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

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

摘要

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通过挑选体型符合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选择基本群的形态模型方程的日本囊对虾夏季野生捕捞个体选入秋苗优质野生亲本基本群,经人工促熟培育后,挑选其中体表光洁、甲壳透亮、体色艳丽、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性腺发育良好,体长大于等于16cm的雌虾作为日本囊对虾秋苗繁育亲本,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527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54887.6

  • 申请日2015-07-30

  • 分类号A01K61/00;

  • 代理机构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周震海

  • 地址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57: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5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中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尤其是涉及中国东海区的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亲本的优选方法,属于农业水产养殖中虾类水产生物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又名日本对虾,俗称“竹节虾”、“花虾”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原产日本、中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系广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水性底栖虾类,具越冬洄游习性。因其体色艳丽、肉鲜味美、营养经济价值高,且具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宜活虾长途干运等特点,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展全人工养殖以来,养殖地域逐渐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与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斑节明对虾一道成为当前我国四大主养海水虾类。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日本囊对虾养殖面积达1.8925万公顷,年养殖产量为4.5949万吨。

分布于东海区的日本囊对虾入秋后具向深水区越冬洄游的习性,故该海区日本囊对虾野生捕捞群体的主要渔获期仅为6-9月。受此影响,东海区日本囊对虾春苗和夏苗人工养成群体的市场平均售价(分别为120元/kg和200元/kg)均显著低于秋苗养成人工群体(400元/kg)。北半球冬季盛行冬季风,而东亚又是全球冬季风最强的地区,我国沿海处于东亚大陆和太平洋西北部的交汇处,受冬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更大。已有研究表明,养殖于东海区露天养殖池塘的日本囊对虾秋苗人工养殖群体在冬、春季均需承受持续低温和高pH值的双重胁迫,致使其养成产量远低于春苗和夏苗人工养成群体。基于此,王志铮等针对日本囊对虾秋苗土池安全越冬养殖这一长期困扰并阻碍日本囊对虾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探究密植浒苔对冬季池塘水质因子影响效应的基础上,发明了通过在土池中密植浒苔来保障日本囊对虾安全越冬的“一种日本囊对虾室外越冬养殖方法(发明专利号:201210346410.2)”。该方法的创新点是,从环境调控角度,通过密植浒苔为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成群体提供了适宜越冬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以切实起到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殖成活率的效果。但,该发明并未涉及到如何筛选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这一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的本源性问题。

据报道,日本囊对虾不同地理居群间以及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在形态特征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蔡晓鹏等,2010;李义军等,2010;董宏标等,2014);Tsio等(2005;2007)按头胸甲侧面斜纹延伸特征将日本囊对虾分型为在地理纬度分布上具较为明显差异的形态变异Ⅰ型(varietyⅠ,斜纹延伸至头部底缘)和Ⅱ型(varietyⅡ,斜纹仅延伸至头胸甲侧面中央),其中前者主要分布于纬度相对较高的东亚海域,而后者则主要分布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海海域。无疑,上述关于日本囊对虾因所处不同生存环境而导致其外部形态表露差异的情形,表明日本囊对虾部分形态性状具较强的环境可塑性。研究发现,日本囊对虾北部湾野生群体以及2种形态变异类型人工养殖群体的形态表型均与其体重性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且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均可找寻到影响其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其中影响北部湾野生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为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第一腹节宽、第三腹节高和额剑上刺数等7个变量(孙成波等,2008),影响形态变异Ⅰ型人工养殖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为体长、第一腹节宽、头胸部宽、第五腹节宽、第三腹节宽和第六腹节宽等6个变量,而影响形态变异Ⅱ型人工养殖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则为体长、头胸部长、第五腹节宽和第一腹节宽等4个变量(董宏标等,2014)。综上可知,日本囊对虾形态表型系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综合响应。由此,也为我们从形态学角度解决精确筛选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这一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的本源性问题提供了启示。

