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板组件的端板、具有此类端板的摩擦性运作装置以及用于生产这种端板的方法

用于板组件的端板、具有此类端板的摩擦性运作装置以及用于生产这种端板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板组件的一种环形端板(2),该端板具有一个摩擦区段(18),该摩擦区段在径向方向(8,10)上延伸以形成一个平坦的前侧(20),可以使该摩擦区段在一个第一轴向方向(4)上朝向该板组件转动;并且具有一个旋转驱动区段(28),该旋转驱动区段在该第一径向方向(8;10)上整体地邻接该摩擦区段(18)。根据本发明,端板(2)另外具有一个增强区段(30),该增强区段在相反的第二径向方向(10;8)上整体邻接摩擦区段(18),邻接该摩擦区段(18)的增强区段(30)或增强区段(30)的第一段(32)在该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6)上相对于摩擦区段(18)是至少被部分地并且优选完全地弯曲经过大于90°。本发明另外还涉及具有此类的一个端板(2)的一种摩擦性运作装置并且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这种端板(2)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351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博格华纳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72637.X

  • 发明设计人 H·J·哈伍克;T·查赫玛赫;

    申请日2010-11-29

  • 分类号F16D13/64(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崔幼平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47: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25

    授权

    授权

  • 2012-10-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D13/64 申请日:2010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板组件的环形端板,该环形端板具有一个摩擦区段,该摩擦区段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一个平坦的前侧,该摩擦区段可以在一个第一轴向方向上朝向该板组件转动;并且具有一个旋转驱动区段,该旋转驱动区段在该第一径向方向上整体地邻接该摩擦区段。本发明另外涉及具有这类的端板的一种摩擦性运作装置并且涉及用于生产这种端板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摩擦性运作装置(具体是多片式离合器),这些摩擦性运作装置具有一个板组件,该板组件可以通过一个致动活塞被挤压在一起。一个端板(它通常还被称为一个支持板或端盘)是在力被引到该端板上的一侧的相反侧上与板组件相关联的。该端板通过一个旋转驱动区段与该摩擦性运作装置的这些板承载体之一处于旋转驱动连接,并且另外通过一个保持环或类似物在至少一个轴向方向上将或可以将该端板支持在相关联的板承载体上。凭借端板抵靠在相关联的板承载体上的这种支持,这有可能使板组件被挤压在一起,由此在这些板承载体之间产生扭矩传输。然而,凭借这种支持并且凭借所施加的致动力,该端板在该轴向方向上受到高的弯曲负载,并且该端板因此必须在该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特别高的弯曲刚度。

为了避免端板在轴向方向上的弯曲,过去使用了实心端板,并且这些实心端板具有相对大的厚度以增加轴向方向上的弯曲刚度。此外,在这种实心端板的旋转驱动区段的区域中提供了一个圆周槽,这个圆周槽是旨在使该保持环在该旋转驱动区段的区域中的安排简化并且因此还减少了板承载体的整体轴向长度,例如,这种槽一直是通过机加工工艺或者锻造工艺 来生产的。这些已知的实心端板就它们在轴向方向上增加的弯曲刚度而言已经证明了其价值。然而,对于实心端板所存在的缺点是它们具有特别高的重量,并且另外这种实心端板的生产更为困难。

相比之下,DE 602 22 266 T2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小重量的两件式端板。一方面,该两件式端板是由环形盘形式的一种芯板制成的,这是旨在形成可以朝向该板组件转动的一个平坦的前侧,而另一方面,这种两件式端板是由一种分离的支持壳体制成,该支持壳体是旨在对芯板在其背离该板组件的一侧上进行支持,以便在轴向上增加这种两件式端板的弯曲刚度。在此,该支持壳体基本上以板的方式构造的,但与该芯板相对比该支持壳体具有一种适合于在该轴向方向上增加这种两件式端板的弯曲刚度的外形,同时与上述实心端板相比它已经有可能明显地减少这种两件式端板的重量。DE 602 22 266 T2另外提出了为芯板和支持壳体二者均配备一个旋转驱动区段,因此能够使二者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同一个板承载体上。作为一种替代实施方案,它另外提出了在芯板与支持壳体之间通过适合的安装装置在芯板以及支持壳体的这些适当的表面上建立一种直接连接,以便防止在操作过程中芯板与支持壳体之间相对转动。然而,不考虑这个对应的实施方案变体,对于包括一个芯板和一个支持壳体的这种两件式端板存在缺点,即仅可以通过增加花费来完成它的生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板组件的一种端板,该端板一方面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高的弯曲刚度,并且在可适用的情况下,具有相对低的重量,而另一方面该端板是特别容易生产的。本发明另外所依据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此类有利的端板的一种摩擦运作装置。另外,本发明所依据的目的是限定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种有利的方法。

