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山脉线提取方法

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山脉线提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山脉线提取方法,其步骤为:1.以高斯核函数对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做多尺度分解表达;2.从分解后的各尺度数据中提取山脊线;3.融合各尺度山脊线,标记出初选山脉特征点;4.设定高程阈值对初选山脉特征点作进一步筛选;5.细化连接处理,获得山脉线。本发明先以不同参数的滤波器组对规则格网DEM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从中分别提取各尺度下的山脊线,再对山脊线进行融合获得山脉线,这样既能有效去除山脊特征的冗余,又能保留山体的主要脉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04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T 7/155 专利号:ZL2015102213168 登记号:Y2023610000566 登记生效日:20230714 出质人:西安道达天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质权人:西安创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山脉线提取方法 申请日:20150504 授权公告日:2017103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3-04-2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T 7/155 专利号:ZL2015102213168 登记生效日:2023041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变更后权利人:西安道达天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71005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 变更后权利人: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翠华路1688号8层804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0-31

    授权

    授权

  • 2015-10-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T7/00 申请日:2015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的宏观地形特征提取技术,具体涉 及一种以高斯尺度空间理论对DEM数据进行分解,分别提取各尺度下 的山脊线,进而以高斯尺度参数构造各尺度山脊线权重,融合生成宏 观山脉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地形分析是在DEM数据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 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山脉作为一种主要的地貌构架,由具有明显走向 的若干条山岭组成,常成为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地理区域的界限。山 脉线是山区地形的主要脉络,分布于高海拔区域,连贯突出且长度较 长,控制了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态势,在科学利用地形进行基础设施修 筑、区域规划、灾害防治、军事指挥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主要针对山脊线、山谷线、沟缘线、坡 脚线等微观地形特征线,如何运用上述研究成果得到宏观地形特征线 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贺文慧等人在文献“贺文慧,汤国安,杨昕等. 面向DEM地貌综合的山脊线等级划分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 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2):30-33.”中采用模拟流 水法提取山脊线,再综合考虑分水线与沟谷线的耦合关系,对山脊线 进行等级划分,得到连续性较长、控制地形整体特征的主脉。由于从 树状沟谷线经对偶提取出的山脊线存在大量的孤立、断裂分枝,该方 法提取出的伪山脊线较多,适用性有限。李建军等人在文献“李建军, 李钊,李俊山等.基于DEM的地形特征提取算法[J].信号与信息处 理,2008,38(2):26-29.”中先用断面极值法提取山脊线,再从地 形遮挡的角度出发,提取出主山脊。该方法以局部窗口法分析并筛选 山脊点,因而对噪声敏感,结果中存在较多断裂和分支。罗寅在文献 “罗寅.宏观山脉线抽取及其辅助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12.”中将山脉线视为符合某些山脉特征的山脊线,通过 对山脊线矢量化和分级,提取出平均高程高、坡度缓、起伏度小的山 脊线段,形成山脉线。该方法提取结果稳定性欠佳,对山脊线的分级 依据还有待研究。易玮在文献“易玮.基于DEM的地形特征提取算法 研究及应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中依据鞍部点、 山顶点以及山脉线间的关联关系,设计了山脉结构线的提取方案,该 方法需要借助地形特征中的鞍部点和山顶点,提取的山脉线存在不连 续现象,且与实际地形偏差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对微观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 关于宏观地形特征山脉线的提取方法很少,仅有的几种方法提取的山 脉线偏差较大、连续性差,无法支持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山脉线提取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结合多尺度分析与特征 融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山脉线提取方法。它通过高斯核函数对DEM数 据进行尺度分解,从中提取山脊线,再采用加权平均法融合各尺度山 脊线,形成山脉线。本发明既有效去除了原始山脊特征的冗余,又保 留了山体的主要脉络,提取的山脉线清晰、连续,与实际地形较为相 符。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高斯尺度空间的山脉线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高斯核函数对规则格网DEM数据做多尺度分解表达;

步骤二,从分解后的各尺度数据中提取山脊线;

步骤三,融合各尺度山脊线,标记出初选山脉特征点;

步骤四,设定高程阈值对初选山脉特征点作进一步筛选;

步骤五,对筛选后的特征点进行细化、连接,获得山脉线。

进一步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10,确定分解层数n和第一层表达的尺度参数σ0,并建立 各尺度参数间的关系;为了体现尺度的连续性,令相邻两层DEM数据 间的尺度参数呈k倍关系,即有:

