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罩、按扣或同类物及按扣或同类物形成方法

罩、按扣或同类物及按扣或同类物形成方法

摘要

提供一种作为按扣用固定件(10)的一个元件的罩(20)。罩(20)具有底部(22)和自底部(22)的缘端部立起的周侧部(21)。罩(20)构成为,在底部(22)和周侧部(21)处,使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侧层(20A)与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外侧层(20B)以连续的方式层叠。第2材料的维氏硬度能够形成得比第1材料的维氏硬度硬。另外,第1材料的抗拉强度能够小于260N/mm2,所述第2材料的抗拉强度能够为260N/mm2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789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YKK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79720.5

  • 发明设计人 伊藤修久;

    申请日2013-10-02

  • 分类号A44B1/02(20060101);A44B1/18(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20: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21

    授权

    授权

  • 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4B1/02 申请日:201310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罩、按扣或同类物及按扣或同类物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 涉及作为按扣或按扣用安装件的一个元件的罩、使用罩的作为按扣或同类物 的按扣或按扣用安装件以及形成这种按扣或按扣用安装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按扣、按扣用安装件,公知有包括按扣主体或按扣用安装件主体、 和安装于主体的罩(也称作壳)的构造。罩的外侧面成为按扣或按扣用安装 件的表面,有时也在该外侧面上印刷、刻印文字、标志等图案等。具有这种 罩的按扣的一例例如公开于日本实开昭63-22107号公报中,在该公报的图1 中示出了作为罩的壳构件4。这种罩通过将其周侧部铆接于按扣主体(在上 述公报的图1中为按扣背构件(日语:釦バック部材)3)而安装于按扣主体。 由于如上所述罩的外侧面成为按扣等的表面,因此罩一般由较不易划伤的铜 或铜合金形成。但是,就铜或铜合金制的罩而言,在使用冲模等将罩的周侧 部向主体铆接加工时,在使冲模等离开时,容易产生变形后的周侧部稍微复 位的回弹。因此,存在有罩与按扣主体之间的连结力历时减弱的隐患,在该 情况下,罩相对于按扣主体旋转。在该情况下,若在罩的外侧面、即按扣的 表面上带有具有方向的文字等图案,且这种按扣以预定的取向安装于衣服等 上,存在由于罩的旋转而使该图案的取向偏移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 题点,在上述日本实开昭63-2210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在罩(壳构件6)上 增加与该罩独立的加强构件(10)的技术(参照该公报的图3和图4)。

但是,增加独立于罩的元件会导致由元件数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升高,按 扣等的制造工序也变得麻烦。而且,铜或铜合金的材料费用较高。另一方面, 在作为罩的材料使用较难产生回弹的铝、铝合金的情况下,则会发生容易划 伤罩的外侧面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22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增加元件数 量而防止可能历时产生的罩相对于主体的旋转、且在成本方面也有利的罩、 按扣或同类物及按扣或同类物形成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发明的一发明提供一种罩,该罩是按扣或按 扣用固定件(日语:ボタン用止具)的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底部和 在底部的端缘部自底部立起的周侧部,所述罩的底部和自底部立起的周侧部 是使由第1材料构成的内侧层和由与第1材料不同的第2材料构成的外侧层以 连续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所述第1材料是铝或铝合金。

在本发明中,由由作为第1材料的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侧层和重叠于内 侧层的一个面且由与铝或铝合金不同的第2材料构成的外侧层,构成作为按 扣或按扣用固定件的一个元件的罩。罩具有底部和自底部的端缘部立起的周 侧部,内侧层与外侧层在底部和周侧部处以连续的方式层叠。作为形成外侧 层的第2材料的具体例子能够列举铜或铜合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此外能 够列举镍或镍合金、锌或锌合金等。作为铜合金,例如有铜-锌系、铜-锡 系。作为镍合金,例如有镍-铜系、镍-铜-锌系。作为锌合金,例如有锌 -锡系、锌-铝系。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材料的维氏硬度比第1 材料的维氏硬度硬。由此,在将罩的周侧部向按扣主体或按扣用固定件主体 铆接时,能够利用内侧层的铝或铝合金减小铆接时的回弹。另外,由于外侧 层由维氏硬度比铝或铝合金的维氏硬度硬的材料构成,因此不易划伤罩的外 侧面。在本发明中,例如,能够将所述第1材料的维氏硬度设为26Hv~95Hv, 并且将所述第2材料的维氏硬度设为100Hv~175Hv。通过分别使用处于这种 维氏硬度范围内的第1材料及第2材料作为内侧层和外侧层,从而能够提供一 种罩的外侧面不易划伤的罩。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1材料的抗拉强度小于260N/mm2,所 述第2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60N/mm2以上。一般来说,若抗拉强度超过 260N/mm2,则在罩的周侧部铆接时可能产生的回弹变大,因此为了减小回 弹,期望的是将罩的材料的抗拉强度设为小于260N/mm2,但是在该情况下, 罩的强度也降低。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内侧层的抗拉强度设为小于 260N/mm2,将外侧层的抗拉强度设为260N/mm2以上,从而能够在减小内侧 层的回弹的同时利用外侧层确保强度。在本发明中,例如能够将所述第1材 料的抗拉强度设为200N/mm2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上述回弹。

