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方式在荒滩地上播种无芒雀麦,人工管护2~3年,即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际操作步骤少,简单易行,成本低,耗能少,工序简单,见效快,便于实际应用推广,而且技术实施后的植被覆盖率高,恢复效果稳定。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荒滩地的植被修复,可以使荒滩地植被在短时间内快速建植,形成有效的地表覆盖度,既可防止土壤养分随风蚀水蚀流失,增加土壤,保肥地力,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散,增加持水力,涵养水源,从而建立荒滩地植被长期有效覆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发挥的友好型生态环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322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03944.4

  • 发明设计人 孙铁军;庞卓;胡炜;阚海明;

    申请日2015-12-09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B7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文君

  • 地址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7: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2

    授权

    授权

  • 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荒滩地植被快速 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荒滩地区一般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干旱,植被稀疏,极易引起严 重的风蚀和坡地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加速、持水力下降, 土壤干旱加剧,植物的正常生活史难以维继,最终植被严重退化,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大减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缺乏有效 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抗风蚀水蚀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发展进入一种恶 性循环的状态。目前荒地植被恢复普遍采取禁牧围封或封山育林等自 然恢复方法,该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植被恢复速度缓慢,尤其在植 被严重退化地区,达到有效地表覆盖度的自然植被恢复普遍需要5-10 年,甚至在极端干旱地区出现了植被退化加剧现象。

现有技术报道的戈壁植被重建方法中,主要是针对戈壁砾石化严 重地区提出的植被建植方法,其中,人工异地建立苗床、育苗以及砾 石地铺设养护等工序复杂、效率低,不适宜大面积荒滩地植被建设。 进一步而言,荒滩地土壤较多、且具有一定持水力和植物繁殖库,如 果不考虑上述有利条件而机械套用植被重建方法进行荒滩地植被建 植,则成本高、风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荒滩地生态治理过程中成本高、难度 大、植被自然恢复时间长、成效不明显等主要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荒 滩地实际立地条件、适宜荒滩地植被快速建植的有效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所述方 法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方式在荒滩地上播种无芒雀麦,人工管护2~3 年,即可。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播种前,应对荒滩地进行土地整理。所述土地 整理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具体步骤: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 15~25cm的土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 20cm的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本发明所述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为多年生禾本科植 物,其草种优选为发芽率85%以上、净度大于90%的进口或国产草种。 无芒雀麦草种的播种量为每亩2kg以上,可根据荒滩的实际情况进行 具体调整。一般荒滩地无芒雀麦播种量为2~3kg/亩,如荒滩地气候土 壤等立地条件十分恶劣,则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提高出苗数量。

本发明在播种时选用的深开沟、浅覆土方式具体是指:在平整后 的土地上开深度10~15cm的沟,在所述沟内播种后,覆盖厚1~2cm的 土层。本发明采用的“深开沟”10~15cm可提高荒滩地上种子萌发微 环境土壤含水量,增加出苗率和种苗存活率;“浅覆土”1~2cm可促 进种子快速萌发,并及早出土开始叶片光合作用,使植株进入正常生 长发育阶段。在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开沟器对平整后土地开沟后进行 人工播种,也可使用免耕机或自制播种器进行开沟播种,播种完毕后 使用钉耙随即覆土,随后使用镇压器或石碾镇压播种区域即可。

为了确保顺利出苗,应在播种后进行灌溉,包括自然灌溉或/和 人工灌溉。若荒滩地区水资源匮乏或缺乏人工灌溉条件,则可在雨季 利用干埋等雨播种技术,实现自然灌溉,具体是指:在雨季将土地整 理完毕,通过当地天气预报获知降雨状况,选择在小到中雨降雨日前 的3~5日完成播种;若播种后3~5日顺利降雨,则降雨后无需人工灌溉, 若在预期时间内未顺利降雨,应立即进行人工灌溉。若荒滩地区的灌 溉条件良好,则可在春、夏、秋三季随时播种,播种后立即进行人工 灌溉,优选为播种后3~5日内进行人工灌溉,还可在入冬前和春季返 青后均进行人工灌溉。所述人工灌溉深度优选为浸透土层深度 20~25cm,以喷灌方式为宜,亦可漫灌。所述自然灌溉和人工灌溉可 结合使用,在节省灌溉用水的同时大大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苗存活 率。

本发明所述人工管护是指对荒滩地上形成的无芒雀麦草层进行 刈割,所述人工管护的周期为播种后2~3年,包括播种当年。在播种 当年,刈割时间和刈割后留茬高度是人工管护的重点,不适宜的刈割 时间或留茬高度均会大大降低种苗越冬率,严重影响次年植株返青成 活率,最终导致植被恢复失败。具体而言,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 若无芒雀麦草层高度大于25cm,则进行刈割,并确保留茬高度为 5~10cm;若无芒雀麦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行刈割。在次年 植株返青后,即可根据草层高度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的留茬高 度均为5~10cm。连续人工管护2~3年(含播种当年),即可停止人工 管护,植被进行自然恢复演替,从而实现无人工管护下的自然植被恢 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15~25cm的土 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石块, 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在雨季进行播种:在所述平整后的土地上开深度10~15cm 的沟;根据天气预报,在小到中雨降雨日前的3~5日,在所述沟内 播种无芒雀麦草种,所述草种的发芽率为85%以上、净度大于90%、 播种量≥2kg/亩;播种后覆盖厚1~2cm的土层,镇压播种区域;