该目的分别是通过在专利权利要求1、10和12中限定的特征实现的。本发明的多个有利的实施方案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端板被设计为用于一种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板组件并且具有环形构造。相对于该端板的截面,所述端板具有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摩擦区段以形成一个平坦的前侧,该摩擦区段可以在一个第一轴向方向上朝向该板组件转动。在这种安排中,该平坦的前侧优选地位于一个平面中,其法线是由该环形端板的旋转轴线形成的。而且,该平坦的前侧优选 是处于一种环形表面的形式中。在使用摩擦表面的过程中,该摩擦区段的前侧可以因此形成该端板的摩擦表面,或者可以接受一个摩擦面层以形成该摩擦表面。在该环形端板的第一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该截面整体地邻接该摩擦区段的是一个旋转驱动区段,该旋转驱动区段使之有可能在该端板与该摩擦性运作装置的一个板承载体之间建立一种旋转驱动连接。例如,该旋转驱动区段可以被设计为一个外部或内部齿系统或者甚至设计为具有多个孔的一个区段,在这些孔中可以插入该板承载体的多个轴向伸出的指形件以产生一种旋转驱动连接。该端板另外具有一个增强区段,该增强区段在相反的第二径向方向上(即在与该第一径向方向相反的径向方向上)与该摩擦区段整体地邻接。该增强区段(它与该摩擦区段或与邻接该摩擦区段的增强区段的第一段整体地形成)在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上即在与该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至少部分地弯曲经过大于90°。

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制造是特别简单的。而在由DE 602 22 266 T2已知的两件式端板的情况下,首先将一个芯板与一个支持壳体彼此分开地进行制造并且然后通过适当的安装手段在该芯板与该支持壳体的这些表面将它们彼此直接连接,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中省去了将该摩擦区段与该增强区段直接连接的这个工作步骤,具体是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端板是通过该摩擦区段以及该增强区段弯曲产生的,而它们最初便是彼此整体连接的。另外,已经发现,该摩擦区段与该增强区段最初的整体结构使之有可能在该轴向方向上实现与一种两件式端板的情况相同或者甚至更好的弯曲刚度,其中最初是彼此分离的这些部件(如一个芯板和一个支持壳体)是通过适合的安装手段(如粘合剂、焊接材料或类似物)随后连接的。使该增强区段或邻接该摩擦区段的增强区段的第一段在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至少被部分弯曲经过大于90°的作用是不仅增加了该端板在轴向方向上的弯曲刚度而且还确保该增强区段与该端板在径向方向与轴向方向上均是相对较短的,从而甚至是在在所述方向上存在着小的安装空间可供使用时也能允许毫无困难地使用该端板。另外,使该增强区段或第一段相对于该摩擦区段弯曲经过大于90°具有的优点是,该摩擦区段以及因此其前侧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个特别大的范围,因此能够使前侧自身或固定在该前侧上的一个摩擦区段能够形成一个摩擦表面,可以使该摩擦表 面通过一个大的区域而与另外板组的一个配合板的摩擦表面形成摩擦接合。

为了获得一个在径向方向以及在轴向方向上均是特别短的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相对较高弯曲刚度的端板,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增强区段或邻接该摩擦区段的增强区段的第一段在该第二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完全弯曲经过大于90°。

为了进一步减少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整体轴向长度,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增强区段或其第一段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弯曲经过至少135°,特别优选地被弯曲经过至少180°。

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该增强区段或其第一段弯曲的方式为使该增强区段或该第一段被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所述后侧与前侧相背离。这同样包括以下可能性,即跟随该增强区段的第一段的该增强区段的一段同样可以被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所述后侧与前侧相背离。已经发现,将该增强区段或它的一段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对于轴向方向上端板的弯曲刚度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因此将可想像的是使该增强区段的自由端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然而,已经发现如果该增强区段或它的一段在表面上被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是特别有利的,如在本实施方案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变体的情况下。因此,例如在这个实施方案的变体中将有可能使该增强区段的前侧或后侧(而不是该增强区段的自由端)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另外对于这个实施方案优选的是如果该增强区段或该第一段在径向方向上平行于摩擦区段延伸。在此背景下,对于弯曲刚度已经被证实有利的是如果平行于该摩擦区段延伸的增强区段的一侧是以一种面积的方式被完全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另外,该增强区段相对于该摩擦区段的平行安排以及其抵靠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的表面支持确保了该端板在轴向方向上是特别短,例如,正如开头提到的实心端板的情况,同时实现了与实心端板的弯曲刚度相类似的弯曲刚度,虽然生产费是明显地更低。

为了在轴向方向上进一步增加端板的弯曲刚度,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增强区段另外具有一个第二段,该第二段整体地邻接该第一段并且在第二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该第一段被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被完全弯曲。同样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是如果该第二段被 支持在该第一段背离该摩擦区段的侧面上以便在轴向方向上对该弯曲刚度产生一种积极作用,并且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将第二段抵靠背离该摩擦区段的第一段的侧面上的支持应该是面积性的,以便获得一个特别高的弯曲刚度。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是如果该第二段在径向方向上平行于该第一段而延伸。这使之有可能实现该端板的小的整体轴向长度,并且如果在径向方向上平行于该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以一种面积的方式被完全支持在该第一段背离该摩擦区段的侧面上,则该整体轴向长度是特别小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该增强区段弯曲的方式为使它既不在第一径向方向上也不在第二径向方向上伸出超过该摩擦区段。如在轴向方向上可见,还有可能说到该增强区段被该摩擦区段完全覆盖。就该端板在径向方向上的范围实质上是由该摩擦区段的径向范围所决定而言这个实施方案是有利的,因此它允许该平坦的前侧形成该摩擦表面或者承载该摩擦面层从而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个特别大的范围,由此使之有可能一方面在该端板之间而另一方面在该邻接配合板之间实现最佳的摩擦接合。

