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水透气膜、具备该防水透气膜的防水透气构件和防水透气结构、以及防水透声膜

防水透气膜、具备该防水透气膜的防水透气构件和防水透气结构、以及防水透声膜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高于以往的水平兼具透气性和防水性的防水透气膜(1)。防水透气膜(1)具有:非多孔性树脂薄膜(2),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21a~21g);以及拒液层(3),其形成在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且在与多个通孔(21a~21g)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31)。通孔(21a~21g)以直线状延伸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21a~21g)的孔密度为1×1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921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47883.X

  • 申请日2014-08-29

  • 分类号B32B3/24;B01D39/16;B01D69/02;B01D71/34;B01D71/48;B01D71/50;B01D71/64;H04R1/00;H05K5/06;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胡嵩麟

  • 地址 日本大阪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16: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0

    授权

    授权

  • 2016-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3/24 申请日:2014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兼具防水性和透气性的防水透气膜、以及具有该防水 透气膜的防水透气构件和防水透气结构。另外,本发明涉及兼具防水 性和透声性的防水透声膜。

背景技术

在收容车辆用ECU(电控单元)和太阳能电池用控制基板等电子电 路基板的壳体;收容电动机、光源和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或部件类的壳 体;电动牙刷和剃须刀等家电制品的壳体;以及手机等信息终端的壳 体等上通常设置用于在壳体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确保透气性的开口。由 此,可以消除或减小例如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所产生的压力差。 在开口处,尤其在壳体中收容的物品憎水的情况下,多数会配置在使 气体(通常为空气)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透过而确保透气性的同时 防止水自壳体的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内部的防水透气膜。

除此以外,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音频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壳体 上设置有用于在配置在壳体内的音频部和电子设备的外部之间传播声 音的开口。音频部例如为扬声器等声发射部和/或麦克风等声接收部。 就电子设备的性质而言,必须防止水渗入至壳体内,用于传播声音的 上述开口可能成为水容易渗入的路径。尤其是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而 言,暴露于雨或生活中的水的机会多,并且无法将开口的方向固定在 能够避开水的恒定方向(例如难以吹入雨的向下的方向),因此水渗入的 危险增加。因此,配置在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 部经由上述开口渗入至壳体内的防水透声膜以覆盖上述开口。

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透声膜的一例为具有通过拉伸而产生的无数个 孔的分散结构的拉伸多孔膜。在专利文献1和2中分别公开了包含聚 四氟乙烯(PTFE)的拉伸多孔膜的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透声膜。防水透气 膜和防水透声膜的另一例为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 孔性树脂薄膜(参见专利文献3、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8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3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0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959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一直要求以高水平兼具透气性和防水性这样的相互相反 的特性,更具体而言,在具有高透气性的同时可以实现高防水性的防 水透气膜。利用这样的防水透气膜,例如可以在缩小透气面积的同时 确保必要的透气性,即,可以缩小防水透气结构的尺寸。由此,实现 了包含例如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信息终端的进一步小型化及薄型化 等设计的设备设计的自由度的提高。对于专利文献1的拉伸多孔膜而 言,难以兼具这两者的特性。对于专利文献3的树脂薄膜而言,可提 高两者特性的程度不充分。另一方面,关于防水透声膜,要求在确保 高防水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透声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以高于以往的水平兼具透气性和防水 性的防水透气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和透声特性 优良的防水透声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具有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 多孔性树脂薄膜、以及拒液层,该拒液层形成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主面 上且在与所述多个通孔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通孔以直线状延伸 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所述树脂薄膜中的所述通孔的孔密度为 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所述树脂薄膜具有沿相对于与 该树脂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该倾斜延 伸的方向不同的所述通孔混合存在于所述树脂薄膜中。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具有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和接合于所述防 水透气膜的支撑体。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以及防水透气膜; 该防水透气膜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使气体在所述壳体的内 部与外部之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内部; 且所述防水透气膜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具有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 多孔性树脂薄膜,以及拒液层,该拒液层形成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主面 上且在与所述多个通孔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所述通孔以直线状延伸 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所述树脂薄膜中的所述通孔的孔密度为 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所述树脂薄膜具有沿相对于与 所述树脂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该倾斜 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所述通孔混合存在于所述树脂薄膜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以高于以往的水平兼具透气性和防水性的 防水透气膜。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防水性和透声特性优良的 防水透声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中通孔倾斜延伸的方向相对 于与树脂薄膜2的主面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θ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中通孔延伸的方向的该 通孔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中通孔延伸的方向的该 通孔间的关系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中通孔延伸的方向的该 通孔间的关系的又一例的平面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中通孔间的关系的一例 的剖视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制造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的一例的透视图。

图1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3A为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的电子设备的一 例的透视图。

图13B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3A的电子设备中的防水透声膜的配置 的剖视图。

图14A为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的电子设备用外 壳的一例的透视图。

图14B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4A的电子设备用外壳中的防水透声膜 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中用于评价防水透声膜的透声特性 的模拟壳体的构成以及扬声器、防水透声膜和麦克风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6A为表示对实施例2中制作的防水透声膜的FFT分析的结果 的图。

图16B为表示对比较例2中制作的防水透声膜的FFT分析的结果 的图。

图16C为表示对实施例3中制作的防水透声膜的FFT分析的结果 的图。

图16D为表示对实施例4中制作的防水透声膜的FFT分析的结果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 的实施方式。

[防水透气膜]

图1表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的一例。图1所示的防水透气膜1 具有非多孔性的树脂薄膜2,以及形成在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的拒液层 3。树脂薄膜2中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21(21a~21g)。拒 液层3在与通孔21对应的位置(与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21的开口对应 的位置)具有开口31。树脂薄膜2为除通孔21以外不具有在其厚度方 向上可透气的路径的非多孔性的树脂薄膜,典型而言,树脂薄膜2为 除该通孔21以外无孔的(实心的)树脂薄膜。通孔21在树脂薄膜2的两 个主面上具有开口。

通孔21为以直线状延伸、即以直线状贯穿树脂薄膜2的直孔。此 时,通孔21可以为其直径自树脂薄膜2的一个主面至另一个主面几乎 无变化的孔。通孔21例如可以通过对作为原膜的树脂薄膜照射离子束 以及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形成。在离子束照射和蚀刻中, 可以在树脂薄膜2中形成开口直径一致的多个通孔21。另外,在离子 束照射和蚀刻中,在未进一步实施对薄膜的表面进行加工或处理的工 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除形成有通孔21的开口以外具有与原膜的表面 相同状态的表面的树脂薄膜2。因此,例如如果选择表面的平滑度高的 薄膜作为原膜,则可以得到具有与此对应的高平滑度的表面的(例如, 除上述开口以外表面平坦的)树脂薄膜21。原膜为在作为防水透气膜1 的区域中不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可透气的路径的非多孔性的薄膜。原 膜典型地为无孔的树脂薄膜。

