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核设施中的严重事故期间使用的通风系统和关联的操作方法

在核设施中的严重事故期间使用的通风系统和关联的操作方法

摘要

一种用于核设施中的能够由操作人员巡查的工作室的通风系统(2),尤其是用于核电站(6)中的控制台(4)的通风系统,应当在具有释放放射性物质的严重事故情况下至少在数小时的时间段内能够实现输送消除污染的新鲜空气。在此,特别是在输送给工作室的新鲜空气中的放射性惰性气体的部分应当尽可能少。为此,根据本发明,通风系统(2)配备有:从外部入口(14)引导至工作室的进气管路(10),第一通风机(12)和第一惰性气体吸附器行列(例如38)连接到所述进气管路(10)中;从工作室引导至外部出口(72)的排气管路(44),第二通风机(46)和第二惰性气体吸附器行列(例如48)连接到所述排气管路(44)中;以及转换装置,用于对第一惰性气体吸附器行列和第二惰性气体吸附器行列(38,48)进行角色交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933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阿海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41013.1

  • 发明设计人 阿克赛尔·希尔;

    申请日2014-04-29

  • 分类号G21F9/02(20060101);G21C9/00(20060101);G21C9/06(20060101);G21C13/02(20060101);G21C19/30(20060101);G21D3/06(20060101);G21F7/015(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少丹;许伟群

  • 地址 德国埃尔朗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35: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21F9/02 登记生效日:201901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1-12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21F9/02 申请日:2014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在核电站中,在事故或者故障情况下,必须根据相应的事故以及必要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来考虑放射性裂变产物、尤其是碘、气溶胶和惰性气体的可能的明显释放。通过反应堆外壳 的泄露,在出现到核电站环境的释放之前,在此也必须考虑放射性在核电站建筑物(例如辅 助设施建筑物、开关设施、主控制室(Warte),等等)中的释放和分布。在此,除了释放气 溶胶相关的放射性之外,尤其是释放惰性气体是对于核电站人员的问题。

即使在引入经过滤的泄压以及形成惰性气体云的情况下,在核电站地区上方也出现大量 的惰性气体释放。根据天气情况,不能完全排除长期的负荷。

对于引入所谓的事故管理措施,必须要求的是,在也称为控制台(Leitstand)或者操 纵台(Leitwarte)的主控制室中的条件能够实现操作人员的停留,而并不出现人员的不允 许的辐射负荷以及污染。

在超出设计范围的“全厂断电”(SBO)事故情况下,根据规定的或者正常运行的通风和 过滤设备不再可用以保证主要的通风技术参数,以维持主控制室的可巡查性。

为了控制这种场景,目前的方案提出了将主控制室隔离。供给例如借助移动通风设备来 进行,该通风设备配备有不同的过滤器。借助这种设备,令人满意的惰性气体抑制是不可能 的。

另外的方案对主控制室提供储存的压缩空气。然而,在较长时间段中对于压力容器内的 储存管理非常复杂并且因此受限。模块化并且可移动的系统构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此外, 压力储存器方案在运行设备中的改装情况下需要高的开销。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核设施的控制台或者类似的可由操作人员巡查的 空间的、尽可能简单并且紧凑地保持的通风系统,其在具有释放放射性物质的严重事故情况 下,至少在数小时的时间段内能够实现输送消除污染的新鲜空气,使得在控制台中的操作人 员受到尽可能小的辐射负荷。在此,尤其是在输送给控制台的新鲜空气中的放射性惰性气体 的比例应当尽可能低。此外,通风系统应当具有尽可能无源的特点,并且仅仅消耗少量的电 能。此外,要提出一种特别有利的方法,用于驱动这种通风系统。

关于装置方面,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解决。关于方法方面,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特征来解决。

有利的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并且此外从下面的具体描述中得出。

根据本发明的通风系统尤其是有利地具有气溶胶和碘过滤模块。在输送管路中的抽吸空 气在此通过通风机抽吸,并且被输送通过悬浮物过滤器用于沉积气溶胶。在沉积悬浮物之后, 有利的是,放射性碘化合物在活性炭过滤床中分离。为了通过同位素交换或者形成盐来分离 放射性甲基碘化物,可以使用饱和的活性炭。有利的是,为了保持摩擦,在活性炭床之后设 置有颗粒过滤器。

这样过滤的空气随后在第二处理步骤中输送给惰性气体模块。惰性气体模块主要包含双 重配置的两个吸附器行列,其用吸附剂/吸附材料、优选活性炭填充。行列的吸附剂也可以 由多层活性炭和/或沸石和/或分子筛构建。

