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以及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以及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对内核而言具有高外壳包覆率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以及该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一种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具备含有内核金属材料的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核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所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3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66006.9

  • 申请日2010-04-07

  • 分类号C23C28/02;C23C18/31;C25D5/00;H01M4/88;H01M4/90;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金龙河

  • 地址 日本爱知县丰田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4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3C28/02 授权公告日:20140917 终止日期:20150407 申请日:201004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9-17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28/02 申请日:201004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内核而言具有高外壳包覆率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以及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通过将燃料和氧化剂供给至电连接的两个电极并以电化 学方式引起燃料的氧化而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与火力发电不同, 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而显示出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 燃料电池是通过层叠多个以一对电极夹持电解质膜而成的膜-电极接合 体为基本结构的单电池而构成。

以往,作为燃料电池用电极催化剂,一直使用铂或铂合金。然而, 特别是在使用铂合金时,存在于铂表面上的铂以外的金属会溶出,因 此,存在燃料电池长时间运行时导致电池电压下降的缺点。

作为防止上述催化剂金属溶出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 电极催化剂,在载体上负载有由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构成的贵金属合金, 其特征在于,该贵金属合金的表面由贵金属包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50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极催化剂如该文献的图1所示,不是贵金 属合金的整个表面被贵金属被膜完全包覆。另外,如实施例的表1所 公开的那样,对于该文献所公开的电极催化剂而言,催化剂粒子表面 的过渡金属组成比不为0,因此可以明确,含有过渡金属的催化剂粒子 的内核露出于催化剂粒子表面。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对内核而言具 有高外壳包覆率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以及该纳米微粒的核壳型金属 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具备含有内核金属材料的内核部 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核部表面上实质上 不具有上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

这种构成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上述内核部表面实质上不具 有上述外壳部的包覆率低的晶面,因此,与在内核部表面上具有上述 晶面的核壳型微粒相比,使上述外壳部相对于上述内核部的总表面积 的包覆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能够抑制上述内核部的溶出。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构 成:上述内核部含有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 的金属晶体。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如下构 成:上述外壳部含有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 的金属晶体。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优选上述外壳部相对于上述内 核部的包覆率为0.9~1。

这种构成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能够进一步抑制上述内核部的溶 出。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优选上述内核金属材料为选自 由钯、铜、镍、铑、银、金和铱以及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 料。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优选上述外壳部含有选自由铂、 铱和金以及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负载在 载体上的构成。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备含有内核 金属材料的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至少具有:准备含有上述内核金属材料并 且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该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内核微粒的工 序;以及以上述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而在该内核部上包覆上述外壳部 的工序。

这种构成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实质上不具 有上述外壳部的包覆率低的晶面的微粒作为上述内核微粒,因此,与 使用在表面上具有上述晶面的微粒作为内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制造 上述外壳部的包覆率高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 采用如下构成,其中,上述外壳部包覆工序至少具有:以上述内核微 粒作为内核部而在该内核部上包覆单原子层的工序;以及将上述单原 子层置换成上述外壳部的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 采用如下构成:使用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 的金属晶体作为上述内核微粒。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 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外壳部中使用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 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内核金属 材料为选自由钯、铜、镍、铑、银、金和铱以及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组 中的金属材料。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外壳部含 有选自由铂、铱和金以及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 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内核微粒负载在载体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上述内核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上述外壳部的包覆 率低的晶面,因此,与在内核部表面上具有上述晶面的核壳型微粒相 比,使上述外壳部相对于上述内核部的总表面积的包覆率保持在较高 水平,结果,能够抑制上述内核部的溶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伏安图。

图2是实施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CuSO4-H2SO4混合水溶液中的伏 安图。

图3是比较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伏安图。

图4是比较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CuSO4-H2SO4混合水溶液中的伏 安图。

图5是表示截顶八面体形的面心立方金属粒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表示通过模拟得到的钯微粒的粒径与微粒表面的相关性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具备含有内核金属材料的内核部和 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核部表面上实质上不 具有上述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金属晶体的预定晶面的标记,使用在表示该 晶体化学组成的化学式(单质时为元素符号)中一并表示了晶面的标记。 例如,Pd{100}面表示钯金属晶体的{100}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 对于晶面的标记,以用大括号括起等价的晶面群的方式表示。例如,(110) 面、(101)面、(011)面、(**0)面、(*0*)面、(0**)面(以上用星号(*)表示 的数字表示“1为上限”)等全部记为{110}面。