根据本专利的另一发明,提供一种按扣或同类物,其包括按扣主体或同 类物主体和通过将周侧部铆接于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而安装于按扣主体 或同类物主体的罩,该按扣或同类物的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底部和在底部 的端缘部自底部立起的周侧部,所述罩构成为,在所述底部和自所述底部立 起的所述周侧部处,使朝向所述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侧的由第1材料构成 的内侧层、和层叠于内侧层的与所述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相反侧的面的由 与第1材料不同的第2材料构成的外侧层以连续的方式层叠,所述第1材料是 铝或铝合金。

在本发明中,按扣或同类物是按扣或按扣用安装件,罩相当于上述本专 利的一发明的罩。在本发明中,利用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侧层和重叠于内 侧层的一个面的、由与铝或铝合金不同的第2材料构成的外侧层构成作为按 扣或同类物的一个元件的罩。罩具有底部和自底部的端缘部立起的周侧部, 内侧层与外侧层在底部和周侧部处以连续的方式层叠。作为第2材料,通过 选择维氏硬度比第1材料的维氏硬度硬的材料,从而能够在将罩的周侧部向 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铆接时,利用内侧层的铝或铝合金来减小铆接时的回 弹。另外,只要将外侧层设为维氏硬度比铝或铝合金的维氏硬度硬的材料, 就不易划伤罩的外侧面。作为构成外侧层的第2材料的具体例子,能够列举 铜或铜合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此外能够列举镍或镍合金、锌或锌合金等。

根据本专利的其他另一发明,提供一种按扣或同类物形成方法,其用于 形成包括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和罩的按扣或同类物,其中,该方法包括如 下工序:使由第1材料构成的第1板与由第2材料构成的第2板叠合;冲裁叠合 起来的第1板和第2板,以第1板成为内侧的方式成形具有底部和自底部的端 缘部立起延伸的周侧部的杯形状的罩;以及将所述罩的周侧部铆接于所述按 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而保持所述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

在本发明中,按扣或同类物是按扣或按扣用安装件。在本发明中,在从 叠合起来的第1板与第2板上冲裁出罩的同时将该罩成形为杯形状。因此,例 如,即使对罩进行镀敷,镀液也不会积存于第1板与第2板之间。在本发明中, 第1材料例如是铝或铝合金,第2材料例如是铜或铜合金、镍或镍合金、锌或 锌合金等。

发明的效果

在本专利中,以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侧层和重叠于内侧层的一个面的 由与铝或铝合金不同的第2材料构成的外侧层在底部和周侧部处连续的方 式,构成作为按扣或按扣用固定件的一个元件的罩。由此,不会增加元件数 量,能够减小在罩的周侧部铆接时可能产生的回弹。因此,能够防止可能历 时产生的罩相对于主体的旋转。另外,由于罩的一部分使用了比铜或铜合金 便宜的铝或铝合金,因此在成本方面比以往的仅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罩有 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罩的按扣用固定件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固定件主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固定件主体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罩的周侧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第1板与第2板叠合的状态的工序说明图。

图6是表示刚将罩安装于固定件主体前的状态的工序说明图。

图7是表示罩的周侧部铆接后的状态的工序说明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1的按扣用固定件将母按扣安装于布料的状态的剖视 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罩的按扣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罩的周侧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按扣安装于布料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 些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变更等。图1是 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罩20的按扣或同类物的一例的按扣用固定件(以下, 也简称作“固定件”)10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固定件10具有大致圆板状 的底座11和从底座11向上方(上下基于图1的纸面)与底座11呈同心状延伸 的圆筒状的柱部12。如图8所示,固定件10通过在使柱部12贯穿布料1之后对 柱部12进行铆接而将母按扣30等按扣安装于布料1。固定件10仅由作为按扣 主体或同类物主体的固定件主体13和罩20这两个元件构成。固定件主体13是 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深冲加工等而形成的,形成柱部12和作为底座11的上表 面侧部分的底座芯14。罩20如图4中放大所示,其周侧部21是呈C字状铆接的 状态,并卡定于固定件主体13的底座芯14的上表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由 此,罩20以从下方覆盖底座芯14的下表面的方式安装于底座芯14,形成底座 11的下表面侧部分。罩20在周侧部21被铆接的状态之前,如图6所示,呈具 有圆板状的底部22和从底部22的缘端部(半径方向外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 周侧部(即外周部)21的杯形状。罩20的下表面22a成为固定件10的外表面。 以下,也将罩20的下表面22a称作固定件10的表面22a。另外,也可以说周侧 部21从底部22的端缘部向上方延伸。