亲本选择直接关系到子代的存活质量与生长性能。野生环境与池塘养殖环境间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处于野生环境与池塘养殖环境中的水产养殖动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生存对策。因此,野生亲本的表型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子代所处的养殖环境。迄今,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动物野生亲本的表型选择较粗浅,一般均笼统表述为,要求形体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并规定了体重和体长规格的下限,却均未考虑到野生亲本与其养殖子代因所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生存对策这一实情,致使野生亲体的选择精度明显偏低,子代的存活质量与生长性能也不甚理想。长期以来,东海区日本囊对虾秋苗露天越冬养殖成活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的现象便是最好的实证案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选择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的采购:选取体表光洁、甲壳透亮、体色艳丽、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逆水性强,体长大于等于16cm的日本囊对虾形态变异Ⅰ型;

(2)亲本体型的优选:将步骤(1)选取的体型符合方程0.018X1+0.228X2-0.217X3+0.129X4-0.152X6+0.003X9+0.412X10-0.371X12+0.100X13-8.221=0的日本囊对虾活虾选入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并经消毒处理后,暂养于水池中,其中X1为体长(mm)、X2为头胸甲长(mm)、X3为胸宽(mm)、X4为胸高(mm)、X6为第二腹节宽(mm)、X9为尾节宽(mm)、X10为尾节高(mm)、X12为眼窝距(mm)、X13为额剑长(mm);

(3)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的人工培育;

(4)日本囊对虾优质野生亲本的遴选。

所述的步骤(2)中水池池底铺厚度为10-20cm的细沙,粒径为0.3-0.5mm,池顶铺尼龙网遮光,光照控制在100lx以下。

所述的步骤(2)中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为雄雌比例为1:1—1:2。

所述的步骤(3)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的人工培育包括以下步骤:在水池中培育步骤(2)优选的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培养期间投喂鲜活的沙蚕和贝肉,投喂前应对鲜活的沙蚕和贝肉进行彻底消毒,投饵后2h清除残饵。每隔15d转池一次,并用80ppm-120ppm的漂白粉或10ppm-20ppm高锰酸钾溶液对沙堆及池壁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的步骤(3)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蓄养密度为5尾/平方米-10尾/平方米。

所述的步骤(3)水池的养殖水深为1.0m-1.5m。

所述的步骤(4)日本囊对虾优质野生亲本的遴选包括以下步骤:从步骤(3)经人工培育的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中选取性腺发育良好的雌虾作为优选的人工育苗用亲本。

一种权利要求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估算方程1:

Y1=0.180X1+0.228X2+0.129X4+0.287X6+0.330X9+0.412X10-0.371X12-20.677,式中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指数为0.955;

(2)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肉重估算方程2:Y2=0.127X1+0.253X6-0.276X12-9.972,式中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为0.907;

(3)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体重估算方程3:

Y1=0.152X1+0.217X3+0.439X6+0.327X9-0.100X13-12.456,式中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指数为0.944;

(4)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肉重估算方程4:

Y2=0.129X2+0.155X3+0.17X6+0.184X11-0.078X14-4.267,式中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为0.837;

(5)令方程1和方程4中的Y1相等,即得所述的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选择基本群的形态模型方程5为:0.018X1+0.228X2-0.217X3+0.129X4-0.152X6+0.003X9+0.412X10-0.371X12+0.100X13-8.221=0;

其中X1为体长(mm)、X2为头胸甲长(mm)、X3为胸宽(mm)、X4为胸高(mm)、X6为第二腹节宽(mm)、X9为尾节宽(mm)、X10为尾节高(mm)、X12为眼窝距(mm)、X13为额剑长(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通过挑选体型符合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选择基本群的形态模型方程的日本囊对虾夏季野生捕捞个体选入秋苗优质野生亲本基本群,经人工促熟培育后,挑选其中体表光洁、甲壳透亮、体色艳丽、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性腺发育良好,体长大于等于16cm的雌虾作为日本囊对虾秋苗繁育亲本,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形质评价指标的主成分散布图