(3)灌溉:利用播种后3~5日降的小到中雨进行自然灌溉;

(4)人工管护: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时,若草层高度大于 25cm,则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若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 行刈割;自播种次年起,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至留茬高度 5~10cm;2~3年(含播种当年)后停止刈割,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15~25cm的土 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石块, 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在春、夏或秋季进行播种:在所述平整后的土地上开深度 10~15cm的沟,在所述沟内播种无芒雀麦草种,所述草种的发芽率 为85%以上、净度大于90%、播种量≥2kg/亩;播种后覆盖厚1~2cm 的土层,镇压播种区域;

(3)灌溉:播种后3~5日内,采用喷灌或漫灌方式进行人工灌 溉,至浸透土层深度20~25cm;

(4)人工管护: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时,若草层高度大于 25cm,则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若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 行刈割;自播种次年起,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至留茬高度 5~10cm;2~3年(含播种当年)后停止刈割,即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荒滩地的植被修复,可以使荒滩地植 被在短时间内快速建植,形成有效的地表覆盖度,既可防止土壤养分 随风蚀水蚀流失,增加土壤,保肥地力,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散,增 加持水力,涵养水源,为荒滩地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植物顺利完 成生长发育繁殖等各个阶段的生活史,进一步增加土壤种子库和植物 繁殖体数量,促使整个植物生态系统进入正常的恢复演替,最终建立 荒滩地植被长期有效覆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发挥的友好型生 态环境。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本发明在植被修复的过程中,只需一次播种,无需以后多次重复播 种,而且植被修复初期技术成本仅限于草种和土地整理费用,之后 的草地管护仅仅是刈割,实际操作步骤少,简单易行,成本低,耗 能少,工序简单,见效快,便于实际应用推广,而且技术实施后的 植被覆盖率高,恢复效果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密云水库库区荒滩地植被恢复

2006年,在北京密云水库库区300亩植被覆盖度不足20%的荒滩 地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荒滩地植被恢复: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拖拉机附带五铧犁深 耕土壤22cm,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 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播种:8月中旬,在平整后的土地上用免耕机开沟播种无 芒雀麦草种,所述沟深10cm,草种的发芽率90%、净度95%、播种 量为2kg/亩,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播种的时间为降中雨日的前5天; 播种后覆土2cm,用镇压器镇压;

(3)灌溉:播种后第5天降中雨,未实施人工灌溉,雨后15 天出苗率达83%,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85%;

(4)人工管护:播种当年无芒雀麦草层高度未达到25cm,故未 进行刈割;2007年7月份植被覆盖度达到95%,并于9月上旬进行1次 草地刈割,留茬高度7cm;2008年9月再进行1次草地刈割;2009年起 停止刈割。

本实施例使北京密云水库库区的荒滩地植被顺利恢复到完全无 人工管护下的自然演替过程,且地表植被覆盖度保持在80%以上。

实施例2:潮白河两岸荒滩地植被恢复

2008年,在北京潮白河两岸的250亩植被覆盖度不足15%的荒滩 地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荒滩地植被恢复: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拖拉机附带五铧犁深 耕土壤20cm,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 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播种:7月上旬,在平整后的土地上用免耕机开沟播种无 芒雀麦草种,所述沟深12cm,草种的发芽率85%、净度92%、播种 量为2.5kg/亩;播种后覆土1cm,用镇压器镇压;

(3)灌溉:播种后从河道抽水喷灌,浸透土层20cm止,喷灌 后20天出苗率达80%,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 83%;

(4)人工管护:播种当年无芒雀麦草层高度未达到25cm,故未 进行刈割;2009年6月份植被覆盖度达到85%,并于8月中旬进行1次 草地刈割,留茬高度5cm;2010年起停止刈割。

本实施例使北京潮白河两岸的荒滩地植被顺利恢复到完全无人 工管护下的自然演替过程,且地表植被覆盖度保持在85%以上。

实施例3:官厅水库库区荒滩地植被恢复

2012年,在北京官厅水库库区1000亩植被覆盖度不足10%的荒滩 地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荒滩地植被恢复: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拖拉机附带五铧犁深 耕土壤22cm,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 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播种:6月中旬,在平整后的土地上使用开沟器进行人工 开沟,沟深10cm,根据天气预报在降小雨日的前2天人工播种无芒 雀麦草种,所述草种的发芽率90%、净度97%、播种量为3kg/亩; 播种后覆土2cm,使用石碾镇压;

(3)灌溉:播种后第2天降小雨,未实施人工灌溉,雨后12 天出苗率达90%,8月下旬植被覆盖度接近90%;

(4)人工管护:9月下旬草层平均高度达到45cm以上,进行1次 草地刈割,留茬高度8~10cm,收获干草120kg/亩;2013年7月份植被 覆盖度接近100%,9月中旬进行1次草地刈割,留茬高度8cm,收获干 草280kg/亩;2014年9月再进行1次草地刈割;2015年起停止刈割。

本实施例使北京官厅水库库区的荒滩地植被顺利恢复到完全无 人工管护下的自然演替过程,且地表植被覆盖度保持在90%以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 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 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