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

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在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通过控制机插塑盘父、母本水稻播种量,并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的小麦种子,运用小麦幼根系盘结力强的优势来增加机插秧幼苗根系盘结力度,协助水稻根系在塑盘内相互盘结,既降低水稻用种量,节省成本,又提高机插秧群体质量,有助于机插秧后期进行人工卷曲、运输、上机及栽插,满足机械对秧块的要求,不存在漏栽缺棵问题,栽插后制种群体返青快分蘖早,易于培育制种大田秧苗群体质量。栽插后由于小麦的生长特性,麦苗无法在水田中生根生长,对水稻群体的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制种秧苗群体质量,最终增加制种产量,节本增效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750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71269.8

  • 申请日2014-09-15

  • 分类号A01G16/00(20060101);A01G1/00(20060101);A01C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5007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56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20: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7

    授权

    授权

  • 2016-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6/00 申请日:2014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杂交稻制种育秧领域利用小麦根系盘结力强的优势来改进并提高机插秧群体质量 的方法。通过水稻和小麦一同播种,运用小麦种子幼根根须发达,盘结力强,后期易于卷曲不易断的优势 来协助机插秧幼苗根系在育秧软盘或硬盘内相互盘结,带动秧块整体结实不易散,人工易卷曲易运输易上 机,机插后能显著促进秧苗返青生长,促蘖增穗,有效提高制种产量。该方法能够降低稻种用量尤其是杂 交稻制种母本不育系用种量,节本增效明显。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与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由于水稻耕作栽培制度的特点,其生产环 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大。特别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经商,造成从事水 稻生产的劳力数量越来越少,尤其在杂交稻制种中,成千上万亩的大田靠纯手工栽插母本已不现实。因此 省工节本高效的水稻机插秧适应了这种栽培模式。

水稻由于品种自身遗传的特点,粳稻在塑盘育秧上具有盘根力强,易于手工卷曲、运输、上机及机械 栽插,而杂交稻制种育秧尤其是母本不育系,幼苗根系在育秧软盘或硬盘上相互盘结力较弱,卷曲易断, 运输易散,上机时秧块易裂等缺点,严重影响机插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机插秧育秧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 加大播种量、增加栽插密度等措施来提高栽插质量,费时费力,每亩大田的不育系稻种用量甚至达到 2.5-3kg,机插秧根系盘结依然不理想,加之高密度的用种量及较快的叶片生长速度,极易造成秧苗荫蔽, 机插秧群体质量反而下降,不利于培育壮秧,进而影响机插秧栽插后的大田群体质量及后期制种产量。

机插秧与传统水育秧或湿润育秧的关键区别是播种密度高、秧龄短(20天左右),栽插时秧苗刚处于 三叶一心离乳期,此阶段必须及时栽插,过早栽插秧苗太小根系太短无法上机,过迟即秧龄过长将会影响 栽插秧苗的早生快发。合理的机插秧群体质量,应该具备根系盘结力强,根须白,起秧快,易卷曲易运输 易上机,秧板不易断的特点,机插后秧苗返青分蘖快。

经查阅,与之相近的改善机插秧育秧的方法发明专利有:CN1930936A是一种通过控制播量来保证机 插秧壮苗的方法。CN102498999A是一种通过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来提高制种机插秧的方法。 CN202476172U是一种通过改进育秧盘装置来改变育秧质量的方法。CN102150657A是一种通过植物生长 调节剂(塑根剂等)来提高机插秧的后期返青促蘖作用。上述公开的专利仅针对普通机插秧改进的方法, 包括育秧装置、调节剂、栽培技术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一特定方面的机插秧育秧困境,但对操 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或前期投入成本较大。本发明在方式和内容上与上述专利明显不同,充分运用植物根 系在土壤中的相互影响,尤其针对杂交稻制种领域,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主要研制:在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通过秧盘播种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小麦种子,利用小麦 幼根盘结力强的优势来协助增加机插秧根系的盘卷,帮助秧苗根系在塑盘内相互盘结,满足机插秧对根系 的要求,既可降低水稻用种量,节约成本,另外低密度的生长环境又易于培育壮秧,便于卷曲、运输及上 机栽插。栽插后由于小麦的生长特性,麦苗无法在水田中生根生长,不存对肥、水的竞争,对水稻群体没 有任何负面影响,栽插后不育系群体返青快,易于制种群体早生快发。

根据观察和分析,提高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前期机插秧的质量必须从苗期群体质量方面着手。机插秧 落谷阶段,在适量稻种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一定数量的麦种,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效果显 著,能够改善和提高杂交稻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利于秧苗机械栽插后迅速返青、分蘖。因此本发明专利 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作用,具备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杂交稻制种育秧阶段尤其是不育系机插塑盘育秧群体质量差,根系盘结不 牢固,盘根带土厚薄不均,人工卷曲易断,秧块起土易散,上机秧板易断等问题,提供一种增加杂交稻制 种机插秧群体质量高且有助于机械栽插的机插软盘或硬盘育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秧田准备:秧田提前进行翻耕、灭茬,播种前一个星期做好机插育秧板,床宽1.4-1.5米,秧沟 宽0.2-0.3米,四周开排水沟,秧田秧板做好后平整均匀,板面沉实不下陷;