图2为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的典型判别函数判别得分散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借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比较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与日本囊对虾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间的形质特征差异,找寻到可用于判别两者差异的关键性形质变量。研究发现,提取到的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5.270%,其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5.137%)且远高于其它主成分,营养生理状况指数为影响第一主成分的关键形质属性,体重与体长间的比值(单位为:g·cm-1)以及肉重与体长的立方间的比值(单位为:g·cm-3)为营养生理状况指数在第一主成分中仅有的载荷值达到0.8以上的两个变量,两者为判别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与日本囊对虾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的关键形质变量。即:体重和肉重较其它形态表型在判别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与日本囊对虾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的形质差异更具重要性。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经滤纸吸净体表水分后的体重(Y1)和经蒸煮、去头、去壳并沥干表面水分后的肉重(Y2)为自变量(单位均为克),以体长(X1)、头胸甲长(X2)、胸宽(X3)、胸高(X4)、第二腹节长(X5)、第二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尾节长(X8)、尾节宽(X9)、尾节高(X10)、眼径(X11)、眼窝距(X12)、额剑长(X13)、额剑上缘锯齿数(X14)为应变量(单位均为毫米),借助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以下4个回归方程:

(1)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估算方程(以下简称:方程1):Y1=0.180X1+0.228X2+0.129X4+0.287X6+0.330X9+0.412X10-0.371X12-20.677,式中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指数为0.955。

(2)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肉重估算方程(以下简称:方程2):Y2=0.127X1+0.253X6-0.276X12-9.972,式中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为0.907。

(3)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体重估算方程(以下简称:方程3):Y1=0.152X1+0.217X3+0.439X6+0.327X9-0.100X13-12.456,式中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指数为0.944。

(4)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肉重估算方程(以下简称:方程4):Y2=0.129X2+0.155X3+0.17X6+0.184X11-0.078X14-4.267,式中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为0.837,小于已找寻到影响目标变量的关键自变量组合的相关指数阈值0.85,故采用该公式会影响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肉重的估算精度。

通径分析发现,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基于形态表型的肉重增长对策已隐含于体重增长对策中,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群体肉重估算方程中的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小于0.85。基于此,可将符合日本囊对虾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估算方程的日本囊对虾海捕野生个体选入开展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体选择的基本群。即:令方程1和方程4中的Y1相等,所得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选择基本群的形态模型方程(以下简称:方程5)为:0.018X1+0.228X2-0.217X3+0.129X4-0.152X6+0.003X9+0.412X10-0.371X12+0.100X13-8.221=0。

舟山近海日本囊对虾夏季优质野生海捕群体的形态筛选研究

本研究所用野生日本囊对虾捕自舟山市岱山县长涂岛邻近海域,系2014年8月11日虾拖网作业渔获的活虾;所用露天池塘越冬养成日本囊对虾取自长涂镇沙城养殖场,为2013年9月27日放苗养殖,2014年4月29日起捕收获的同生群活虾。于上述两类活虾中各随机选取无病无伤、附肢完整、反应灵敏的健壮个体150尾组成本研究所涉日本囊对虾夏季海捕测定群体(以下简称“野生群或海捕群体”)和日本囊对虾露天池塘越冬养成测定群体(以下简称“越冬群/越冬养成群体”)。样品逐一编号后,分别用数显游标卡尺(精度0.02mm)测量形态尺寸性状,用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出品的RS-232型精密电子天平(精度0.01g)称量经滤纸吸净体表水分后的体重和经蒸煮、去头、去壳并沥干表面水分后的肉重。