输入空气进入第一吸附器行列中,其中惰性气体例如氙气、氪气通过动态吸附而在其经 过行列时被延缓。在行列之后,合乎目的的是,布置有过滤器用于保持吸附器颗粒。

来自要供给的空间范围的排出空气同时输送通过第二吸附器行列,并且在那里实现之前 积聚的惰性气体放射性的再冲洗,使得该行列在转换之后又准备用于加载。该转换最迟在第 一吸附器行列中的放射性即将出现之前进行,其中该第一吸附器行列于是用排出空气再冲 洗。该转换优选被动地通过时间环节或者放射性测量来引起。

再冲洗有利地通过排气管路中的通风机来支持,其中通过负压引起的输出气流的体积放 大强化了惰性气体的再冲洗过程。

在主控制室的排气管路中,有利地具有节流装置,其导致排出空气的无源的过热并且由 此导致降低排出空气中的湿度(膨胀干燥)。由此,有利于在下游的要冲洗的吸附器行列中 惰性气体的解吸附速度。

在至惰性气体模块的送气管路中,有利地具有节流装置和/或空气干燥器,以防止将过 高的湿气输送到惰性气体行列上。

惰性气体模块可以附加地配备有无源的冷却存储器用于提高k值。k值在该情况中描述 了例如立方厘米(cm3)惰性气体/克(g)吸附剂为单位的、吸附材料对于惰性气体的吸附容 量。k值与气体的温度、压力和湿度相关。其通常根据经验来确定。

吸附器行列优选在压力变化方法(Druckwechselverfahren)中工作,即要冲洗的行列 的负压和要加载的行列的过压(分别相对于大气压力而言),以改善行列的k值并且减小其 尺寸。在由输入空气流过的吸附器行列中的过压例如借助进气管路中的调节阀来调节。

排出空气与被再冲洗的惰性气体一同释放到距输入空气抽吸装置足够距离的电厂环境 中。

通风系统合乎目的地包括针对流量和压力的控制装置和相应的调节机构。

借助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除了气溶胶和碘/碘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碘)形式的 空气携带的放射性之外,同时抑制主控制室的输入空气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借助双重行列的 压力变化和冲洗方法,甚至可以将长期的惰性气体同位素如氪-85可靠地从输入气流中分离。 用于从吸收剂/吸附剂去除惰性气体所需的条件以无源的方式通过膨胀过热来支持。对于电 驱动电流的要求主要仅仅针对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中的通风机以及小范围地针对关联的控 制单元以及针对用于在工作循环之间转换的转换装置。该要求可以毫无问题地借助自给自足 的能量供给模块(例如通过电池和/或柴油机组)满足至少72小时。

总之,为了保证主控制室的可巡查性而保证以下功能:

●主控制室通风与其余建筑物部分的隔离

●相对于邻接的建筑物空间的过压(例如,<1mbar)

●符合允许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

●抑制碘

●抑制气溶胶

●抑制惰性气体(例如Kr、Xe)

●限制剂量(例如,<100mSv/7d)

●限制温度以符合I&C温度质量

●保持上述功能至少72小时

要点式地总结其他的优点:

●模块化的并且可移动的系统结构

●在集成到运行中的设备时的低开销和高灵活性

●小的维护开销

●省去了可呼吸空气的费事的储存

●可能覆盖更大的空气量(空气交换)和空间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借助附图来进一步阐述。唯一的附图按照方框流程图的方式给出 了用于核电站的控制台的通风系统的示意性并且极为简化的概况。

在附图中示出的事故通风系统、简称为通风系统2用于在故障或者事故情况下,尤其是 在电站建筑物内以及可能也在环境中具有释放核裂变产物的严重事故的开始阶段中,为核电 站6的也称为主控制室或者在英语中称为MainControlRoom(MCR)的控制台4输送新鲜空 气。

在通常伴随着核电站6的自身供电事故并且由此也伴随着用于控制台4的正常工作的通 风系统(未示出)的事故而出现的这种场景中,在特别的程度上重要的是,还在一定的时段 上(譬如在出现事故之后达到72小时)能够将控制台4保持对于操作人员无危险地占用, 以便引入开始的应对措施和监控。可能的是,操作人员也必须长时间地坚持在控制台4中, 直到环境中起初的放射性最大值衰退后能够安全地撤出。

为此目的,用于控制台4的通风系统2一方面设计用于从控制台4或者电站建筑物的环 境输送消除污染的并且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也称为输入空气),并且装备有相应的过滤和 净化级。另一方面,该通风系统2实现将用过的并且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也称为排出空气) 从控制台4送出到环境中。不同于其他的目前使用的方案,在此既没有设计来自关联的压缩 空气存储系统的新鲜空气输送,也没有设计在控制台4的内部空间中空气的明显再循环和再 生。

