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

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雷达视景仿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首先把视景仿真模块从雷达仿真系统中分离开,将系统规划为三部分,分别负责目标模型仿真、雷达系统仿真、视景仿真,再将三个模块用光纤连接,然后雷达仿真机根据目标模型仿真机发送的目标信息,搜索目标并跟踪计算目标的位置,计算结果每隔一定的时间发送到视景仿真机,视景仿真机根据计算的目标位置,实时显示仿真的三维结果。本发明保证了STK视景仿真的实时性,同时,视景仿真显得更加真实。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955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66847.3

  • 发明设计人 沈晓峰;孙奕髦;黄健;周梦璐;

    申请日2015-07-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葛启函

  •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21: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7/50 专利号:ZL2015104668473 申请日:20150731 授权公告日:201812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2-11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5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视景仿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 真方法。

背景技术

视景仿真(VisualSimulation)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 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 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 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沉浸”于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其作为计 算机技术中最为前沿的应用领域之一,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模拟驾驶、场 景再现、城市规划及其它应用领域。

卫星工具包(SatelliteToolKit,STK)是由美国AnalyticalGraphics(AGI)公司开 发的一个基于物理原理的几何引擎软件,它能够在真实或者仿真时间中准确的显示 和分析陆地、海洋、天空以及宇宙空间中的任务。STK先进的2D和3D可视化技 术以及分析数据输出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增强对视景仿真情况的理解和认识。作为 一款商业分析软件,STK的领先地位在航天领域毋庸置疑,其支持包括设计、测试、 发射、运行和任务应用在内的航天任务的全过程。STK起初多应用于卫星轨道分析, 现已逐渐扩展成分析和执行陆、海、空、天、电磁任务的专业仿真平台,是一种先 进的现货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支持航天、防御和情报任务。

但是在实际的视景仿真中,我们往往不需要那么多功能,STK软件本身对于视 景仿真来说就过于臃肿,功能过于复杂,操作失分繁琐,使用掌握困难。而且STK 软件本身和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并不理想,同时也不便在仿真系统中来控制 2D/3D场景与当前数据的同步显示。采用VisualStudio开发MFC程序,集成STKX 技术,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 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 统做出快速响应,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完成实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 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提供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是其主要特点。

RedHawkLinux系统是美国并行计算机公司开发的Linux实时操作系统,该系 统主要应用于多处理器环境,并能在多处理或多核心环境下确保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RedHawk内核可以将控制权由低优先级进程转交给高优先级进程。这样就保证了正 在等待外部事件发生的高优先级进程能够在事件发生时被立即响应,即使CPU正 在被占用也不受影响。这种操作系统目前的主要支持对象是美国军方,美国海军的 神盾级巡洋舰的反空袭,反水面舰艇,反潜武器系统均采用的是这种操作系统。

申请号为201410322798.1,发明名称为《基于STK的多实时数据驱动对象通 用态势显示系统及方法》的专利,给出了STK软件在空天地系统中多实时数据驱 动对象仿真应用方案,突破了STK在实时驱动仿真中仿真对象少的限制,通过采 用时分复用策略完成多STK仿真对象所需的外部驭动数据的传输分配管理,实现 STK场景内多对象的实时外部数据驱动显示与控制。但其缺点在于没有结合仿真区 域的地理信息,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实时仿真系统架构。

申请号为201410258901.0,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STK模型的空间目标可见 性分析的方法》,申请号为201410423444.6,发明名称为《一种天基空间目标成像 仿真方法及装置》等,都是针对航天领域的卫星等目标提出的。卫星等空间目标往 往具有固定的运行轨道,一旦发射到预定轨道后,其轨道一般不会改变,即使改变, 轨道也是可计算的。而战斗机、导弹等目标的飞行轨迹是具有随机性的,其目标数 量也不确定,需要对其进行实时检测、跟踪,同时因为飞行高度的限制,地理环境 也要被考虑在内,这些都给视景仿真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主要针对战斗机、导 弹等目标的仿真。

本发明的思路:首先把视景仿真模块从雷达仿真系统中分离开,将系统规划为 三部分,分别负责目标模型仿真、雷达系统仿真、视景仿真,再将三个模块用光纤 连接,然后雷达仿真机根据目标模型仿真机发送的目标信息,搜索目标并跟踪计算 目标的位置,计算结果每隔一定的时间发送到视景仿真机,视景仿真机根据计算的 目标位置,实时显示仿真的三维结果。

