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多环芳烃基因毒性的方法

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多环芳烃基因毒性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PAHs基因毒性的方法,属于污染物毒性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利用染毒的大白皮蚕豆(Vicia Faba)的根尖进行植物彗星实验,用Komet Version6.0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彗星图像的尾动量(TM)值与PAHs污染浓度间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用TM值作为衡量PAHs致DNA损伤的评价参数,并直接用于评价PAHs的基因毒性。本发明所建立的利用植物彗星实验来评价PAHs基因毒性的方法,具有科学、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PAHs等有毒有机物基因毒性的定量评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588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33561.5

  • 发明设计人 高彦征;高曦;胡小婕;康福星;

    申请日2014-11-11

  • 分类号G01N27/447(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谷庆红

  •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05: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26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7/447 申请日:2014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物毒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 PAHs基因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PAHs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或热解产生的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一 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环境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大气 中。PAHs具有较强的生理和遗传毒性,自然降解率低,一旦进入环境则对生态 系统和人群健康构成持久威胁。己证实PAHs对人类及各种生物体具有细胞毒性、 发育毒性和遗传毒性,单纯用PAHs的浓度很难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毒性,亟待研 发环境中PAHs毒性的定量评价技术。针对PAHs具有的潜在或已被确认的“三 致”毒性效应,评价PAHs基因毒性显得极为重要。彗星实验(comet assay)又 叫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是一种灵敏性高 的遗传毒性研究方法,已被用作检测诸如DNA单链和双链断裂、碱性位点、不 完全修复位点、DNA交联等多种类型的DNA损伤;但遗憾的是,国内外仍然缺 乏利用植物彗星实验来评价PAHs基因毒性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PAHs基 因毒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大白皮蚕豆(Vicia Faba),取其根尖进行植物彗星实 验,用Komet Version 6.0软件分析彗星图像,以尾动量(TM)作为衡量PAHs 致DNA损伤的参数,TM值与PAHs污染浓度间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直 接用于评价PAHs的基因毒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植物彗星实验评价PAHs基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1)选取洁净的过30目筛的石英砂,将浓度1mg/L的PAHs丙酮溶液加 入到石英砂中混匀,待丙酮挥发完全后,制得含一定浓度(丙酮挥发完全后剩余 多少浓度就是多少浓度)PAHs的石英砂。

(2)挑选大小一致、饱满无虫的植物种子,表面消毒后,用去离子水洗净 表面,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浸泡种子24h(期间换水2~3次),然后将种子种于PAHs 污染处理的石英砂中,20℃条件下培养4天(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4000Lx, 80%湿度)后,种子生根至一定长度。

(3)选取经培养后根长一致的蚕豆幼苗,种于盛有PAHs污染石英砂的玻 璃烧杯中,烧杯外壁用黑色塑料袋包裹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20℃,80%湿度, 14h光照,光照强度4000Lx)染毒48h,染毒后取出蚕豆幼苗,用去离子水清 洗根部。

(4)取蚕豆幼苗根尖进行彗星实验,用软件分析彗星图像,用尾动量(TM) 作为评价DNA损伤的参数。

步骤(1)中所述的PAHs为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 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 苝或二苯并(a,h)蒽。

步骤(2)中的植物种子为大白皮蚕豆(Vicia Faba),种子表面消毒是用5% 的次氯酸钠浸泡10分钟。

步骤(4)中分析彗星图像的软件为Komet Version6.0软件(Andor Technology  Ltd)。

步骤(4)中彗星实验过程如下:用刀片切下1cm长的蚕豆根尖并用去离子 水清洗,将根尖放入在冰上预冷过的直径7cm的培养皿中,加入500μL冷PBS 缓冲液,使根尖伸展开,用新刀片将根尖切成薄片,培养皿在冰上保持倾斜,使 分离的细胞核进入缓冲液。彗星实验采用三层凝胶结构,三层凝胶制备好后,将 载玻片放置在4℃冰箱中(不少于5min),移去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在盛有新配 制的4℃的电泳缓冲液(1mmol/LNa2EDTA和300mmol/LNaOH,pH>13)的水 平电泳槽中,细胞核先在缓冲液中裂解5min,使DNA解旋,之后在1V/cm、 300mA条件下电泳15min(溶液保持在4℃),电泳结束后,载玻片用冷的400 mmol/L Tris(pH7.5)浸泡5min,用80μL(20μg/mL)溴化乙锭(EB)染色5 min,然后浸入冰水中,去除过量的EB,盖上盖玻片。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彗星图像。对每个载玻片,在200倍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0个清晰细胞核图 像进行观察并用CCD拍摄彗星图像,用Komet Version6.0软件分析图像,用尾 动量(TM)评价DNA损伤的程度。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观察一个 载玻片,每个载玻片取50个细胞核数据的中位数作为其数值;对于每个处理, 取三个平行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方法,利用染毒的大白皮蚕豆(Vicia Faba)的根尖进行植物彗 星实验,用Komet Version6.0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因为彗星图像的尾动量(TM) 值与PAHs污染浓度间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所以可用TM值作为衡量PAHs 致DNA损伤的评价参数,并直接用于评价PAHs的基因毒性。本发明建立了利 用植物彗星实验来评价PAHs基因毒性的方法,该方法科学、高效、快速、准确, 适用于PAHs等有毒有机物基因毒性的定量评价。