如上所述,作为燃料电池用电极催化剂,以往一直采用铂等具有 高催化活性的金属。但是,尽管铂等非常昂贵,但由于催化反应仅在 铂粒子表面发生,粒子内部几乎不参与催化反应,因此,铂催化剂的 相对于材料成本的催化活性不一定高。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着眼于具备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 部的核壳型微粒。该核壳型微粒中,通过使用材料成本较低的材料作 为内核部,能够以低成本形成几乎不参与催化反应的粒子内部。另外, 在使用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材料作为外壳部时,与整体使用该材料的情 况相比,具有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的优点。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极催化剂那样,特别是在燃 料电池的领域中,作为催化剂使用的核壳型金属微粒中外壳部相对于 内核部的包覆率低。这种现有的核壳型催化剂的内核部在电极反应中 可能会溶出,因而耐久性低。因此,在使用该核壳型催化剂时,燃料 电池的寿命可能会缩短。

下面,以钯单晶作为内核部且以铂单原子层作为外壳部的核壳型 金属纳米微粒为例,对产生上述问题的理由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中,“单原子层”是一原子层以及不满一原子层的层的统 称。在此,“一原子层”是指厚度为一个原子的程度的连续的层,“不 满一原子层的层”是指厚度为一个原子的程度的不连续的层。

作为用铂单原子层包覆钯单晶面的方法的一例,可以列举如下方 法:首先在钯单晶面上形成铜单原子层,然后将铜单原子层置换成铂 单原子层。

有报道称:在利用后述的铜欠电位沉积法(Cu-Under Potential  Deposition method,以下称为Cu-UPD法)在钯单晶面上包覆铜单原子 层的情况下,Pd{100}面上的铜包覆率为0.67,Pd{111}面上以及Pd{110} 面上的铜包覆率为1(独立行政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2007~2008年度成果报告书《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实用化战略的技术开 发下一代技术开发高活性的结构规则表面和金属纳米微粒催化剂的 研究开发》p.28)。

因此可以推测,在使用Pd{111}面和Pd{110}面少且Pd{100}面在 表面上大量存在的钯微粒作为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原料即内核金属 材料的情况下,进行Cu-UPD后,相对于内核金属材料的总表面积的 铜包覆率小于1。因此,可以推测,在将铜单原子层置换成铂单原子层 后,相对于内核金属材料的总表面积的铂包覆率必然小于1。

结果,得到有由比铂容易溶出的钯构成的内核部露出于表面的部 分存在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对于使用该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作为 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燃料电池而言,在燃料电池工作环境下内核部容易 溶出,因而催化剂的耐久性降低,结果,燃料电池的寿命有可能缩短。

发明人进行了积极努力,结果发现,具备外壳部的包覆率低且具 备实质上不具有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表面的内核部的核壳型金 属纳米微粒,与在内核部表面上具有上述晶面的核壳型微粒相比,使 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总表面积的包覆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能 够抑制内核部的溶出,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内核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上述内核金属 材料的{100}面”的状态是指如下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内核部表面的大 部分由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以外的晶面覆盖且在内核部表面上完 全不存在该{100}面的状态,或者在内核部表面上仅存在可以忽略的程 度的微小面积的{100}面的状态。

下面,示出内核部表面上特定晶面的面积相对于内核部的总表面 积的比例的计算例。

发明人基于利用现有技术制作的金属晶体的形状,对露出于金属 晶体表面的晶面进行模拟,并计算出特定晶面相对于金属晶体表面的 总面积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下面,使用开发的用于金属原子的分子力 学法即嵌入原子法(Embedded Atom Method,以下称为EAM),对模拟 钯微粒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下面,对模拟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原子数彼此不同的若干钯簇的初始结构。为了尽量缩 短模拟时间,选择认为与应求出的稳定结构近似的结构作为初始结构。 初始结构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然后,通过蒙特卡罗(Monte Carlo,以下称为MC)模拟,进行稳定 结构的摸索。在各MC步骤中,通过EAM法计算出体系的总能量,并 与上一次MC步骤中的能量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是采用该MC步骤中 的结构作为稳定结构,还是不采用该MC步骤中的结构作为稳定结构。 该判定的算法可以使用迈特罗波利斯法(メトロポリス法)。可以设定第 一次MC步骤中的位移的最大值Nmax为温度为298K。在该条 件下,一次MC步骤中可容许的位移概率为约0.5。该MC步骤执行 1.0×107次。所得到的容许结构中,在最后的4.0×106次中每隔10000 次取样一次,共取样400个,并将其用于稳定结构的物性评价。

