钻孔间距较大,对断层的控制不好,使断层控制与煤层控制两者相矛盾,兼顾性差。

正方形网对断层的捕捉率较低。设勘查深度为1200米,较难控制的高角度断层倾角为75°,垂直断层走向方向可以控制到断层的距离约为322米(1200m÷tan75°)。由于勘探线为相距较远(勘探阶段二类二型地区的勘探线距常用的是500m)的平行直线,两勘探线间的中部对高角度走向断层和倾向断层的一次性捕捉概率仅为64%(322m÷500m),地质研究程度也低;相邻探井或钻孔在对角线方向上的距离为710m,对斜交断层的控制概率为45%(322m÷710m)。

正方形网对煤层底板等高线控制的准确性较低。对于煤层的控制可归为走向和倾角两方面。在这两方面中,以走向控制更为重要,尤其是褶曲较发育地区,走向不准时,无法进行水平运输大巷、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设计,在煤层平巷遇断层时也无法准确找到另一盘煤层。这一问题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网中均普遍存在,即探井或钻孔集中布设在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网格的边界处,而中间区域探井或钻孔特别少,相邻四个500×500m2正方形网格的中间区域才有一个探井或钻孔(见示意图7)。如果在两倾向勘探线间的区域内沿煤层倾向方向将其划分为几个长条形条带,则每一条带内煤层底板等高线大致平行,走向变化不大,而不同条带内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走向方位变化较大。从对煤层走向的控制而言,如果勘探线垂直煤层总体走向呈直线式,则该线上一排探井或钻孔均处于同一条带内,带内各处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大致平行,变化不大,等于用很多探井或孔控制同一个走向段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方位,造成该条带内探井或钻孔的浪费,而相邻倾向条带内煤层底板等高线的变化则没有探井或钻孔控制,当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较大时一般用加密探井或钻孔的方法来解决,又需另增加探井或钻探工程量。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情况较常出现。

本实施方式缩小了煤层在走向和倾向方向的控制间距,又可以依据探井或钻孔密集区煤层产状的规律推测探井或钻孔相对稀疏区的煤层产状,因此对于控制褶曲轴的位置、煤层底板等高线的弯曲变化和沿煤层倾向方向煤层倾角的起伏变化将非常有利。因由于沉积方面原因引起的可采边界大多沿煤层走向和倾向呈规律型变化,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控制煤层可采边界线的变化也将非常有利。本实施方式的探井或钻孔疏密相间、互相呼应、有利配合,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走向、倾向和斜交断层间的控制距离,另一方面使钻孔间的区域为非直线的弯折状,可以很好地探明和控制较大断层(落差大于20m)。由于对断层的探明和控制及对煤层走向和倾向的控制均很有利,而断煤交线的变化是断层和煤层两方面变化的综合体,因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对于断层和煤层控制的兼顾性好,对断煤交线位置及拐点的控制也将很有利。

(4)地质图件制作顺序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质图件质量和精度有很大提高

以交错分散性很好的交错形剖面图网络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的制图方法与以相互平行的倾向和走向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的制图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合理;以根据交错形剖面网络制作的矿体形态图为依据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的制图顺序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时以相邻探井、钻孔间同一层位顺势直接连接所制作的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的制图顺序相比更加科学、合理。其结果是采用本发明中采用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制作的地质图件与采用现有勘查网型的矿产勘查方法制作的地质图件相比,其质量和精度均有很大的提高。

(5)煤炭储量控制程度高

以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较稳定地区在勘探阶段500×500m的网度来看,本实施方案在没有扣除各种损失的情况下探明储量的最大值可达23%,探明和控制储量的最大值可达100%,满足DZ/T 0215-2002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表中各种地质及开采条件下各种井型对探明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的要求,且探井或钻孔互相呼应、有利配合,可以很好地探明和控制较大断层,提高断层的捕捉率。在此基础上,将可以更好地根据构造特点和煤层稳定性变化规律再布设加密钻孔以满足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的要求。而该条件下采用正方形勘探网探明和控制储量的最大值虽然也可达100%,但由于探井或钻孔间互相呼应、配合的程度较低,断层的捕捉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断煤交线的准确性等均明显低于本实施方式。