具体地,在控制台4的相对于外部环境至少近似密封地封闭的内部空间8上连接有也称 为新鲜空气输送管路或者简称为新鲜空气管路的进气管路10,通过该进气管路,在通风系统 2的运行期间借助通风机12从环境抽吸新鲜空气并且送入内部空间8中。进气管路10的抽 吸入口或者简称入口14可以距控制台4一定距离,尤其是在电站建筑物之外。根据事故进 程,通过入口14抽吸的新鲜空气仍然会明显地具有放射性裂变产物、尤其是气溶胶、碘和 碘化合物以及惰性气体构型的裂变产物的负荷。在新鲜气流通过围墙18(仅仅部分地示出) 中的穿通开口16引入控制台4的内部空间8之前,这些组成部分应当被尽可能完全并且可 靠地从新鲜气流(也称为输入气流)中去除。

为此,在新鲜气流的方向上看,在入口14的下游将气溶胶过滤器20构型的第一过滤级 连接到进气管路10中,这里在该例子中通过两个根据流动而并联的HEPA过滤器22(HEPA= 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德语意义为悬浮物过滤器)来实现。HEPA过滤器22相应地实现也称 为悬浮微粒的气溶胶微粒从新鲜气流中的高效分离,尤其是涉及同位素Te、Cs、Ba、Ru、Ce、 La。

更下游将第二过滤级连接到进气管路10中,该第二过滤级带有碘过滤器24和后接的微 粒过滤器26。碘过滤器24优选以具有例如0.1m至0.5m的层厚度的活性炭过滤床的构型来 实现。在先前在气溶胶过滤器20中进行的悬浮物分离之后,在碘过滤器24中,放射性的碘 化合物和单质碘例如以大于8的k值在0.1秒至0.5秒的接触时间情况下被分离。为了通过 同位素交换或者形成盐来分离放射性的甲基碘化物,可以使用饱和的活性炭(例如用碘化钾 作为饱和剂)。连接在碘过滤器24之后的微粒过滤器26设计用于保持来自活性炭床的摩擦。

在第二过滤级的下游,连接有输送通风机或者简称通风机12,用于将新鲜气流传输到 进气管路10中。优选电驱动的通风机12具有例如1,000至6,000m3/h范围中的抽吸效率。

为了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流,设置有自给自足的、与正常运行的自身供电装置和优选也与 通常的(设施范围的)紧急电网相独立的供电模块28,譬如基于电池/蓄电池和/或基于柴油 机组。供电模块28在需要时优选自主地按照不间断供电的方式激活,或者可替选地通过关 联的控制单元30来控制。

可选地,更下游地将也称为冷阱的空气干燥器32连接到进气管路10中,借助其可以将 可冷凝的组分从新鲜气流中分离。例如,其可以是无源的冷阱,带有硅胶和/或冰作为干燥 剂。由此,减少流入后接的功能单元中(见下文)的新鲜气流的湿气含量。可替选地或者附 加地存在的、在此在实施例中在新鲜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看布置在空气干燥器32之后的节流 装置34用于相同目的,该节流装置根据膨胀干燥的原理作用到新鲜气流上。在此,尤其是 可以涉及可调节的节流阀。

在过滤和干燥之后,新鲜气流在关联的调节机构(见下文)的相应状态下例如流过管路 区段36,惰性气体吸附器行列或者简称吸附器行列38连接到该管路区段中。在此,在新鲜 气流中包含的惰性气体、尤其是氙气和氪气在动态调节平衡的范围中通过物理吸附和/或化 学吸附结合到吸附器行列38中存在的吸附剂上,并且由此只要吸附器行列38的吸附容量尚 未用尽,就滞延在管路区段36中。尤其是单层或者多层的活性炭和/或沸石和/或分子筛可 以设计作为吸附剂。

吸附器行列38之后连接有引导至控制台4的管路区段,用于抑制脱离的吸附器微粒的 微粒过滤器40连接到该管路区段中。

最后,用所描述的方式去除污染的新鲜气流通过穿通引导部16穿过控制台4的围墙18 进入其内部空间8中,使得为该内部空间输送未被使用过的、富含氧气的呼吸空气,其具有 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允许的放射性程度。

通过将使用过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呼吸空气从控制台4通过与其内部空间8连接的、并 且通过围墙18中的穿通引导部42引入环境中的排气管路44来完成空气交换,其中通风机 46连接到排气管路中用于支持气体传输。在此优选的是,其为电驱动的通风机46,该通风 机与通风机12一样通过供电模块28来提供电流。

因为作用到新鲜气流上的吸附器行列38的吸附能力在实际的结构大小情况下通常在比 较短的工作持续时间之后就耗尽,所以通风系统2设计用于在连续的工作中将吸附的惰性气 体再冲洗到环境中。为此目的,存在两个基本上结构相同的吸附器行列38和48,它们通过 相应的管路分支和端子以及调节机构(这里为三通阀的形式)被加载新鲜空气或者排出空气, 使得两个吸附器行列38和48之一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在吸附运行中作用到新鲜气流上,而另 外的吸附器行列同时在解吸附运行或者冲洗运行中通过排出气流被再冲洗并且由此使得准 备用于下一个吸附周期。通过调节机构的转换,可以交换吸附器行列38和48的角色,并且 由此关于相应的行列循环地在吸附运行和解吸附运行之间交换。