接着,对所得到的结构进行分析。该分析的目的是对露出于表面 的原子的比例以及露出于表面的晶面指数的比例进行分析。为此需要 判断是否有某种原子露出于表面以及某种原子露出于何种晶面指数的 表面。为了判断上述的原子的露出状态,可以使用原子的配位数。配 位数是指与原子相邻的原子的数量。在由钯原子这样的面心立方金属 构成的体系中,晶面指数与配位数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本 申请中,为了简化分析,可以将晶面指数与配位数假定为1对1的对 应关系,并仅由配位数来区分结构。

在能量计算部分中,可以使用EAM中晶面稳定性的重现性优良的 改进EAM(Modified EAM,以下称为MEAM)。

表1

下面,对模拟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初始结构进行研究。已知在钯微粒这样的的面心立方金 属粒子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如图5所示的截顶八面体形。图5中的截 顶八面体形100由Pd{111}面1、Pd{100}面2和Pd{110}面3围成。在 截顶八面体形结构的情况下,规定结构的是顶端截掉部分的边s相对于 八面体的边L的比(s/L)。为了确定s/L的最佳值,对于具有s/L=0~0.4 范围内的s/L的几种簇,通过基于EAM的单点能计算来评价结构的稳 定性。结果,将每一个原子的能量最稳定的截顶八面体形结构即s/L=0.2 的结构作为初始结构。

对于s/L=0.2的几种簇结构,进行关于钯微粒的粒径与微粒表面的 相关性的模拟。下述表2中示出模拟中使用的初始结构的原子数和粒 径。

表2

图6(a)是表示通过模拟得到的表面原子相对于总原子数的比例的 粒径依赖性的图。图6(a)是纵轴为表面原子数相对于总原子数的比例 (%)、横轴为粒径(nm)的图。如图6(a)所示,粒径越小,粒子表面的比 例越增大。

图6(b)是表示表面原子中各晶面所占的比例的粒径依赖性的图。 图6((b)是纵轴为原子数相对于表面原子数的比例(%)、横轴为粒径(nm) 的图。图中的黑色菱形图形表示配位数6的边缘位点的值,白色四方 形的图形表示配位数7的Pd{110}面的值,白色三角图形表示配位数8 的Pd{100}面的值,X图形表示配位数9的Pd{111}面的值。首先,在 粒径为4~6nm这样较大的情况下,配位数9的Pd{111}面最广。这是 由于Pd{111}面最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就由第一原理计算得到的界面 能量而言,Pd{111}面为1656ergs/cm2,Pd{100}面为2131ergs/cm2, Pd{110}面为2167ergs/cm2

对于6nm以上的粒子而言,也是配位数9的Pd{111}面最广。但 是,粒径从4nm向2nm变化时,Pd{111}面的比例减少,Pd{110}面的 比例增加。认为这是由于,为了尽量减小表面积而从八面体形状改为 采用近似球形的形状。另外,粒径达到约2nm时,边缘位点的比例急 剧增加。Pd{110}面的比例在粒径为2nm时最大。Pd{100}面的比例在 任何粒径时都较小。

上述模拟的结果是,对于通过现有技术制作的钯金属晶体的露出 于表面的晶面的比例而言,在钯晶体粒径为约3mm的情况下,将该晶 体的总表面积设为100%时,Pd{111}面的比例为约60%,Pd{110}面的 比例为约30%,Pd{100}面的比例为约10%。在这些晶面中,Pd{111} 面是容易使铜通过后述的Cu-UPD法沉积的晶面。与此相对,Pd{100} 面是这些晶面中最难以使铜通过Cu-UPD法沉积的晶面。

由上述考察可知,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优选将内核 部表面的总面积设为100%时露出于该内核部表面的内核金属材料的 {100}面的比例在0%以上且低于10%的范围内。具有该比例为10%以 上的内核部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被预测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 率低,结果,内核部可能会在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溶出。

将内核部表面的总面积设为100%时露出于该内核部表面的内核 金属材料的{100}面的比例特别优选在0~5%的范围内,最优选为0%。

从能够进一步抑制内核部溶出的观点出发,优选外壳部相对于内 核部的包覆率为0.9~1。

假设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率小于0.9,则在电化学反应中内 核部溶出,结果,可能会使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劣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称的“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率”是 指将内核部的总表面积设为1时由外壳部包覆的内核部的面积的比例。 作为计算该包覆率的方法的一例,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利用TEM对核 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表面的多个部位进行观察,并计算出能够通过观 察确认到内核部由外壳部包覆的面积相对于观察到的总面积的比例。

