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

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大棚内搭建一个简易柴鸡网上平养鸡舍;在北墙上与网床同高度处开一个窗户,供放牧鸡只进出大棚和棚间空地;在大棚内轮作和/或间作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采用柴鸡产生的粪便制作的鸡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将蔬菜下脚料给柴鸡食用;在棚间空地放牧和柴鸡网上平养鸡舍内舍饲相结合养殖柴鸡。该方法首先蔬菜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柴鸡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在生活环境方面相得益彰;另外,鸡能常年获得充足的青绿饲料,满足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要。该方法提高了柴鸡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特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14 申请日:20151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 柴鸡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 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高效农业结构。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 食用菌、林下养鸡、稻田养鸭以及稻田养鱼等。这种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 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粮食与经济蔬菜、果树、 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 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同时,缓解残留的化肥、 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 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种植大棚菜也遇到一些 问题,比如肥害,即: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发 生肥害后产生的问题,一是抑制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 浓度过大,蔬菜植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三是进发有毒气体危 害。

目前,柴鸡养殖大多数采用的是“四园”(果园、桑园、茶园、竹园)或山地林下放养, 这种养殖模式生产的鸡肉和鸡蛋虽然品质较佳,但是它还有如下不足:(1)蔬菜、树林喷施 农药会引起柴鸡农药中毒;(2)鸡直接接触土壤常常会被寄生虫感染;(3)柴鸡喜欢刨食, 常常造成林木幼苗的根部受到损伤,不利于林木的生长;(4)如果放养密度过大,鸡粪尿排 泄量超过土壤对它的消纳量,使土壤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引起林木的死亡;(5)疾病防疫困 难;(6)冬季气温较低甚至有时牧场被大雪覆盖,草木凋零,昆虫冬眠,柴鸡很难觅食,因 此它受季节的限制;(7)由于柴鸡活动量太大,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生产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大棚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 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它既弥补了传统柴鸡养殖方法的不足和解决了大棚种植蔬菜致使 土壤积盐盐渍化问题,又能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它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受 益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其特征是,

(1)大棚内设置鸡舍

在大棚内依北墙搭建一个柴鸡网上平养鸡舍,网床高度60~80厘米,面积为大棚面积的 0.8~1.5%;在北墙上与网床同高度处开一个0.5~1.0平方米的窗户,供放牧鸡只进出大棚和 棚间空地;饲养量为35~40只/亩大棚;

(2)蔬菜种植

在大棚内轮作和/或间作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采用柴鸡产生的粪便制作的鸡粪有机肥为 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式(其中鸡粪有机肥占肥料总重量的70~80%);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避 免使用有机磷或菊脂类农药;将蔬菜下脚料(腐烂、萎焉、虫害等不能出售(或上市不合格) 的蔬菜及蔬菜副产品如番茄等的菜叶、菜梗等)放置到柴鸡的料槽内作为青绿饲料给柴鸡食 用;

其中,鸡粪有机肥的制作方法为:

a.收集柴鸡网上平养鸡舍网下新鲜鸡粪置于棚外空地上,并将柴鸡吃剩的菜梗和番茄、 丝瓜等蔬菜的秸秆切碎掺到新鲜鸡粪中,以调整鸡粪的碳氮(C/N)比为28~30:1,含水率 45~55%(水分偏高时,进行简单晾晒即可),得到发酵原料待用;

b.然后发酵原料中加入鸡粪发酵剂和其质量4~6%的腐植酸,再加入冰醋酸调节鸡粪 pH4.5-5.5;

c.混匀后装入不透气的袋子中厌氧发酵,发酵成功(发酵成功的标准是:鸡粪发酵料有 香而无臭味)后得到鸡粪有机肥;然后晾干,使水分含量在15~20%,粉碎装袋待用。

(3)柴鸡养殖

在棚间空地放牧和柴鸡网上平养鸡舍内舍饲相结合养殖柴鸡;

1~3月份,采用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舍饲饲料采用育成料和菜地杂草和 /或蔬菜下脚料(如果有);其中育成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50~60g;

4月初至10月底,采用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舍饲饲料采用产蛋料和蔬菜 下脚料;其中产蛋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40~50g;

11~12月份,采用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舍饲饲料采用产蛋料和蔬菜下脚 料;其中产蛋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50~70g。

所述1~3月份和11~12月,以放牧为辅具体为:天气晴朗的日子上午10时至下午4时, 把鸡放到棚间空地上活动和觅食。

所述4月初至10月底,以放牧为主具体为:每天(雨雪天除外)天亮时将柴鸡放出,让 柴鸡采食棚间地里的幼嫩杂草和昆虫生态饲料,天黑时将鸡群赶到大棚的柴鸡网上平养鸡舍 内。