σi=kiσ0

上式中,i=0,1,...,n-1;σi为各尺度参数。

由上式可知,第一层尺度参数σ0的选择是山脉线提取的关键。 地形表面的粗糙程度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可选用地形的相对高度变 化即地势起伏度来描述其变化剧烈程度。地势起伏度越大,山地越复 杂,其细微变化的特征线就越多;为了得到宏观山脉线,此时应选用 较大的初始尺度滤波参数σ0。在对我国的主要山脉进行算法仿真实 验后发现,σ0的大致取值范围在之间。

步骤S11,依据各尺度参数σi(i=0,1,…,n-1)对DEM数据进行n层 分解。具体分解公式如下:

Ki(x,y,σi)=122πσ2e-(x2+y2)/(2σi2)gi(x,y,σi)=Ki(x,y,σi)f(x,y)i=0,1,…,n-1

式中,Ki(x,y,σi)为第i+1层高斯核,gi(x,y,σi)为分解后的第i+1层 DEM数据,表示卷积运算。

进一步地,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20,若将规格网DEM的行列坐标(x,y)视为图像的像素点坐 标,该坐标处的高程值f(x,y)视为图像的灰度值,则DEM数据可渲染 为灰度图像;显然地势凸出的山脊部分对应于渲染灰度图中的带状高 亮区域。

步骤S21,为了提取山脊线,利用“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形态学新 方法”,孔月萍等人在文献“孔月萍,方莉,江永林等.提取地形特 征线的形态学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8): 996-999.”中利用数学形态学原理,设计了具有高通特性的“高帽” 算子,运用它获得规格网DEM中具有正脉冲峰值的带状高亮区域,标 记出山脊线。该方法在山脊特征提取、运算复杂度、抗噪鲁棒性等方 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获得的山脊线清晰、连贯,伪信息少;以该方 法分别作用于分解后的各层DEM数据,可提取出n个尺度下的山脊线 标记图,记为Fi(x,y,σi)∈{0,1},i=0,1,…,n-1。

进一步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由于σi越大,高斯滤波后的信号特征越宏观,从中提 取的山脊线越能代表主脉,则该尺度山脊线对运用融合法形成山脉线 的贡献应越大,因此以归一化的规范化尺度参数作为各尺度山脊线融 合时的权重wi

wi=σi2Σj=0n-1σj2

采用加权平均法融合各尺度山脊线:对各尺度山脊线标记图赋予 不同的权重wi,并按照下式进行加权求和,获得融合结果A(x,y):

A(x,y)=Σi=0n-1wiFi(x,y,σi)

步骤S31,设定融合阈值TA,将A(x,y)大于该阈值的点标记为初 选山脉特征点:A(x,y)越大,说明该点在山脉线上的概率越大,选定 融合阈值TA,将A(x,y)≥TA的点标记为初选山脉特征点。建议TA的 取值范围介于最大和次大尺度权重之间,即wn-1<TA≤wn

进一步地,在步骤四中,由于山体的主要脉络通常具有较高高程, 故选择适当高程阈值TD对初选山脉特征点作进一步筛选。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采用文献“孔月萍,方莉,江永林等.提 取地形特征线的形态学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 37(8):996-999.”中的后处理法对筛选后的特征点进行细化、连接, 获得山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山脉由具有明显走向的若干条山岭组成,而山岭中贯穿山 顶、山背的最高凸棱线为山脊线,可见山脊线中包含了山脉线的位置 和走向信息,但冗余了较多的短小支脉。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山脉线和 山脊线的差异性与相似性,设计了从山脊线中提取山脉线的合理方 法。

第二,高斯滤波可消除DEM数据中的局部起伏,但对地形整体态 势和宏观结构影响不大,本发明以不同参数的滤波器组对规则格网 DEM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从中提取各尺度下的山脊线,再采用加权 平均法进行融合,获得山脉线,这样既有效地去除了山脊特征的冗余, 又保留了山体的主要脉络。

第三,本发明考虑了各尺度宏观特性与其尺度滤波参数间的联 系,依尺度参数分配各尺度特征权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四,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提取的山脉线清晰、连续,与实际 地形较为相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某山区规则格网DEM数据的三维透视图;

图2(b)为某山区规则格网DEM数据的灰度晕渲图;

图3(a)为某山区高斯尺度空间分解后第一层数据提 取的山脊线(为了便于观察,图中叠加了等高距为50米的等高线);

图3(b)为某山区高斯尺度空间分解后第二层数据(σ1=2)提取 的山脊线;

图3(c)为某山区高斯尺度空间分解后第三层数据提取的山脊线;

图3(d)为某山区高斯尺度空间分解后第四层数据(σ3=4)提 取的山脊线;

图3(e)为某山区高斯尺度空间分解后第五层数据提取的山脊线;

图3(f)为本发明提取的某山区山脉线;

图4(a)为采用罗寅的方法提取的某山区山脉线;

图4(b)为采用易玮的方法提取的某山区山脉线;