也可以用通过循环伏安法得到的、内核金属材料中的一层铜原子 在铜的欠电位沉积电位范围内的吸附电荷量或解吸电荷量除以一层质 子原子在质子的欠电位沉积电位范围内的吸附电荷量或解吸电荷量的 两倍值,将所得的值作为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率。

通过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或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等对存在于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最 表面的成分进行调查,也可以计算出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率。

作为内核部,可以采用含有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内核部。作为形成这种金属晶体的材料的例 子,可以列举钯、铜、镍、铑、银、金和铱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 料,其中,优选使用钯作为内核金属材料。

另一方面,作为外壳部,可以采用含有晶系为立方晶系且具有 的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外壳部。作为形成这种金属晶 体的材料的例子,可以列举铂、铱和金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 其中,优选外壳部中含有铂。

通过同时采用具有上述晶格常数的内核金属材料以及包含具有上 述晶格常数的金属晶体的外壳部,不会在内核部与外壳部之间产生晶 格失配,因此,能够得到外壳部相对于内核部的包覆率高的核壳型金 属纳米微粒。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中,优选对内核部包覆有单原子层 的外壳部。这种微粒与具有双原子层以上的外壳部的核壳型催化剂相 比,具有如下优点:外壳部的催化性能极高;并且外壳部的包覆量少, 因此材料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 4~100nm,更优选为4~10nm。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外壳部优选为单 原子层,因此外壳部的厚度优选为0.17~0.23nm。因此,相对于核壳型 金属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外壳部的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优选内核部 的平均粒径与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大致相等。

利用常规方法计算出本发明的粒子的平均粒径。粒子的平均粒径 的计算方法的例子如下。首先,对400000倍或1000000倍的TEM(透 射电子显微镜)图像中的某一个粒子计算出将该粒子视为球形时的粒 径。对相同种类的200~300个粒子进行上述利用TEM观察的平均粒径 计算,并将这些粒子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可以负载在载体上。特别是在将该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用于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层的情况下,从对催化剂 层赋予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载体为导电材料。

作为能够用作载体的导电性材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ケツチエ ンブラツク(商品名,ケツチエン·ブラツク·インタ一ナシヨナル株 式会社制造)、バルカン(商品名,Cabot公司制造)、ノ一リツト(商品 名,Norit公司制造)、ブラツクパ一ル(商品名,Cabot公司制造)、ア セチレンブラツク(商品名,Chevron公司制造)等碳粒子或碳纤维等导 电性碳材料。

2.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备含有内核 金属材料的内核部和包覆该内核部的外壳部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准备含有上述内核金属材料并且在表面上实 质上不具有该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内核微粒的工序;以及以上述 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而在该内核部上包覆上述外壳部的工序。

本制造方法中,通过以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内核金属材料的 {100}面的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构建核壳结构来制造使外壳部相对于 内核部的包覆率提高并且性能、耐久性优良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本发明具有:(1)准备内核微粒的工序;以及(2)在内核部上包覆外 壳部的工序。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两个工序,除了上述两个工序以 外,还可以具有例如后述的过滤清洗工序、干燥工序、粉碎工序等。

下面,依次对上述工序(1)和(2)以及其他工序进行说明。

2-1.准备内核微粒的工序

本工序是准备含有内核金属材料并且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该内 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内核微粒的工序。在此所称的“实质上不具有 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的状态如上所述。

选择性地具有内核金属材料的{100}面以外的晶面的内核微粒的 制造方法可以采用以往已知的方法。

例如,在内核微粒为钯微粒的情况下,用于制造Pd{111}面选择 性地露出于钯微粒表面的微粒的方法记载在文献(乘松等,催化剂,卷 48(2),129(2006))等中。

作为判定在内核微粒的表面上是否实质上具有内核金属材料的 {100}面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通过TEM对内核微粒的表面的多个部 位进行观察的方法。

作为内核微粒,可以使用上述“1.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项中记 载的金属晶体。用于形成该金属晶体的材料的例子如该项中记载的金 属材料的例子所示。

内核微粒可以负载在载体上。载体的例子如上述“1.核壳型金属 纳米微粒”项中记载的载体的例子所示。

内核微粒的平均粒径只要在上述的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平均粒 径以下则没有特别限定。