在原理上,该增强区段可以具有与该第一旋转驱动区段共同起作用的一个额外的旋转驱动区段,以此建立与该相关联的板承载体的一种旋转驱动连接。然而,其作用是该端板将在该区域上具有大的轴向范围,其中它是或可以通过一个保持环或类似物而被支持在该板承载体上,并且该板承载体将因此还需要具有一个大的整体轴向长度,从而能够紧固地容纳该保持环或一些其他保持元件。为了实现该板承载体的小的整体轴向长度,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的增强区段因此没有旋转驱动区段。此外,这进一步简化了端板的生产,尤其是当用于生产另外的旋转驱动区段的工作步骤被取消时。为了在这个实施方案中防止该增强区段在径向方向上被支持在该板承载体上或者在轴向方向上被支持在该保持环上,在径向方向上在该增强区段与邻接该摩擦区段的旋转驱动区段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是至少0mm,特别优选地是大于0mm。当在该板承载体背离该摩擦区段以及该增强区段的一侧上安排用于轴向支持该端板的保持环时,第一提到的替代方案是适合的,其中0mm的距离进一步确保了在轴向方向上特别高的弯曲刚度。当在该相关联的板承载体面向摩擦区段和该增强区段的一侧上安排该保持环时,第二提到的替代方案(其中在径向方向 上在该增强区段与邻接该摩擦区段的该旋转驱动区段之间的距离是大于0mm)是必要的或有利的,尤其是这在轴向方向上完全通过该旋转驱动区段而不是该增强区段确保了该端板被支持在该保持环上。为了确保这一点,上述距离必须与该保持环的尺寸相匹配并且与将该保持环容纳在该板承载体之内的槽的尺寸相匹配。如果该保持环被设计为一个外部保持环(它被安排在该板承载体的外部上),进一步特别优选的是如果该支持区段或它的一段对于该保持环充当一个离心力保护件,即该支持区段或它的一段应该确定形状和尺寸的方式为使得在该保持环在被完全升高离开该板承载体之内相关联的凹槽之前,在离心力作用下扩张的保持环可以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被支持在该支持区段或它的一段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该端板被设计为一种钢板。这意味着在该端板上没有安排额外的摩擦面层;相反,可以在第一轴向方向上朝向板组件转动的端板的摩擦区段的平坦的前侧被用作一个摩擦表面,该摩擦表面可以与另一板组的配合板的摩擦表面进入摩擦接合。作为一个替代方案,在本实施方案中的端板被设计为一个有摩擦面的板,其中一个摩擦面层被安排在该摩擦区段的前侧上。这个摩擦面层优选地是一种有机摩擦面层,特别优选的是一种纸质摩擦面层。该摩擦面层进一步优选地被粘附地接合到该摩擦区段的前侧上并且具有一个基本上环形的形式。

由现有技术已知具有两个或更多板组件的摩擦性运作装置,并且具体地在此可以提到所谓的双离合器。为了在这种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情况下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因此减少组件的花费,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的端板具有一个第二摩擦区段,该第二摩擦区段在第一径向方向上整体地邻接该旋转驱动区段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一个第二前侧,可以使该第二摩擦区段在该第一轴向方向上朝向一个第二板组件转动;并且具有一个第二增强区段,该第二增强区段在该第一径向方向上整体地邻接该第二摩擦区段,该第二增强区段或邻接该第二摩擦区段的第二增强区段的第一段在该第二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该第二摩擦区段被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被完全弯曲经过大于90°。替代两个分离的端板,在此因此仅使用一个端板,所述端板在轴向方向上对该第一板组件和该第二板组件均提供了支持,但仅需要一个保持环将该双功能端板轴向地支持在相关联的板承载体上。为了实现提到的这些优点,以上陈述涉及该第一摩擦区段以及该第一 增强区段将优选地以对应方式应用于该第二摩擦区段和该第二增强区段上。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特别优选的是如果该旋转驱动区段在这两个摩擦区段之间具有多个在圆周上分配的孔,该相关联的板承载体的轴向伸出的旋转驱动指形件可以延伸到这些孔之中以便在该板承载体与该双功能端板之间实现一种旋转驱动连接。