表1日本囊对虾实验测定群体表型性状的统计量描述

注:用ab标注组间差异(P<0.05),字母相同表示无差异,下同。

表2日本囊对虾实验测定群体体型比例性状的统计量描述

由表1和表2可见,越冬养成群体和海捕群体在本研究所涉生物学测定指标和体型比例(以体长为基准)指标上的异同主要表露为:(1)越冬养成群体虽在所测16项生物学指标中,仅X14测量值显著小于海捕群体(P<0.05),但其与海捕群体的变异系数均仍以重量性状(Y1、Y2)为最大且远大于其它形态性状,表明日本囊对虾重量性状较形态性状更具选育潜力;(2)在所涉12项体型比例指标中,越冬养成群体与海捕群体间无显著差异的仅为C1、C5和C6(P>0.05),即两者体型相似性指数为25%,其中越冬养成群体较海捕群体表露出眼径大,胸围宽大,尾节粗短,以及额剑、第二腹节和眼窝距均较短的体型特征,表明日本囊对虾体型具较强的环境可塑性。

表3日本囊对虾越冬养成群体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df=148)

性状 Y1Y2X1X2X3X4X5X6Y20.979**1.000 X10.969**0.947**1.000 X20.946**0.914**0.957**1.000 X30.658**0.637**0.655**0.643**1.000 X40.850**0.830**0.836**0.809**0.599**1.000 X50.658**0.656**0.672**0.677**0.382**0.639**1.000 X60.872**0.867**0.868**0.851**0.570**0.791**0.733**1.000 X70.870**0.858**0.865**0.864**0.592**0.775**0.749**0.853**X80.837**0.811**0.842**0.830**0.532**0.743**0.701**0.832**X90.800**0.779**0.792**0.759**0.490**0.718**0.610**0.708**X100.706**0.673**0.686**0.653**0.617**0.634**0.399**0.556**X110.643**0.630**0.630**0.654**0.458**0.598**0.548**0.600**X120.552**0.526**0.597**0.597**0.499**0.457**0.434**0.556**X130.813**0.808**0.832**0.843**0.603**0.737**0.670**0.796**X14-0.105 -0.055 -0.094 -0.111 -0.033 -0.055 0.009 -0.005 性状 X7X8X9X10X11X12X13X14X80.817**1.000 X90.696**0.684**1.000 X100.625**0.576**0.545**1.000 X110.695**0.637**0.468**0.476**1.000 X120.537**0.498**0.444**0.399**0.492**1.000 X130.783**0.744**0.619**0.560**0.666**0.588**1.000 X14-0.006 -0.075 -0.081 -0.164*-0.075 -0.084 0.053 1.000

注:r0.05,148=0.160,r0.01,148=0.210;*表示性状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

表4日本囊对虾海捕群体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df=148)

性状 Y1Y2X1X2X3X4X5X6Y20.912**1.000 X10.955**0.877**1.000 X20.929**0.879**0.958**1.000 X30.871**0.829**0.850**0.826**1.000 X40.830**0.724**0.848**0.803**0.789**1.000 X50.821**0.749**0.860**0.854**0.729**0.733**1.000 X60.878**0.826**0.832**0.825**0.794**0.736**0.784**1.000 X70.477**0.458**0.541**0.516**0.401**0.481**0.599**0.445**X80.882**0.821**0.917**0.921**0.798**0.748**0.816**0.781**X90.703**0.599**0.682**0.683**0.630**0.555**0.550**0.551**X100.576**0.580**0.515**0.568**0.520**0.437**0.453**0.570**X110.434**0.461**0.455**0.444**0.448**0.385**0.343**0.304**X120.521**0.483**0.553**0.524**0.463**0.497**0.509**0.483**X130.826**0.789**0.883**0.883**0.769**0.722**0.784**0.742**X140.064 -0.051 0.077 0.023 0.105 0.152 0.028 0.006 性状 X7X8X9X10X11X12X13X14X80.511**1.000 X90.233**0.703**1.000 X100.113 0.558**0.566**1.000 X110.254**0.490**0.407**0.244**1.000 X120.414**0.478**0.331**0.295**0.225**1.000 X130.399**0.868**0.620**0.519**0.468**0.484**1.000 X14-0.005 0.068 0.142 0.025 0.114 -0.030 0.044 1.000