(2)营养土培肥:营养土可现拌现用,也可提前准备。用市面上壮秧剂机插秧专用育秧肥(育苗伴 侣)与细土均匀搅拌,每袋(育苗伴侣规格600克/袋)均匀拌土150-180kg,可装软盘或硬盘40-60张;

(3)稻种准备:水稻种子需提前晒种2-3小时,用种子精选机对种子进行选种,吹去干瘪的种子,留 下均匀饱满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

(4)麦种准备:小麦种子需提前晒种1-2小时,用种子精选机对种子进行选种,吹去干瘪的种子,留 下均匀饱满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

(5)铺机插塑盘:每张塑盘上均匀铺盖营养土3kg,秧盘在机插秧板上排列整齐,秧盘与秧盘之间紧 靠,软盘飞边重叠,便盘紧紧相靠,秧盘盘底与秧床床面紧密结合;

(6)不育系播种:

不育系稻种(千粒重24.0-25.0g)按照每盘用量70g,折合大田亩用量1.4kg(20盘)均匀播洒在秧盘内, 麦种按照每盘40g,折合大田亩用量0.8kg(20盘),均匀加在塑盘稻种上;

或不育系稻种(千粒重26.0-28.0g)按照每盘用量80g,折合大田亩用量1.6kg(20盘)均匀播洒在秧盘 内,麦种按照每盘40g,折合大田亩用量0.8kg(20盘),均匀加在塑盘稻种上;

(7)恢复系播种:

父本恢复系稻种(千粒重28.0-30.0g)按照每盘用量90g均匀播洒在秧盘内,麦种按照每盘10g,均匀 加在塑盘稻种上;

父本恢复系亦可正常水育秧或湿润育秧;

(8)炼苗:在秧苗达二叶一心时先对膜内通气,然后结膜,结膜当天给水至塑盘内土壤饱和,以后 根据苗情适时补水,移栽前3-5天对秧板进行排水,以塑盘内土壤湿润不干且秧苗晴天中午不卷叶为标准, 移栽前不需另追肥或补肥;

(9)移栽:在机插秧秧龄三叶一心时起秧及装秧,起秧时以秧块整体能成型且底块不裂缝,不影响 人工卷曲、运输和上机为准,然后使用插秧机进行机械栽插。

所述播种步骤中,育秧盘盘长58.5cm,盘宽27.5cm,盘深2.5cm。育成后的整体秧块长约58cm,宽 约28cm,厚2-2.5cm。

所述播种步骤中,水稻不育系种子千粒重在24.0-25.0g,每盘播7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1.7-1.8粒 稻种,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稻种用量在1.4kg;

所述播种步骤中,水稻不育系种子千粒重在26.0-28.0g,每盘播8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1.7-1.9粒 稻种,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稻种用量在1.6kg;

所述播种步骤中,小麦种子千粒重在41.0-43.0g,每盘播4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0.5-0.7粒麦种, 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小麦用种量在0.8kg;

所述移栽步骤的栽插规格为大田满栽,机插行距8寸,机插株距4寸,母本为1.875万穴;

所述移栽步骤的栽插路径可以为第一行直接紧靠田埂边栽插,田块两端转弯处留有两个1.5米宽余地, 田块中间栽插完后,栽插机沿田块边缘1.5米处进行栽插,并驶出田块;

所述移栽的父母恢复系栽插方式为在不育系间隔8-10行,拔去两行母本不育系,手工栽两行父本恢复 系。

本发明的优点:

(1)水稻种子经过选种,剔除了遗传上存在缺陷不能正常发芽的种子,保证了不育系机插秧群体质量 的稳定一致;

(2)小麦种子经过选择,剔除了遗传上存在缺陷不能正常发芽的种子,保证了小麦种子幼苗质量;

(3)使用营养肥或壮秧剂拌土,保证了秧苗在整个育秧阶段的养分一次供给,减轻后期人工追肥、补 肥的繁琐;

(4)运用麦种盘根强的优势带动机插秧根系盘根结实牢固,有助于培育机插壮秧,提高机插秧群体质 量,后期易于卷曲便于运输,机械移栽成活率高,返青后分蘖发生快;

(5)小麦种子在水田中会自行失去生长的环境,栽插后会立即死苗,不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另外麦 苗在水田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会逐步降解为有机肥,反而利于秧苗的大田生长;

(6)降低用种量,节约制种成本。每亩秧田可节约用种成本150-200元(一亩秧田可至少放置2400 张塑盘,每张塑盘节约稻种10-15g,每亩秧田共计可节约稻种24-36kg;小麦种每盘仅需播40g,每亩秧 田仅需麦种96kg)。更关键的是机械栽插后返青快,早生分蘖,制种产量每亩可增加3-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按照机插秧苗期育秧要求,籼稻不育系(千粒重24.0-25.0g)按照每张机插硬盘或软盘70g用种量, 小麦每张机插硬盘或软盘40g用种量,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折合大田稻种亩用量1.4kg,小麦种亩用 种量0.8kg)即可。