为了确保该摩擦区段的平坦的前侧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个特别大的范围,由此确保由该前侧自身或由安排在该前侧上的摩擦面层形成的摩擦表面是特别大的,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做出的安排是在该摩擦区段的前侧与该增强区段之间的过渡处形成一个弯曲半径,所述弯曲半径是不大于1.0mm,优选地是不大于0.8mm并且特别优选地是不大于0.6mm。以此方式,有可能产生一个特别大的摩擦表面,这确保了与该板组件的另一个板组的配合板的可靠的摩擦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摩擦性运作装置具有一个板组件,该摩擦性运作装置优选地是多片式离合器或多单元的多片式离合器,特别优选地是一种湿式多片式离合器或多单元多片式离合器。这种板组件是由以扭转意义上刚性方式被连接到一个第一板承载体上的一个第一板组以及以扭转意义上刚性方式被连接到一个第二板承载体上的一个第二板组构成的。这两个板组的这些板被交替串联地安排在轴向方向上并且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在轴向上可移位的致动活塞在轴向上将这些板挤压在一起而彼此进入摩擦接合。该第一板组另外包括一个端板,该端板在该第二轴向方向上是或可以被支持在该第一板承载体上。在此,在轴向方向上的支持是通过一个保持环优选地提供为抵靠在该第一板承载体上,该保持环特别优选地被设计为一个在内部被径向定位的保持环,以便避免在该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该保持环的扩展。根据本发明,该端板在此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一种端板形成的,它在以上予以说明。术语“端板”在摩擦性运作装置的背景下应该是指该板组件的端板,该端板被安排在该板组件的将力引入的区域的相反侧上。所使用的端板使之有可能在该第二轴向方向上使板组件特别可靠地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上,并且对于该摩擦性运作装置的另外的优点的细节,应该参见已经在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这些优点,这些优点以对应的方式适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第一板组的端板的前侧或(在可适用的情况下)摩擦面层可以与该第二板组的相邻板直接地 进入摩擦接合。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因此在轴向方向上在该第一板组的端板与该第二板组的邻接板之间没有安排第一板组的板,并且因此可以使该第一板组的端板与该第二板组的邻接板直接进入摩擦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另外提供了一个第二板组件,该第二板组件包括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该第一板承载体上的一个第三板组以及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一个第三板承载体上的一个第四板组,该第三板组和第四板组的这些板在轴向方向上被交替串联地安排并且能够彼此进入摩擦接合。被连接到该第一板组的第一板承载体上的端板另外形成了该第三板组的端板,其中在此优选地是借助于以上说明的双功能端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其中该端板形成了该第一板组的端板和该第三板组的端板二者,该第三板组的端板的第二前侧或(在可适用的情况下)第二摩擦面层可以与该第四板组的邻接板直接进入摩擦接合。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属于该第三板组的插入板,并且因此直接摩擦接合是可能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其中使用了该双功能端板,该第一板承载体具有多个轴向伸出的旋转驱动指形件,这些指形件延伸进入该端板的旋转驱动区段中的这些孔中,以便在该第一板承载体与该双功能端板之间产生一种旋转驱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端板的方法具有以下详细说明的这些方法步骤。因此,首先提供一种单件式并且平坦的环形盘,该环形盘具有一个摩擦区段以及在径向上位于内部或外部的一个增强区段。然后使该增强区段在轴向方向上弯曲,其方式为使它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弯曲经过不小于90°、优选地是至少135°、特别优选地是至少180°。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这些优点,应该参见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这些优点,这些优点已经在以上予以说明并且以对应的方式适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使该增强区段弯曲的方法步骤另外包括以下详细说明的这些方法步骤。至此,首先,将该增强区段相对于该摩擦区段弯曲经过90°。在这个过程中,该增强区段因此获得一个基本上管状的形状,而该摩擦区段继续是处于环形盘的形状。该增强区段的弯曲优选是通过深度拉伸完成的。然后使在背离该增强区段的摩擦区段的前侧与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弯曲经过90°的增强区段之间的过度处 的弯曲半径减少,所述弯曲半径的减少优选地是无需机加工而实现的,特别优选地是通过反向缩颈(counternecking)。然后使已经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弯曲经过90°的增强区段弯曲或变宽,其方式为使它相对于该摩擦区段被弯曲经过大于90°、至少135°或至少180°。优选地执行该摩擦区段弯曲或加宽的方式为使得该增强区段被至少部分地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这种支持优选地是在面积上提供的。然而,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将该增强区段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还可以仅在以下说明的另外的方法的过程中实现。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被弯曲或加宽的增强区段随后在轴向方向上与该摩擦区段在一起冲压或压制,优选地实现这种冲压或压制工艺的方式为使该增强区段至少部分地被支持在该摩擦区段的后侧上,特别优选地是以一种面积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此外提供了该摩擦区段的前侧的精加工的方法步骤而由此增加了前侧的平整度,该精加工优选地是通过研磨、特别优选地是通过带式研磨来完成的。另外,进一步的精加工步骤(如确定内部或外部直径的大小)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在该摩擦区段上通过另一种方法步骤(优选地通过冲压)中另外产生一个旋转驱动区段。在此有利的是如果仅在将该增强区段弯曲和压制之后形成该旋转驱动区段。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另外将一个摩擦面层施加在该摩擦区段的前侧上,该摩擦面层优选地是一种纸质摩擦面层,该纸质摩擦面层特别优选地被粘附地接合到该摩擦区段的前侧上。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多个说明性实施方案并参见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一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2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二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3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三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4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四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5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五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6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六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7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第七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8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八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9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九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0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的一个第十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1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1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一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2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2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二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3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5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三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4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6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四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5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9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五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

图16以截面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带有图9的端板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个第六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并且

图17至图22以截面图示出了图1的端板的侧视图,以展示用于生产根据图1的端板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

附图标记一览表

2端板;4轴向方向;6轴向方向;8径向方向;10径向方向;12圆周方向; 14圆周方向;16旋转轴线;18摩擦区段;20前侧;22摩擦面层;24摩擦表面;26后侧;28旋转驱动区段;30增强区段;32第一段;34后侧;36孔;38第二段;40前侧;42前侧;44第二摩擦区段;46第二前侧;48第二摩擦面层;50第二摩擦表面;52第二增强区段;54第一段;56第二段;58多片式离合器;60旋转轴线;62第一板承载体;64第二板承载体;66板;68板;70致动元件;72压力板;74保持环;76凹槽;78旋转驱动指形件;80板;82第二压力板;84第二致动元件;86第三板承载体;88板;90环形盘;α角;β角;距离a;弯曲半径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端板2具有环形的设计,并且通过对应的箭头表示了该端板的相互相反的轴向方向4、6、其相互相反的径向方向8、10以及其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12、14。通过一条虚线表示了环形端板2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的旋转轴线16。

