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

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首先,根据业务的数据速率和服务速率来计算出业务所要求的时隙个数;其次,通过接收到的信标帧获取DRP availability IE的比特映射域,制定MAS预留方案;最后,将预留结果写入DRP IE,向预留目标发起预留协商,若预留被允许,则预留所有者和预留目标需要更新自己的DRP availability IE。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细化了ECMA368中的分布式预留协议,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和预留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048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11255.3

  • 申请日2011-12-1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42: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72/04 授权公告日:20140507 终止日期:20161212 申请日:201112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07

    授权

    授权

  • 2012-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72/04 申请日:2011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属于 媒体接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设备需要共享无线信道,时分复用(TDMA)技术 能够将信道资源按照时间域划分为一个个时隙,每个用户在指定的时隙内进行发 送或接收操作。在WiMedia UWB中,分布式预留协议(DRP)就是一种采用 TDMA机制来共享信道的预留协议。信道中的设备需要事先声明自己对超帧中 媒体接入时隙(MAS)的使用,或者与其他设备就自己制定的MAS预留方案进 行协商。DRP的优点在于网络中的设备不需要进行信道检测就能预知接下来的 发送和接收操作,节省了信道检测所带来的时间和功率消耗;缺点是各设备需要 就预留方案进行协商。

根据ECMA368标准,在UWB系统中,MAS的预留协商是在信标帧的DRP IE中进行的。DRP IE的结构如图1所示。

协商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预留所有者通过信标帧发送DRP IE来发起一个预留协商。DRP IE中的 地址域为预留目标的设备地址,预留状态为0。

2、预留目标收到信标帧后,需要设置自己的DRP IE中的相关参数来作为回 应。预留目标设备的回应有三种:允许、不允许、待定,相应操作如下:

允许: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留 状态设置为1,原因码设置为accepted;

不允许: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 留状态设置为0,原因码设置为conflict/denied;其中conflict表示预留目标发现 预留所有者预留的MAS与其他设备的预留MAS发生重叠,这时预留目标将同 时发送自己的DRP availability IE,方便预留所有者修改自己的预留计划。对于非 冲突的情况,原因码为denied。

待定: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留 状态设置为0,原因码设置为pending;其中pending表示预留目标需要更多的时 间来给出最终的回应。

3、预留所有者必须将预留请求保持至少4个超帧或直到收到回应。如果预 留成功,则预留所有者和预留目标都会在信标帧中包含相应的DRP IE(预留状 态为1,原因码为accepted),直到预留结束或被修改;如果预留发生冲突,预留 所有者需要根据预留目标发送的DRP availability IE重新制定预留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超宽带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 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同时满足业务的QoS要求。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 法,首先,根据业务的数据速率和服务速率来计算出业务所要求的时隙个数;其 次,通过接收到的信标帧获取DRP availability IE的比特映射域,制定MAS预留 方案;最后,将预留结果写入DRP IE,向预留目标发起预留协商,若预留被允 许,则预留所有者和预留目标需要更新自己的DRP availability IE。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发送业务的数据速率Vchannel和服务速率Vrequired来确定需要预留的 媒体接入时隙(简称MAS)的个数,

Nmax=VrequiredVchannel×256

如果MAC层统计误帧率的话,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和合理的MAS预留个数;

其中误帧率为FER=1-(1-ρ)8×NFRAME+NFCS.

(2)获取信标帧中DRP availability IE的比特映射域,先进行倒序,然后补 零至256比特,并将其转换为16*16的二维数组,这个二维数组表示了一个超帧, 其中每列表示超帧中的一个Zone,超帧由16个Zone组成,每个Zone有16个 MAS,每个MAS的时间长度为256微秒,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在预留方案中,行预留占据二维表的下部,自下向上进行预留,而列预留占 据二维表的上部,自上向下进行预留。列预留不得占据行预留区域,否则将影响 后来设备的时隙预留。

需要说明的是,编号为0的Zone用来作为信标期,不在预留的范围内。

(3)根据业务对QoS的要求来确定MAS的预留方案,主要分为行预留和 列预留两种方式。

不同的QoS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服务间隔要求(sev_interval),对应于列预留 的不同预留位置和行预留:

首先按照服务间隔sev_interval将Zone进行编号(忽略第0列):

1:第8列;

2:第4,12列;

3:第2,6,10,14列;

4:第1,3,5,7,9,11,13,15列;

5:第1,2,3,4,5,6,7,8,9,10,11,12,13,14,15列;

如果4.096ms<=sev_interval<=4.096*2ms,对应预留位置为编号5,为行预 留;

4.096*2ms<=sev_interval<=4.096*4ms,对应预留位置为编号4,为列预留;

4.096*4ms<=sev_interval<=4.096*8ms,对应预留位置为编号3,为列预留;

4.096*8ms<=sev_interval<=4.096*16ms,对应预留位置为编号2,为列预留;

sev_interval>=4.096*16ms,对应预留位置为编号1,为列预留。

(4)根据确定的预留方案,即确定行预留或列预留之后,要根据可用的空 闲MAS进行预留,因此需要对预留的位置做进一步的确定及修正,确保预留方 案对信道资源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后续预留的相对公平。具体方法为:

(41)在二维数组的相应列进行搜寻,判断是否有空闲MAS;

(42)若否,则无符合要求的MAS,预留失败,程序结束;

若是,则判断空闲MAS是否足够,进入下一步;

(43)若否,则提高服务间隔的等级,重新确定预留位置,并返回步骤(41);