由表3、表4可知,越冬养成群体和海捕群体在本研究所涉重量性状与形态性状间相关性的异同上主要表露为:(1)本研究两测定群体的重量性状均与除X14外的其它形态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2)越冬养成群体Y1和Y2两重量性状与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大小排序基本一致,而海捕群体Y1和Y2与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大小排序则不仅具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均不同于对应的越冬养成群体,即越冬养成群体形态性状在对Y1和Y2的影响上较海捕群更具一致性,且两者形态性状在对Y1和Y2的响应特征上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表明本研究所选形态性状可综合反映日本囊对虾在所处生存环境及Y1、Y2增长特征上的差异。

表5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由表5可见,在越冬养成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中,对Y1和Y2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的性状均仅为X1,且均以X1对Y1和Y2的直接作用为最大(分别为0.541和0.820),而其余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Y1和Y2的间接作用则均主要通过X1来实现,X2对Y1及X6对Y2的直接作用均仅弱于X1,且X1对Y1、Y2的间接作用分别主要通过X2和X6来实现,表明X1为影响越冬养成群体Y1、Y2的核心变量,X2、X6分别为影响越冬养成群体Y1、Y2的重要变量,而其余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则均为影响越冬养成群体Y1、Y2的相对次要变量。经计算,上述被保留的形态性状组合对Y1、Y2的相关指数(R2=∑Pirxiy,Pi为通径系数,rxiy为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07。

表6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海捕群体体重和肉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由表6可见,海捕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中对Y1和Y2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的性状分别仅为X1和X2,且分别以X1对Y1和X2对Y2的直接作用为最大(分别为0.671和0.440),而其余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Y1和Y2的间接作用也均分别主要通过X1和X2来实现,X6对Y1和Y2的直接作用分别仅弱于X1和X2,且X1对Y1的间接作用和X2对Y2的间接作用则均主要通过X6来实现,表明X1、X2为分别影响海捕群体Y1和Y2的核心变量,X6为影响海捕群体Y1、Y2的重要变量,而其余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则均为影响海捕群体Y1、Y2的相对次要变量。经计算,上述被保留的形态性状组合对Y1、Y2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944和0.837。

据表3、表4、表5及表6所列数据,分别计算单个性状对Y1和Y2的决定系数以及性状两两交互对Y1和Y2的共同决定系数,并列结果于表7和表8。

表7日本囊对虾越冬养成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和肉重的决定系数

表8日本囊对虾海捕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和肉重的决定系数

表9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与体重、肉重间的复相关分析

r0.01(7,142)=0.214,r0.01(5,144)=0.213,r0.01(3,146)=0.211

由表7和表8可见,越冬养成群体X1对Y1和Y2的相对决定程度(分别为29.3%和67.2%)均远高于被保留的其它形态性状,两性状交互对Y1和Y2的共同决定系数均分别以X1-X2、X1-X6组合(依次为0.215和0.279)为最大;海捕群体X1对Y1以及X2对Y2的相对决定程度(分别为45.3%和19.4%)均远高于被保留的其它形态性状,两性状交互对Y1和Y2的共同决定系数均分别以X1-X6、X2-X6组合(依次为0.271和0.177)为最大。上述结果,无疑进一步印证了表5和表6所揭示的X1为影响越冬养成群体Y1、Y2的核心变量,X2、X6分别为影响越冬养成群体Y1、Y2的重要变量,以及X1、X2为分别影响海捕群体Y1和Y2的核心变量,X6为影响海捕野生群体Y1、Y2的重要变量的可靠性。经统计,表7、表8中所列形态性状组合对越冬养成群体和海捕群体Y1、Y2决定系数的加和值分别为0.955、0.907和0.944、0.837,均等于其对应的相关指数R2值(表9)。

对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形态性状进行复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表9、表10和表11。由表9可见,越冬养成群体和海捕群体中那些被保留的形态性状组合与其所对应的Y1和Y2间的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r0.01),表明它们与Y1和Y2间具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对Y1和Y2的影响上较其它未被保留的形态性状更具重要性。