优选的,所述育成料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玉米55~60%,麸皮12~18%,炒黄豆 22~28%,贝壳粉1.5~2.5%。更优选配比为:玉米58%,麸皮15%,炒黄豆25%,贝壳粉 2%。

优选的,所述产蛋料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玉米60~65%,炒黄豆28~32%,贝壳 粉5~10%。更优选配比为:玉米62%,炒黄豆30%,贝壳粉8%。

优选的,在种植区轮作种植番茄、生菜、大白菜和西芹,间作种植丝瓜。

上述鸡粪发酵剂为市售发酵鸡粪用的发酵剂(如金鸡粪发酵em菌种等),其加入量参照 产品的说明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大棚蔬菜生长的特点和柴鸡对放养的需求,并结合当 前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一套高效生态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春夏秋季,温室薄 膜和棉被卷到操作通道上方,既可以为鸡遮挡阳光和风雨,又不妨碍蔬菜生长,冬季,薄膜 和棉被放下来,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效应;另外,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柴鸡养殖产生的氨 气等物质为蔬菜吸收利用,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蔬菜品质,鸡体散发出 来的热量,使蔬菜的生长速度加快。而蔬菜的种植一方面消纳了鸡产生的粪便和臭气,改善 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20~30%的蔬菜副产品和发生了虫害的蔬菜也给鸡提供了充 足的青绿饲料,有利于柴鸡的健康,使肉、蛋的品质也更有保证;当蔬菜发生虫害时,把发 生了虫害的蔬菜拿去喂鸡,既避免了农药的使用又杜绝了病虫害的蔓延。因而,这种鸡菜混 搭的大棚,互相补充,彼此受益,既养了优质柴鸡也收获了绿色蔬菜,所以说种植和养殖的 紧密结合,能获得更好的效益。经田间试验,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柴鸡的生产性能提高:由于冬季大棚内温度较外面高,柴鸡用来维持体温所消耗的 能量所占比例较小,所以有较充足的能量来增加体重和产蛋,另外,在冬季,柴鸡在大棚内 有来自棚内丢弃的新鲜的菜叶、梗等,为柴鸡补充足的维生素,这也有利于生产性能的提高。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比同日龄传统放养的柴鸡的体重提高10%,母鸡的产蛋量提 高12%;

(2)疾病发生率降低:在早春、深秋和冬季,柴鸡生活在棚内网床上时间较多,接触到 粪便的机会减少,因此,球虫发病率能降低30%;

(3)饲养管理简单:白天,柴鸡通过北墙上的窗户到棚间空地的草丛中或高秆蔬菜、攀 援植物下觅食,晚间回到网床上休息和采食精料或废弃的蔬菜;另外,产蛋鸡的蛋集中生在 产蛋箱内,免除了到处捡蛋的麻烦;

(4)资源合理利用:本发明是在温室大棚内搭建一个柴鸡养殖区,一方面供鸡在非放牧 时间休息、采食精料和蔬菜下脚料;另一方面收集鸡粪供菜地施用,从而达到以下资源合理 利用的效果:a.相比现有的鸡只笼养方式,本发明让柴鸡白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棚间空地上, 活动范围较大,野外觅食时间长,觅食量较多,只需补充少量精料即可;b.蔬菜遭蚜虫、小 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瓜绢螟、红蜘蛛等虫害后,将已生虫的蔬菜拔出喂鸡,在不喷 施任何农药的情况下,使蔬菜的虫害就得到解决,蔬菜的药物残留问题得到解决;c.鸡粪发 酵处理后直接施在菜地里,解决菜地施用化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的问题;

(5)经济效益好:由于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提高了柴鸡的生产性能,所以每只鸡比传统 放养多增加收入20元,对于种植的果蔬而言,与普通的大棚蔬菜相比,上市时间可提前1~1.5 个月,产值可增加50%左右;

(6)生态效益好:既解决了养殖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又为蔬菜提供了充足的肥料, 同时还改良了土壤;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不高的废弃物,每天可以为每只 鸡提供50克青绿饲料,解决了蔬菜产生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蔬菜大棚内鸡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蔬菜大棚,2、柴鸡网上平养鸡舍,3、窗户,4、鸡粪收集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鸡粪发酵剂为康源绿洲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鸡粪发酵 em菌种,有效活菌为200亿/ml。

如图1所示。选择东西走向的半拱圆式大棚1(北面筑墙,南面设拱架的半拱圆形大棚), 在大棚1的西北角依北墙搭建一个长方形柴鸡网上平养鸡舍2(包括产蛋箱、料槽、饮水器、 照明装置等),网床高度70公分,面积为大棚面积的1%,在北墙上与网床同高度处开一个 0.5平方米的窗户3,供放牧鸡只进出大棚和棚间空地;饲养量为35~40只/亩大棚;饲养密 度为6~7只/平方米;鸡粪自柴鸡网上平养鸡舍2的网孔落入鸡粪收集盘,收集鸡粪。