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功能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一个吸附器行列38布置在管 路区段36中,而另外的吸附器行列48根据流动而反向并联连接地布置在管路区段50中。 两个管路区段36和50在一侧在三通阀52中汇合,而在另一侧在布置于通风机46的抽吸侧 的汇合处54汇合。此外,在所述一侧,在三通阀52和两个吸附器行列38、48之间连接有 可通过两个三通阀56和58转换的、在两个管路区段36和50之间的横向连接装置60,其通 过T形端子62与进气管路10的引导至微粒过滤器40的区段连接。在所述另一侧,在类似 的构型中,在吸附器行列38、48和汇合处54之间连接有可通过两个三通阀64和66转换的 横向连接装置68,其通过T形端子70与进气管路10的来自节流装置34的区段连接。

在相应地选择的阀状态情况下,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来自节流装置34的输入空气 通过T形端子70、三通阀66、在附图下部的吸附器行列38、三通阀58和T形端子62流向 微粒过滤器40,并且从那里进一步流向控制台4。在另外的管线中,来自控制台4的排出空 气通过三通阀52、三通阀56、在附图上部的吸附器行列48和三通阀64流向通风机46的抽 吸端子,并且从那里进一步流向排气烟囱或者流向其他的出口72,其合乎目的地距离新鲜空 气的入口14一定距离。

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循环中在吸附器行列48中通过吸附而积聚的惰性气体在该工作模 式中通过来自控制台4的内部空间8的、很大程度上没有惰性气体的排出空气而从吸附剂解 吸附,并且随着排出气流再冲洗到环境中。再冲洗通过布置于再冲洗过的吸附剂行列48下 游的通风机46来支持,其中排出气流通过负压导致的体积放大强化了惰性气体的再冲洗过 程。

在主控制室的排气管路44中,在排出气流方向上看,在三通阀52的上游并且由此在恰 好处于冲洗运行中的吸附器行列48的上游存在节流装置74,优选具有可调节的节流阀的构 型,其导致排出空气的无源的过热,并且由此导致减少在排出空气中的湿气(膨胀干燥)。 由此,有利于惰性气体在后接的吸附器行列48中的解吸附速度。

在转换之后,吸附器行列38和48的角色交换。现在,新鲜空气从节流装置34流过三 通阀64、吸附器行列48和三通阀56至微粒过滤器40,并且从那里流向控制台4。而来自控 制台4的排出空气从节流装置74流过三通阀52、三通阀58、吸附器行列38和三通阀66至 通风机46,并且从那里流向出口72。先前被加载的吸附器行列38现在通过排出空气再冲洗, 而吸附器行列48用于净化新鲜空气以及相应地用于重新加载。

为了借助三通阀52、56、58、64、66控制转换过程,设置有控制单元30,其合乎目的 地也控制两个通风机12和46以及必要时控制针对流量和压力的另外的调节机构。对于技术 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转换功能也可以借助其他的线路拓扑结构以及调节机构以等效的方式来 实现。

如通过虚线的边缘线表明的,通风系统2优选模块化地由惰性气体模块76、碘和气溶 胶模块78以及供电模块28构建。在模块之间的边界在细节上当然也可以不同地选择,并且 可以存在另外的模块或子模块。单个模块例如可运输地安置在标准集装箱中,使得可以容易 地运输至使用地点并且在那里通过将关联的、标准化的管路端子连接而容易地建造。

虽然本说明书迄今都针对核电站的(中央)控制台的通风,然而清楚的是,通风系统2 也可以用于核电站内、或者一般而言的核设施(譬如燃料元件仓库、再生设施、燃料加工设 施等等)的其他空间范围的事故通风,譬如辅助设施建筑物、开关设备室、测量控制室或者 其他操作和监控室的事故通风。对于这些空间,在概括性的标语方式中也使用名称“工作室”。

附图标记表

2通风系统56三通阀

4控制台58三通阀

6核电站60横向连接装置

8内部空间62T形端子

10进气管路64三通阀

12通风机66三通阀

14入口68横向连接装置

16穿通引导部70T形端子

18围墙72出口

20气溶胶过滤器74节流装置

22HEPA过滤器76惰性气体模块

24碘过滤器78碘和气溶胶模块

26微粒过滤器

28供电模块

30控制单元

32空气干燥器

34节流装置

36管路区段

38吸附器行列

40微粒过滤器

42穿通引导部

44排气管路

46通风机

48吸附器行列

50管路区段

52三通阀

54汇合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