若是,则预留成功,修改相应的DRP availability IE和DRP IE。

在《WiMedia UWB-Technology of Choice for Wireless USB and Bluetooth》一 书中,建议同一个Zone中连续预留的MAS个数不能大于8个,因此对于确定 预留方案后在同一个Zone中连续预留的MAS个数超过8个的情况,可以提高 服务间隔的等级要求,即减小预留的服务间隔,这样可供预留的Zone个数增加。 这时新增了两种列预留的模式,原来的预留模式修正为:

1:第8列;

2:第4,12列;

3:第4,8,12列;

4:第2,6,10,14列;

5:第2,4,6,8,10,12,14列;

6:第1,3,5,7,9,11,13,15列;

7:第1,2,3,4,5,6,7,8,9,10,11,12,13,14,15列;

在进行预留时,本算法先确定预留模式,然后计算预留的MAS总数与预留 模式下的可用列数的比值作为每列的预留MAS个数,这样将保证业务的服务间 隔要求,对于上面除法存在余数的情况,需要另外处理,合理预留剩余的MAS 将提高信道资源的利用率,并保证后来设备的MAS预留。如果设余数大小为 K(K<8),在行预留中,按照实际K值在行预留区域进行预留即可,对于列预留, 余数MAS的预留位置定义如下:

K=1时,预约第8列;

K=2时,预约第4、12列;

K=3时,预约第4、8、12列;

K=4时,预约第2、6、10、14列;

K=5时,如果在当前行第8列的MAS未被预约,则预约第2、6、8、10、 14列;否则预约第2、4、6、10、14列;

K=6时,如果在当前行第8列的MAS未被预约,则预约第2、4、6、8、10、 14列;否则预约第2、4、6、10、12、14列;

K=7时,如果在当前行第8列的MAS未被预约,则预约第2、4、6、8、10、 12、14列;否则预约第1、3、5、7、9、11、13列;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预留时若预留个数小于该模式下最小预留数,按 最小预留数进行预留,否则将不满足服务间隔要求。

(5)构造携带预留方案的DRP IE,其中DRP IE中的地址域为预留目标的设 备地址,预留状态为0,并在下一个超帧的信标期广播携带该DRP IE的信标帧 来发起预留协商。

上述步骤(2)(3)(4)中的主要过程是使用C代码实现,最后得到需要预 留的MAS在二维表格中的行号和列号,再根据行号和列号来修改DRP IE和DRP availability IE。

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细化了ECMA368中的分布式预留 协议,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和预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DRP IE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6*16的二维数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4为设备0的预留结果;

图5为设备1的预留结果;

图6为设备2的预留结果;

图7为设备3的预留结果;

图8为设备4的预留结果;

图9为设备5的预留结果;

图10为设备6的预留结果;

图11为设备7的预留结果;

图12为设备8的预留结果;

图13为设备9的预留结果;

图14为网络内设备完成MAS预留后的总体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

实施例1:超宽带网络中各设备以及待发送业务如表1所示,假设各设备均 采用分布式预留协议接入信道,并且按照序号依次进行预留,则预留过称如下:

表1超宽带网络中各设备及其待发送业务参数

(1)网络中的各设备根据自己业务的参数来计算需要预留的MAS个数,参 照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表2各设备需要预留的MAS个数

  设备编号  需要预留MAS数  实际预留MAS数   预留类型   设备0   15   15   行预留   设备1   8   15   行预留   设备2   7   8   列预留   设备3   50   50   列预留   设备4   54   54   列预留   设备5   7   15   行预留   设备6   20   20   列预留   设备7   31   31   行预留   设备8   8   15   行预留   设备9   7   8   列预留   设备10   8   15   预留失败

(2)假设网络中的设备按照编号大小依次进行预留,即设备0预留时信道 的时隙完全空闲,预留完成后发送DRP availability IE,设备1根据收到的DRP availability IE进行预留,依此类推。

对于设备0,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行预留,需要预留的MAS数为 15,恰好为一整行,因此设备0的预留结果如图4所示。

对于设备1,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行预留,需要预留的MAS数为 8,不足一整行,按整行预留处理,设备1的预留结果如图5所示。

对于设备2,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列预留,并且对应编号4的列预 留组合,需要预留的MAS数为7,而编号4的列预留最少为8个,因此需要按 8个MAS来进行预留,设备2的预留结果如图6所示。

对于设备3,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列预留,并且需要预留的MAS 数较多,如果按照服务间隔进行预留,将对应编号1的列预留组合,即要在第8 列上预留50个MAS,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采用修正方案,依次增加预留编号进 行验证,发现采用编号5时,每个Zone只要连续预留7个MAS,即可满足预留 要求。另外,剩余一个MAS按照余数MAS的预留方案处理,设备3的预留结 果如图7所示。

对于设备4,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列预留,与设备3类似,需要采 用修正方案,但是采用编号5的预留组合时,发现列预留将到达二维表的底部, 这将影响后来设备的行预留,因此采用编号6的预留组合,每个Zone只要连续 预留6个MAS,剩余6个MAS按照余数MAS的预留方案处理,设备4的预留 结果如图8所示。

设备5-9的预留过程与上面相似,结果分别如图9、图10、图11、图12、 图13所示。

对于设备10,由业务的服务间隔确定要进行行预留,需要预留的MAS数为 8,不足一整行,按整行预留处理,但是获取的DRP availability IE的比特映射域 显示本超帧已无足够空闲MAS,预留失败。

本超帧的预留已结束,最后的结果如图14所示。

(3)各设备预留结束后要及时更新自己的DRP IE和DRP availability IE, 向其他设备声明自己对信道时隙的预留。对于预留失败的设备,将在下一超帧的 信标期再次进行时隙预留。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 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