表10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与体重、肉重间的偏回归系数检验

表11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与体重性状间多元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由表10可见,用于估算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180X1+0.228X2+0.129X4+0.287X6+0.330X9+0.412X10-0.371X12-20.677和Y2=0.127X1+0.253X6-0.276X12-9.972,用于估算海捕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152X1+0.217X3+0.439X6+0.327X9-0.100X13-12.456和Y2=0.129X2+0.155X3+0.17X6+0.184X11-0.078X14-4.267,且上述方程的回归截距及所涉形态性状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方差分析和回归预测(表11),所建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估计值与实测值间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建上述回归方程可精确反映越冬养成群体和海捕群体形态性状与Y1和Y2间的真实关系。

表12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形质评价指标的参数统计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具显著差异(P<0.05);①胸部横截面指数=(胸宽/体长×100%)×(胸高/体长×100%);②第二腹节横截面指数=(第二腹节宽/体长×100%)×(第二腹节高/体长×100%);③尾节横截面指数=(尾节宽/体长×100%)×(尾节高/体长×100%);④肥满度Ⅰ=(体重/体长3)×100;⑤肥满度指数Ⅱ=(肉重/体长3)×100;⑥重长指数Ⅰ=体重/体长;⑦重长指数Ⅱ=肉重/体长;下同。

由表12可见,越冬群与野生群个体间的形质特征差异主要表露为:(1)从分类特征性状上看,越冬群个体X1显著小于野生群(P<0.05);(2)从尺寸比例指数上看,越冬群个体X2、X3、X5和X9均显著小于野生群(P<0.05),X4、X6、X8、X10均显著大于野生群(P<0.05),两者仅X7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冬群较野生群个体凸显出胸部较宽而眼窝距和额剑均较短的体型比例特征;(3)从体横截面指数上看,越冬群个体X11和X13均显著大于野生群(P<0.05),X12与野生群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冬群个体的胸部和尾部较野生群更显壮硕;(4)从营养生理状况指数上看,越冬群所涉各项形质评价指标均显著大于野生群(P<0.05),表明越冬群较野生群个体具更强的增重和产肉性能。

经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适合度检验,发现形质评价指数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P<0.05)且适合度尚可(KMO=0.708>0.700),表明本研究所涉形质评价指标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由表13可见,所列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5.270%,故可认定它们为能概括本研究所涉日本囊对虾越冬群和野生群实验样本间形质特征差异的公共因子。其中,PC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5.137%)且远高于其它主成分。绘制PC1与其它各主成分间的得分散布图,得图1。由图1可见,虽越冬群和野生群个体沿FAC1轴自左向右分别占据各自独立的区域,但两者在该得分轴[-0.5,0]区间却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表明仅通过PC1尚未能精准地反映本研究所涉日本囊对虾全部实验个体的类群归属问题。

表13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形质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中的主要影响变量

采用逐步导入剔除法,从表12所列形质特征变量中筛选出对判别贡献较大的X1、X2、X4、X5、X10、X11、X12、X16和X17等9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表明这些变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上述9个变量建立本研究所涉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于表15。经验证,越冬群实验样本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6%和99.31%,野生群实验样本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9.33%和96.13%,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67%。另,所绘制的典型判别函数判别得分散布图(图3),更直观地印证了上述判别结果的可靠性。

表14日本囊对虾越冬群和野生群形质特征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自变量系数及常数项

表15日本囊对虾野生群和越冬群实验样本的判别分类结果

结论1:鉴于本研究所涉越冬养成群体基于形态表型的肉重增长对策已隐含于体重增长对策中,及海捕群体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肉重的相关指数未达到已找寻到影响目标变量的关键自变量组合的相关指数阈值0.85之考量,认为从舟山沿海夏季海捕野生群体中遴选以体重为目标选育性状的日本囊对虾秋苗亲体时,为提高选择精度,宜取Y1=0.152X1+0.217X3+0.439X6+0.327X9-0.100X13-12.456和Y1=0.180X1+0.228X2+0.129X4+0.287X6+0.330X9+0.412X10-0.371X12-20.677两值相近者作为秋苗亲体选择的基本群,以使其外观体型及基于表型的体重增长对策均与秋苗越冬养成群体基本相吻。令上述两式相等,整理得0.018X1+0.228X2-0.217X3+0.129X4-0.152X6+0.003X9+0.412X10-0.371X12+0.100X13-8.221=0,该式为筛选日本囊对虾秋苗亲本的形态评估模型。