按照机插秧苗期育秧要求,籼稻不育系(千粒重26.0-28.0g)按照每张机插硬盘或软盘80g用种量, 小麦每张机插硬盘或软盘40g用种量,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折合大田稻种亩用量1.6kg,小麦种亩用 种量0.8kg)即可。

按照机插秧苗期育秧要求,籼稻恢复系(千粒重28.0-30.0g)按照每张机插硬盘或软盘90g用种量, 每张硬盘或软盘小麦用种量10g即可。籼稻恢复系也可直接水育秧或湿润育秧。

核心技术:水稻种子不需浸种催芽,直接干籽落谷。先均匀细播稻种后,再均匀撒播小麦种子,然后 细土盖籽,以不露籽为宜。其他步骤同正常机插秧育秧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13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湾头镇夏桥村,设置1亩扬两优6号(两系杂交稻)、0.5亩丰优香占(三系 杂交稻)制种田,母本不育系广占63-4S、粤丰A,父本恢复系扬稻6号、R6547均采用机插硬盘育秧。 其流程为:秧田准备-营养土准备-稻种准备-麦种准备-播撒稻种-播撒麦种-盘面盖土-秧田管理- 起秧机插。

各步流程的具体操作如下:

1、秧田准备

在土质中等以上、排灌良好的稻区,亦可在本田内预留秧田,按照秧田与本田比1∶110进行机插秧育 秧。秧田提前进行翻耕、灭茬,播种前一星期做秧板,秧板之间留宽20-30厘米、深12厘米以上的排水沟。 秧板将枯枝落叶和各种残渣去除干净,将秧板刮平、压实;

2、营养土准备

营养土可现拌现用,也可提前准备。用市面上机插秧专用育秧肥(育苗伴侣,规格600克/袋),均匀 拌细土150kg,装机插硬盘40张;

3、稻种准备

稻种经晒种、精选机选种、发芽试验,稻种的发芽率在92%以上;

4、麦种准备

小麦种经晒种、精选机选种、发芽试验,小麦种的发芽率在90%以上;

5、播撒稻种

母本播种量为每张硬盘用种70g,父本播种量为每张硬盘用种90g,播种时分次细播、匀播,力求播 种均匀;

6、撒播麦种

母本播种量为每张硬盘另加40g,父本播种量为每张硬盘另加10g,播种时分次稀播、匀播,力求播 种均匀;

7、盘面盖土

以未加营养剂的细土盖籽,以看不见谷壳为准;

8、秧田管理

采用间歇灌溉方式,视硬盘内土壤和秧苗的实际情况,科学灌水,栽插前不需施肥,密切注意病虫发 生情况,播种15天后要炼苗、干田,秧板湿润,指压不陷即可;

9、起秧栽插

硬盘育秧起盘后即可卷秧移栽,做到随起随运随栽,秧板不变形、不断裂、不伤根即可。

实施例2:

2014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湾头镇夏桥村,设置0.5亩扬两优6号(两系杂交稻)、0.5亩丰优香占(三 系杂交稻)制种田,母本不育系广占63-4S、粤丰A采用机插硬盘育秧,父本扬稻6号、R6547均采用正 常水育秧或湿润育秧。机插秧流程为:秧田准备-营养土准备-稻种准备-麦种准备-播撒稻种-播撒麦 种-盘面盖土-秧田管理-起秧机插。

各步流程的具体操作如下:

1、秧田准备

在土质中等以上、排灌良好的稻区,亦可在本田内预留秧田,按照秧田与本田比1∶110进行机插秧育 秧。秧田提前进行翻耕、灭茬,播种前一星期做秧板,秧板之间留宽20-30厘米、深12厘米以上的排水沟。 秧板将枯枝落叶和各种残渣去除干净,将秧板刮平、压实;

2、营养土准备

营养土可现拌现用,也可提前准备。用市面上机插秧专用育秧肥(育苗伴侣,规格600克/袋),均匀 拌细土180kg,装机插硬盘60张;

3、稻种准备

稻种经晒种、精选机选种、发芽试验,稻种的发芽率在91%以上。

4、麦种准备

小麦种经晒种、精选机选种、发芽试验,小麦种的发芽率在93%以上。

5、播撒稻种

播种量为每张硬盘用种70g,播种时分次细播、匀播,力求播种均匀。

6、撒播麦种

播种量为每张硬盘用种40g,播种时分次稀播、匀播,力求播种均匀。

7、盘面养土

以未加营养剂的细土盖籽,以看不见谷壳为准。

8、秧田管理

采用间歇灌溉方式,视硬盘内土壤和秧苗的实际情况,科学灌水,栽插前不需施肥,密切注意病虫发 生情况,播种15天后要炼苗、干田,秧板湿润,指压不陷即可。

9、起秧栽插

硬盘育秧起盘后即可卷秧移栽,做到随起随运随栽,秧板不变形、不断裂、不伤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