关于该截面,端板2具有在径向方向8、10上延伸的一个摩擦区段18。摩擦区段18配备有一个平坦的前侧20,该前侧位于由径向方向8、10产生的一个平面中,并且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的旋转轴线16同样表示了这个平面的表面法线。在此背景下,在端板2的安装条件下前侧20是摩擦区段18面向该摩擦性运作装置的板组件的那个侧面。所示的端板2既可以被设计为一种钢板,平坦的前侧20在其上形成了它的摩擦表面,或者还可以被设计为一种有摩擦面的板,如图1所示。因此,图1中的被设计为一种有摩擦面的板的端板2配备有一个摩擦面层22,该摩擦面层被固定在摩擦区段18的前侧20上并且具有面向轴向方向4的一个摩擦表面24。此外,摩擦区段18具有一个后侧26,该后侧背离前侧20并且面向轴向方向6。

一个旋转驱动区段28在径向方向8上整体地邻接摩擦区段18。旋转驱动区段28用于同分配给端板2的一个板承载体一起建立一种旋转驱动连接,这将在以下予以详细说明。在本实例中,旋转驱动区段28是一个外齿系统,可以使该外齿系统与一个外部板承载体上的内齿系统进入旋转驱动啮合,并且端板2因此是一种外部板。所以,优选地对旋转驱动区段28自 身进行配置的方式为使得在原理上端板2在轴向方向4、6上相对于该板承载体的运动是可能的。

在相反的径向方向10上整体地邻接摩擦区段18的是一个增强区段30,其中在所展示的实施方案中该增强区段30是仅由直接邻接摩擦区段18的一个第一段32形成的。如由图1可见,增强区段30或其第一段32是在轴向方向6上相对于摩擦区段18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被弯曲了角度α。关于角度α,原则是它大于90°。角度α优选是至少135°,特别优选是至少180°。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将增强区段30或它的第一段32弯曲的方式为使增强区段30或第一段32的后侧34面向轴向方向4并且以一种面积方式被支持在摩擦区段18的后侧26上。此外,将增强区段30或第一段32相对于摩擦区段18被弯曲的方式为使得增强区段30或第一段32在径向方向8、10上平行于摩擦区段18延伸。在这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增强区段30或第一段32的整个后侧34被支持在摩擦区段18的后侧26上,就端板2的整体轴向长度而言,这是有利的事情,尽管它不是绝对必要的。

如由图1可见,增强区段30(它在原理上可以不仅仅具有第一段32而是还可以具有被弯曲的另外多个区段)被弯曲的方式为使它既不在径向方向8上也不在相反的径向方向10上伸出超过摩擦区段18。还有可能说到如在轴向方向6上可见,摩擦区段18完全覆盖了增强区段30。这确保了端板2的截面的径向范围实质上在径向方向8、10上是由摩擦区段18的径向范围决定的,并且它因此还有可能使平坦的前侧20在径向方向8、10上具有一个特别大的范围。

与摩擦区段18相对比,增强区段30不与一个旋转驱动区段相邻接,并且在端板2与相关联的板承载体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是完全通过摩擦区段18上的旋转驱动区段28来完成的。而且,增强区段30在径向方向8、10上是与摩擦区段18的旋转驱动区段28间隔开的,如在图1中通过径向方向8、10上的距离a所表明。在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中,这个距离a是大于0mm,并且距离a应该被选择为使一个内部保持环可以无困难地安排在该板承载体上而不具有将端板2支持在该保持环上并且因此通过增强区段30将该板承载体支持在轴向方向6上的可能性。相反,应该完全通过摩擦区段18和/或旋转驱动区段28来支持抵靠该保持环。

为了在摩擦区段18的径向方向8、10上获得具有相对大的范围的一个平坦的前侧20,在摩擦区段18的前侧20与增强区段30或它的第一段32之间的过渡处形成了一个弯曲半径b,所述弯曲半径不大于1.0mm,优选地不大于0.8mm,特别优选地不大于0.6mm。所选择的弯曲半径b越小,则平坦的前侧20可以在径向方向10上延伸得越远,从而确保前侧20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摩擦表面或用于安装摩擦面层22的表面。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第二实施方案,该第二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第一实施方案并因此在以下仅说明了不同之处,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并且在其他情况下以对应的方式适用以上说明。

根据图2的端板2的第二实施方案再一次是一个外部板,但旋转驱动区段28不是由一个外齿系统形成而是由一段形成,在该段中提供了被分配在圆周方向12、14上并且被间隔开的多个孔36,与这些齿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多个孔在所展示的实施方案中被端板2的材料完全包围。因此有可能使在轴向方向6上在该板的承载体上伸出的多个旋转驱动指形件在轴向方向6上插入这些孔36中,以便在该板的承载体与端板2之间实现一种旋转驱动连接。端板2因此还可以通过径向定位在外部的一个保持环而在轴向方向6上被固定到相关联的板承载体上,旋转驱动区段28可以在轴向方向6上支持在保持环上。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距离a可以明显地小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距离,并且甚至可以如图2所示被减小到0mm,尤其是在本实施方案中不存在增强区段30将在轴向方向6上撞击保持环的危险的时候,而这种危险将需要该相关联板承载体的更大的整体径向长度。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第三实施方案,该第三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并因此在以下仅说明了不同之处,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部件,并且在其他情况下以对应的方式适用于以上说明。