(1)蔬菜种植方案

1月中下旬,施肥整地做畦,2月中下旬,移栽番茄苗。3月中旬将丝瓜苗套栽于棚内大 棚脚下,每棚种两行。5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获番茄,番茄采收完后中耕1次,7月中旬,番 茄拉秧后及时翻耕除丝瓜畦以外的畦块,施适量的生石灰和腐熟鸡粪有机肥,选耐热的生菜 品种籽播。之后将番茄秆铺在丝瓜畦上,追施1次腐熟好的鸡粪肥,6月初至9月中旬收获 丝瓜,以后每采收2~3次追施1次鸡粪肥。8月中旬收获生菜,生菜收获之后整地作畦、施 鸡粪肥,种植大白菜,11月中旬收获,并及时翻耕晒土,整地作畦、施肥,10月下旬,种植 西芹,在11月中旬应覆盖大棚,翌年1~3月收获。

(2)柴鸡养殖方案

购买育成鸡25~30只,1~3月份,采用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舍饲饲料 采用育成料,并补饲菜地里的杂草和/或蔬菜下脚料(如果有)。如果天气晴朗,可在上午10 时至下午4时,把鸡放到棚间空地上活动和觅食。其中育成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55~60g; 其余青绿饲料每天每只鸡食用30~40g。

4月初至10月底为放牧的最佳季节,这期间,每天(雨雪天除外)天亮时将柴鸡放出, 让鸡群采食棚间地里的幼嫩杂草、昆虫等生态饲料,天黑时将鸡群赶到棚内,补充光照,补 饲产蛋料和蔬菜下脚料。其中产蛋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40~50g;其余青绿饲料每天每 只鸡食用40~60g。

11~12月,采用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舍饲饲料采用产蛋料,并补饲蔬菜 下脚料。这期间,若天气晴朗,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把鸡放到棚间空地上觅食和活动。 其中产蛋料的用量为:每天每只鸡50~70g;其余青绿饲料每天每只鸡食用40~60g。

所述育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玉米58%,麸皮15%,炒黄豆25%,贝壳粉2%。

所述产蛋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玉米62%,炒黄豆30%,贝壳粉8%。

(3)有机肥制作方案

a.收集柴鸡网上平养鸡舍网下新鲜鸡粪置于棚外空地上,并将柴鸡吃剩的菜梗和番茄、 丝瓜等蔬菜的秸秆切碎掺到新鲜鸡粪中,以调整鸡粪的碳氮比为30:1,含水率45-55%(水 分偏高时,进行简单晾晒即可),得到发酵原料待用;

b.然后发酵原料中加入其质量0.05%的鸡粪发酵剂和5%的腐植酸,再加入冰醋酸调节鸡 粪pH为5.0;

c.混匀后装入不透气的袋子中,填实、密封,码放在一起进行厌氧发酵,20天后鸡粪有 机肥发酵完毕,晾干使水分含量在15-20%,粉碎装袋待用。

应用以上技术,本发明分别在寿光蔬菜种植基地做了蔬菜种植对比试验,在莱芜山区柴 鸡养殖基地做了柴鸡养殖对比试验。养殖试验的试验动物均为同日龄(90日龄)芦花鸡,种 植试验的试验蔬菜均为相同品种的西红柿、丝瓜、生菜、大白菜、西芹。柴鸡饲养试验的试 验期为1年,蔬菜试验的试验期为1年3个月。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大棚种养结合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对柴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大棚种养结合模式与传统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从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大棚种养结合模式下,柴鸡在大棚里能补充光照、常年可 采食新鲜蔬菜下脚料、嫩草和昆虫等,因此,开产日龄比传统柴鸡养殖方式提前20天,产蛋 量增加20.45%,耗料量下降28%,料蛋比下降36%。柴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机体排出的热量 以及肥料分解产生的物质为蔬菜吸收利用,各种蔬菜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蔬菜产量 的增幅都在10%以上,有的增产20%。

总之,大棚种养结合比单独大棚种植蔬菜和大棚养鸡具有很多优势:首先柴鸡生活的环 境空气好;蔬菜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柴鸡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在生活 环境方面相得益彰;另外,鸡能常年获得充足的青绿饲料,满足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 需要,免去了对各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鸡菜同棚模式下,感染虫害的蔬菜被拔出喂鸡,这 样在不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潜在的病虫害问题得到解决,蔬菜的安全性更有保证了,因此 这种模式既养好了柴鸡也收获了绿色蔬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