附图说明

图1蚕豆根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图像图。

图2为菲对蚕豆DNA损伤的TM值与菲污染强度的关系图。

图3为芘对蚕豆DNA损伤的TM值与芘污染强度的关系图。

图1中,A:0mg/kg菲;B:5mg/kg菲;C:10mg/kg菲;D:20mg/kg菲;E:30 mg/kg菲;F:50mg/kg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污染石英砂制备:选取商品化的石英砂、过30目筛,石英砂清洗干净后 于105℃烘干。配置一定浓度的菲、芘的丙酮溶液,分别加入到石英砂中混匀, 然后将处理后的石英砂放入通风橱中,待丙酮挥发完全后,制得含0~50mg/kg 菲、芘的石英砂。

2)种子培养及染毒处理:挑选大小一致、饱满无虫的大白皮蚕豆(Vicia faba) 种子,用5%的次氯酸钠浸泡10min进行表面消毒,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室温 下用去离子水浸泡24h使种子充分吸胀,期间换水2~3次。浸泡后将种子种于 无PAHs的石英砂中,20℃下培养4天(每天14h光照,光照强度4000Lx,80% 湿度),此时蚕豆幼苗根长约为3~5cm。选取经培养后根长一致的蚕豆幼苗,种 于盛有菲、芘污染石英砂的玻璃烧杯中,烧杯外壁用黑色塑料袋包裹后,置于人 工气候箱中(20℃,80%湿度,14h光照,光照强度4000Lx)染毒48h,染毒 后小心取出蚕豆幼苗,用去离子水清洗根部。

3)彗星实验:参照Gichner于2003年在《Mutation Research》杂志上发表 的文章《DNA damage induced by indirect and direct acting mutagens in  catalase-deficient transgenic tobacco cellular and acellular comet assay》 (535(2):187-193)中关于彗星实验的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用刀片切下1cm 长的经染毒处理的蚕豆根尖,用去离子水清洗,将根尖放入在冰上预冷过的直径 7cm的培养皿中,加入500μL冷PBS缓冲液,使根尖伸展开,用新刀片将根尖 切成薄片,培养皿在冰上保持倾斜,使分离的细胞核进入缓冲液。彗星实验采用 三层凝胶结构,三层凝胶制备好后,将载玻片放置在4℃冰箱中(不少于5min), 移去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在盛有新配制的4℃的电泳缓冲液(1mmol/LNa2EDTA 和300mmol/LNaOH,pH>13)的水平电泳槽中,细胞核先在缓冲液中裂解5min, 使DNA解旋,之后在1V·cm-1、300mA条件下电泳15min(溶液保持在4℃), 电泳结束后,载玻片用冷的400mmol/L Tris(pH7.5)浸泡5min,用80μL(20 μg/mL)溴化乙锭(EB)染色5min,然后浸入冰水中,去除过量的EB,盖上盖 玻片。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ZEISS Axion Imager A1)观察彗星图像。对每个载 玻片,在200倍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0个清晰细胞核图像进行观察并用CCD (Charge-coupled Device)拍摄彗星图像,用Komet Version 6.0软件(Andor  Technology Ltd.)分析图像,用尾动量(TM)评价DNA损伤的程度。每个处理 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观察一个载玻片,每个载玻片取50个细胞核数据的中位 数作为其数值;对于每个处理,取三个平行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彗星图像见 图1,测得的TM值见图2和图3。

由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菲污染强度升高,彗星图像拖尾长度逐渐增长,表明 DNA损伤程度不断增大。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衡量蚕豆根尖细胞DNA损伤 程度的TM值随菲、芘污染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存在极显著的PAHs剂量—基因 毒性效应关系,因此可用尾动量(TM)作为衡量PAHs致DNA损伤的彗星图像 分析参数,并直接用于评价PAHs的基因毒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