在根据图3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增强区段30不仅包括已经说明的第一段32而且还包括一个第二段38,该第二段整体地邻接第一段32并且在轴向方向6上相对于第一段32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被弯曲经过一个角度β。在所展示的实施方案中,角度β是180°,其结果是第二段38同样在径向方向8、10上平行于第一段32延伸并且因此还被安排为平行于摩擦区段18。此外,面向轴向方向4的第二段38的前侧40至少部分地并且优 选地以一种面积方式被完全支持在增强区段30的第一段32的前侧42上,所述前侧面向轴向方向6。不管增强区段30是否具有两个段32、38或者具有另外多个段,仍然成立的是增强区段30既不在径向方向8也不在径向方向10上伸出超过端板2的摩擦区段18。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第四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2的实施方案,在这个第四实施方案中的增强区段30也具有一个如参见图3已经说明的第二段38。为此原因,在此仅注意图3和图2的说明,它以对应的方式适用于根据图4的第四实施方案。仅应该指出,在径向方向8、10上还可以将旋转驱动区段28与增强区段30之间的距离a减少到0mm,尤其是当根据图4的端板2的实施方案允许在板承载体上使用一个外部保持环时。

在图5至图8中所示的端板2的这些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至图4的这些实施方案,实质性的不同是根据图5至图8的这些实施方案被设计为内板,并且因此对应的旋转驱动区段28在径向方向10上整体地跟随摩擦区段18,同时增强区段30在径向方向8上邻接摩擦区段18。因此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见根据图1至图4的这些实施方案的说明,这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根据图5至图8的这些实施方案。就根据图5和图7的这些实施方案而言,其中可以通过一个外部保持环将端板2固定在板承载体上,然而此外应该提到,在径向方向8、10上在旋转驱动区段28与增强区段30之间的距离a被选择为使得增强区段30同样作为保护所述保持环反对离心力的一种手段。这意味着,在这些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增强区段30或它的一段32、38应该限制保持环在离心力作用下的扩展,因为在径向方向8上扩展的情况下,可以将该保持环支持在增强区段30上。在此,对于在径向方向8上将保持环支持在增强区段30上的限制应该优选地使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展的保持环不完全上升离开该板承载体上的一个对应的凹槽。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第九实施方案,所展示的实施方案是参见图2说明的端板的一种发展。根据图9的端板2相应地是根据图2和图6的端板的一种单件式组合。因此,以下仅说明这些区别特征并且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而在其他情况下以相应的方式适用根据图2的实施方案的以上说明。

根据图9的端板2还具有一个第二摩擦区段44,该第二摩擦区段在径向方向8上与旋转驱动区段28整体邻接并且在径向方向8、10上延伸以形成一个第二平坦的前侧46,可以使该第二平坦的前侧在轴向方向4上朝向一个第二板组件转动。同样第二前侧46被安排在由径向方向8、10产生的平面上并且端板2的旋转轴线16再次形成了这个平面的表面法线。在第二前侧46上还紧固了一个第二摩擦面层48,该第二摩擦面层形成了端板2面向轴向方向4的一个第二摩擦表面50。另外,端板2具有一个第二增强区段52,该第二增强区段在径向方向8上与第二摩擦区段44整体邻接并且它可以再次由一个第一段54以及另外多个段56构成。

第二增强区段52或第二增强区段52的第一段54(该段与第二摩擦区段44邻接)还在轴向方向6上相对于第二摩擦区段44被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被完全弯曲经过一个角度α,并且这个角度α再次大于90°、优选地是至少135°、特别优选地是至少180°。另外,应该参见以上说明,以上说明以相应的方式适用,其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再次被用于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

然而,关于这样一种端板2应该指出的是,该端板既用于第一板组件的端板又用于第二板组件的端板。如果端板2是通过一个在径向上置于内部的保持环在轴向方向6上固定在板承载体上,在旋转驱动区段28与第一增强区段30之间的距离a应该大于0mm,从而使之易于插入该保持环并且确保在轴向方向6上完全通过第一摩擦区段和/或旋转驱动区段28来提供支持。然而,在第二增强区段52与旋转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可以更小,并且可以是最小到0mm。另一方面,在相反的情况下,即当双功能端板2是通过在径向上定位在外侧的一个保持环在轴向方向6上支持在该第一板承载体上时,在第二增强区段52与旋转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应该大于0mm,而在第一增强区段30与旋转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可以变得更小,例如0mm。在后者的情况下,再一次有利的是如果第二增强区段52同样担当用于外部保持环的一个离心力保护件。所提及的第二种替代方案进一步由图9中的虚线表示。

根据图10的端板2的第十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9的实施方案,尽管两个增强区段30、52除第一区段32、54之外均是仍然具有一个第二区段38、56。关于第二区段38、56的弯曲和设计,应该再次参见以上说明,这仍以相应的方式适用。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一实施方案,该离合器优选地是一种湿式的多单元多片离合器。尽管以下实施方案专门涉及多片式离合器58,但该说明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其他摩擦性运作装置,如多盘式制动器或类似装置。在图11中,多片式离合器58的旋转轴线60由一条虚线示出,并且旋转轴线60对应于所使用的端板2的旋转轴线16。类似的说明适用于多片式离合器58的轴向方向4、6、径向方向8、10以及圆周方向12、14。