树脂薄膜2具有沿相对于与该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延伸的通孔21。并且,如图1所示,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通孔21a~ 21g混合存在于树脂薄膜2中。换句话说,通孔21沿相对于与树脂薄 膜2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贯穿树脂薄膜2),树脂薄膜2 中存在延伸方向相互不同的通孔21的组合。树脂薄膜2中也可以存在 延伸方向相同的通孔21的组合。在图1所示的例中,例如通孔21a、 21b和21c的延伸方向相互不同,通孔21a、21d和21g的延伸方向相 同。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组合”简称为“组”。“组”不限 于1个通孔与1个通孔的关系(对(pair)),是指1个或2个以上的通孔彼 此的关系。存在具有相同特征的通孔的组意味着存在多个具有该特征 的通孔。

图1所示的树脂薄膜2例如可以通过使离子束自垂直于原膜的主 面的方向倾斜照射,并且连续或阶段性地使该倾斜方向变化,并对照 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形成。离子束为多个离子相互平行地飞行 的束,因此沿相同方向延伸的通孔21的组通常存在于树脂薄膜2中(沿 相同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21通常存在于树脂薄膜2中)。

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通孔21混合存在于树脂薄膜2,存在于树 脂薄膜2中的通孔的直径为15μm以下,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的孔密度 为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并且在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 具有拒液层3,由此成为以高于以往的水平兼具透气性和防水性的防水 透气膜1。

关于通孔21,其倾斜延伸的方向D1相对于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 主面的方向D2所成的角度θ1(参照图2)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30° 以下。角度θ1在这些范围内时,兼具树脂薄膜2的透气性与防水性的 水平变得更高。角度θ1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10°以上,优选 为20°以上。角度θ1过大时,具有防水透气膜1的机械强度变弱的倾 向。

角度θ1可以通过例如在制造树脂薄膜2时对该原膜的离子束的入 射角而控制。

在树脂薄膜2中,可以存在角度θ1相互不同的通孔21的组。

在树脂薄膜2中,自垂直于该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将通孔 21延伸的方向投影至该主面上时),通孔21延伸的方向可以相互平行, 但优选为树脂薄膜2具有该延伸方向相互不同的组(树脂薄膜2中存在 该延伸方向相互不同的通孔21)。在后者的情况下,兼具作为防水透气 膜1的透气性和防水性的水平变得更高。

图3表示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通孔21延伸的 方向互相平行的例子。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能看到三个通孔21(21h、 21i、21j),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各通孔21延伸的 方向(自纸面前侧的主面的通孔21的开口22a朝向相反侧的主面的通孔 21的开口22b的方向)D3、D4、D5互相平行(后述θ2为0°)。但是, 各通孔21h、21i、21j的角度θ1相互不同(通孔21j的角度θ1最小,通 孔21h的角度θ1最大),各通孔21h、21i、21j延伸的方向立体上不同。

图4表示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通孔21延伸的 方向相互不同的例子。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能看到三个通孔21(21k、 21l、21m),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各通孔21延伸的 方向D6、D7、D8相互不同。此处,通孔21k与21l自垂直于树脂薄膜 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以形成小于90°的角度θ2的方式自该主面起沿相 互不同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通孔21k与21m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 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以形成90°以上的角度θ2的方式自该主面起沿相 互不同的方向延伸。树脂薄膜2优选如后者那样具有在自垂直于所述 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以形成90°以上的角度θ2的方式自该主面起 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通孔21的组。换句话说,树脂薄膜2优选具 有在自垂直于该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自该主面沿一定的方向D6 延伸的通孔21k,以及自该主面沿相对于所述一定方向D6形成90°以 上的角度θ2的方向D8延伸的通孔21m。此时,兼具作为防水透气膜 1的透气性和防水性的水平变得更高。

角度θ2优选为90°以上且180°以下,即可以为180°。将角度θ2 为180°的例子示于图5。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能看到两个通孔21(21n、 21o),通孔21n和21o在自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沿 互相处于反平行关系的方向D9、D10延伸。

2个以上的通孔21可以在树脂薄膜2内相互交叉。即,树脂薄膜 2可以具有在该薄膜2内互相交叉的通孔21的组。此时,兼具作为防 水透气膜1的透气性和防水性的水平变得更高。将这样的例子示于图6。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通孔21p与21q在树脂薄膜2内互相交叉。

如图7所示,树脂薄膜2除通孔21以外还可以具有沿垂直于该薄 膜的主面的方向延伸的通孔23。

图3~7所示的树脂薄膜2可以通过例如控制对原膜的离子束照射 方向、照射时机和束线截面的形状而形成。例如,如图8所示,将带 状的原膜32自送出辊33送出,使其通过具有规定曲率的照射辊34, 在通过该辊34期间,通过具有规定的截面形状和截面积的束线照射离 子束36,并将照射后的原膜32卷取在卷取辊35上。此时,离子束36 中的离子接连互相平行地飞行,因此原膜32在照射辊34上移动,并 且离子束对原膜32的主面碰撞的角度(入射角θ1)发生变化。如果对其 进行化学蚀刻,则例如形成如图7所示的树脂薄膜2。此时,在图8中, 运送原膜的方向(MD方向)对应于图7的左右方向。

树脂薄膜2中的(防水透气膜1中的)通孔21、23的延伸方向例如 可以通过对该薄膜的主面和截面进行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的 观察而确认。

通孔21、23的开口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也可 以为不规则形状。

通孔21、23的直径(开口直径)为15μm以下。通孔21、23的直径 大于15μm时,作为防水透气膜1的防水性下降,难以兼具透气性和防 水性。通孔21、23的直径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01μm。通孔 21、23的直径过小时,作为防水透气膜1的透气性下降,难以兼具透 气性和防水性。

通孔21、23的直径是指将通孔21、23的截面形状(例如开口形状) 视为圆形时的该圆形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通孔21沿相对于垂直于 树脂薄膜2的主面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其开口形状典型地为 椭圆。然而,树脂薄膜2内的通孔21的截面形状(垂直于该延伸的方向 切断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通孔23同样地视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与作为 开口形状的椭圆的最小直径相等。因此,关于通孔21,可以将该最小 直径作为通孔的直径。关于通孔23,如果将圆形的直径设定为开口形 状的最小直径则也同样。关于通孔21、23的直径,无需使存在于树脂 薄膜2中的所有通孔21、23均一致,优选在树脂薄膜2的有效部分(可 作为防水透气膜1使用的部分),在实质上可视为相同值的程度(例如, 标准偏差为平均值的10%以下)上一致。通孔21、23的直径可以通过蚀 刻原膜的时间和/或蚀刻处理液的浓度等调节。存在于树脂薄膜2的有 效部分的所有通孔21、23的直径可以相同。