详细对比见表1——实施方案一与正方形煤田勘查网主要特征对比表。

表1实施方案一与正方形煤田勘查网主要特征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二;见示意图8至示意图13,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是:步骤二中,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分别为,a(300,300),b(400,750),c(800,400);其它步骤与实施方式一都相同。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相比,1、实施方式一在基本单元内探井或钻孔沿走向和倾向的分散性较好;本实施方式在配套单元内探井或钻孔沿走向和倾向的分散性较好;2、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较实施方式一缩小了,缩小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43~0.67倍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三:见图14至图19,本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一、以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在基础正方形右边的中点布置一个控制点,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控制点和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相加一共八个控制点,将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与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正方形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一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正方形的其余两个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图14);三、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一次单元体2,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360度形成二次单元体3,把基本单元1逆时针旋转540度形成三次单元体4;四、把一次单元体2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下侧,把三次单元体4设置在基本单元1的右侧,把二次单元体3设置于一次单元体2的右侧和三次单元体4的下侧,基本单元1、一次单元体2、二次单元体3和三次单元体4拼接成一个正方形的配套单元(图18);五、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只有两个控制点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有三个控制点的公共边重合对接;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查区的勘查网,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只有两个控制点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上有三个控制点的公共边重合对接(图19),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但是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35~0.71倍范围内。示意图14中八个控制点分别为(0,0),(1000,0),(1000,1000)和(0,1000),a(277,454),b(500,800),c(679,200),d(1000,500)。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相比,1、在基本单元内控制点数量增加了一个;2、基本单元内的面积控制率提高了12.5%;3、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较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缩小了,可以缩小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40~0.58倍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四:见图26至图31,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一、以正方形勘查网网格边长的二倍作为基础正方形的边长;二、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在基础正方形右边的中点布置一个控制点,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控制点和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相加一共八个控制点,将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与正方形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正方形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一个控制点分别连接,将正方形的其余两个顶点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的两个控制点分别连接,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三、以基本单元1(图26)的右边为轴镜像对称形成一次单元体2(图27),把一次单元体2(图27)接于基本单元1(图26)的右侧形成拼接体A1(图28),把拼接体A1逆时针旋转180度形成拼接体A2(图29);四、把拼接体A2接于拼接体1的右侧,形成配套单元(图30);五、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拼接体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拼接体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六、以配套单元为复制单位,重复平移复制配套单元,形成覆盖勘查区的勘查网,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图31),形成勘查网络,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但是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35~0.71倍范围内;七、在勘查网络的控制点处布置探井或钻孔,进行挖掘或钻井,取出岩样或岩芯,并对钻孔进行测井;八、按勘查网络中的网络路线制作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九、以所有的相邻两个探井或钻孔间的剖面图为依据,制作矿体形态图;十、根据矿体形态图制作矿体倾向剖面图和走向剖面图,完成矿体的勘查工作。图26中八个控制点分别为(0,0),(1000,0),(1000,1000)和(0,1000),a(200,450),b(450,800),c(550,200),d(1000,500)。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三相比,控制程度相同,只是基本单元的组合方式有所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五:见图20至图25,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是:步骤二中,在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在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三个控制点,上述的内部三点连接成三角形,然后在基础正方形底边的中点和右边的中点各布置一个控制点,与基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控制点和基础正方形内分散布置的三个控制点相加一共九个控制点,将基础正方形底边和右边中点处的控制点向与其内部就近的三角形两个顶点处的控制点分别连线,在上述的四个连线中去掉最长的连线,连接与上述最长的连线交叉的基础正方形顶点与内部三角形顶点,然后将基础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的控制点分别与内部就近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处的控制点连线,最终形成基本单元1,如图20所示;步骤五中,配套单元中相邻两个基本单元公共边上的控制点重合对接;步骤六中,相邻两个配套单元中的相邻两个基本单元的公共边两侧的、分处于两个基本单元之内的距离最近的三角形顶点处的控制点相连,形成勘查网络(图25),所述勘查网络是所有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连线,但是相邻的控制点连线去除基础正方形相邻两个顶点处控制点的连线,勘查网络中相邻两个控制点间的长度在基础正方形边长的0.35~0.71倍范围内;其它步骤与实施方式一都相同。示意图20中的九个点分别为(0,0),(1000,0),(1000,1000)和(0,1000),a(0.1851×1000,0.3724×1000),b(0.3787×1000,0.822×1000),c(0.6×1000,0.4205×1000),d(1000,500),e(500,0)。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相比,1、在基本单元内控制点数量增加二个;2、基本单元内的面积控制率提高了25%;3、本实施方式在控制点的分散性和相邻控制点间的平均距离方面都明显地优于实施方式一。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四或实施方式五的不同在于:分别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四或实施方式五的步骤四和步骤五之间还包括步骤A,把配套单元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缩放,使之成为长方形,内部所有控制点的位置按照缩放比例调整。其它步骤仍与原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四、实施方式五或实施方式六的不同在于:分别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四、实施方式五和实施方式六的步骤六和步骤七之间还包括步骤B、勘查网络中所有控制点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以该控制点为中心、以基本单元边长的0.2倍为半径的范围内调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