多片式离合器58具有一个第一板承载体62以及一个第二板承载体64。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板承载体62被设计为一个外部板承载体,而第二板承载体64被设计为一个内部板承载体。在径向方向8、10上安排在两个板承载体62、64之间的是一个板组件,该板组件由包括这些板66以及端板2的第一板组以及包括这些板68的第二板组构成。而第一板组的这些板66和端板2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一板承载体62上,第二板组的这些板68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方式被连接到第二板承载体64上。这两个板组的这些板66、68被交替串联地安排在轴向方向4、6上并且可以借助于一个在轴向上可移位的致动元件70而在轴向方向4、6上被挤压在一起,例如该致动元件可以是一种液压可驱动的致动活塞,从而在这些板66、68之间产生一种摩擦接合,该摩擦接合允许在第一板承载体与第二板承载体62、64之间的扭矩传输。另外在第一板组的轴向方向4上在致动元件70与第一板66之间还安排一个压力板72,该压力板同样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一板承载体62上。

可以通过一个保持环74将端板2在轴向方向6上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以便能够提供与致动元件70相反的一个力并且能够使整个板组件在轴向方向6上获得支持。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被安排在板组件与引入的力区域背离的一侧上的端板2具有与根据图1的端板的类似的结构。在安装的情况下,摩擦区段18的前侧20或被固定在前侧20上的摩擦面层22的摩擦表面24面向该板组件,从而当借助于致动元件70在轴向方向4、6上将该板组件挤压在一起时则允许端板2的摩擦面层22与第二板组的邻接板68直接进入摩擦接合。

如以上已经说明的,根据图1的端板2借助于一个内部保持环74在轴向方向6上被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在此,支持是完全通过外齿系统的形式的旋转驱动区段28并且如果适合的话额外地通过端板2的摩擦区段 18来提供的。另一方面,在增强区段30与摩擦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被选择为使得保持环74不提供用于使增强区段30抵靠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的任何直接的轴向支持。另外,所述距离a应该被选择为使得保持环74可以容易地插入第一板承载体62的内部凹槽76中。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二实施方案,该第二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1的第一实施方案,并因此在以下仅说明了不同之处,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部件,并且在其他的情况下,以上说明以对应的方式适用。

在根据图12的第二实施方案中,使用了根据图2的端板2。在此,保持环74被设计为一个外部保持环,该外部保持环被插入第一板承载体62中的一个外部凹槽76中。第一板承载体62另外具有多个在轴向方向6上伸出的旋转驱动指形件78,这些指形件延伸经过旋转驱动区段28中的这些孔36,以便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与端板22之间实现一种旋转驱动连接。借助外部保持环74,端板2完全通过所述端板的旋转驱动区段28在轴向方向6上被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从而使得旋转驱动区段28与增强区段30之间的距离a变得比通过先前实施方案说明的情况中的更小。因此,例如,距离a可以是0mm,由此使它有可能在轴向方向4、6上实现端板2的特别高的刚性。

在图13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三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1的实施方案,第一板承载体62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为一个内部板承载体,而第二板承载体64被设计为一个外部板承载体。在这个程度上,以下将仅说明这些不同之处并且在其他情况下以上说明以相应的方式适用。

在根据图13的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三实施方案中,使用了在图5中所示的端板2。在此,端板2借助于一个外部保持环74在轴向方向6上仍然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外部保持环74被安排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中的一个外部凹槽76中。同样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在径向方向8、10上在增强区段30与旋转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被设计为使得端板2通过旋转驱动区段28在轴向方向6上被支持在保持环74上,并且在可适用的情况下,摩擦区段18也因此抵靠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同时不存在使得端板2的增强区段30抵靠在保持环74上的直接轴向支持。然而,距离a被选择为使得如果该外部保持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径向方向8 上扩展时增强区段30担当用于外部保持环74的一个离心力保护件。这意味着当保持环7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径向方向8上扩展时,它在径向方向8上被完全升起离开外部凹槽76之前被支持在增强区段30上。为了确保尽管如此而保持环74仍易于装配,所展示的多片式离合器58应该具有一个适当的释放间隙,以使端板2能够在轴向方向4上被推得足够远从而使保持环74能够无困难地在轴向方向4和径向方向10上插入凹槽76中。

图14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四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3的实施方案,并且因此实质上以上说明以对应的方式适用。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根据图14的实施方案中,使用了根据图6的端板2,从而在轴向方向6上使一个内部凹槽76中的一个内部保持环74能够用来将端板2支持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如以上已经提到的,与根据图13的实施方案相比较,这使距离a有可能明显减少,并且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承载体62具有多个轴向伸出的旋转驱动指形件78,这些指形件在轴向方向6上延伸进入旋转驱动区段28中的这些孔36中,以便在端板2与第一板承载体62之间进行旋转驱动连接。同样在根据图14的实施方案中,再一次是完全通过旋转驱动区段28而不是通过增强区段30在轴向方向6上提供了用于将端板2抵靠在保持环74上的直接支持。