防水透气膜1优选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以根据JISL1096的规定测 定的弗雷泽(Frazier)数(以下简称为“弗雷泽数”)表示为0.01cm3/(cm2·秒) 以上且100cm3/(cm2·秒)以下的透气度。考虑到拒液层3几乎不对该透 气度造成影响,树脂薄膜2可以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以弗雷泽数表示 为0.01cm3/(cm2·秒)以上且100cm3/(cm2·秒)以下的透气度。此时,兼 具作为防水透气膜1的透气性和防水性的水平变得更高。透气度以弗 雷泽数表示优选为2.0cm3/(cm2·秒)以上且50cm3/(cm2·秒)以下,更优 选为11cm3/(cm2·秒)以上且50cm3/(cm2·秒)以下。

树脂薄膜2的孔隙率优选为50%以下,优选为25%以上且45%以 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40%以下。此时,兼具作为防水透气膜1的 透气性和防水性的水平变得更高。另外,对于具有通过拉伸而产生的 无数个孔的分散结构的拉伸多孔膜而言,无法制成具有这样低的孔隙 率的防水透气膜。需要说明的是,树脂薄膜2为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 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薄膜,因此其孔隙率为相对于树脂薄膜2的 主面的面积的在该主面上开口的通孔21、23的开口面积的合计的比例。

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21、23的密度(孔密度)为1×103个/cm2以上 且1×109个/cm2以下。孔密度低于该范围时,防水透气膜1的透气性下 降。孔密度超过该范围时,防水透气膜1的防水性下降。孔密度更优 选为1×105个/cm2以上且5×108个/cm2以下。孔密度无需在整个树脂薄 膜2中恒定,优选在树脂薄膜2的有效部分在最大的孔密度为最小的 孔密度的1.5倍以下的程度上恒定。孔密度可以通过对原膜照射离子束 时的离子照射量而调节。

树脂薄膜2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优选为15μm 以上且50μm以下。

构成树脂薄膜2的材料只要为可以在作为非多孔性的树脂薄膜的 原膜中形成通孔21的材料,就没有限定。树脂薄膜2例如由利用碱性 溶液、酸性溶液、或添加有选自氧化剂、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 至少一种的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而分解的树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 更容易通过离子束照射和蚀刻而在原膜中形成通孔21。从另一方面来 看,树脂薄膜2例如由可通过水解或氧化分解而蚀刻的树脂构成。树 脂薄膜2可以由可通过碱性溶液或氧化剂溶液蚀刻的树脂构成。

树脂薄膜2例如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 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在用于形成通孔21、23的蚀刻中,根据构成树脂薄膜2的材料选 择蚀刻处理液。蚀刻处理液例如为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或添加有选 自氧化剂、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中至少一种的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 蚀刻处理液可以为碱性溶液和氧化剂溶液。碱性溶液例如为包含氢氧 化钾和/或氢氧化钠作为主要成分的溶液,可以还包含氧化剂。可以通 过使用碱性溶液而使构成原膜的树脂水解。氧化剂溶液例如为包含选 自亚氯酸、亚氯酸盐、次氯酸、次氯酸盐、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中的 至少一种作为主要成分的溶液。可以通过使用氧化剂溶液而使构成原 膜的树脂氧化分解。关于构成树脂薄膜2和原膜的树脂与蚀刻处理液 的组合例,对于PET、聚碳酸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碱性溶液(例 如以氢氧化钠为主要成分的溶液),对于聚酰亚胺和聚偏二氟乙烯,为 氧化剂溶液(例如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溶液)。

作为具有通孔21的树脂薄膜2,可使用市售的薄膜。市售的薄膜 例如由Oxyphen公司和Millipore公司作为膜滤器贩卖。

防水透气膜1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树脂薄膜2。这样的防水透气 膜1例如可以通过对具有2层以上的原膜的层叠体进行离子束照射和 蚀刻而形成。

拒液层3为具有拒水性的层,优选还具有拒油性。另外,拒液层 3在与树脂薄膜2的通孔21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31。在树脂薄膜2进 一步具有通孔23的情况下,在与该通孔23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具有开 口31。

拒液层3形成在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拒液层3形成在树脂薄膜 2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即可。

这样的拒液层3例如可以通过将利用稀释剂稀释拒水剂或疏水性 拒油剂而制备的处理液薄薄地涂布在树脂薄膜2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拒水剂和疏水性拒油剂例如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 基酯。拒液层3的厚度优选小于通孔21(和23)的直径的1/2。

在通过将处理液薄薄地涂布在树脂薄膜2上而形成拒液层3的情 况下,虽然也取决于通孔21(和23)的直径,但是所述通孔的内周面也 可以被与拒液层3连续的拒液层被覆(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这样的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孔21(和23)的直径与本来的直径相比减小对 应于拒液层的厚度。

防水透气膜1只要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以具有树脂薄膜2 和拒液层3以外的任意构件。该构件例如为图9所示的透气性支撑层4。 在图9所示的防水透气膜1中,在图1所示的防水透气膜1的树脂薄 膜2的一个主面上配置有透气性支撑层4。通过配置透气性支撑层4, 作为防水透气膜1的强度提高,另外,操作性也提高。

透气性支撑层4与树脂薄膜2相比是厚度方向的透气度更高的层。 透气性支撑层4例如可以使用织布、无纺布、网状物(net)、丝网(mesh)。 构成透气性支撑层4的材料例如为聚酯、聚乙烯、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在配置有透气性支撑层4的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可以形成拒液层3也 可以不形成拒液层3。透气性支撑层4的形状可以与树脂薄膜2的形状 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为具有仅配置在树脂薄膜2的周缘部 的形状的(具体而言,在树脂薄膜为圆形的情况下,仅配置在其周缘部 的环状的)透气性支撑层4。透气性支撑层4例如通过与树脂薄膜2的 热焊接、利用胶粘剂胶粘等方法而配置。

透气性支撑层4可以配置在树脂薄膜2的一个主面上,也可以配 置在两个主面上。

优选防水透气膜1的根据JISL1092的耐水度试验B法(高水压法) 的规定测定的耐水压为2kPa以上。耐水压2kPa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 防滴漏、防雨。耐水压也可以为5kPa以上、或10kPa以上。耐水压10kPa 意味着可耐受水深1m处的水压,在这种情况下,可确保相当于JIS C0920规定的“针对水的保护等级7(IPX7)”的防水性。例如相当于IPX7 的设备误落入水中的情况下,只要为规定的水深和时间内,则可避免 向所述设备内部渗水。如果耐水压为约5kPa,则经验上可知可确保相 当于JISC0920规定的“针对水的保护等级4(IPX4)”的防水性。IPX4 也是近年来电子设备等所要求的防水性之一。在防水透气膜1的上述 耐水压为5kPa以上或10kPa以上的情况下,可兼具相当于IPX4或IPX7 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可实现包含例如防水透气结构所必需的开口的空 间制约小,能够进行小型化和/或薄型化等设计的设计自由度高的设备。

