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

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通过喂养催情饲料,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氯前列醇后再配种;所述喂养催情饲料为期21天;所述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注射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350个国际单位;所述氯前列醇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每头牛4mg,牛的体重400-500公斤。本发明通过促进母牛产双犊,进而提高母牛群体的繁殖率;提高了母牛药物注射后真发情的比例,进而提高了母牛的受胎率;通过药物剂量的控制,保证了基本受精卵数量,同时又控制了着床胎儿数量;解决了牛群组织繁琐工作,将技术操作建立在正常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不增加额外的劳动量。此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方便,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0

    授权

    授权

  • 2016-0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1510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牲畜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肉牛生产实践中,促进肉牛一胎双犊的技术主要是采用胚胎移植技 术,移入两枚以上胚胎,产生双犊。也有在母牛人工授精配种后,再移入一枚 胚胎,产生双犊。这种方法因为需要进行胚胎移植,所以受体牛组织数量较大 (1∶10,处理1头供体母牛提供可用胚胎大约5-7枚,需要组织受体牛大约10头 左右,而且只能移植2-3头,其它牛就是浪费,并耽误了正常配种),所以成本 比较高。而且胚胎移植受胎率也比较低,正常移植单枚冻胚移植受胎率在45% 以下,而且如果已经做过人工授精,再移植胚胎,受胎率在30%以下。

现有肉牛生产母牛群体的繁殖率低,受胎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肉牛生 产母牛群体的繁殖率低,受胎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所述促进肉牛产双犊 的方法通过喂养催情饲料,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氯前列醇后再配种。

进一步,所述喂养催情饲料为期21天。

进一步,所述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350个国 际单位。

进一步,所述氯前列醇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每头牛4mg,牛的体重400-500 公斤。

进一步,所述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氯前列醇时间在下午5-6点。

进一步,所述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氯前列醇间隔48小时。

进一步,注射氯前列醇后48小时及72小时观察发情,发情表现12小时后 第一次配种,间隔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配种。

本发明提供的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

1、本发明通过促进母牛产双犊,进而提高母牛群体的繁殖率,2014年在内 蒙古多伦县新民村2组试验处理母牛75头,产犊62头,群体繁殖率82.7。

2、本发明提高了母牛药物注射后真发情的比例,进而提高了母牛的受胎率, 2014年在内蒙古多伦县新民村2组试验处理母牛75头,发情68头,发情率 90.6%,50头母牛产犊,受胎率73.5%,10头母牛产双犊,1头产三犊,双犊率 22.0%”。

3、本发明通过药物剂量的控制,使母牛的同期排卵数控制在2-3枚,进而 既保证了基本受精卵数量,同时又控制了着床胎儿数量(超过3个成活率降低, 易造成死胎)。

4、本发明解决了牛群组织的繁琐工作,将技术操作建立在正常的饲养管理 的基础上,不增加额外的劳动量。

5、本发明母牛群体产双犊率达到2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成本低,每头牛处理费用不超过200元,催情饲料每吨4000-4500元(运 费不同),21天每头用料费为84-94.5元,药品费50-60,人工费40元。

7、效率高,处理牛群平均发情率在90%以上,同期受胎率在68%以上,双 胎率在20%以上。

8、操作方便,本发明不需要进行手术,与一般饲养管理相似,不增加劳动 量,也不需要精密的设施设备。

9、技术难度小,不需要专业技术较高人员,本发明与人工授精一样简单, 普通兽医和配种员就可完成。

10、本发明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11、母牛在短期内表现发情,并且真发情率较高,受胎率较高,双胎率也 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促进肉牛产双犊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首先从营养补饲开始,为药物注射奠定内环境基础,然后通过药物 剂量控制,实现定量排卵(2-3枚)和同期发情,整体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和产双 犊比例。本发明的目的是促进个体产双犊,进而提高肉牛群体的繁殖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S101:营养补充阶段,为期21天,在此期间每天补饲催情饲料1公斤,如 果是放牧牛群,下午归牧后直接补饲;如果是舍饲牛群,用催情饲料代替舍饲 料1公斤;

S102:药物注射阶段,补饲催情饲料21天后,进行药物注射,共注射两针, 第一针为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注射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350 个国际单位,第一针注射后48小时注射第二针;第二针为氯前列醇,肌肉注射, 注射剂量为每头牛4mg(体重400-500公斤),注射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5-6点;

S103:配种阶段,注射第二针后48小时及72小时观察发情,发情表现12 小时后第一次配种,间隔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配种。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为营养补充阶段。为期21天。在此期间每天补饲催情饲料1公斤。 如果是放牧牛群。下午归牧后直接补饲。如果是舍饲牛群,用催情饲料代替舍 饲料1公斤。(如果正常补饲舍饲料2公斤,那么只需要较少1公斤舍饲料, 增加1公斤催情饲料即可,总补饲量不变。)。

第二阶段为药物注射阶段。补饲催情饲料21天后,进行药物注射。共注射 两针。第一针为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也称为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 是在怀孕母马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激素。PMSG具有类似FSH和LH的双重活性, 但以FSH的作用为主,因此有着明显的促卵泡发育的作用,同时有一定的促排 卵和黄体形成的功能。),肌肉注射,注射量为每100公斤体重注射350个国 际单位。第一针注射后48小时注射第二针。第二针为氯前列醇(为前列腺素F2 α的合成同系物,白色或类白色的非晶形粉末)。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每头 牛4mg(体重400-500公斤)。注射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5-6点。

第三个阶段为配种阶段。注射第二针后48小时及72小时观察发情。发情 表现12小时后第一次配种,间隔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配种。

本发明采用营养补饲和药物催情相结合,通过集中催情,促进母牛适度增 加排卵数量(2-3个),然后人工授精,提高受胎率。实现提高母牛产双犊的概 率。该发明技术流程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每头牛200元;不影响正常生 产,对提高群体繁殖率具有明显作用。本发明使用后,受胎母牛产双犊率在20% 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