将根据图11的多片式离合器58作为基础,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五实施方案。在该第五实施方案中,第一板承载体62被设计为不仅是用于第一板组的这些板66的外部板承载体并且还是用于一个第三板组的这些板80的一个内部板承载体。包括这些板80的第三板组是一个第二板组件的一部分,该第二板组件配备了一个第二压力板82以及一个第二致动元件84,用于将第二板组件挤压在一起,该第二板组件被安排在一个被设计为外部板承载体的第三板承载体86与第一板承载体62之间,在径向方向8、10上该第一板承载体额外地被设计为一个内部板承载体。在此,第三板组的这些板80与第二压力板82一起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一板承载体62上,而属于该第二板组件的一个第四板组的这些板88以一种扭转意义上刚性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三板承载体86上。在所展示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情况下,因此还有可能提到一种双离合器。第三板组和第四板组的这些板80、88再次被交替地串联地安排在轴向方向4、6上并且借助第二致动元件84通过将该第二板组件挤压在一起而可以使彼此进入摩擦接合。

在根据图15的第五实施方案中,使用了已经参见图9说明的端板2端板2因此同时形成了包括这些板66的第一板组以及包括这些板80的第三板组。当该第一板组件被致动时,第一摩擦面层22的摩擦表面24可以因此与第二板组的邻接板68直接进入摩擦接合,而借助于第二致动元件84通过将该第二板组件挤压在一起可以使第二摩擦面层48的第二摩擦表面50与第四板组的邻接板88直接进入摩擦接合。如在以上已经指出,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与端板2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是借助以下事实得以实现的,即在轴向上伸出的这些旋转驱动指形件78在轴向方向6上延伸进入端板2的旋转驱动区段28中的这些孔36中。再一次,借助于一个内部保持环74在轴向方向6上提供了将端板2抵靠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的支持,该内部保持环在停靠在第一板承载体62的一个内部凹槽76中。关于确定端板2的这两个增强区段30、52与旋转驱动区段28之间的距离a的大小,应该参见以上这些说明。

图16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第六实施方案实质上对应于根据图15的实施方案,其中在该第六实施方案中使用了在第一板承载体62上的一个外部保持环74,其结果是如以上已经说明的,端板2第二保持区段52同样担当用于保持环74的一个离心力保护件。

尽管未在图11中展示,根据图3的端板2同样可以使用在根据图11的一个多片式离合器58中。一个类似的情况应用于根据图4的端板2与根据图12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组合中、根据图7的端板2与根据图13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组合、根据图8的端板2与根据图15的多片式离合器58的组合、以及根据图10的端板2与图15和图16的这些多片式离合器58之一的组合。

尽管在图11至图16中第一板组和第三板组的这些板66和80被示为在两侧上配备有一个摩擦面层而第二板组和第四板组的这些板68和88被设计为钢板,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相反,同样有可能将板66、80和板68、88设计为在一侧上配备有一个摩擦面层。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必要或者对端板2或者压力板72或82同样在一侧上配备有一个摩擦面层,取决于所选择的用于摩擦面层的侧面。还同样有可能将板66和80设计为钢板,而使板68和88在两侧上均配备有摩擦面层。

以下将通过参见图17至图22的实例说明用于生产根据图1的端板2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

如由图17可见,首先准备一个单件式、扁平的环形盘90。这个盘在径向方向10上具有位于内部的一个增强区段30以及在径向方向8上具有位于外部的一个摩擦区段18,尽管在所展示的环形盘90中所述区段30、18是最初仅在概念上彼此相分离。在所有情况下,将摩擦区段18和增强区段30彼此构造为一体。

然后,如在图18中所示,相对于摩擦区段18使增强区段30弯曲经过90°。这种弯曲优选地是通过深度拉伸来完成的。如由图18可见,增强区段30现在形成了一个基本上环形的本体。在摩擦区段18背离增强区段30的前侧20与相对于摩擦区段18被弯曲经过90°的增强区段30之间的过渡处通过将增强区段30弯曲或深度拉伸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大的弯曲半径b。

为了获得具有尽可能大的面积的摩擦区段18的平坦的前侧20,在另一个方法步骤中使弯曲半径b减少,其结果可以在图19中可见,所造成的弯曲半径优选地不大于1.0mm,特别优选地不大于0.8mm或0.6mm。弯曲半径b的这种减少优选地是通过反向缩颈来实现的。

在另一个方法步骤中(其结果可以在图20中可见),相对于摩擦区段18已经被弯曲经过90°的增强区段30被进一步的弯曲或加宽,其方式为使它相对于摩擦区段18被弯曲经过大于90°、至少135°、或至少180°。例如,这个进一步的弯曲或加宽可以借助于相应成形的冲压来完成。甚至在这种方法步骤中还有可能使弯曲或加宽的方式被执行的方式为:使增强区段30被支持在摩擦区段18的背离前侧20的后侧26上。然而,在所展示的实施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在于应该仅在以下说明的方法步骤中来执行。

在上述进一步的方法步骤中(其结果在图21中可见),使增强区段30在轴向方向4、6上与摩擦区段18一起进行冲压或压制,并且这优选地被执行的方式为使增强区段30被支持在摩擦区段18的后侧26上。如以上参见根据本发明的端板2的说明,这种支持应该优选地以面积的方式来提供,并且特别优选地应该是完全的支持。

在另外的在前或在后的方法步骤中,对摩擦区段18的前侧20进行精加工,由此增加了前侧20的平整度。用来增加前侧20的平整度的精加工优选地是通过研磨,特别优选地是通过带式研磨来完成的。

在另一个方法步骤中(其结果可以在图22中可见),在摩擦区段18的边缘上产生一个旋转驱动区段28,所述边缘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面向,该旋转驱动区段28优选地是通过冲压产生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