防水透气膜1的面密度从该膜的强度和操作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 5~100g/m2,更优选为10~50g/m2

防水透气膜1的厚度例如为10μm~100μm,优选为15μm~50μm。

防水透气膜1可以实施着色处理。虽然取决于构成树脂薄膜2的 材料的种类,但是未实施着色处理的防水透气膜1的颜色例如为透明 或白色。在这样的防水透气膜1以覆盖壳体的开口的方式配置的情况 下,该膜1变得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膜刺激使用者的好奇心,有可 能因用针等的刺入而损害作为防水透气膜的功能。如果对防水透气膜1 实施着色处理,则例如通过制成具有与壳体的颜色相同或近似的颜色 的膜1,可以相对抑制使用者的关注。另外,就壳体的设计方面而言, 有时要求着色的防水透气膜,通过着色处理,能够应对此种设计的要 求。

着色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对树脂薄膜2进行染色处理或者使树脂薄 膜2含有着色剂而实施。着色处理例如可以以吸收波长380nm以上且 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光的方式实施。即,防水透气膜1可 以实施吸收波长38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光的着 色处理。为此,例如树脂薄膜2包含具有吸收波长380nm以上且500nm 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光的能力的着色剂,或者通过具有吸收波长 38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光的能力的染料进行染 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防水透气膜1着色成蓝色、灰色、褐色、 粉红色、绿色、黄色等。防水透气膜1也可以着色处理成黑色、灰色、 褐色或粉红色。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可用于与以往的防水透气膜同样的用途。

[防水透声膜]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1也可作为防水透声膜使用,其在收容麦克 风、扬声器及换能器等音频部且设置在该音频部与外部之间的传播声 音的开口的壳体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配置,在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该开口渗入至壳体内。此时,该防水透声 膜(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为如下的防水透声膜:该防水透声膜具有形成 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21的非多孔性树脂薄膜2、以及形成在 上述树脂薄膜2的主面上且在与上述多个通孔21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 31的拒液层3,上述通孔21以直线状延伸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开 口直径),上述树脂薄膜2的上述通孔21的孔密度为1×103个/cm2以上 且1×109个/cm2以下,上述树脂薄膜2具有沿相对于与所述膜2的主面 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上述通孔21,该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 上述通孔21混合存在于上述树脂薄膜2中。

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通孔21混合存在于树脂薄膜2中,存在于 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的直径为15μm以下,树脂薄膜2中的通孔的孔密 度为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并且在树脂薄膜2的主面 上具有拒液层3,由此成为防水性和透声特性优良的防水透声膜。需要 说明的是,作为防水透声膜的该效果未必源自作为防水透气膜的效果、 即以高于以往的水平兼具(平衡)透气性和防水性。作为防水透声膜的该 效果来源于该膜的结构、尤其是树脂薄膜2的结构。换句话说,具有 具有上述结构的树脂薄膜2和拒液层3的膜,可以作为防水透气膜或 防水透声膜使用,并且是可实现上述各自的规定效果的膜。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具有的树脂薄膜2和拒液层3可采用与上述 防水透气膜1具有的树脂薄膜2和拒液层3同样的构成。其主要效果 是实现更高的防水性和透声特性。然而,特别是考虑到其为透声膜, 进一步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特征。

通孔21、23的直径(开口直径)的上限优选为12μm以下。另外, 通孔21、23的直径优选为4.5μm以上且12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 上且11μm以下。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透声特性。

防水透声膜优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以上述弗雷泽数表示优选为 5.0cm3/(cm2·秒)以上且50cm3/(cm2·秒)以下,更优选为11cm3/(cm2·秒) 以上且50cm3/(cm2·秒)以下的透气度。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以进一 步提高透声特性。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具有高透声特性。高透声特性例如为减轻的 “颤动声(chatteringnoise)”。如果颤动声的产生增强,则例如由扬声 器发出的声音和音乐的音质、以及由麦克风接收的声音和音乐的音质 下降,电子设备的性能、功能和作为商品的诉求力下降。根据本发明 的防水透声膜,例如在对向/自音频部传播声音的开口赋予高防水性的 同时,抑制因配置防水透声膜而引起的颤动声的产生,可以提高具有 该透声膜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功能和作为商品的诉求力。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透声膜的颤 动声。颤动声是在声音透过防水透声膜时通过诱发具有高于该声音的 频率的频率的声音,更具体为频率5kHz至20kHz的音域的声音而产生。 如果抑制这样的高音域中的诱发音的产生,则可抑制因防水透声膜的 配置而引起的颤动声的产生。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例如为如下防水透声膜:将具有正弦波的波 形且保持声压水平使得透过该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的声压水平为 94dB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连续增加频率的 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上述膜时,对于自输入声音的输入 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上述膜的声音,通过FFT(高速傅里叶 变换)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 A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A/B 为1.16以上。这样的防水透声膜可抑制高音域中的诱发音的产生,颤 动声的产生少。

在频率1kHz下进行输入声音的声压水平的调节是基于:频率1kHz 的声音为对应于人类标准声音的声音,并且为在可听见音域中能够最 敏锐地听到的声音。上述测定中,将这样调节声压水平后的输入声音 在连续改变频率的同时输入至防水透声膜并使其透过该膜,对透过音 实施FFT分析。有效面积132.7mm2的膜假定为具有半径6.5mm的圆 形的有效部分的防水透声膜。有效面积是指以覆盖壳体的开口的方式 配置防水透声膜时,实际上声音输入至该膜、在该膜中传播并自该膜 输出声音的部分(有效部分)的面积,不包含例如为配置防水透声膜而配 置、形成在该膜的周缘部的支撑体或胶粘部等的面积部分。典型而言, 有效面积可以为配置有该膜的开口的面积、或者在防水透声膜的周缘 部配置有支撑体的防水透声构件中,可以为该支撑体的开口部的面积。

累积声压水平为在某特定频率的范围将位于该范围内的声音的声 压水平在频率方向上累积而得到的值,可以通过对声音进行FFT分析 的一般的音频分析(评价)装置或音频分析(评价)软件而求出。