但是,在使用钯微粒作为内核微粒的情况下,钯微粒的平均粒径 越大,Pd{111}面在粒子表面上所占的面积的比例越高。这是因为,在 Pd{111}面、Pd{110}面和Pd{100}面中,Pd{111}面是最具化学稳定性 的晶面。因此,在使用钯微粒作为内核微粒的情况下,钯微粒的平均 粒径优选为4~100nm。另外,从使钯微粒的表面积相对于每个钯微粒 成本的比例高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钯微粒的平均粒径为4~10nm。

2-2.在内核部上包覆外壳部的工序

本工序是以上述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而在该内核部上包覆外壳部 的工序。

外壳部对内核部的包覆可以经由一个阶段的反应进行,也可以经 由多个阶段的反应进行。

下面,主要对经由两个阶段的反应进行外壳部的包覆的例子进行 说明。

作为经由两个阶段的反应进行外壳部对内核部的包覆的工序,可 以列举至少具有以内核微粒作为内核部而在该内核部上包覆单原子层 的工序、以及将该单原子层置换成外壳部的工序的例子。

作为本例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如下方法:通过欠电位沉积法预先 在内核部表面上形成单原子层后,将该单原子层置换成外壳部。作为 欠电位沉积法,优选使用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的方法(以下称为Cu-UPD 法)。

特别是在使用钯微粒作为内核微粒并在外壳部中使用铂的情况 下,通过Cu-UPD,能够制造铂的包覆率高且耐久性优良的核壳型金属 纳米微粒。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通过Cu-UPD法,能够使铜以1的 包覆率沉积到Pd{111}面、Pd{110}面上。

下面,对Cu-UPD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首先,使负载在导电性碳材料上的钯(以下称为Pd/C)粉末分散在 水中,过滤,将得到的Pd/C糊涂敷到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电极上。作为 该工作电极,可以使用铂网、玻碳。

然后,向电化学电池中加入铜溶液,将上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 和对电极浸渍到该铜溶液中,通过Cu-UPD法,在钯粒子的表面上沉 积铜的单原子层。具体的沉积条件的一例如下所示。

铜溶液:0.05摩尔/升CuSO4和0.05摩尔/升H2SO4的混合溶液(鼓 入氮气)

气氛气体:氮气气氛下

扫描速度:0.2~0.01mV/秒

电位:从0.8V(vs RHE)扫描至0.4V(vs RHE)后,使电位固定在 0.4V(vs RHE)。

电位固定时间:60~180分钟

上述电位固定时间结束后,迅速将工作电极浸渍到铂溶液中,利 用离子化倾向的差异使铜与铂进行置换镀敷。置换镀敷优选在氮气气 氛等不活泼气体气氛下进行。铂溶液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在 0.1摩尔/升HClO4中溶解有K2PtCl4的铂溶液。将铂溶液充分搅拌,并 向该溶液中鼓入氮气。置换镀敷的时间优选确保在90分钟以上。

通过上述置换镀敷,得到钯粒子表面上沉积有铂单原子层的核壳 型金属纳米微粒。

作为构成外壳部的材料,可以使用上述“1.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 项中记载的金属晶体。形成该金属晶体的材料的例子如该项中记载的 金属材料的例子所示。

2-3.其他工序

可以在制备上述内核微粒的工序之前使内核微粒负载在载体上。 内核微粒在载体上的负载方法可以采用以往使用的方法。

在对上述内核部包覆外壳部的工序之后,可以进行核壳型金属纳 米微粒的过滤清洗、干燥以及粉碎。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过滤清洗只要是能够在不损坏所制造的微 粒的核壳结构的情况下除去杂质的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过滤 清洗的例子,可以列举加入超纯水并进行抽滤的例子。加入超纯水并 进行抽滤的操作优选重复进行10次左右。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干燥只要是能够除去溶剂等的方法则没有 特别限定。作为该干燥的例子,可以列举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约60℃的 温度条件下进行约12小时的干燥的方法。

核壳型金属纳米微粒的粉碎只要是能够将固体物质粉碎的方法则 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粉碎的例子,可以列举使用研钵等的粉碎、以 及球磨、涡轮研磨机、机械融合、盘磨机等的机械研磨。

实施例

1.负载有钯的碳的制造

[实施例]