结论2:导致日本囊对虾野生群与越冬群个体间形质特征差异的本质,既为它们对各自所处生境的表型适应,也是它们基于生境选择压力而就机体能量分配策略及其对应的捕食与避敌对策进行权衡与优化的结果。故,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形质特征的选择,应以秋苗越冬养成群体为参照,即所选野生亲本形质特征应服从下式:0.975X1+5.7261X2+6.402X4+0.397X5+3.202X10—0.191X11+0.076X12—79.661X16—10.949X17—22.53=0。

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体的优选方法,它利用海水资源养殖,它包括如下基本方法:

A、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的构建

①亲本的采购:每年7月中旬—8月上旬,采购捕自厦门以北的东海海域的日本囊对虾活体(属日本囊对虾形态变异Ⅰ型,即头胸甲侧面斜纹延伸至头部底缘),以陷阱性杂渔具渔获为最佳。要求体表光洁、甲壳透亮、体色艳丽、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逆水性强,体长大于等于16cm;

②亲本体型的优选:运回育苗场后,将体型符合方程(0.018X1+0.228X2-0.217X3+0.129X4-0.152X6+0.003X9+0.412X10-0.371X12+0.100X13-8.221=0)的日本囊对虾活虾选入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并经消毒处理后,暂养于室内水泥池(池底铺厚度为10-20cm的细沙,池顶铺尼龙网遮光,光照控制在100lx以下)中;

注:X1为体长(mm)、X2为头胸甲长(mm)、X3为胸宽(mm)、X4为胸高(mm)、X6为第二腹节宽(mm)、X9为尾节宽(mm)、X10为尾节高(mm)、X12为眼窝距(mm)、X13为额剑长(mm)。

③亲本基础群数量和性比:亲本数量按育苗场的生产实际能力配置,雄雌比例为1:1至1:2之间。

B、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的人工培育

①蓄养密度:5尾/平方米-10尾/平方米;

②雄雌比:1:1至1:2;

②养殖水深:1.0m-1.5m;

③培养用水管理:要求培养用水盐度18-35,pH7.8-8.6,溶氧大于5mg/L,温度25-30℃,水质符合NY5052-2001的规定。培养期间,应确保培养水体水质清新,理化因子稳定,随水温上升逐渐加大换水量,日换水量30%—100%;

③日常管理:培养期间投喂鲜活的沙蚕和贝肉,日投饵量一般为亲本体质量的5%-10%,投喂前应对鲜活的沙蚕和贝肉进行彻底消毒;,投喂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投饵后2h清除残饵。每隔15d转池一次,并用80ppm-120ppm的漂白粉或10ppm-20ppm高锰酸钾溶液对沙堆及池壁等进行消毒处理,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病害发生。

C、日本囊对虾优质野生亲本的遴选

8月下旬,从经人工培育的日本囊对虾野生亲本基础群中,选取性腺发育良好的雌虾作为人工育苗用亲本。

表16为经优选的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和未经优选的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所育秋苗的越冬养成情况检测数据:

表16不同来源亲本日本囊对虾秋苗的越冬养成情况

注:(1)A为经优选的野生亲本;B为未经优选的普通野生亲本;(2)养殖基地为舟山市岱山县某养殖场,养殖方式为日本囊对虾与毛蚶套养方式,毛蚶养殖时间为2014年12月20日,放养量为30万粒/亩,放养规格为2000粒/公斤;(3)养殖周期为2014年9月25日至2015年5月25日。

通过表16可以看出,优选的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所育秋苗的越冬养成成活率远高于未经优选的普通野生亲本所育秋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