比A/B优选为1.16以上,更优选为1.25以上。本发明的防水透声 膜为比A/B越大,越抑制颤动声的产生的防水透声膜。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进一步可以为如下防水透声膜:将具有正弦 波的波形且保持声压水平使得透过该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的声压水 平为94dB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连续增加 频率的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上述膜时,对于自上述输入 声音的输入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上述膜的声音,在频率 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 声音的频率范围为1.3kHz以下。在这样的膜中,颤动声的产生更少。 使输入声音的频率自100Hz增加时,在某频率(最小频率Fmin)下产生包 含属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且具有40dB以上的声压水 平的成分的透过音。输入声音的频率进一步上升时,在另一频率(最大 频率Fmax)下,透过音不再包含上述成分。如果该Fmax与Fmin之差△F 为1.3kHz以下,则成为颤动声的产生更少的防水透声膜。其中,Fmax的最大值设定为自输入开始20秒后的2kHz。△F优选为1.3kHz以下, 更优选为1.1kHz以下。在使输入波的频率自100Hz增加时间断地产生 包含上述成分的透过音时,将最终透过音不再包含上述成分的输入频 率设定为Fmax(其中,最大值是自输入开始20秒后的2kHz)。

本发明的防水透声膜进一步可以为如下防水透声膜:将具有正弦 波的波形且以透过该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的声压水平为94dB的方 式保持声压水平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连续 增加频率的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上述膜,针对自上述输 入声音的输入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上述膜的声音,在频率 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 声音的最大频率Fmax为1.5kHz以下。这样的防水透声膜中,尤其减少 了颤动声的产生。该Fmax优选为1.5kHz以下,更优选为1.1kHz以下。

[防水透气构件和防水透声构件]

将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的一例示于图10。图10所示的防水透 气构件5具有从垂直于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的防水透气 膜1、以及接合于所述膜1的周缘部的作为环状片材的支撑体51。通 过支撑体51接合于防水透气膜1的方式,可增强防水透气膜1,并且 提高其操作性。另外,支撑体51成为在壳体的开口等配置防水透气构 件5的部分上的安装部分,因此防水透气膜1的安装作业变容易。

支撑体51的形状并无限定。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为接合于自 垂直于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的形状为矩形的防水透气膜1的周缘部的 作为边框状片材的支撑体51。如图10、11所示,通过将支撑体51的 形状设定为防水透气膜1的周缘部的形状,可抑制因支撑体51的配置 引起的防水透气膜1的透气性下降。另外,片状的支撑体51从防水透 气构件5的操作性和在壳体上的配置性、尤其是在壳体内的配置性的 观点而言是优选的。在图10、11所示的例子中,除了配置有支撑体51 的周缘部以外,防水透气膜1露出(防水透气膜1的两面露出)。

构成支撑体51的材料例如为树脂、金属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树 脂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PET、聚碳酸酯等聚酯;聚酰亚胺 或它们的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为不锈钢或铝等耐蚀性优良的金属。

支撑体51的厚度例如为5μm~500μm,优选为25μm~200μm。另 外,如果着眼于作为安装部分的功能,则环宽(边框宽度:外径与内径 之差)为约0.5mm~约2mm是适当的。支撑体51可使用包含上述树脂 的发泡体。

防水透气膜1与支撑体51的接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 加热焊接、超声波焊接、利用胶粘剂的胶粘、利用双面胶带的胶粘等 方法。

防水透气构件5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防水透气膜1和/或2个以上 的支撑体51。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可用于与以往的防水透气构件同样的用 途。另外,本发明的防水透气构件可使用该构件具有的防水透气膜作 为防水透声膜,从而作为防水透声构件使用。此时,该防水透声构件 具有上述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透声膜)、以及接合于上述防水透气膜 (透声膜)的支撑体。支撑体的构成可以与防水透气构件的支撑体51的 构成相同。

[防水透气结构和防水透声结构]

将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的一例示于图12。图12所示的防水透 气结构8具有设置有在内部83与外部之间使气体通过的开口82的壳 体81、以及以覆盖开口(开口部)82的方式配置的防水透气膜1。开口 82为连接壳体81的内部与外部的空间,通过该开口,气体可以在壳体 81的内部与外部穿行。并且,通过防水透气膜1,可以在使气体在壳 体81的外部与内部83之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开口82渗 入壳体81内。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防水透气膜1经由支撑体51接 合于壳体81。换句话说,具有防水透气膜1和支撑体51的防水透气构 件接合于壳体81。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防水透气膜1自壳体 81的内部83接合于壳体81,但也可以自壳体81的外部接合。

壳体81由树脂、金属、玻璃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

防水透气膜1的配置可采用使用双面胶带的粘贴、热焊接、高频 焊接、超声波焊接等方法。支撑体51可以为双面胶带。

具有防水透气结构8的部件、装置、设备、制品等并无限定。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可以与以往的防水透气结构同样地应用于 各种用途。另外,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可使用该结构具有的防水透 气膜作为防水透声膜,从而作为防水透声结构使用。此时,该防水透 声结构具有设置有在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的开口的壳体、以及以 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的在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 外部经由上述开口渗入至内部的防水透声膜,上述防水透声膜为上述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透声膜)。壳体的构成和防水透声膜与壳体的接合 等可以与防水透气结构相同。

应用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作为防水透声结构的一例为电子设 备。更具体而言,该电子设备具有收容音频部且设置有在上述音频部 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的开口的壳体、以及以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 的在上述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上述开口 渗入至上述壳体内的防水透声膜,上述防水透声膜为上述本发明的防 水透气膜(透声膜)。

将电子设备的一例示于图13A。图13A所示的电子设备为作为手 机的一种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6的壳体61具有靠近于作为声发射部 和声接收部的一种的换能器设置的开口62a、靠近于作为声接收部的一 种的麦克风设置的开口62b、以及靠近于作为声发射部的一种的扬声器 设置的开口62c。经由各开口62a~62c,声音在智能手机6的外部与收 容在壳体61内的各音频部(换能器、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传播。如图 13B所示,在智能手机6中,以覆盖这些开口62a~62c的方式将防水 透气膜(透声膜)1自内侧安装于壳体61。由此,可以在智能手机6的外 部与音频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可以防止水自外部经由开口渗入壳体 61内。

电子设备6中配置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的部位和方法只要通过该 膜覆盖设置在该设备6的壳体61上的开口(开口部),则无限制。在图 13B所示的例子中,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经由支撑体51(即,以防水透 气构件(透声构件)的形式)接合于壳体61。电子设备6内的防水透气膜 (透声膜)1的配置可采用使用双面胶带的粘贴、热焊接、高频焊接、超 声波焊接等方法。支撑体51可以为双面胶带。

壳体61由树脂、金属、玻璃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如智能手 机和平板电脑一样,电子设备6的显示部可以构成壳体61的一部分。

电子设备不限于智能手机6。具有音频部,在壳体上设置有在外 部与音频部之间传播声音的开口,需要防止水经由该开口向内部渗入, 且可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配置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的所有种类的电子 设备均属于该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为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等手机、 平板电脑、可穿戴式电脑、PDA、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脑、 电子记事本、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电子书阅读器。

