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

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

摘要

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全面整地填土;依据立地条件确定适生的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对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进行选择;采用带块状混交的方式种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确定造林密度;长效管护。本发明为湖滨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开辟了一条改善太湖生态环境,加快太湖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湖滨防护林建设,有效降低防护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显著提高物种多样性,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深。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12

    授权

    授权

  • 2015-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3/00 申请日:2015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源防护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如果水源防护林具有良好的林分组成,在水源区占有一定的面积,就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泥土入库的作用。

太湖为五大淡水湖之一,全湖面积2427.8 km2,实际水面面积2338 km2。太湖水域污染由来已久,2007年春季,太湖蓝藻爆发并引发的饮用水源地污染事件引起各级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其他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太湖流域开始实施全面的水环境整治行动,并提出了“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的治太战略,并把环太湖生态防护林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和太湖水污染治本手段。2008年宜兴成功启动了环太湖和主要入太湖河流上溯两侧的生态林建设。

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蓄洪、净化水质等水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防护林对由农耕地流入湖泊中的N、P等营养物质有很好的固定作用,调查得出的N在岸边植被带的截留率为89%,而在农田中的截留率仅为8%。同时与单一的草地缓冲带相比,树木与草地相结合的防护林带对N的吸收会增加20%。研究发现,合理的湖滨防护林建设,可以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出,转化。拦截流域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改善水质,达到营建良好的湖滨生态环境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全面整地填土,在进行完善的道路建设和沟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深翻平整土地,清理杂草杂物,做到路沟渠配套,土壤疏松平整;

2)依据立地条件确定适生的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

3)对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进行选择,具体选择标准:乔木米径5 cm以上,土球25 cm以上,夹竹桃4分支以上,除银杏、杉树、雪松可以采取侧枝中度修理之外,其余乔木统一2.2 m高度截干,并在产地修剪;

4)采用带块状混交的方式种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

5)确定造林密度:造林株行距为3 m×3 m,带块状混交,入湖河道防护林每一品种在河道一侧的行数控制在5行内,大堤内侧防护林每一品种相邻行数控制在10行以内;

6)长效管护:除进行必要的病虫防治、涝灾风灾和护林防火之外,非特大干旱年份就不必浇水抗旱。

所述的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道路建设具体为道路建成4 m宽,路肩0.5 m种植一行树,道路健在林带50 m、100 m、150 m处南北向建设;地沟系建设具体为在林带外侧开深×宽不小于1.5米×2米的隔离沟,在林带中心线处结合道路建设在靠河一侧开一条东西向的一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8米×1米以上;沿着林带方向每10米开挖一条南北向的二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4米×0.6米以上;在10米之间每4米开挖一条东西向的三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2米×0.3米以上,从而形成三级排水系统。

所述的一种建立湖滨防护林、营造良好湖滨生态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按比例4:6进行种植。

本发明为湖滨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开辟了一条改善太湖生态环境,加快太湖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湖滨防护林建设,有效降低防护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显著提高物种多样性,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无锡市环太湖防护林建设)

1、对防护林的土地进行深挖,全面深翻平整土地,清理杂草杂物,做到路沟渠配套,土壤疏松平整。

2、进行完善的道路和沟系建设,入湖河道防护林道路建设,在林带中道路建成4 m宽,路肩各进来0.5 m种植一行树。在防护林地开设排水沟,在林带外侧开深×宽不小于1.5米×2米的隔离沟。在林带中心线处结合道路建设在靠河一侧开一条东西向的一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8米×1米以上;沿着林带方向每10米开挖一条南北向的二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4米×0.6米以上;在10米之间每4米开挖一条东西向的三级排水沟,其深×宽在0.2米×0.3米以上,从而形成三级排水系统,遇河岸高地可以适当降低沟宽标准与一级排水沟的数量,弓背地可以减少甚至不开沟系。

3、防护林建设品种为乡土水源涵养落叶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朴树(Celtis tetrandrassp.slnensls)、榆树(Ulmus pumil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栾树、槐树(Sophora japonica L.)、青桐(Firmiana simplex)、乌桕(Chinese tallow)、水杉、池杉(Taxodiumascendens.Brongn)、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楸树(Catalpabungei C.A.Mey)、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等和常绿树种: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女贞、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法国冬青(Viburnum awabuki K.Koch)、含笑(乔木)(Michelia figo)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等。

4、湖滨防护林建设,采用带状混交的方式,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按比例4:6进行种植。树种配置模式1:百渎港近渎边公路由河至内陆(由北至南)依次为夹竹桃+柳树、雪松、女贞、栾树、杨树,树种配置模式2:百渎港中距(500 m)渎边公路由河至内陆(由北至南)依次为夹竹桃+柳树、女贞、重阳木、杨树,树种配置模式3:百渎港远距(1000 m)渎边公路由河至内陆(由北至南)依次为夹竹桃+柳树、女贞、栾树、杨树。

5、种植苗木规格选择,具体是:乔木米径5 cm以上,土球25 cm以上,夹竹桃4分支以上。除银杏、杉树、雪松可以采取侧枝中度修理之外,其余乔木统一2.2 m高度截干,并力争产地修剪。

6、种植:柳树、栾树、重阳木、杨树在3月底前完成种植,女贞、雪松、夹竹桃在4月底前完成种植。起苗到种植控制在24小时以内。根据深挖浅栽的原则,河岸高地种植穴不得小于60 cm见方,湖区耕地种植穴不得小于50 cm见方,所有穴要开成直桶底。种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扶正对齐、踩实撑牢后,统一覆盖1.5 m见方的农膜(厚度1丝),农膜全部用5 cm厚的泥土覆盖严实。并在春季(2-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雨后土壤透湿时进行补充造林。

7、长效养护:除进行必要的病虫防治、涝灾风灾和护林防火之外,非特大干旱年份就不必浇水抗旱。

采用本发明前后对比具有以下效果:

1、防护林建设有效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

由2009年10月份至2011年5月份,生态恢复区土壤的纯氮和纯磷负荷减少分别为46.3~69.54 g/m2和3.78~7.3 g/m2,与农田土壤相比,防护林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降低率分别为29.06%和26.33%,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的降低率分别为34.47%、41.92%和52.82%,均超过30%。

2、防护林建设促进了生态恢复

防护林区共有野生草本植物21科64种,其中优势科为禾本科17种,菊科17种,较优势科为蓼科6种,藜科和唇形科各3种,豆科和苋科各2种。与农田草本植物对比,防护林带内物种丰富,群落结构正逐步恢复和优化,在遮荫区域,群落结构以耐荫草本植物(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L.)Cronq.)、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 Pers.(Aster an-nuus L.))、三叶草(Trifolium)和艾草(Blumea aromatria))为绝对优势种,呈斑块状分布在防护林带内遮荫区域,其它物种为伴生种;在林窗、林缘和林带外侧等光照充足区域,为多物种混交群落结构。

3、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深。

降雨引发的农田地表径流深为1094.36mm,占年平均降雨量的90.8%,降雨引发的防护林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为793.59mm,占年平均降雨量的65.84%,防护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径流深。降雨引发的农田地表径流深显著高于防护林,升高率达38%。

4、充分发挥景观的环境美化作用,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太湖防护林建设、经营及管理,使湖滨带植被得到了恢复,同时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防护林的建设也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利用营建的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业,调整了环太湖地区的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