图5(a)为昆仑山脉部分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DEM数据的三维透视图;

图5(b)为昆仑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灰度晕渲图;

图5(c)为本发明对昆仑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提取的山脉线;

图6(a)为秦岭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三维透视图;

图6(b)为秦岭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灰度晕渲图;

图6(c)为本发明对秦岭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提取的山脉线;

图7(a)为太行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三维透视图;

图7(b)为太行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灰度晕渲图;

图7(c)为本发明对太行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提取的山脉线;

图8(a)为天山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三维透视图;

图8(b)为天山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的灰度晕渲图;

图8(c)为本发明对天山山脉部分SRTM-DEM数据提取的山脉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1:25万某山区DEM数据(数据格网精度为50米, 高程范围为1322~1980米,地势起伏度为498米,属山地地形中的小 起伏中山类别,其三维透视图及灰度晕渲图分别如图2(a)、2(b)所 示)为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步骤一,以高斯核函数对规则格网DEM数据做多尺度分解表达

步骤S10,选定分解层数n=5,相邻两层DEM数据间的尺度参数 比例系数依据该地区的地势起伏度选定第一层表达的尺度参 数依据σi=kiσ0得各层高斯分解的尺度参数σ0~σ4(2,2,22,4,42);

步骤S11,依据各尺度参数σi(i=0,1,…,n-1)对DEM数据进行n层 分解。具体分解公式如下:

Ki(x,y,σi)=12πσ2e-(x2+y2)/(2σi2)gi(x,y,σi)=Ki(x,y,σi)f(x,y)i=0,1,…,n-1

步骤二,从分解后的各尺度数据中提取山脊线

将规格网DEM的行列坐标(x,y)视为图像的像素点坐标,该坐标处 的高程值f(x,y)视为图像的灰度值,将DEM数据渲染为灰度图像;采 用文献“孔月萍,方莉,江永林等.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形态学新方法 [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8):996-999.”中的方 法提取各尺度下的山脊线,结果如图3(a)~图3(e)所示。

步骤三,融合各尺度山脊线,标记出初选山脉特征点

步骤S30,确定各尺度山脊线融合时的权重:对各层规范化尺度 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各尺度山脊线融合时的权重值 w0~w4为依据公式A(x,y)=Σi=0n-1wiFi(x,y,σi)计算 各尺度山脊线的融合结果A(x,y);

步骤S31,选定阈值TA=32/62,将A(x,y)≥TA的点标记为初选山 脉特征点;

步骤四,设定高程阈值对初选山脉特征点作进一步筛选

因山体的主要脉络通常具有较高的高程,可认为山脉线特征点均 不低于平均高程,故采用该区域的平均高程作为TD,对标记出的初 选山脉特征点作进一步筛选。

步骤五,对筛选后的特征点进行细化、连接,获得山脉线

采用文献“孔月萍,方莉,江永林等.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形态学 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8):996-999.”中 的后处理法对筛选后的特征点进行细化、连接,获得山脉线,如图 3(f)所示。

对比图3(f)与图3(a)~图3(e)可知,本发明方法去除了分布在 主脉两侧的短小支脉,得到了较长的连续主脉,符合山脉线特征。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发明人进一步提供了以下实 验:

一、对比实验

采用文献“罗寅.宏观山脉线抽取及其辅助技术研究[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和“易玮.基于DEM的地形特征提取算 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中的方法对上 述山区DEM数据进行山脉线提取,提取结果分别如图4(a)、图4(b) 所示。与图3(f)对比可知,本发明方法提取的山脉线更加准确、完 整、连续,说明本发明方法优于现有方法。

二、应用验证实验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我国的山脉呈现以下几种结构:

①我国西部地壳由于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 巨大弧形山系,从喜马拉雅山脉起,层层向北推进,像波浪一样,主 要包括唐古拉山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 山脉等;②我国东部,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强大作用,形成一系列北东 -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山脉,主要包括长白山、大兴安岭、太 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③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包括阴山、秦岭、 南岭、天山等。

为此,本发明选择了弧形山系的昆仑山脉、北东-南西走向的太 行山脉、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和天山山脉这四组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区 域SRTM-DEM数据对本发明方法进行测试。其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三维透视图如图5(a)、图6(a)、图7(a)、图8(a)所示,灰度晕渲图 如图5(b)、图6(b)、图7(b)、图8(b)所示。依据这些地区的地势起 伏度选择初始尺度参数σ0分别为:4、4、3.4、4。采用本发明提取 的山脉线如图5(c)、图6(c)、图7(c)、图8(c)所示,可见本发明提 取出的山脉线清晰、连续,与实际地形较为相符,由此验证了本发明 适用于我国主要山脉的山脉线提取。

表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