图2和图3是固定件主体13的剖视图和仰视图。固定件主体13的底座芯14 以周向等间隔的方式具有三个本垒板形状的开口15。各个开口15配置为:其 本垒板形状的人字形顶部15a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与人字形顶部15a相向的本 垒板形状的底边15b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各个开口15是通过将底座芯14在除 底边15b以外切开为本垒板形状之后使该切开部分15c向底座芯14的底面侧 弯折180度而形成的。由此,三个切开部分15c大致堵塞固定件主体13的柱部 12的下方开口。另外,固定件主体13的底座芯14具有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4a、 位于比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4a稍微靠下方的位置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4b以 及连结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4a和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4b之间的连结部14c。 从开口15弯折的切开部分15c位于比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4b的最下端稍微靠 上方的位置。另外,各个开口15的人字形顶部15a位于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4b 的范围内,底边15b位于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4a的范围内。

罩20由与固定件主体13的底座芯14相面对的内侧层20A和层叠于内侧层 20A的下表面整个面的外侧层20B构成。因而,内侧层20A和外侧层20B在罩 20的底部22和周侧部21处以连续的方式层叠。在此,“连续”是指内侧层20A 与外侧层20B无间隙地在整个范围内层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层20A由 作为第1材料的一例的铝或铝合金构成,外侧层20B由作为第2材料的一例的 铜或铜合金构成。内侧层20A的厚度作为一例为0.2mm,外侧层20B的厚度作 为一例为0.15mm。因此,罩20的厚度为0.35mm,该厚度与仅由铜或铜合金 构成的以往的罩的厚度大致相同。因此,与以往的罩相比,能够在罩20中减 少比铝或铝合金昂贵的铜或铜合金的使用量。另外,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内侧 层20A和外侧层20B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比重等示出在表1中。

[表1]

在表1中,26Hv~95Hv表示26Hv以上95Hv以下,100Hv~175Hv表示 100Hv以上175Hv以下。另外,在比重中,2.5g/cm3~2.8g/cm3表示2.5g/cm3以上2.8g/cm3以下,8.4g/cm3~8.9g/cm3表示8.4g/cm3以上8.9g/cm3以下。在表 1中可知,在内侧层20A的维氏硬度与外侧层20B的维氏硬度中,内侧层20A 的下限值小于外侧层20B的下限值,而且,内侧层20A的上限值小于外侧层 20B的上限值。另外,在外侧层20B的维氏硬度中,优选105Hv以上。根据表 1可知,外侧层20B的维氏硬度比内侧层20A的维氏硬度硬。因此,与仅由铜 或铜合金构成的以往的罩一样,固定件10的由外侧层20B所限定的表面22a 不易划伤。另外,由于内侧层20A的抗拉强度小于260N/mm2,因此在对罩20 的周侧部21进行卷曲加工时,与对仅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以往的罩进行卷曲 加工的情况相比,内侧层20A不易产生回弹,能够在进行了卷曲加工的状态 下牢固地保持底座芯14。另外,更优选的是,在内侧层20A的抗拉强度为 200N/mm2以下时更加不易产生回弹,故较好。而且,由于内侧层20A的比重 为2.5g/cm3~2.8g/cm3,因此与相同厚度的仅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以往的罩相 比,重量减轻。与仅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以往的罩相比,能够获得重量减轻 30%~40%的罩。作为一例,作为能够具体使用的材料,硬度26Hv~95Hv 的第1材料有A1100-O(纯铝)、A1100-H24(纯铝)、A5052-O(Al-Mg 系)、A5052-H34(Al-Mg系)、A5052-H112(Al-Mg系)、A5056-H34 (Al-Mg系)、A5056-H112(Al-Mg系)、A5083-O(Al-Mg系)、A6063 -T5(Al-Mg-Si系)等。另外,硬度100Hv~175Hv的第2材料有C2600- H(黄铜1种)、C2680-H(黄铜1种)、C4250-H(含锡黄铜)、C7540R- 1/2H(锌白铜)等。锌白铜是由铜、锌以及镍的合金构成。

接着,说明制造上述按扣用固定件10的工序。图5表示将成为罩20的内 侧层20A的带状的第1板23与成为外侧层20B的带状的第2板24叠合的工序。 第1板23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第2板24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第1板23及第2板24 在分别从未图示的供给卷解卷输出之后,经过一对压接辊25之间而相互层 叠。接着,在下方的冲模26与上方的冲头27之间从第1板23及第2板24上冲压 出罩20并同时成形为杯形状。即,罩20在冲模26与冲头27之间被冲裁出时成 形为具有底部22和周侧部21的杯形状(参照图6)。另外,在图6中与冲模28 相接触的侧成为内侧层20A,在图6中与固定件主体13相接触的侧成为外侧层 20B。通过该成形,内侧层20A与外侧层20B不用在其间使用粘接剂等就一体 化。但是,为了使内侧层20A与外侧层20B之间的层叠可靠,能够在其间使 用粘接剂等,或者在内侧层20A或(和)外侧层20B的层叠侧面上设置微小 的凹凸等。杯状的罩20在接下来的清洗加工之后组装于固定件主体13。