使用平均粒径为3.8nm的负载有钯的碳。根据上述的模拟,该负 载有钯的碳中钯表面的Pd{100}面的比例为约3%。

负载有钯的碳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所示的常规方法。首先, 将碳粉悬浮在水中,并投入钯药液。然后,进行加热使钯吸附,过滤 并清洗。将清洗后的钯碳干燥,并进行热还原,从而得到负载有钯的 碳。

[比较例]

使用平均粒径为6.3nm的负载有钯的碳。根据上述的模拟,该负 载有钯的碳中钯表面的Pd{100}面的比例为约7%。

负载有钯的碳的制备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2.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的测定

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负载有钯的碳,通过循环伏安法来测定铜 相对于钯的包覆率。测定装置使用电极面积为0.196cm2的转盘电极。

首先,通过抛光研磨对玻碳(GC)电极表面进行镜面加工。然后, 使用超纯水对电极进行超声波清洗。接着,将10~30mL实施例或比较 例的负载有钯的碳样品、6mL超纯水、1.5mL异丙醇和30μL 5%Nafion(商品名,ALDRICH制造(Nafion全氟离子交换树脂527054)) 混合,制成油墨。使该油墨超声波分散后,将约10μL的油墨涂布到电 极上。此时,负载有钯的碳在电极上的涂布量为约40μg。

接着,对一层质子原子在质子的欠电位沉积电位范围内的吸附电 荷量进行测定。向玻璃槽中加入0.1摩尔/升的HClO4,并将电极设置 在玻璃槽中。在向玻璃槽中的高氯酸水溶液中鼓入氩气的同时,在电 位扫描范围为0.05~1.085V(vs RHE)、电位扫描速度为50mV/秒的条件 下对电位进行扫描,测定流通的反应电流。吸附电荷量由使电位从 1.085V下降至0.05V时流通的电流进行计算,并减去双电层电容。另 外,为了排除在低于约0.09V的电位下流通且由钯的氢吸藏产生的电 流,在计算中使用由氢吸藏产生的电流值增加之前的电流值。

然后,对一层铜原子在铜的欠电位沉积电位范围内的吸附电荷量 进行测定。向玻璃槽中加入0.05摩尔/升的CuSO4和0.05摩尔/升的 H2SO4的混合溶液,并将电极设置在玻璃槽中。在向玻璃槽中的铜水溶 液中鼓入氮气的同时,在电位扫描范围为0.35~0.8V(vs RHE)、电位扫 描速度为5mV/秒的条件下对电位进行扫描,测定流通的反应电流。吸 附电荷量由使电位从0.7V下降至0.4V时流通的电流进行计算,并减去 双电层电容。

下面,使用图1~图4对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 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将伏安图中的预定面积的电流值以时间 进行积分,由此求出吸附电荷量。

首先,计算出实施例的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图1是实施例的负 载有钯的碳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伏安图。由图1中用斜线表示的质子 吸附峰面积计算钯的质子吸附电荷量时,结果为5.41×10-4C(库伦库仑)。 图2是实施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CuSO4-H2SO4混合水溶液中的伏安图。 由图2中用斜线表示的铜吸附峰面积计算钯的铜吸附电荷量时,结果 为1.06×10-3C。因此,用铜的吸附电荷量除以质子吸附电荷量的两倍值 而得到的值即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为0.98。

同样地,计算出比较例的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图3是比较例的 负载有钯的碳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伏安图。由图3中用斜线表示的质 子吸附峰面积计算钯的质子吸附电荷量时,结果为2.99×10-4C。图4是 比较例的负载有钯的碳在CuSO4-H2SO4混合水溶液中的伏安图。由图4 中用斜线表示的铜吸附峰面积计算钯的铜吸附电荷量时,结果为 3.74×10-4C。因此,用铜的吸附电荷量除以质子吸附电荷量的两倍值而 得到的值即铜相对于钯的包覆率为0.63。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使用含有在表面上实质上不具有Pd{100}面 的钯微粒的负载有钯的碳的情况下,与以往的负载有钯的碳相比,铜 相对于钯的包覆率提高到约1.6倍。这表明,通过利用Cu-UPD法等将 铜单原子层置换成铂而使铂相对于钯的包覆率提高到约1.6倍。

由以上内容可知,与以往的核壳型微粒的制造方法相比,通过本 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对内核而言具有高外壳包覆率的核壳型金 属纳米微粒。

标号说明

1  Pd{111}面

2  Pd{100}面

3  Pd{110}面

100  截顶八面体形

L  八面体的边长

s  顶端截掉部分的边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