当然也可以不考虑透声性,仅以确保透气性和防水性为目的,设 定为具有防水透气结构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 以及以覆盖开口的方式配置且在使气体在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透过 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该开口渗入至内部的防水透气膜。并且,该 防水透气膜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

应用本发明的防水透气结构作为防水透声结构的另一例为电子设 备用外壳。更具体而言,该电子设备用外壳为收容具有音频部的电子 设备的电子设备用外壳,设置有在上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部与外部之间 传播声音的开口,且具有以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的在上述电子设 备的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上述开口渗入 至上述外壳内的防水透声膜,上述防水透声膜为上述本发明的防水透 气膜(透声膜)。

将电子设备用外壳的一例示于图14A。在图14A所示的外壳7中, 设置有收容在该外壳7中的电子设备的音频部、以及与外壳7的外部 之间传播声音的开口71a~71c。图14A所示的外壳7为与图13A所示 的智能手机6不同类型的智能手机的外壳,开口71a为了自智能手机的 接听部传送声音而设置,开口71b为了向智能手机的送话部传送声音 而设置,开口71c为了自智能手机的扬声器向外部传送声音而设置。如 图14B所示,外壳7还具有以覆盖开口71a(71b、71c)的方式配置的防 水透气膜(透声膜)1。通过该膜,可以在收容在外壳7的内部72的电子 设备的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送声音,并且可以防止水自外部经由开口 71a(71b、71c)向外壳7的内部72、进而向电子设备内渗入。

电子设备用外壳7中配置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的方法只要通过该 膜1覆盖开口(开口部)71a(71b、71c),则无限制。在图14B所示的例子 中,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经由支撑体51(即,以防水透气构件(透声构 件)的形式)自外壳7的内部72接合于外壳7。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在 外壳7上的配置可采用使用双面胶带的粘贴、热焊接、高频焊接、超 声波焊接等方法。支撑体51可以为双面胶带。也可以自外壳7的外部 配置防水透气膜(透声膜)1。

电子设备用外壳7由树脂、金属、玻璃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 电子设备用外壳7只要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具有任意的构成。 例如,图14A所示的外壳7为智能手机用外壳,具有能够自外部操作 收容于内部的智能手机的触控面板的薄膜73。

当然也可以不考虑透声性,仅以确保透气性与防水性为目的,设 定为具有防水透气结构的电子设备用外壳。该电子设备用外壳具有开 口,且具有以覆盖开口的方式配置的在使气体在外壳的内部与外部之 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该开口渗入至内部的防水透气膜。并 且,所述防水透气膜为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 实施例。

首先,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树脂薄膜和防水透气膜的评 价方法。

[通孔的直径]

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树脂薄膜的两个主面,将从所得 到的SEM图像任意选择的10个通孔的最小直径分别由该图像求出, 并将其平均值作为树脂薄膜的通孔的直径。

[透气度]

防水透气膜的厚度方向的透气度根据JISL1096的规定(透气性测 定A法:弗雷泽法)求出。

[耐水压]

防水透气膜的耐水压根据JISL1092的耐水度试验B法(高水压法) 的规定而求出。但是,在该规定所示的试验片的面积的情况下,膜明 显变形,因此将不锈钢丝网(开口直径2mm)设置于膜的加压面的相反 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膜的变形的状态下测定。

[孔密度]

树脂薄膜的孔密度利用SEM观察树脂薄膜的两个主面,通过目视 数出所得到的SEM图像中存在的通孔的数量,并将其除以单位面积而 求出。

[拒油性]

防水透气膜的拒油性以如下方式评价。将防水透气膜与复印用纸 (普通纸)以防水透气膜在上、复印用纸在下的方式重叠放置,使用滴管 在防水透气膜上滴加1滴蓖麻油,然后放置1分钟。之后,去除防水 透气膜并确认复印用纸的状态,将蓖麻油润湿复印用纸的情况判定为 防水透气膜无拒油性,将未润湿的情况判定为有拒油性。

(实施例1)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膜为通过对 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造 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具 有6.5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混合存在有沿相对于薄膜的主面 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沿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延伸的通孔,(3) 沿相对于薄膜的主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全部位于其延伸方向相对 于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形成30°以下的角度θ1的方向,(4)作为沿倾斜 方向延伸的通孔,混合存在有自垂直于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沿某一 方向延伸的组、以及沿与该方向相反侧延伸的组(角度θ2为180°的组), (5)有多个在薄膜内交叉的通孔的组。薄膜的孔密度为1.8×106个/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18.5cm3/(cm2·秒),耐 水压为15kPa,拒油性为“有”。

(比较例1)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为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6.5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膜内仅存在沿垂直于薄膜的主面的方 向延伸的通孔。薄膜的孔密度与实施例相同,为1.8×106个/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17.1cm3/(cm2·秒), 耐水压为9kPa,拒油性为“有”。

与比较例1相比,在实施例1中,防水透气膜的透气性和耐水压 两者提高。

(实施例2)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是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5.5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混合存在有沿相对于膜的主面 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沿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延伸的通孔,(3) 沿相对于膜的主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全部位于其延伸方向相对于 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形成30°以下的角度θ1的方向,(4)作为沿倾斜方 向延伸的通孔,混合存在有自垂直于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沿某一 方向延伸的组、以及沿与所述方向相反侧延伸的组(角度θ2为180°的 群),(5)有多个在薄膜内交叉的通孔的组。薄膜的孔密度为1.8×106个 /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8.0cm3/(cm2·秒), 耐水压为18kPa,拒油性为“有”。

(比较例2)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是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5.5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仅存在沿垂直于膜的主面的方 向延伸的通孔。薄膜的孔密度与实施例相同,为1.8×106个/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5.0cm3/(cm2·秒), 耐水压为11kPa,拒油性为“有”。

与比较例2相比,在实施例2中,防水透气膜的透气性和耐水压 两者提高。

(实施例3)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是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5.9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混合存在有沿相对于膜的主面 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沿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延伸的通孔,(3) 沿相对于薄膜的主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全部位于其延伸方向相对 于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形成30°以下的角度θ1的方向,(4)作为沿倾斜 方向延伸的通孔,混合存在有自垂直于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沿某 一方向延伸的组、以及沿与该方向相反侧延伸的组(角度θ2为180°的 组),(5)有多个在薄膜内交叉的通孔的组。薄膜的孔密度为2.0×106个 /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25.0cm3/(cm2·秒), 耐水压为17kPa,拒油性为“有”。

(比较例3)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是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通过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5.9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仅存在沿垂直于薄膜的主面的 方向延伸的通孔。薄膜的孔密度与实施例相同,为2.0×106个/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14.5cm3/(cm2·秒), 耐水压为10kPa,拒油性为“有”。

与比较例3相比,在实施例3中,防水透气膜的透气性和耐水压 两者提高。

(实施例4)