图6表示即将将罩20安装于固定件主体13前的状态。此时,罩20载置在 冲模28上,罩20的周侧部21从底部22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突出。另外, 在罩20的底部22的上表面上配置固定件主体13。冲头29从固定件10的上方朝 向该状态的罩20和固定件主体13下降。冲头29在环状的下方部分的下表面 29a上具有呈半圆形状向上方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9b。在这样的冲头29下降 时,如图7中放大所示,罩20的周侧部21被沿着冲头29的凹部29b向半径方向 内侧呈C字状铆接,卡定于固定件主体13的底座芯14的上表面的半径方向外 侧端部。由此,罩20安装于固定件主体13。另外,如上所述,能利用内侧层 20A使罩20的周侧部21的铆接时的回弹减小。因此,不易历时产生罩20相对 于固定件主体13旋转那样的情况。

图8是表示使用按扣用固定件10将作为按扣的一例的母按扣30安装于布 料1的状态的剖视图。母按扣30具有圆形的底部31和从底部31的半径方向外 侧端向上方(基于图5的纸面)延伸的环状的侧部32,在侧部32的内侧限定 出用于容纳未图示的公按扣的突起的空间33。侧部32在其上端部包括向半径 方向外侧扩张的扩张部34,在扩张部34的内侧配置有用于使与公按扣的突起 之间的卡合可靠的弹簧35。在母按扣30的底部31设有开口36。在将母按扣30 安装于布料1时,固定件10的柱部12在向上贯穿布料1后穿过母按扣30的开口 36,然后被未图示的冲头铆接。由此,如图8所示,母按扣30固定于布料1。

图9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罩50的按扣或同类物的一例的按扣40的一 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按扣40具有外周为圆形的主体部41和外径从主体部41的 上端(上下方向基于图9的纸面)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张的头部42。按扣40包 括作为按扣主体或同类物主体的按扣主体43、罩50以及配置于头部42的内部 的加强板44这三个元件。按扣主体43由金属板形成,包括主体部41的周侧部 43a、主体部41的底部43b、从底部41b向上方的周侧部43a的内部延伸的圆筒 部45、从周侧部43a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头部底部43c以及从头部底 部43c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向上方延伸的头部内侧部43d。主体部41的底部43b 上的与圆筒部45对应的部分成为开口46。圆筒部45的直径朝向上方逐渐缩 小,圆筒部45的上端与加强板44分离。圆筒部45的上端部稍微向半径方向外 侧扩张,形成用于卡定后述的按扣用固定件60的杆部62的发生了变形的顶端 部62a的卡定部45a。如图10中放大所示,按扣40的罩50的周侧部51从外侧铆 接于按扣主体43的头部内侧部43d。由此,罩50安装于按扣主体43,形成头 部42的上表面侧部分。罩50的上表面成为按扣40的表面,能够带有文字、标 志等图案。

罩50由朝向按扣主体43并与加强板44相面对的内侧层50A和层叠于内侧 层50A的上表面整个区域的外侧层50B构成。内侧层50A由作为第1材料的一 例的铝或铝合金构成,外侧层50B由作为第2材料的一例的铜或铜合金构成。 内侧层50A和外侧层50B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以及比重与第1实施方式的罩 20大致相同。

图11是表示使用按扣用固定件60将按扣40安装于布料2的状态的剖视 图。固定件60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底座61和从底座61向上方延伸的杆部62。另 外,固定件60由构成杆部62和作为底座61的内部加强部的底座芯63的固定件 主体63、以及从下方覆盖底座芯63的底座罩64构成。该底座罩64不是本发明 的罩。在将按扣40安装于布料2时,固定件60的杆部62在向上贯穿布料2后从 按扣40的开口46穿过圆筒部45,之后抵接于加强板44。由此,杆部62的顶端 部62a被压扁并稍微向半径方向外侧膨胀。杆部62的如此变形了的顶端部62a 无法通过圆筒部45的上端开口,并被卡定部45a卡定。由此,如图11所示, 按扣40固定于布料2。

附图标记说明

1、2布料;10按扣用固定件;11底座;12柱部;13固定件主体; 14底座芯;20、50罩;20A、50A内侧层;20B、50B外侧层;21、51周 侧部;22底部;30母按扣;40按扣;41主体部;42头部;43按扣主体; 60按扣用固定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