一种基于STK的多联合实时视景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搭建目标模型仿真机,建立相应的目标模型模块,采用RedHawkLinux 实时操作系统,每隔10ms向雷达系统仿真机发送一次目标回波数据;

S2、搭建雷达系统仿真机,建立相应的雷达模型模块,所述雷达系统仿真机采 用RedHawkLinux实时操作系统,每隔10ms向视景仿真机发送一次目标位置数据 建立相应的视景仿真场景;

S3、搭建视景仿真机,建立相应的仿真场景模块,每隔1ms检测一次数据接收 端,每当接收到一次S2所述雷达系统仿真机发送的目标数据,控制STK响应一次, 所述仿真场景为地形二维、三维模型,目标三维模型;

S4、将S1所述目标模型模块、S2所述雷达模型模块和S3所述仿真场景模块 用光纤连接,采用内存反射卡交换数据;

S5、运行S1所述目标模型仿真机、S2所述雷达系统仿真机和S3视景仿真机 上的仿真程序,视景仿真机上将实时显示检测到的目标和目标跟踪的轨迹。

进一步地,S3所述搭建视景仿真机,建立相应的仿真场景模块,具体步骤如 下:

S31、利用JQuery+PHP的方法接入谷歌地图API,抓取卫星地图的栅格模型, 将抓取到的栅格模型划分为20个等级,包括精度71km~0.27m;

S32、获取仿真区域的DEM地形数据,利用抓取的卫星地图制作地形纹理,将 地形纹理映射到地形模型生成三维地形模型;

S33、建立MFC工程,在资源的Dialog中添加GlobalControl和MapControl 两个ActiveX控件,用于分别显示三维/二维实时仿真场景和目标;

S34、新建线程接收S2所述雷达系统仿真机发送的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内容, 选择响应“添加新目标”事件或“移动目标位置”事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RedHawkLinux的实时计算保证了仿真的实时性,使用真实的地图地形数 据和战斗机目标三维模型让视景仿真显得更加真实,同时采用雷达系统仿真机驱动 视景仿真机的方式,保证了STK视景仿真的实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联合仿真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视景仿真机系统结构图。

图3是映射好的纹理地形图。

图4是视景仿真运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搭建如图结构的多联合仿真系统。

S1、搭建目标模型仿真机,建立相应的目标模型模块;

目标模型的关键部分是目标雷达截面积(RCS)模型,可用公式表示为:

目标雷达散射体截面积σ=4πlimRR2|Es|2|Ei|2=4πlimRR2|Hs|2|Hi|2,

其中,Ei表示入射电磁波在目标处的矢量电场强度(V/m),Hi表示入射电磁波在目 标处的矢量磁场强度(A/m),Es表示目标散射波在观测点处的矢量电场强度(V/m), Hs表示目标散射波在观测点处的矢量磁场强度(A/m),R为目标与雷达间的距离;

该目标仿真机采用RedHawkLinux实时操作系统,每隔10ms向雷达系统仿真 机发送一次目标回波数据。

S2、搭建雷达系统仿真机,建立相应的雷达模型;

该雷达系统仿真的关键部分在于回波模拟,主要包括点目标回波、杂波和噪声。

目标回波模型如下:

在天线阵面方向余弦坐标系中,点目标在雷达的第n子阵、第k个脉冲的回波 模型可采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θ,分别为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Pt是峰值发射功率,L为传播与系统损 耗因子,Gt、分别为发射天线的功率增益和方向图,Gr,n、为第n 路子阵的接收天线的功率增益和方向图。Φs,n为第n路子阵的空间相移,Φt,k为第k 次回波时的时域相移。

杂波模型如下:

典型杂波的生成通常利用网格映像法,根据雷达分辨单元大小及有效作用距离, 将海(地、空)表面按距离、方位向划分成网格状的杂波单元,每个杂波单元视为 一个点散射体。杂波单元在第n个子阵中的第k次采样的回波采用公式表示:

其中,Pt是峰值发射功率,Du为压缩比,Lc为系统的杂波损耗因子,σc为雷 达散射体截面积,RL为第l号单元距离,Gt、分别为发射天线的功率增益 和方向图,Gr,n、为第n路子阵的接收天线的功率增益和方向图。Φs,n为 第n路子阵的空间相移、Φt,k为第k次回波的时域相移。为符合杂波幅度分 布模型和功率谱模型的复随机序列。

噪声模型如下:

雷达系统的噪声包括从天线进入的噪声和接收机本身的噪声。接收机噪声模型 通常采用一个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态分布随机过程来模拟,其数学表示形 式如下:

nr(t)=nR(t)-j*nI(t),

其中,nR(t),nI(t)为独立的均值为0、方差为的高斯随机过程。

该雷达系统仿真机采用RedHawkLinux实时操作系统,硬件采用NVIDIAK20 GPU,实时计算目标信息,同时进行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并将目标当前位置信息 发送给视景仿真机,每隔10ms向视景仿真机发送一次目标位置数据。

S3、搭建视景仿真机,建立相应的视景仿真场景,包括地形二维、三维模型, 目标三维模型等;

该视景仿真机采用Windows7操作系统,建立相应的仿真场景,每接收到一次 雷达系统仿真机发送的目标数据,控制STK响应一次。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如 下:

S31、利用JQuery+PHP的方法接入谷歌地图API,抓取其卫星地图的栅格模型 (瓦片模型),抓取的等级从1~20,分别代表精度71km~0.27m,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各级比例尺及空间分辨率例表

级别 实际距离 像素 图上距离 图像分辨率 比例尺 空间分辨率 第1级 5000公里 55 1.94厘米 72dpi 4亿:1 143公里 第2级 5000公里 70 2.47厘米 72dpi 2亿:1 71公里 第3级 2000公里 55 1.94厘米 72dpi 1亿:1 36公里 第4级 2000公里 115 4.06厘米 72dpi 5千万:1 17公里 第5级 1000公里 115 4.06厘米 72dpi 2.5千万:1 9公里 第6级 500公里 115 4.06厘米 72dpi 1.2千万:1 4公里 第7级 200公里 91 3.21厘米 72dpi 6百万:1 2公里 第8级 100公里 176 6.21厘米 72dpi 160万:1 568米 第9级 50公里 91 3.21厘米 72dpi 155万:1 549米 第10级 20公里 72 2.54厘米 72dpi 80万:1 278米 第11级 10公里 72 2.54厘米 72dpi 40万:1 139米 第12级 5公里 72 2.54厘米 72dpi 20万:1 69米 第13级 2公里 57 2.01厘米 72dpi 10万:1 35米 第14级 2公里 118 4.16厘米 72dpi 5万:1 17米 第15级 1公里 118 4.16厘米 72dpi 2.5万:1 8米 第16级 500米 118 4.16厘米 72dpi 1.2万:1 4米 第17级 200米 93 3.28厘米 72dpi 2300:1 2.15米 第18级 100米 93 3.28厘米 72dpi 3000:1 1.07米 第19级 50米 93 3.28厘米 72dpi 1500:1 0.54米 第20级 20米 74 2.61厘米 72dpi 800:1 0.27米

S32、下载所仿真区域的DEM地形数据,利用抓取的卫星地图制作地形纹理, 根据地理相关性数据,将地形纹理映射至地形模型,最终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如图 3,同时还要选取会用到的战斗机目标三维模型;

S33、建立MFC工程,在资源的Dialog中添加GlobalControl和MapControl 两个ActiveX控件,用于分别显示三维/二维实时仿真场景和目标,同时添加其他控 制按钮;

S34、分别加载场景配置、地形数据、地图映射、目标模型到视景仿真系统中。 其中,场景配置又包括场景初始化、场景开始时间、观察者位置、观察者行为(固 定视角固定位置、固定视角跟踪目标);

S35、新建线程接收雷达系统仿真机发送的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内容,实时响 应“添加新目标”或“移动目标位置”的动作;

S4、将S1、S2、S3搭建的三个模块用光纤连接,采用反射内存卡交换数据, 反射内存中断请求的发送由程序控制,即发送端将数据写入反射内存后,向数据保 存节点发送中断请求信号,同时发送一个RFM2GEVENTINFO数据结构,其中包含 了扩展信息、中断类型、等待时限、节点号和驱动指定数据等信息;

S5、运行三机上的仿真程序,视景仿真机上将实时显示检测到的目标和目标跟 踪的轨迹。

运行效果图如图4,左上方的窗口为2D地图,显示雷达和目标的位置以及目 标的跟踪轨迹;左下方的表格为跟踪的目标战斗机轨迹信息,包括经度、纬度、高 度、速度、加速度、时间;右上方的窗口为目标3D模型,实时监测目标姿态和方 向的变化,图中所使用的模型为B52轰炸机;右下方为全局观察者视图,可以观测 仿真的空间位置信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