准备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的非多孔性的市售的PET 薄膜(it4ip制造,Tracketchedmembrane,厚度44μm)。该薄膜是通过 对无孔的PET薄膜照射离子束,并对照射后的薄膜进行化学蚀刻而制 造的薄膜。利用SEM观察该薄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果确认:(1)通孔为 具有10.0μm的直径的直孔,(2)在薄膜内混合存在有沿相对于薄膜的主 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沿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延伸的通孔,(3) 沿相对于薄膜的主面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通孔全部位于其延伸方向相对 于垂直于该主面的方向形成30°以下的角度θ1的方向,(4)作为沿倾斜 方向延伸的通孔,混合存在有自垂直于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沿某 一方向延伸的组、以及沿与该方向相反侧延伸的组(角度θ2为180°的 组),(5)有多个在薄膜内交叉的通孔的组。薄膜的孔密度为5.0×105个 /cm2

接着,在该薄膜的包含表面和背面的整个面上涂布拒液处理液, 然后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使其干燥,在该薄膜的表面上形成拒液层, 从而得到防水透气膜。拒液处理液通过利用稀释剂(信越化学制造,FS Thinner)稀释拒液剂(信越化学制造,X-70-029C)以使浓度成为0.7重量 %而制备。

由此而得到的防水透气膜的透气度(弗雷泽)为50.0cm3/(cm2·秒), 耐水压为6kPa,拒油性为“有”。

将至此的结果汇总于以下的表1。

表1

接着,对于实施例2~4和比较例2的防水透气膜,设想用作防水 透声膜,以如下方式评价其透声特性。

首先,准备如图15所示的模仿手机的壳体的模拟壳体91(聚苯乙 烯制,外形60mm×50mm×28mm)。在模拟壳体91中分别设置1处成为 将自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传送至壳体的外部的开口的扬声器安装孔 92(直径为13mm的圆形)、以及扬声器缆线96的导通口93,除此以外 并无开口。

接着,准备双面胶带(日东电工制造,No.5620A,厚度0.2mm), 将其冲裁加工成内径13mm和外径16mm的环状,从而制作多个环状 支撑体51。另外,将实施例2~4和比较例2中制作的防水透气膜1(防 水透声膜)冲裁成直径16mm的圆形。接着,以使各自的外形对齐的方 式依次层叠支撑体51、防水透气膜1和支撑体51,从而得到透声特性 评价用样品。该样品中的透声膜的有效面积为132.7mm2(相当于直径 13mm的圆形的面积)。

接着,将制作的各样品利用其一个支撑体(双面胶带)51如图15所 示粘贴于模拟壳体91的扬声器安装孔92的内侧。此时,样品的透声 膜的有效部分与扬声器安装孔92的开口一致。然后,利用样品的另一 个支撑体(双面胶带)51,如图15所示进一步安装扬声器95(スター精密 制造,SGG-16A,外形16mm的圆形)。此时,样品的外形与扬声器的 外形一致。扬声器95的扬声器缆线96自导通口93向壳体91的外部 导出,然后,导通孔93用油灰覆盖。

接着,将扬声器线缆96与麦克风97(Bruel&KjaerSound& VibrationMeasurementA/S(B&K)制造,Type2669)与音频评价装置 (B&K制造,Multi-analyzerSystem3560-B-030)连接,在距收容在模拟 壳体91内的扬声器95的前表面50mm的位置配置麦克风97。接着, 作为评价方式,选择、执行FFT分析(试验信号100Hz~20kHz,扫描), 评价各样品的透声特性(声压水平、累积声压水平)。此时,为了比较各 样品的评价结果,调节自扬声器95输出的声音(输入至样品的声音)的 声压水平使得透过样品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的声压水平为94dB。另 外,输入至样品的声音设定为正弦波,自频率100Hz开始以100Hz/秒 的速度连续增加其频率。透过样品并用麦克风97接收的声音的声压水 平和累积声压水平对于任意的测定时间的范围可以通过音频评价装置 自动求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自测定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范围, 实施求出该声音的声压水平和累积声压水平的样品的透声特性的评 价。

将使用实施例2制作的防水透气膜(防水透声膜)的样品的测定结 果示于图16A。图16A的横轴为扬声器接收的声音的频率(Hz;对数轴), 纵轴为自测定开始的经过时间(秒)。由扬声器接收的声音的声压水平如 本发明附图所示以白色和黑色表示之前、即在原来的状态下,由图16A 上所示的图的色彩差异表现。图16A的右侧表示声压水平的值与色彩 的关系。图16A表示多个曲线状图,位于最左侧的图对应于自扬声器 向样品输入,原样透过膜并被麦克风接收的声音(基本波)。图为曲线状 是由于横轴是对数轴。基本波的右侧可见的多个绘图对应于基本波透 过膜期间产生的高于基本波的频率的声音。对样品输入的声音(输入波) 自100Hz开始在20秒期间内仅变化至2kHz,但由图16A可知,即使 在可认为与颤动声的产生相关的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高音域 中,也可以在自测定开始至经过约5-12秒的期间检测出声音。

在使用实施例2的膜的样品中,由该FFT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 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A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A/B为1.28。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中声音的产生较少时,累积声压水平B减小,即比A/B变 大。因此,比A/B大时,声音透过防水透声膜时的颤动声的产生少, 即成为颤动声的产生少的防水透声膜。

另外,在使用实施例2的膜的样品中,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波的频率的范围为 0.7kHz(最小频率500Hz,最大频率1.2kHz)。

将使用比较例2中制作的防水透气膜(防水透声膜)的样品的测定 结果示于图16B。图16B和以下的图16C、D为以与图16A同样的样 式表示测定结果的图。如图16B所示,向样品的输入波的频率自100Hz 开始在20秒期间内仅变化至2kHz,但即使在可认为与颤动声的产生相 关的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也可以在自测定开始至经 过约2-16秒的期间检测出声音。

在使用比较例2的膜的样品中,由该FFT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 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A/B为1.15。另外,在使用比较例 2的膜的样品中,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 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波的频率的范围为1.4kHz(最小频率200Hz,最 大频率1.6kHz)。

将使用实施例3中制作的防水透气膜(防水透声膜)的样品的测定 结果示于图16C。如图16C所示,向样品的输入波的频率自100Hz开 始在20秒期间内仅变化至2kHz,但即使在可认为与颤动声的产生相关 的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也可以在自测定开始至经过 约6-11秒的期间检测出声音。

在使用实施例3的膜的样品中,由该FFT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 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A、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A/B为1.41。另外,在使用实施例 3的膜的样品中,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 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波的频率的范围为0.5kHz(最小频率600Hz,最 大频率1.1kHz)。

将使用实施例4中制作的防水透气膜(防水透声膜)的样品的测定 结果示于图16D。如图16D所示,向样品的输入波的频率自100Hz开 始在20秒期间内仅变化至2kHz,但即使在可认为与颤动声的产生相关 的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也可以在自测定开始至经过 约8-10秒的期间检测出声音。

在使用实施例4的膜的样品中,通过该FFT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 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A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 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A/B为1.89。另外,在使用实施例 4的膜的样品中,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 以上的声压水平的输入波的频率的范围为0.2kHz(最小频率800Hz,最 大频率1.0kHz)。

将FFT分析的结果汇总于以下的表2。

表2

本说明书的公开包含以下各项目所示的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 以下所示的方式。

1.一种防水透气膜,其具有:

非多孔性树脂薄膜,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以及

拒液层,其形成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主面上,且在与所述多个通孔 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

所述通孔以直线状延伸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

所述树脂薄膜的所述通孔的孔密度为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

所述树脂薄膜具有沿相对于与该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 向延伸的所述通孔,该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所述通孔混合存在于所 述树脂薄膜中。

2.根据项目1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倾斜延伸的方向相 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以下。

3.根据项目1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倾斜延伸的方向相 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以下。

4.根据项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树脂 薄膜具有在自垂直于该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以形成90°以上的角 度的方式自该主面起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的组。

5.根据项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树脂 薄膜具有在该薄膜内互相交叉的所述通孔。

6.根据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树脂 薄膜还具有沿与该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

7.根据项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孔隙率为50% 以下。

8.根据项目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在厚度方向上 具有以根据JISL1096的规定测定的弗雷泽数表示为0.01cm3/(cm2·秒) 以上且100cm3/(cm2·秒)以下的透气度。

9.根据项目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根据JISL1092 的耐水度试验B法(高水压法)的规定测定的耐水压为2kPa以上。

10.根据项目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树脂 薄膜由能够利用碱性溶液或氧化剂溶液进行蚀刻的树脂构成。

11.根据项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树 脂薄膜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萘二 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偏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12.根据项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其实施了吸收 波长38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含的光的着色处理。

13.根据项目1~11中任一项的防水透气膜,其被着色成黑色、 灰色、褐色或粉红色。

14.根据项目1~13中任一项的防水透气膜,其还具有层叠在所 述树脂薄膜上的透气性支撑材料。

15.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其具有:

项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以及

接合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支撑体。

16.一种防水透气结构,其具有:

具有开口的壳体;

以及防水透气膜,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使气体在上 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 至内部;

所述防水透气膜为项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17.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

具有开口的壳体;以及

防水透气膜,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使气体在所述壳 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内 部;

所述防水透气膜为项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18.一种电子设备用外壳,其为收容电子设备的外壳,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开口,

所述外壳具有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 式配置,在使气体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透过的同时防止水自 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内部,

所述防水透气膜为项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19.一种防水透声膜,其具有:

非多孔性树脂薄膜,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以及

拒液层,其形成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主面上,且在与所述多个通孔 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

所述通孔以直线状延伸并且具有15μm以下的直径,

所述树脂薄膜中的所述通孔的孔密度为1×103个/cm2以上且1×109个/cm2以下,

所述树脂薄膜具有沿相对于与该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 向延伸的所述通孔,该倾斜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所述通孔混合存在于所 述树脂薄膜中。

20.根据项目19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

所述倾斜延伸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以 下。

21.根据项目19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

所述倾斜延伸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以 下。

22.根据项目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

所述树脂薄膜具有在自垂直于该薄膜的主面的方向观察时以形成 90°以上的角度的方式自该主面起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的 组:。

23.根据项目19~22中任一项的防水透声膜,其中,所述树脂薄 膜具有在所述薄膜内互相交叉的所述通孔。

24.根据项目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所述树 脂薄膜还具有沿与该薄膜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所述通孔。

25.根据项目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孔隙率为 50%以下。

26.根据项目19~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在厚度方向 上具有以根据JISL1096的规定测定的弗雷泽数表示为 0.01cm3/(cm2·秒)以上且100cm3/(cm2·秒)以下的透气度。

27.根据项目19~2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根据JIS L1092的耐水度试验B法(高水压法)的规定测定的耐水压为2kPa以上。

28.根据项目19~2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所述树 脂薄膜由能够利用碱性溶液或氧化剂溶液进行蚀刻的树脂构成。

29.根据项目19~2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所述树 脂薄膜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萘二 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偏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30.根据项目19~2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实施了吸收 波长38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所含的光的着色处理。

31.根据项目19~2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被着色成黑 色、灰色、褐色或粉红色。

32.根据项目19~3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还具有层叠 在所述树脂薄膜上的透气性支撑材料。

33.根据项目19~32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在将具 有正弦波的波形且保持声压水平使得透过所述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 的声压水平为94dB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 连续增加频率的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所述膜时,对于自 所述输入声音的输入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所述膜的声音, 通过FFT分析求出的频率100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 水平A与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的累积声压水平B之比 A/B为1.16以上。

34.根据项目19~3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在将具 有正弦波的波形且保持声压水平使得透过上述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 的声压水平为94dB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 连续增加频率的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所述膜时,对于自 所述输入声音的输入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所述膜的声音, 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以上的声压水平 的所述输入声音的频率的范围为1.3kHz以下。

35.根据项目19~3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其中,在将具 有正弦波的波形且保持声压水平使得透过上述膜后的频率1kHz的声音 的声压水平为94dB的输入声音,在自100Hz开始以100Hz/秒的速度 连续增加频率的同时,输入至有效面积132.7mm2的所述膜时,对于自 所述输入声音的输入开始至经过20秒为止的期间透过所述膜的声音, 在频率5kHz以上且20kHz以下的音域中观测到40dB以上的声压水平 的所述输入声音的最大频率为1.5kHz以下。

36.一种防水透声构件,其具有:

项目19~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以及

接合于所述防水透声膜的支撑体。

37.一种防水透声结构,其具有:

壳体,其设置有在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的开口;以及

防水透声膜,其以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内部与外部之间 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内部;

所述防水透声膜为项目19~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

38.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

壳体,其收容音频部,且设置有在所述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 音的开口;以及

防水透声膜,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音频部与外 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开口渗入至所述壳体内;

所述防水透声膜为项目19~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

39.一种电子设备用外壳,其为收容具有音频部的电子设备的外 壳,其中,

所述外壳设置有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的 开口,

所述外壳具有防水透声膜,其以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在上 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声音并且防止水自外部经由所述 开口渗入至所述外壳内,

所述防水透声膜为项目19~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声膜。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意图和本质的特征,就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 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说明性的,并不限 定于此。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所示,而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 所示,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中的所有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 范围中。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水透气膜可用于与以往的防水透气膜同样的用途。本 发明的防水透声膜可用于与以往的防水透声膜同样的用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